導航:首頁 > 方管焊管 > 天水焊管

天水焊管

發布時間:2021-02-22 15:11:12

❶ 天水市麥積區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2010年工作任務

2010年是提前一年實現本屆政府任期目標的決戰年,也是全面推進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為「十二五」發展打好基礎的關鍵年。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對於鞏固「十一五」發展成果,保持和擴大良好的發展態勢,實現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麥積發展的良好開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的全面啟動,標志著天水作為甘肅唯一的地區進入國家打造西部內陸開放開發戰略高地的視野。省上確定了「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總體發展戰略,市上提出了實施「1135」區域發展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為麥積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我區作為關中—天水經濟區次核心城市天水發展的前沿陣地,既是省上「兩翼齊飛」戰略中「東翼」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關中—天水經濟區中承東啟西的重要節點,區域經濟發展以特殊的身份上升到國家戰略,有利於我們發揮比較優勢,爭取更多的項目和資金,實現提速發展、跨越發展;隨著西部大開發和天水城市發展重心東移戰略的深入推進,寶天高速及其過境段、天平鐵路、天平高速、寶蘭客運專線和天水經濟開發區社棠工業園、甘泉現代物流中心、華能熱電聯產及渭濱新城開發建設、麥積污水處理廠等重大項目相繼啟動實施,我區城鄉基礎條件必將得到極大改善,經濟結構將更趨合理,發展後勁將進一步增強;通過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們已提前一年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目標,為今年提前一年實現本屆政府任期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只要我們搶抓機遇,趨利避害,發揮優勢,乘勢而上,就一定能夠在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中搶佔先機、爭取主動,不斷開創麥積發展的新局面,譜寫麥積發展的新篇章。
按照區委確定的「13345」發展思路,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保增長、擴內需、強基礎、調結構、保穩定、促和諧為主線,以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為重點,大力調整經濟結構,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加大開發建設力度,改善城鄉基礎條件,加快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旅遊產業化和城鄉一體化進程,奮力推進麥積經濟社會提速發展、跨越發展,全力打造隴上經濟強區。
圍繞今年提前一年實現本屆政府任期目標的要求,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奮斗目標是:實現生產總值81.22億元,增長15.5%;大口徑財政收入6億元,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7億元,增長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億元,增長19.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35元,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3004元,增長1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4.62%。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任務,著重抓好以下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搶抓機遇,積極推進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
充分發揮麥積在關中—天水經濟區中的特殊地位及區位、交通、資源等優勢,認真落實國家、省、市的戰略決策,搶抓機遇,調整部署,積極融入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加快開放開發步伐,努力實現麥積發展的新突破。
科學謀劃長遠發展。立足全市、全省和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大局,進一步深化區情認識,明確發展定位,完善我區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實施方案,精心編制全區「十二五」發展規劃,切實增強規劃的科學性、操作性和指導性,贏得加快發展的主動權,努力把麥積區建成關中—天水經濟區中承東啟西、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的現代化新區。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建設期內,全區經濟發展增速高於省、市平均水平,各項主要指標以每五年翻一番的速度加速增長,力爭到「十二五」末,經濟總量躍居全省86個縣區前十強,跨入關中—天水經濟區66個縣區前二十強。
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充分發揮麥積山風景名勝區、天水經濟開發區、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等國家和省級品牌的輻射帶動作用,強化一產,突出二產,壯大三產,大力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全面提升產業發展層次,著力打造全省現代裝備製造業基地、全省特色優勢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隴東南重要交通樞紐、隴東南現代物流中心、西部旅遊勝地。緊緊圍繞國家循環經濟產業聚集區和全國十大循環農業示範市建設,全面落實《天水市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強化用能監管,加強土地、礦產和水資源管理,大力推廣節水、節肥、節葯、節能農業生產模式,支持企業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推進廢棄物綜合利用,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確保節能減排各項主要指標全面達標。
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堅持改革創新,堅決破除一切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內在動力,實現與關中地區的有效對接融合。進一步深化機關效能建設,簡化辦事程序,改進服務方式,提高辦事效率,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投資發展環境。積極爭取省、市對麥積發展的更大支持,在城市開發、土地經營、旅遊資源配置等方面獲得更大的自主權。進一步加強與關中地區和省內外有關縣區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著力在建設規劃、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文化旅遊等方面開展實質性的合作,建立定期交流、項目合作等長效機制,形成優勢互補、多贏共進的良好發展局面。
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緊緊抓住我區被列為省級城鄉一體化試點的機遇,科學制定全區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統籌城鄉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堅持以調整分配結構為核心,以體制改革和戶籍管理改革、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加快構建城鄉一體化的體制機制,努力使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社會保障向農村覆蓋、公共服務向農村拓展、城市文明向農村傳播,促進城鄉產業互動、經濟相融,逐步形成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結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二、高度重視項目工作,努力擴大投資規模
按照「保投產、抓續建、爭開工、促前期」的思路,全力以赴抓好項目爭取和招商引資工作,積極做好項目對接落實,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努力擴大投資,促進經濟增長。
全力實施重點項目。積極配合做好國家、省、市重大項目前期調研論證及工程建設征地拆遷等協調保障和服務工作,全力保障寶天高速城區過境段、天平鐵路、隴海鐵路元龍段改造、華能熱電聯產、凱迪生物質能源發電、酒鋼物流中心等項目順利實施,爭取寶蘭鐵路客運專線、天平高速公路等項目開工建設,力爭天水機場遷建。
積極爭取項目投資。搶抓國家擴大內需政策等難得機遇,圍繞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治理及高新技術、裝備製造、旅遊服務等產業,認真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加大銜接協調力度,爭取有更多的項目進入國家、省、市計劃盤子,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力爭年內爭取項目150個以上,到位資金8億元以上。儲備項目130個以上,項目採用率不低於15%。
廣泛開展招商引資。圍繞機械製造、電子信息、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注重招商引資實效,突出引大引強,拓展招商平台,創新招商方式,擴大引資規模,力爭有更多的大項目、好項目落戶。年內落實招商引資項目不少於100個,涉及投資30億元以上,到位資金11億元以上。積極爭取總投資85億元的華能天水2×1000兆瓦火電等重大項目早日落戶我區。
全面加強項目管理。全力實施好國家擴大內需、災後重建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強資金使用監管,加快工程建設進度,全面完成災後重建任務。進一步加強項目建設管理,全面落實項目法人負責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規劃設計評審制等各項制度,保證項目建設質量和實施效果。
三、加大開發建設力度,不斷改善基礎條件
把完善基礎設施作為與關中地區對接融合的突破口,搶抓天水城市發展重心東移機遇,進一步加大經營城市力度,積極籌措發展資金,加快開發建設步伐,全面掀起新一輪開發建設高潮。
加強城市基礎建設。全力抓好渭北老城區開發改造,加快橋南渭濱新城區開發建設,配合實施好成紀大道、渭濱新城路網、社棠渭河大橋等亞行貸款項目,建成馬跑泉大道,完成馬跑泉市政廣場地下停車場主體工程,啟動渭河城區段景觀工程規劃設計,開工建設渭濱北路西端山洪防治、東延段綠化工程,加快渭濱北路景觀長廊建設及路北街景整治步伐,完成麥積污水處理廠主反應池主體及廠區土建,新建水沖式公廁5處,建設沿街花壇7處,整治城區小巷道12條,建成城區路燈監控中心。
加大經營城市力度。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原則,充分利用市上賦予的優惠政策,強化經營城市理念,盤活存量資源,加快開發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市政府《關於麥積區城市開發建設有關問題的市長辦公會議紀要》(〔2009〕24號)精神,續建完成星火小區、隴林佳園、惠民小區、渭水家園經濟適用房配建廉租房及區看守所整體遷建、法院審判庭、檢察院技偵用房建設,積極協調蘭州鐵路局盡快啟動東貨場、道北機務新村片區拆遷改造及區府路街景整治工程,加快道南農機公司、天水物資市場等片區舊城拆遷開發及道北和馬跑泉片區的城中村改造。
大力改善交通條件。全力做好重大交通項目建設協調保障工作,加快縣鄉公路升級改造,不斷提高農村公路通達深度和等級標准,完善交通網路體系,強化隴東南交通樞紐地位。積極配合做好平涼—麥積二級公路征地拆遷等前期工作,保證項目建設順利開工。續建完成大營梁至鳳凰通鄉油路、元(店)溫(泉)公路、石(咀)賈(河)戰備公路,力爭啟動後(川)右(樹里)通鄉油路工程,確保完成通暢工程100公里以上。積極開展農村道路自建自養,提升農村道路通行能力和等級水平。
積極推進小城鎮建設。以鄉鎮街區改造、市場建設、道路硬化、新農宅建設為重點,加快建設一批具有較強示範帶動能力的工業重鎮、商貿集鎮、旅遊新鎮,提升小城鎮的綜合服務功能和產業發展水平。完成寶天高速公路沿線五個出入口控制性詳規編制,實施渭南等5個鄉鎮的總體規劃和石佛楊庄等20個中心村的建設性規劃編制,立項建設東岔、甘泉等3鄉鎮11村390多戶近1750人的生態移民工程,加快甘泉鎮世行貸款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鎮建設,啟動橋南、道北、北道埠等4個司法所及社棠、伯陽、渭南等5個派出所建設,
深入開展「三城聯創」。深化「城市管理提高年」活動,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強化管理職能,延伸管理觸角,擴大管理范圍。大力實施美化、綠化、亮化、凈化工程,集中整治城市「八亂」現象,優化城市環境。加強城市規劃管理,嚴厲查處城市規劃區和景區違章建築。加大環保專項整治力度,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和渭河等流域污染防治,依法關閉落後淘汰的新「五小」企業,不斷提高城鄉環境質量。
四、強力推進工業強區,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堅持區域經濟一體化,服務優強企業、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園區工業,一手抓現有企業擴張發展,一手抓新上項目引進,整合工業資源,優化產業布局,推動工業經濟不斷提質增效。
全力扶持優強骨幹企業發展。搶抓國家振興裝備製造業歷史機遇,立足於壯大優勢產業、做強骨幹企業,全力扶持星火、風動、鍛壓、電傳所、華圓制葯等企業加快新上項目投產和市場開拓,加強擴散聯合,開展技術合作和自主創新,促進優強骨幹企業擴張發展,增強核心競爭力。加大技術改造力度,重點實施好總投資38億多元的星火、風動、鍛壓、奔馬啤酒、電傳所等企業26個技改和節能項目,確保星火3萬噸樹脂砂鑄件、鍛壓系列擺式剪板機和折彎機高品位開發、風動石油鑽桿生產線二期等10個項目建成投產,力爭星火大型數控機床生產、鍛壓25萬噸大直縫埋弧焊管全自動生產和超大型機床研製、奔馬啤酒年產10萬噸生產改擴建等16個項目有較大進展,爭取鍛壓制管成套設備和風動YT28鑿岩機進入「中國名牌」行列。認真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管好用好區級工業發展專項資金,引導中小企業靠大掛強、協作配套,推動中小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力爭全區實現工業增加值29.5億元,其中限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0.5億元,增長24.2%。
加快工業園區建設。以天水經濟開發區為龍頭,突出抓好社棠工業園建設,完成四期2000畝征地及堤防工程,啟動建設兩座跨河大橋和園區4、5、6號道路,吸引大企業、大集團入園建設,年內初步建成功能較為完善的高新技術創業園。加快三陽工業集中區規劃、項目環評、土地報批等前期工作,圍繞華能熱電聯產項目,加大扶持力度,發展配套產業,形成新的工業經濟增長點。完善廿鋪工業示範區路網建設,啟動新一輪發展規劃。加快入園項目建設,強化履約監督,確保年內清研利華二期等8戶企業建成投產,長城自控等17戶企業實現達產達標,力爭天森葯業等7戶企業進入市列「10強50戶」行列。
繼續深化企業改革。全面做好企業改制「回頭看」工作,健全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加快推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支持陽升農機、華旭木業、華翔工藝等停產半停產企業利用閑置場地建設中小企業創業園,引導毛紡廠、廢舊金屬冶煉廠等企業通過租賃、承包等方式招商引資,全力盤活存量資產。配合焦化、天拖等駐區企業完成破產重組和改制,積極支持星火、鍛壓、風動等優強骨幹企業上市融資,增強企業市場競爭能力。
五、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持續增加農民收入
深入實施促進農民增收「六大行動」,加快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基礎條件,增加農民收入,深化新農村建設。
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高度重視糧食生產,積極實施種子、植保、沃土、膜蓋四大科技增糧工程,完成全膜糧食覆蓋15萬畝。實施特色產業規模發展工程,以城郊南山蘋果、北山葡萄、三新陽片區高效農業和畜禽養殖「兩山一片」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加快土地流轉,整合項目,整合資金,加大引導扶持力度,促進果品、畜牧、蔬菜等主導產業規模發展。年內新建各類優質果品基地10萬畝,發展蔬菜標准化示範基地1250畝、中葯材5400畝,新增標准化養殖小區12個、養殖場13個。大力支持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建設,積極爭創國家級航天育種工程中心。積極推進三新陽片區開發建設,擴大山東威龍集團果品基地規模,啟動20萬噸氣調庫建設。進一步加快「三山一廊」蘋果產業帶建設,建成九龍山節水增效示範工程。加快南山花牛蘋果基地建設,突出加強果園管理,完善基礎設施,推進南山基地向穎川河、東柯河、橫河峪等流域拓展,年內新建果園5萬畝。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引進建設一批重點龍頭企業,年內發展經濟合作組織5家,新增龍頭企業10家。
全力抓好新農村建設。以「八通六有」為重點,加快示範村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行政村巷道硬化工程,開展社棠鎮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試點和麥積鎮鄉村清潔工程試點,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高度重視中灘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新農村示範區建設項目,完成水利、道路、土地平整等年度建設任務。積極探索整合項目建設新農村的長效機制,形成資源向新農村建設整合、項目向新農村建設集中、資金向新農村建設傾斜、重心向新農村建設轉移的工作格局,推動全區農村面貌有較大改觀。
努力改善農業基礎條件。積極爭取實施飲水安全、農田水利等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條件。完成各類造林1.8萬畝,新修梯田3.5萬畝,藉河流域治理16.59平方公里,啟動甘泉穎川河、中灘渭河堤防及甘泉飲水安全工程,加快五龍三縣區供水工程建設,實施好甘泉、五龍土地整理和1.92萬畝西北三省區林業發展項目,完成凱迪生物質能源林基地和「一池三改」沼氣等建設任務。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加強社會幫扶工作,啟動馬跑泉慕灘等5鄉鎮8村整村推進項目建設,進一步降低農村貧困面。
積極推進農村改革。全面落實糧食直補、退耕還林補助和良種、農機具購置、農資綜合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增加財政投入,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創新農村金融服務,健全信貸擔保機制,促使農業投入持續增加。認真總結試點經驗,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逐步形成集體林業良性發展的新機制。加大農村土地流轉力度,加強規范化管理,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制,健全農產品無公害質量安全檢測體系,推進農業標准化生產。
六、突出搞活商貿旅遊,發展壯大第三產業
緊緊圍繞建設隴東南現代物流中心和創建國家最佳旅遊城市的戰略目標,大力發展商貿流通和旅遊服務業,增強區域經濟發展內在活力,推動第三產業快速擴張和發展壯大。
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加快推進甘泉現代物流中心建設,制定出台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全面啟動園區道路硬化、水電、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引進組建一批大型物流企業和集團入駐園區,逐步建成國內領先、西部一流的現代化、綜合型、區域化綠色物流中心。進一步加快城鄉市場建設,落實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補貼政策,實施「萬村千鄉」、「雙進工程」、「退市還路」等工程,爭取實施「雙百市場工程」和市場標准化改造提升等項目,完成花牛銳義綜合農貿市場、社棠農貿市場等續建工程,啟動渭濱北路鍛壓廠及道北天樂苑社區等商業網點建設,新建花牛峽口葡萄交易市場、花牛紙碾蘋果產地交易中心,改造提升林水路社區市場、分路口市場、橋南副食品綜合市場,完善市場功能,促進社會消費。大力培育現代服務產業,鞏固提升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積極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營銷業,扶持發展保險、信息等新興服務業,構建現代物流體系。加強「花牛」蘋果、「下曲」葡萄、元龍花椒等特色優勢農產品宣傳促銷,鞏固擴大國內消費市場,積極開拓國際消費市場,實現產業發展與市場消費的有機結合。
加快發展旅遊業。著眼發展大旅遊、培育大產業,全面實施旅遊產業三年翻番與質量提升計劃,加強與關中地區的聯合協作,精心打造伏羲文化游、石窟文化藝術游、寶天高速沿線生態休閑度假游和高新農業觀光游「四大旅遊品牌」,逐步把麥積建成獨具特色的尋根祭祖、休閑度假旅遊勝地和關中—天水經濟區主要旅遊目的地。加強宣傳推介,加快開發建設,全力配合實施好麥積山景區世行貸款項目及基礎設施、服務中心建設,確保麥積山風景名勝區進入國家5A級旅遊景區。結合天水百里生態旅遊線啟動建設,加快寶天高速沿線景點開發建設,完成卦台山總體規劃和主要建築物詳規編制,大力發展「農家樂」旅遊。力爭全年接待遊客28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億元以上。
扶持發展非公經濟。全面落實非公經濟發展優惠扶持政策,鼓勵、扶持、引導非公經濟發展,促使非公經濟不斷發展壯大,逐步提高非公經濟在全區經濟總量中的比重。鼓勵支持非公資本參與國有、集體企業改制重組,引導非公企業開展技術和管理創新,著力培育大企業、大集團。依法保護非公企業的合法權益,為非公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年內新發展個體工商戶800戶、私營企業60戶。
七、加強財政稅收征管,提高發展保障能力
加強財源建設,著力培育和引進一批具有產業優勢的效益型財源,發展壯大餐飲服務、交通運輸、商貿物流等主體型財源,夯實增長基礎,拓寬增收渠道,增加可用財力。強化稅收征管,堅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則,依法加強稅源跟蹤管理,加大對重點稅種、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零散稅源的監控力度,嚴格以票控稅、以票管稅、以票促收,促進稅收均衡入庫和穩定增長。健全完善區國有資產投資經營公司運行機制,充分利用市級融資擔保平台,積極爭取上級財政轉移支付支持,多渠道籌措建設發展資金。加強非稅收入和專項資金監管,逐步推進部門預算改革,規范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采購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加大「小金庫」專項整治力度,強化財政審計監督,確保財政資金安全運行。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堅持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進一步調整優化支出結構,科學安排各項支出,加大對社會事業、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投入,壓縮控制一般性支出和行政性支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力爭今年財政支出比上年有較大增長。加強金融協調服務,推進「誠信麥積」建設,積極引導金融機構調整信貸結構,擴大信貸規模,提高服務效率,努力實現地方經濟與金融行業共贏發展。
八、統籌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優化配置,強化培訓,努力建設一支素質優良、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人力資源隊伍。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調整優化學校布局,促使小學向行政村集中、初中向寄宿制過渡、高中向城區集中。加快實施校舍安全工程,啟動市八中教學樓、職業中專學生宿舍樓、搬遷新建天成學校等項目,建成龍園小學,積極創造條件適應高中向城區集中的需要。推進教育人事管理體制改革,全面落實各項免補政策,力爭高考本科上線人數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完善科技創新機制,認真開展第四批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組織實施科技試驗、示範、推廣項目48項,取得科技成果8項以上。加快發展衛生事業,積極推進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加強農村衛生院業務力量,健全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體系,完善衛生基礎設施,建成市二院中西醫結合大樓、市四院、市五院業務大樓,力爭區中醫院遷建立項啟動建設,實施農村改廁2000座。推進文化大區建設,積極配合做好麥積山「申遺」工作,改善文化體育設施條件,實施橋南、道北體育場整治工程,啟動區廣電中心大樓和區博物館文物庫房建設,完成8個鄉鎮文化站、100個農家書屋續建工程,新建農家書屋150個,繼續做好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啟動花牛、社棠、渭南、石佛4鄉鎮計生服務所建設,全面落實獎優扶助政策,突出抓好節育措施落實和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確保爭創國家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達標。精心組織開展好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高度重視民族宗教、雙擁、老年人、婦女兒童等工作,促進統計、檔案、人防、地震等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和發展。
九、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加快和諧麥積建設
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加強社會管理,努力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眾。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深入開展全民創業活動,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創業服務、創業培訓「三位一體」工作機制,全面落實小額擔保貸款、稅費減免、就業服務補貼和返鄉創業等政策,以全民創業帶動就業。加強就業服務指導和勞動監察,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群、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工作。力爭年內新增城鎮就業1萬人,實現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940人。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加強技能培訓,努力擴大組織化輸出規模,年內輸轉城鄉勞動力10萬人以上,創勞務收入8億元以上。
加強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切實做好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工作,高度重視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工作,爭取啟動實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加強社保基金監管,加大擴面助征清繳力度,確保各項保險金按時足額發放。規范城鄉低保和五保戶供養管理,切實做到動態管理下應保盡保、分類施保。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加強醫療救助、慈善救助和殘疾人工作,加快農村危房改造和生態移民工程建設,確保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增加中低價、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經濟適用房和廉租住房供應比例,有效遏制房價過快增長的勢頭,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大力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切實加強對食品、葯品、農資、建材等行業的市場和價格監管,嚴厲打擊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維護企業和消費者合法權益。高度重視人民群眾來信來訪,逐級靠實工作責任,有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健全完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環境污染等應急管理機制和工作預案,擴大區級糧油儲備數量,進一步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加大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嚴防各類安全事故發生。深入開展「平安麥積」創建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保持良好的社會環境。

❷ 天水天力特種管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天抄水天力特襲種管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01月05日,主要經營范圍為直縫焊管及附件、鋼結構件、鋼板和邊料及工礦配件等等。
法定代表人:關尚虎
成立時間:2001-01-05
注冊資本:6647.22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2050000000379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峽口路3號

❸ 甘肅天水市有多少家上市企業

華天科技(002185)
公司主要產品有塑封集成電路、模擬集成電路、混合集成電路、DC/DC電源、集版成壓力感測器、變送器共權五大類400多個品種,其中主導產品塑封集成電路年封裝能力已達30億塊。公司產品以其優良的品質而廣泛應用於航天、航空、軍事工程、電子信息、工業自動控制等領域。許多產品曾榮獲「省優」、「部優」以及「國家重點新產品」稱號,其中SOP塑封電路被評為甘肅省名牌產品和「隴貨精品」。

長城電工(600192)
長城電工主營業務屬機械工業中的電工電器行業。公司主要從事高低壓開關設備、高低壓電器元件、電氣傳動控制裝置、風力發電機、大中型交支流電機、一般交流發電機等電工電器類產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為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公司先後投資於濃縮蘋果汁、大口徑直縫焊管、水電站、清洗消毒設備、高密度儲能電容器、燃料電池、智能卡管理系統等新型和高新技術產業。
該企業雖然注冊地在蘭州,但是所屬五家子公司,四家在天水,三家是骨幹企業,所以可以算成天水上市公司。

另外,星火機床聽說正在謀劃上市。

❹ 誰能介紹一下天水的工業

科技創新 天水老工業基地活力之源

天水市科學技術局 2005-12-13

——魅力天水之創新城市

神舟六號飛天慶功大會上,天水天光半導體有限公司為神六飛船配套的10多個品種的集成電路產品圓滿完成了任務,受到了表彰。天水——昔日輝煌的老工業基地,如今再度引起人們的關注。
滴水見太陽,粒沙知潮汐。「十五」期間,在天水,像天光這樣敢為天下先,將成果做到西部第一、中國一流品牌的企業比比皆是。從這里誕生的「長城」電器、「石林」接觸器、「燎原」鑿岩機、 「星火」機床、「海林」軸承、「永紅」集成電路、「敦煌」油墨等一批品牌已經影響著中國,正在走向世界……
天水老工業基地重現活力的源頭在哪裡?來自蓬勃發展的科技事業,來自持續不斷的科技創新。5年來,以原始性創新、技術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為主的科技自主創新在各行各業喜結累累碩果。
機械行業——自主研製開發的具有原創性創新、亞洲最大、國際先進水平的數控剪切中心;國內領先水平的大型卧式和大型數控車床;國際先進水平微機控制電液伺服2000KN動靜三軸試驗機;獨立研製、自主開發,填補了國內空白的大口徑直縫埋弧焊管成套設備的研製成功。電器行業——自主研製開發的ZJ40DBS變頻電傳動鑽機電傳動系統榮獲200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自主研製開發ZN63-12、ZN65-12真空斷路器和XGN66高壓開關櫃、HXGN高壓環網櫃等具有自主產權系列產品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電子行業——三家電子企業研製的集成電路產品和測試儀器,用於「長二捆」火箭、「風雲一號」衛星、「神舟」號宇宙飛船等多項國家重點工程。半導體照明產業——研發的橙光LED發光二極體,填補了我省乃至西北地區沒有半導體照明產業的空白,該項目入選2005年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項目計劃,標志著天水市已向「照明革命」產業化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新材料產業——研製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鎂合金輪轂鑄造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已投入批量生產;內屏蔽數字信號電纜和高壓鎢基觸頭研製也取得了成功。這一切標志著天水在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的發展增添了後勁。
「十五」期間,天水市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可以概括為四句話:瞄準國家科技發展目標,立足天水科技優勢,整合區域科技力量,形成自主創新特色。五年來,天水把自主創新擺在全部科技工作中心位置,全市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日趨完善,到目前全市企業技術開發機構已達到 51 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行業工程技術中心和技術中心 11 家,國家級示範生產力促進中心1家,有120家企事業單位與150個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進行技術交流與合作,建立了長期地合作關系。全市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大幅增長,僅2005年專利申請量超過200件,比上年增長一倍多。「十五」期間已有授權專利310件,其中發明專利51件。
以科技項目建設為主的科研成就碩果累累。全市企業承擔實施科技項目591項,以科技三項費5087萬元的投入帶動科技項目投入總經費達10億元,其中國列和省列科技項目202項,4 個項目入選國家「863」計劃;取得科研成果 513項,國內先進水平以上的達302項,有52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和省科技進步獎。
以科技人才建設為主的人才引進初見成效。通過院地院企合作,引進高科技人才56人,其中博士8人;高校科研院所為我市企業進行技術研究與開發的科技人才141人。院地院企合作已成為我市引進人才和引進智力的有效途徑。
以國家目標為主體的試點工作成效顯著。五年來,瞄準國家目標,立足天水的科技特色和優勢,積極承擔國家任務,有國家科教興市試點、國家技術創新區域試點、國家製造業信息化工程試點、國家科技特派員試點等4塊「國字型大小」牌子落戶天水市,2次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自主創新已成為上一個五年天水老工業基地重振雄風的靈魂,也必將成就下一個五年輝煌的動力。
「十一五」即將來臨,對於未來的五年,天水科技事業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發展藍圖?
在未來五年中,天水科技事業將按照「整合科技資源,提升創新能力,擴展示範基地,實現重點跨越,支撐全面發展,推進科教興市」的發展思路,把推動科技自主創新擺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將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推進結構調整和提高競爭力的中心環節,加快建設城市科技創新體系。
為了實現未來五年科技發展的任務,天水市確定了利用資源優勢和行業優勢,集中科技資源和力量,突出抓好並重點發展電子專項,先進裝備製造專項,智能電器專項,材料及新材料專項,生物醫葯專項,果品專項,畜牧專項,蔬菜和花卉專項,農產品精、深加工專項,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專項等十大科技專項和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重點科技項目50項。
在此基礎上,將天水市建成西部先進裝備製造創新示範基地和西部智能電器及控制系統產業化創新示範基地,建成省級、國家半導體照明產業化創新示範基地和省級新材料產業化創新示範基地,從而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在半導體照明、先進裝備製造等重要領域實現自主創新的跨越式發展,提升天水競爭力,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❺ 天水鍛壓機床有限公司的內容

公司為適應國家西氣東輸建設需要,在大口徑直縫埋弧焊管和螺旋焊管成套版設備的開發研製上加大權科研力度、取得了非凡的成果,相繼研製成功探傷機、銑邊機、預彎機、成型機、合縫機、內外焊機、鋼管擴徑機、水壓試驗機和螺旋焊端頭擴徑機等高新技術產品。
公司產品以TSD商標注冊,年生產能力為600多台(套),產值兩億多圓。 公司現有員工1000餘人,其中高、中級以上工程技人員近200 人。佔地面積約30萬平方米,其中生產建築面積近6萬平方米。主要生產設備300多台(套),擁有大型、精密設備30多台(套),加工製造能力處於領先地位。

❻ 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第五章 產業發展

以市場為導向,發揮產業優勢,促進結構調整,延長產業鏈條,加強配套分工,推動產業升級,形成產業集群,構築若干特色優勢產業基地。 閻良航空製造園。重點發展大型運輸機、渦槳支線飛機以及大型客機零部件製造。
蒲城通用航空產業園。依託蒲城通用機場和低空空域資源,重點發展通用航空飛行員培訓、航空俱樂部等通用航空產業項目。
咸陽空港產業園。重點發展民用飛機維修、定檢、大修、客改貨、公務機託管、零部件支援、航空物流等項目。
寶雞航空安全裝備產業園。重點發展光纖通信系統、組合導航系統、飛行安全監測系統等。 數控機床。重點發展數控精密機床、加工中心、螺桿式空壓機研製開發,提高產品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加快實施寶雞秦川、天水星火數控機床等項目。
汽車及零部件。重點發展重型商用車、轎車、豪華大客車和重型汽車發動機、變速器等零部件製造,加快實施陝重汽重型商用車、法士特重型汽車變速器、比亞迪轎車等項目。
輸變電設備。加快特高壓交直流輸變電成套設備的研製產業化,實施超高壓交直流輸變電設備產業化等項目。
電子信息及元器件。重點發展雷達整機、通信、導航、半導體照明設備,電子元器件、電工電器、電子專用材料研製生產,加快實施高亮度LED產業、高純硅材料加工等項目。
工程機械。重點發展液壓挖掘機、推土機、瀝青混凝土攪拌設備、攤鋪機、液壓式山地拖拉機等大型、成套和專用特色產品。
冶金重型裝備。重點發展連鑄設備、板帶冷熱連軋成套設備、塗鍍層加工成套設備、高速線材精軋機、重型鍛壓設備。
石油鑽采設備。重點發展石油鑽機、泥漿泵、螺旋縫埋弧焊管、直縫電阻焊管等產品,加快實施寶雞石油機械搬遷、石油鋼管連續管及套管生產線等項目。
能源化工裝備。重點發展煤炭機械裝備、煤化工裝備、化工機械裝備、石油機械裝備、電力機械裝備、工程機械裝備、車輛改裝及環保設備製造產業,加快實施寶鈦重型化工裝備製造等項目。
風力及太陽能發電設備。重點發展現代風力發電設備零部件,加快實施西安船舶設備工業公司大功率風力發電機組產業化、陝柴重工風電設備配套件、天水電氣傳動所風力發電傳動控制系統、商洛太陽能電池等項目。 以寶雞、渭南、銅川、商洛、天水等地為重點,加快重要礦產資源開發及深加工。寶雞重點發展鉛鋅、鈦產業,建設鈦材料生產和集散基地。渭南重點發展煤炭、化肥、鉬精深加工等產業,建設鉬產業生產科研基地。銅川重點發展鋁加工、建材、陶瓷等產業,建設現代建材基地。商洛重點發展鉬、釩等采冶加工和多晶硅等新型材料產業。天水以非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為重點,大力發展建材產業。依託輻射區內延安、榆林、平涼、慶陽等地的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促進能源化工產業向資源綜合利用延伸。
第四節 文化產業
發揮該地區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積淀深厚的優勢,積極發掘歷史文化遺產,傳承和創新秦風唐韻、佛道宗教等歷史文化。大力弘揚現代文化,發展廣播影視業、新聞出版業、文娛演出業和創意產業。構建一批文化產業基地,壯大一批名牌文化企業,培育陝西作家群、唐樂舞系列、長安畫派等現代文化品牌。 臨潼文化產業園區。以華清池、秦始皇陵遺址公園等歷史文化遺跡為依託,建設華清池椒園和芙蓉園。
曲江文化旅遊產業園區。以盛唐文化為特色,建設西安曲江遺址公園等。
法門寺文化園區。恢復法門寺唐代風格佛教建築群。
西部影視基地。建設西部影視城,完善西部數字化影視製作基地。
華夏始祖文化園。以黃陵黃帝陵、寶雞炎帝陵以及天水伏羲廟、卦台山為核心,建設華夏始祖文化園。 一、西安國際旅遊都市
以西(安)咸(陽)為中心,打造國際旅遊都市。完善城市旅遊服務功能,培育世界級旅遊精品,增強旅遊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輻射功能。
二、精品旅遊走廊
西安—寶雞—天水絲綢之路旅遊走廊。
華山—翠華山—太白山、天水—隴南—九寨溝、天竺山—柞水溶洞—牛背梁自然生態旅遊走廊。
西安—延安—榆林、慶陽—平涼—延安紅色旅遊走廊。
西安大慈恩寺—寶雞法門寺—平涼崆峒山—天水麥積山宗教旅遊走廊。
商洛牧護關—商州文化古城—龍駒古寨—金絲峽谷—商南城—三省石旅遊走廊。
三、旅遊精品區
周秦漢唐文化旅遊精品區。以臨潼秦兵馬俑和秦始皇陵為中心,建設秦文化旅遊區;以茂陵、漢陽陵和漢長安城遺址為重點,建設漢文化旅遊區;以乾陵、昭陵和唐長安古城為重點,建設唐文化旅遊區;以寶雞西周遺址、天水先秦文化遺跡為支撐,建設周文化旅遊區。
華山潼關旅遊精品區。建設華山人文自然旅遊景區,再現潼關八景。
天水人文自然旅遊精品區。伏羲廟、麥積山等古歷史文化旅遊景區,天水關、街亭古戰場等三國古跡旅遊景區景點。
寶雞人文旅遊精品區。炎帝陵祠、青銅器博物館、周原遺址、釣魚台、周公廟、雍城和秦公大墓遺址等周秦文化旅遊景區。
銅川歷史文化與自然風光旅遊精品區。玉華宮遺址、耀州窯遺址、葯王山等。
商丹人文生態旅遊精品區。倉頡造字遺址、商邑遺址、金絲峽谷、丹鳳紅色旅遊等。 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進一步加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西安國際港務區、咸陽空港產業園、寶雞陳倉、商洛、天水秦州、麥積等重點物流園區項目建設。充分發揮西安作為國家級物流節點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研究設立西安陸港型綜合保稅區,著力打造在國內有重要影響的內陸港口岸和亞歐大陸橋上重要的現代物流中心,逐步形成區域一體化的物流新格局。加強城鄉商業網點和農副產品交易中心、批發市場建設,培育大型流通骨幹企業。加強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建設。
發展壯大金融、會展業。積極發展各類金融機構,創新融資方式,著力打造西安區域性金融中心。以歐亞經濟論壇、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為龍頭,進一步整合會展資源,加快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場館、楊凌農業展館等項目建設,完善西安曲江國際會展中心、滻灞國際會議中心等會展平台服務功能,建設以西安為中心的會展經濟圈。

❼ 合資數控折彎機有哪些品牌

通快、天水鍛壓
通快(中國)有限公司是通快集團下屬的五十多個子公司之一,自2000年開始在中國的直接投資,先後在江蘇太倉與廣東東莞投資了四家生產化企業,生產數控鈑金加工機床。通快集團總部在德國迪琴根具有80多年的機床生產歷史,是全球製造技術領域的領導企業之一。從加工金屬薄板和材料的機床,到激光技術、電子領域,通快正以不斷的創新引導著技術發展趨勢。通快正在建立新的技術標准,同時致力於開辟更新更多的產品給廣大用戶。
天水鍛壓機床(集團)有限公司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被海內外華人譽為「羲皇故里」的中國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公司始建於1966年,前身為天水鍛壓機床廠,是國家「三·五」期間投資建設的重點三線企業,隸屬原第一機械工業部,是六十年代國家投資建設的大二型國家重點骨幹企業,享有外貿自營權,是國家機電產品出口基地,2011年改制為國有控股天水鍛壓機床(集團)有限公司。公司以生產剪板機、折彎機、液壓機、卷板機和JCOE大口徑直縫埋弧焊管成套設備為主,有五大類、20個系列、200多種規格,產品廣泛運用於機械製造、冶金、石化、電力、風力發電、航空航天、國防軍工、汽車、鐵路、船舶、石油天然氣輸送等領域。主導產品為剪板機、折彎機和制管成套設備,其中石油、天然氣制管成套設備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大型剪、折機床技術處於國內領先水平。所產制管設備占國內市場的90%以上,大型剪折設備占國內市場的40%以上,是國家制管設備的研發製造基地和出口基地,也是國內唯一一家能生產大型數控剪切中心和全套大口徑直縫埋弧焊管生產線的企業。

閱讀全文

與天水焊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裡有q345c方管 瀏覽:494
鈦合金門有哪些花型 瀏覽:656
電焊焊鋼筋的電流是多少技巧 瀏覽:884
400鋼管怎麼換算成米數 瀏覽:772
鐵路需要用到什麼鋼材 瀏覽:698
GGJ如何看圈樑鋼筋三維 瀏覽:597
建築施工時如何布置板的鋼筋 瀏覽:915
不銹鋼表面標識是怎麼做上去的 瀏覽:572
快速模具怎麼用 瀏覽:890
帶鋼方管拋光機 瀏覽:900
彩鋼板怎麼掛抽煙機 瀏覽:442
浦東新區專業焊接技術價格多少 瀏覽:482
鉗工和金屬模具工有什麼關系 瀏覽:423
廣州鋼鐵進出口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61
鋼管扣件的工程量怎麼計算 瀏覽:800
焊接時候如何起弧接頭 瀏覽:771
20g和20鋼材有什麼區別 瀏覽:859
廚房門鋁合金和不銹鋼哪個好 瀏覽:552
取鋼板需要住院多久幾天能痊癒 瀏覽:647
不銹鋼鍋開鍋燒黃是怎麼回事 瀏覽: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