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民間的環保組織有哪些
破罩行
Ⅱ 我國環保法律體系是什麼
目前我國共頒布了6部環境保護法律、13部自然資源管理法律和34項環境保護法規;環境保護部門出台了90多項全國性環境保護規章和1020多件地方性環境保護法規,初步形成了適應市場經濟的環境法律體系。
為進一步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對破壞環境和對環境保護監管不力的行為進行制裁,新修訂的刑法專門增加了破壞資源環境保護罪和環境保護監管瀆職罪兩項罪名。
此外,與生態保護相關的標准和技術規范的制定也日趨完善,環境標志產品和環境管理體系也有了相應標准。目前已制訂重點行業的污染防治技術政策,配套修改、制訂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標准、機動車污染控制標准以及危險廢物處置標准等53項污染控制標准、4項國家環境質量標准及配套制訂的36個地法標准、17個樣品標准等約430項國家環境標准。
在環保法律體系不斷完善的同時,環境執法的力度也大大加強。各級人大、政協高度重視環境執法檢查,對各級政府環境執法實施有效監督。國家環保總局與監察部連續4年對各地貫徹《國務院關於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情況進行監察和檢查,開展了關停「十五小」、檢查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工作等聲勢較大的執法行動,僅2000年環保系統的現場執法檢查就有162萬多次,有力地推動了環保工作法治化進程。
Ⅲ 誰能詳細介紹一下我國的環境保護法制
一、環境保護法制和體制
中國憲法明確規定:「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了環境保護法律9部、自然資源保護法律15部。1996年以來,國家制定或修訂了包括水污染防治、海洋環境保護、大氣污染防治、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環境影響評價、放射性污染防治等環境保護法律,以及水、清潔生產、可再生能源、農業、草原和畜牧等與環境保護關系密切的法律;國務院制定或修訂了《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野生植物保護條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等50餘項行政法規;發布了《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關於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關於做好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近期工作的通知》等法規性文件。國務院有關部門、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人民政府依照職權,為實施國家環境保護法律和行政法規,制定和頒布了規章和地方法規660餘件。
中國已建立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標准體系。國家環境保護標准包括國家環境質量標准、國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標准、國家環境標准樣品標准及其他國家環境保護標准;地方環境保護標准包括地方環境質量標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截至2005年底,國家頒布了800餘項國家環境保護標准,北京、上海、山東、河南等省(市)共制定了30餘項環境保護地方標准。
中國不斷加強環境執法檢查和行政執法。近年來,國家連續對環境保護、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等法律實施情況進行檢查,推動重點地區污染治理。中國刑法還對破壞環境資源罪有專門規定。國家頒布《環境保護違法違紀行為處分暫行規定》,建立起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責任制度,並連續三年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公民健康環保專項行動,依法查處7.5萬多起環境違法案件,取締關閉違法排污企業1.6萬家,對1萬多個環境污染問題實行掛牌督辦。國家還開展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和海洋環境保護專項執法檢查,依法處理多起違法行為。
中國實行各級政府對當地環境質量負責,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監督管理,各有關部門依照法律規定實施監督管理的環境管理體制。1998年中國政府將原國家環境保護局升格為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正部級),作為國務院主管環境保護工作的直屬機構,負責對中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管。國家建立了全國環境保護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並建立了區域環境督查派出機構,以加強部門和地區間的協調與合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市、縣級政府設置了環境保護議事協調機構。目前,全國有各級環保行政主管部門3226個,從事環境行政管理、監測、科學研究、宣傳教育等工作的總人數達16.7萬人;有各級環境監察執法機構3854個,總人數達5萬多人。各級政府綜合部門和資源管理部門以及多數大中型企業也設有環保機構,負責本部門和企業的環境保護工作,目前從業人員達30多萬。
二、工業污染防治
工業污染防治是中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與過去相比,中國工業污染防治戰略目前正在發生重大變化,逐步從末端治理向源頭和全過程式控制制轉變,從濃度控制向總量和濃度控制相結合轉變,從點源治理向流域和區域綜合治理轉變,從簡單的企業治理向調整產業結構、清潔生產和發展循環經濟轉變。與1995年相比,2004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工業廢水、工業化學需氧量、工業二氧化硫、工業煙塵和工業粉塵排放量分別下降了58%、72%、42%、55%和39%。與1990年相比,2004年全國每萬元人民幣GDP能耗下降45%,累計節約和少用能源7億噸標准煤;火電供電煤耗、噸鋼可比能耗、水泥綜合能耗分別降低11.2%、29.6%和21.9%。
——淘汰和關閉一批技術落後、污染嚴重、浪費資源的企業。「九五」(1996—2000年)期間,國家關閉8.4萬家嚴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小企業。2001—2004年,連續三次發布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淘汰3萬多家浪費資源、污染嚴重的企業,並對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重的鋼鐵、水泥、電解鋁、鐵合金、電石、煉焦、皂素、鉻鹽等八個重污染行業進行集中整頓,停建、緩建項目1900多個。2005年,關停污染嚴重、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鋼鐵、水泥、鐵合金、煉焦、造紙、紡織印染等企業2600多家,並對水泥、電力、鋼鐵、造紙、化工等重污染行業積極開展綜合治理和技術改造,使這些行業在產量逐年增加的情況下,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呈持續下降趨勢。
——開展循環經濟實踐。一是實行清潔生產,在企業生產的源頭和全過程充分利用資源,使廢物最小化、資源化、無害化,逐步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促進產品生態設計。目前,化工、輕工、電力、煤炭、機械、建材等行業5000多家企業通過了清潔生產審核,全國已有12000多家企業獲得了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800多個企業、18000多種規格型號產品獲得環境標志認證,年產值約600億元人民幣。二是在工業集中地區積極發展生態工業,使上游企業的廢物成為下游企業的原料,延長生產鏈條,做到廢物產生量最小,實現「零排放」,並建設生態工業區,實現區域或企業群的資源最有效利用。目前,中國已建立了17個不同類型的生態工業園。三是統籌規劃工業與農業、生產與消費、城市與農村的發展,大力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實行可持續生產和消費。國家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產業園區和有關省市選擇82家單位開展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在北京、上海等24個城市開展了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海南、吉林、黑龍江等9省積極開展生態省建設,全國150個縣市開展了生態縣(市)創建工作。
——積極防範突發環境事件。2005年中國政府制定了《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對突發環境事件信息接收、報告、處理、統計分析,以及預警信息監控、信息發布等提出明確要求。國家制定和完善了涉及重點流域敏感水域水環境應急預案、大氣環境應急預案、危險化學品(廢棄化學品)應急預案、核與輻射應急預案等九個相關環境應急預案,以及《黃河流域敏感河段水環境應急預案》、《處置化學恐怖襲擊事件應急預案》、《處置核與輻射恐怖襲擊事件應急預案》、《農業環境污染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及外來生物入侵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近年來,中國對127個分布在全國江河湖海沿岸、人口稠密區、自然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附近的重點化工石化類項目進行了環境風險排查;對近5萬家重點企業進行了全面、拉網式檢查。
——對工業危險廢物實行全過程管理制度。2003年,國家開始實施《全國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規劃》,強化了工業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經營許可證等各項制度。2005年,工業危險廢物處置量由1998年的131萬噸增至339萬噸。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固體廢物管理中心。
——實行嚴格的核與輻射環境安全管理。中國共有運行的核電廠5座(9台核電機組)、研究堆18座;在建的核電廠2座(4台核電機組)、研究堆1座,沒有出現重大核安全問題,實現了「保護工作人員、公眾和環境不遭受超過國家規定限值的輻射照射和污染」的目標。中國嚴格遵守國際原子能機構發布的《放射源安全與保安行為准則》,實行許可證制度,規定放射源進出口必須依法履行審批等有關手續。
三、重點地區污染治理
近年來,中國政府把「三河」(淮河、遼河、海河)、「三湖」(太湖、滇池、巢湖)、國家重點工程(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兩控區」(二氧化硫控制區和酸雨控制區)、「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作為全國污染防治的重點地區,取得明顯成效。
——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 「三河」、「三湖」流域面積達81萬平方公里,跨越全國14個省(市) ,居住人口3.6億。國家制定並實施重點流域「九五」、「十五」(2001—2005年)水污染防治計劃,實行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將總量削減指標落實到排污單位,逐步完善排污許可證管理方式,並建設了一批重點治理工程項目。截至2005年底,列入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的2130個項目中,已完成1378項,占項目總數的65%。「三河」、「三湖」流域已經建成和正在建設的污水處理廠達416個,日處理能力2093萬噸;流域內的5000多家重點污染企業,已有80%以上實現了達標排放。目前,流域水污染物大幅度削減,水環境惡化趨勢基本得到控制,一些河段和湖體水質有明顯的改善。國家投入181.67億元人民幣在三峽庫區及其上游建設了一批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清理了庫底固體廢物,確保庫區水質安全。
——「兩控區」污染防治。1998年中國政府批准劃定了酸雨控制區和二氧化硫控制區,涉及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75個城市、地區,總面積約為109萬平方公里。國家在「兩控區」內進行能源結構調整,推廣清潔燃料和低硫煤,大中城市禁止民用爐灶燃用散煤。與1998年相比,2005年二氧化硫控制區內二氧化硫年均濃度達標城市比例由32.8%增加到45.2%;2005年酸雨控制區內二氧化硫年均濃度超過國家三級標準的城市比例由15.7%下降到4.5%。
——北京市大氣污染治理。自1998年以來,北京市連續實施了大氣污染控制措施。天然氣、電採暖、地源熱泵、建築節能等清潔能源利用技術和節能技術進一步推廣,到2005年,北京市天然氣用量達到32億立方米,城市熱網集中供熱面積超過1億平方米;嚴格機動車排放管理,對在用機動車實施了環保標志管理,對高排放黃標車採取限行措施,並淘汰老舊機動車30多萬輛,發展天然氣公交車2800輛,2005年提前實施了國家第三階段排放標准(相當於歐洲三號標准);修訂完善了施工現場環境保護標准,加大建築工地管理,加強對道路機械清掃、沖刷和噴霧壓塵工作的監督檢查,並對市區100多家污染企業實施關停搬遷,全市水泥立窯生產線全部關停。經過積極治理,北京市大氣環境質量二級和好於二級的天數從1998年的100天增加到2005年的234天,各種大氣污染物濃度普遍下降,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渤海污染治理。2001年中國政府批復《渤海碧海行動計劃》。截至2005年底,已完成各類渤海污染治理環境保護工程項目166個,在建項目70個,投資達175億元人民幣,其中新建城市污水處理廠44個,形成污水日處理能力355.3萬噸,新建城市垃圾處理場18個,形成垃圾日處理能力7000多噸,新建生態農業、生態養殖項目89個,新建船舶港口和溢油反應項目9項,初步遏制了渤海海域環境繼續惡化的趨勢。
四、城市環境保護
中國城市化率已從1995年的29.04%提高到2004年的41.76%。針對城市化快速發展中的環境問題,中國政府採取一系列綜合措施,使城市環境逐步改善,部分城市環境質量有明顯改善。與1996年相比,2005年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的城市比例增加了31個百分點,空氣質量劣於國家三級標準的城市比例下降了39個百分點。
從城市環境容量和資源保證能力出發,中國的許多城市制定和實施城市總體規劃和城市環境質量按功能區全面達標規劃,測算大氣和水環境容量,合理確定城市規模和發展方向,調整城市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逐步優化城市的功能分區。許多大中城市在城區發展中實行「退二進三」的策略,即退出第二產業進入第三產業,關閉了一批污染嚴重的企業,利用地價杠桿把一些污染企業遷出城區,按照「工業入園、集中治污染」的原則,實行技術改造和污染集中控制。一些城市把舊城改造與調整城市布局相結合,解決老城區臟亂差的問題,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大力調整城市能源結構,積極推廣清潔能源和集中供熱,減輕燃煤污染。在城市建設工程中推行使用預拌混凝土,對直轄市、省轄市、部分大中城市、旅遊城市禁止在城市城區現場攪拌混凝土,減少建築工地的粉塵污染。
中國各級政府把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財政投資的重點,促進了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截至2004年底,城市污水處理率達46%,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52%,城區清潔能源使用率達40%。近年來,機動車排放標准從國家第Ⅰ階段標准提高到國家第Ⅱ階段標准,並制定了國家第Ⅲ階段標准。一些城市開展清潔汽車行動,積極推行低污染的天然氣、液化石油氣清潔燃料汽車。自2000年7月起,全國停止銷售、使用含鉛汽油,每年可減少排鉛1500噸。
全國500多個城市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對城市環境質量、污染防治工作和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情況進行量化,綜合評價城市政府的環保工作。從1997年起,按照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設施完善、環境改善的要求,開展創建環境保護模範城市活動。目前,全國共有100多個城市(區)在創建環保模範城市,其中56個城市和直轄市的5個城區已創建成功。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或好於二級的天數均大於80%,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大於7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大於80%,城市綠化覆蓋率大於35%,都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藍天、碧水、綠地、寧靜、和諧」已成為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環境的重要標志。
近年來,國家大力開展城市園林綠化工作,建設國家園林城市,改善人居環境。到2004年底,全國城市綠化覆蓋率為31.66%,綠地率為27.7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7.39平方米,分別比2000年增長3.51%、4.05%和3.7平方米,其中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翻了一番。目前,全國已命名國家園林城市83個、園林城區4個,國家園林縣城10個,並有12個城市獲得了「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五、農村環境保護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絕大多數。防治農業環境污染、改善農村環境是中國環境保護的重要任務。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近年來,中國政府在廣大農村地區開展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文明村等創建活動,推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前,全國有178個鄉鎮獲得「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國家重點在「三湖」地區和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黃河三角洲地區,開展畜禽漁養殖污染、面源污染的綜合防治示範。一些省市加大村莊環境整治力度,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在農村生活污水、垃圾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近年來,國家興建各類農村飲水工程80多萬處,解決了6700多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困難和不安全問題。開展全國土壤污染調查和污染防治示範,建立農產品安全檢測和監管體系;加強農葯和化肥環境安全管理,推廣高效、低毒和低殘留化學農葯,禁止在蔬菜、水果、糧食、茶葉和中葯材生產中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葯;防止不合理使用化肥、農葯、農膜和污灌帶來的面源污染,保證農產品安全;開發生產新型安全優質高效飼料,提高飼料吸收利用率,減少養殖產品葯物殘留和有害物質的排放;推廣畜禽糞便綜合利用和處理技術,鼓勵建設養殖業和種植業緊密結合的生態農業工程。
——生態農業和生態示範區建設。中國政府把生態農業建設作為促進農村經濟和生態環境全面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目前,全國生態農業建設縣達到400多個,開展示範區建設縣市達500多個,其中國家級生態農業縣102個,國家級生態示範區233個。近年來,有機食品相關的管理和發展機制不斷完善,出台了《有機食品認證管理辦法》、《有機食品國家標准》;出台了良好農業規范國家標准和認證實施規則,開展源頭治理;開展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創建工作,已命名43個國家級有機食品生產基地,推動有機食品的產業化發展。全國有機認證面積超過300萬公頃。
——發展旱作節水農業。截至2005年,國家投入7億多元人民幣,在水資源匱乏的乾旱區、半乾旱區建設了460多個旱作節水農業示範基地,綜合運用農藝、生物和工程措施及旱作農業技術,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農業生產能力,控制水土流失。國家積極推廣保護性耕作,啟動了以秸稈覆蓋、免耕播種、深松和除草技術為主要內容的保護性耕作項目,重點在環京津區和西北風沙源頭區建立了兩條保護性耕作帶。截至2005年底,共建立示範縣100個。
——農村新能源建設。開發與推廣農村新能源是保護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十五」期間,國家先後投入35億元人民幣,重點推廣以沼氣建設為紐帶的能源生態模式。到2005年底,全國沼氣用戶已達1700多萬戶,年生產沼氣65億立方米。國家大力發展畜禽養殖廢棄物沼氣工程,已建成2200多處,年處理畜禽糞便6000多萬噸;建成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13.7萬處,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500多處;推廣省柴灶1.89億戶,太陽能熱水器2850萬平方米。同時,還積極推廣使用太陽灶、風能、地熱等可再生能源。
六、生態保護與建設
經過長期不懈努力,中國一些地區生態環境開始得到改善。
——造林綠化。中國政府確立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指導方針,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加強森林資源管理,啟動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營造林面積自2002年以來連續四年超過667萬公頃。近年來,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迅速增加,林齡結構、林相結構趨於合理,森林質量趨於提高,實現了由持續下降到逐步上升的歷史性轉折。目前,全國森林面積達1.75億公頃,森林覆蓋率達18.21%,森林蓄積量達124.56億立方米。國家重視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從1998年起,中國開展了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三北」(東北、華北、西北)及長江流域等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和重點地區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等。「十五」期間,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共營造生態公益林800萬公頃,9333萬公頃森林資源得到休養生息;退耕還林工程共完成造林2133萬公頃,其中生態退耕538萬公頃,荒山荒地造林1200萬公頃,封山育林133萬公頃;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共完成各項治理任務達667萬公頃;「三北」和長江流域等重點防護林工程造林341萬公頃,新封山育林346萬公頃。
——草原保護。為加強草原的生態建設和規劃管理,草原工作戰略重點實現由經濟目標為主向「生態、經濟、社會目標並重,生態優先」的轉變,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復,草原生態環境逐步好轉。國家對草原保護建設的投入持續增加,2000—2005年中央財政共投入資金90多億元人民幣,實施了天然草原植被恢復與建設、草原圍欄、牧草種子基地、退牧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草原生態建設等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截至2005年底,全國人工種草累計保留面積達到1300萬公頃,草原改良面積1400萬公頃,草原圍欄3300萬公頃,有20%的可利用草原實施了禁牧、休牧和劃區輪牧。
——土地保護、開發與整治。中國政府把保護耕地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實行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國家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為確保糧食安全提供重要基礎。同時,建立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和結構,使亂佔耕地現象得到抑制。2004年各項建設佔用耕地較上年下降37%,總體實現數量上的占補平衡。國家還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力度,建立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制度,組織實施國家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保持耕地總量動態平衡,改善生態環境。「十五」期間,通過對農村及城鎮土地、災毀土地、工礦區廢棄土地等進行科學的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復墾土地7.6萬公頃,建成了一批布局規整、生態環境良好的新農村,部分資源枯竭型城市和重點礦區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的治理和恢復。
——水土保持。國家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土保持、黃土高原地區水土保持淤地壩、東北黑土區和珠江上游南北盤江石灰岩地區水土流失綜合防治等多個專項工程,水土流失重點防治范圍由長江、黃河上中游拓展到東北黑土區、珠江上游和環京津等地區。國家開展示範區和示範工程建設,已建成面積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水土保持工程300多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示範縣190個,示範小流域1398條,並開始實施第一批62個面積不少於300平方公里的示範區和50多個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建設。在全國188個縣開展水土保持生態修復試點工程,所有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區全面實施封育保護,封育保護面積達12.6萬平方公里,並在「三江源區」實施水土保持預防保護工程。目前,已有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980個縣全部或部分實施了封山禁牧,封禁范圍60多萬平方公里,封禁區內的植被得到了較快的恢復。「十五」期間,全國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4.02萬平方公里,綜合整治小流域11500多條,建設基本農田406萬公頃,營造水土保持林、經果林和水源涵養林1533萬公頃,建設攔沙壩、坡面水系等小型水土保持工程350多萬座(處),淤地壩7000座。
——防沙治沙。中國政府將防止土地荒漠化、沙化作為改善生態環境,拓展生存和發展空間,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頒布實施了《防沙治沙法》,批復了《全國防沙治沙規劃(2005—2010年)》,頒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防沙治沙工作的決定》,實施一批防沙治沙重點工程,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同時出現凈減少。截至2004年底,全國荒漠化土地為263.62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為173.97萬平方公里,與1999年相比,五年間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凈減少379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凈減少6416平方公里;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程度有所減輕,重、極重度荒漠化面積減少24.59萬平方公里。荒漠化和沙化整體擴展的趨勢得到初步抑制。
——海洋環境保護。中國已經基本形成了海洋環境保護的法律體系和行政執法體系,構建了海洋環境監測網路,制定和實施了海洋功能區劃、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合理開發和保護海洋資源,防止海洋污染和生態破壞,促進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國政府積極實施主要入海河流的污染防治計劃和重點海域的環境保護計劃,繼渤海之後,中國政府於2005年啟動了長江口及毗鄰海域、珠江口及毗鄰海域的污染治理工作,在長江口和珠江口及其毗鄰海域開展了河海統籌、陸海兼顧的陸域、海域同步的環境監測和調查工作。中國政府嚴格執行海洋工程和海上傾廢的審批制度,強化對傾倒活動的執法監視,加強海洋環境監測。國家批准了《赤潮災害應急預案》和《海洋石油勘探開發重大溢油應急計劃》,並納入國家災害應急管理體系,初步建立了海洋災害應急機制。加強了船舶污染防治和危險品運輸管理,積極推進海上船舶溢油應急體系建設。截至2004年底,中國已建立各級海洋自然保護區120個,一批海洋珍稀物種得到保護,珊瑚礁、紅樹林及海草床等重要生境得以保護。通過採取控制漁業捕撈強度、壓縮捕撈漁船、完善休漁制度、建立漁業資源保護區、實施海洋捕撈產量「零增長」等措施,保護和恢復海洋漁業資源。
——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建設。中國政府把建立自然保護區作為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截至2005年底,全國共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2349處,面積達150萬平方公里,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15%,初步形成了類型比較齊全、布局比較合理的全國自然保護區網路;全國85%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85%的野生動物種群和65%的天然植物群落類型都得到保護。國家在江河源頭區、重要水源涵養區、江河洪水調蓄區、防風固沙區以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區域開展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在東江源、洞庭湖、秦嶺山地等18個典型區域開展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試點。內蒙古、黑龍江、江西、湖北、湖南、甘肅、青海等省(自治區)開展了地方級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目前,經中國政府審定命名的風景名勝區有677個,其中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87個。泰山、黃山、峨眉山—樂山、武夷山、廬山、武陵源、九寨溝、黃龍、青城山—都江堰、三江並流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一批自然保護區,分別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或《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路》、《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全國建有各類森林公園數量超過1900處,其中國家森林公園627處。全國共有85個國家地質公園,其中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河南雲台山、雲南石林、廣東丹霞山、湖南張家界、黑龍江五大連池和河南嵩山等八家地質公園首批進入世界地質公園網路名錄。
——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國是一個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的國家,國家制定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編寫了《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編制了《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目前,全國共建立野生動物拯救繁殖基地250處,野生植物種質資源保育或基因保存中心400多處,使2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上千種野生植物建立了穩定的人工種群。同時,開展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的調查和搶救性收集,建立了67個農業野生植物原生境保護區。開展了全國外來入侵物種調查,針對危害較大的主要外來入侵生物開展了「十省百縣」滅毒除害行動,提高了公眾防止外來入侵生物的意識和能力。全國野生植物資源調查的189種野生植物中有71%的野外種群達到穩定生存發展的標准;全國野生動物調查的252種野生動物中有55.7%的種群穩中有升,揚子鱷、朱䴉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成倍增加,野生大熊貓數量達到1596隻,人工圈養數量達到183隻。一些物種的分布區逐步擴展,黑嘴鷗、黑臉琵鷺等物種的新記錄、新繁殖地或越冬地被不斷發現。一百多年未見蹤跡、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宣布為世界極危物種崖柏被重新發現。
——濕地保護。中國政府頒布了《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編制實施《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2002—2030年)》、《全國濕地保護工程實施規劃(2005—2010年)
Ⅳ 關於作文的!
我們大家都希望可以生活在一個窗明幾凈,鳥語花香,春光明媚的環境里,但是現在我們的生活環境被不斷地破壞,在環境如此惡劣的情況下,我們還能擁有一個健康美好的家園嗎?
現在我們還能看到幾天的藍天白雲?現在霧霾已成為人們最大的殺手,霧霾中混雜的有害物質會對人們的健康產生直接的危害,包括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的破壞。其中,汽車尾氣是空氣污染的一個重大因素,汽車尾氣中含有一氧化硫、氧化碳以及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的其他固體顆粒,尤其是含鉛汽油對人體的危害更大。還有就是不適當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破壞生態平衡,污水肆意的排放,對地下水造成嚴重污染,直接影響人們的飲水問題……
這些一系列的問題都在危害我們的健康,但我們也做出了一系列措施,例如:1985年,大學畢業不久的劉崇喜離開機關辦造紙廠,已經扭虧為盈的造紙廠由於污染嚴重被曝光,勒令整改。在整改時他竟提出「不再向黃河排一滴污水」的豪言壯語,使數千職工大驚失色:投入數千萬元建設的污水處理系統,每天光向治污池投放葯物就需18萬元,他不是要把企業整死嗎?劉崇喜卻是經過長期調查研究後走的另一條生態治污的路子。他派出500台推土機,推平兩萬多座沙丘,採用方格麥秸桿治沙植樹的方法。他規定職工每人每年必須種500棵樹,並身先士卒,率領數千職工,睡在沙坡下,吃在風沙里,一棵一棵種樹。用了7年時間,投入
4.8億元,種樹50萬畝,修了200多公里路,鋪管道築渠20公里,引黃河水流入林區,修了5個人工湖,使這個年降雨量180毫米蒸發量卻高達1900多毫米的大沙漠,出現了綠樹連綿的林區、水鳥成群的湖泊!現已建成工業園,樹木造紙,污水處理後排到湖裡,竟可以直接飲用,用湖水澆灌樹林,形成良性循環體系,50萬畝林子5年可收回成本。更可貴的是,把騰格里大沙漠整整「勸退」了10公里,造福一方百姓,可謂是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得到了雙贏,他所領導的企業成了我國西部最大的造紙企業。
可是有人正在保護環境,就有人在破壞環境,例如:1.日本水俁鎮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廢水中含有汞,這些廢水排入海灣後經過某些生物的轉化,形成甲基汞。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魚類中富集,又經過食物鏈使人中毒。
當時,最先發病的是愛吃魚的貓。中毒後的貓發瘋痙攣,紛紛跳海自殺。沒有幾年,水俁地區連貓的蹤影都不見了。1956年,出現了與貓的症狀相似的病人。因為開始病因不清,所以用當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環境廳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2.1986年,位於烏克蘭基輔市郊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由於管理不善和操作失誤,4號反應堆爆炸起火,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
西歐各國及世界大部分地區都測到了核電站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質。31人死亡,237人受到嚴重放射性傷害。而且在20年內,還將有3萬人可能因此患上癌症。基輔市和基輔州的中小學生全被疏散到海濱,核電站周圍的莊稼全被掩埋,少收2000萬噸糧食,距電站7公里內的樹木全部死亡,此後半個世紀內,10公里內不能耕作放牧,100公里內不能生產牛奶……
這次核污染飄塵給鄰國也帶來嚴重災難。這是世界上最嚴重的一次核污染。
看到這些污染環境的事例,我們不得不承認,環境保護已迫在眉睫,我們希望政府對那些為了自己的利益,破壞了壞境的污染企業加大整頓力度杜絕一切污染源的發生,同時對人們及環保教育,尤其是在中小學開設環保課,加強對中小學生的環保教育,共同創造我們的一片藍天。
現在,就連法律也關注到了環境問題,我國也設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此外在《民法通則》《刑法》等法律中也有對環境方面的規定。
我們都希望環境問題可以得到解決,法治環保可以伴我們成長,讓我們一起為自己的家園貢獻一份力量,從現在開始,從身邊做起,一起保護環境,讓我們在法制環保中健康成長!
Ⅳ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民間環保組織
破罩行 Beijing Human and Animals Environmental Ecation Centre 北京綠十字生態文化傳播中心 Green Cross 法治環保在線 Environment & Law on Line(ELL) 中國香根草網路 China Vetiver Network 綠色北京 Green Beijing 渾善達克沙地治理協會 Hunsandake Desert Reclamation Association 北京市海淀林業老科技工作者協會動物救助分會 Animal Rescue Beijing(ARB) 北京富平學校環境與發展研究所 Fuping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 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undation 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 China Environmental Culture Promotion Association 綠網 Green Web Alliance 北京市朝陽區綠家園環境科學研究中心 Green Earth Volunteers 新疆自然保育 Xinjiang Conservation Fund 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 Institute of Public and Environmental Affairs(IPE) 綠色之星廢電池志願者服務隊 綠色家園環境保護中心 Greenhom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enter (GEPC) 石油與環境網路 Petroleum and Environment Network 清水同盟 Clean Water Alliances (China) 國仁綠色聯盟 Ground Green Union 大海環保公社 Ocean Protection Commune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 Beijing Raptor Rescue Center 曾經草原網站 ECHOING STEPPE 自然景象環境保護協會 CNature 自然景象環境保護協 CNature 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 Innovation Center for Energy and Transportation 北京天恆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South-North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熱愛家園 Grassroots Community 上海綠洲野生動物保護交流中心 Shanghai Green Oasis Wildlife Conserv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enter 上海野鳥會 Shanghai Wild Bird Society 天津綠色之友 Friends of Green in Tianjin 污染受害者法律幫助中心 Center for Legal Assistance to Pollution Victims 重慶綠色志願者聯合會 The Green Volunteer League of Chongqing 中國香根草網路 China Vetiver Network 大足縣生態農業種植合作協會 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 Institute of Public and Environmental Affairs(IPE) 重慶市萬州社區文化促進會 Chongqing Community Association for Culture Promotion 重慶市萬州綠色三峽志願者協會 Wanzhou Volunteers』 Association for Green Three Gorges, Chongqing 重慶濟溪環境咨詢中心 The Gsean Environmental Advisory Center of ChongQing 江蘇綠色之友(南京大地文化發展交流中心) Friends Of Green Environment 綠石環境行動網路 Green Stone Environmental Action Network 青島市青年環境保護促進會 Qing Youth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QYAEP) 濟南走進自然環保志願者協會 Entering the nature-Jin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unteers Association 河南省長垣縣綠色未來環境保護協會 Green Futu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sociation in Changyuan County, Henan Province 國仁綠色聯盟 Ground Green Union 綠色珠江(東莞市東城身行環保工作室) Green Zhujiang 綠點??廣州 Guangzhou Green Point Environmental Portection Information Center 廈門綠拾字環保服務社 Xiamen Greencross Association 綠眼睛環保組織 Greeneyes China 屏南綠色之家 Pingnan Green Association 中國紅樹林保育聯盟 China Mangrove Conservation Network (CMCN) 福建省綠家園環境友好中心 FuJian Green Home Environment friendly center 海南省自然保護發展研究會 Nature Conservation & Development Research Association of Hainan Province 海南生態環境教育中心 Haina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cation Centre 海南觀鳥會 Hainan Bird Watching Society 瀚海沙 Han Hai Sha 茂縣九頂山野生動植物之友協會 Mao County Association of Friends of Wild Animal and Plants Protection 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園 Shangri-la Alpine Botanical Garden 綠色江河 Green River 綠色駱駝 Green Camel GreenSOS(綠色學生組織網) Green Student Organization Society 甘孜州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文化協會(綠色康巴協會) Green KHAM 中國志願者保護藏羚羊協會 China Volunteer Association on Pretection for Tibetan Antelope 大巴山生態與貧困問題研究會 The Daba Mountains Academy For Biology and Poverty Problems 石油與環境網路 Petroleum and Environment Network 昆明思得瑞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研究院 Kunming EarthWatch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會 Cheng Urban Rivers Association(CURA) 四川省阿壩州茂縣社區可持續發展促進會 Maoxian Promotion Association for Development 污染受害者法律幫助中心 Center for Legal Assistance to Pollution Victims 淮河衛士 Huai river water liuing circumstance scientific researching centre 中國香根草網路 China Vetiver Network 霍山環境扶貧發展中心 Center for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CEDPA) 綠滿江淮 Green Anhui 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 Institute of Public and Environmental Affairs(IPE) 蕪湖生態中心 Wuhu Ecology Center 河北綠色知音 Green Friend Association 衡水市地球女兒環保志願者協會 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愛鳥協會 Pingshan Xipo Love Bird Association of Hebei 綠色家園環境保護中心 Greenhom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enter (GEPC) 國仁綠色聯盟 Ground Green Union 綠色和諧使者——橄欖綠環境文化傳播中心 Green Hotel Angel 滄州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CANGZHOU WILDLIFE RESCUE CENTER 雲南大學東亞影視人類學研究所(雲南人與自然基金會) East Asia Institute of Visual Anthropology at Yunnan University 雲南思力生態替代技術中心 Pesticide Eco-Alternatives Center Yunnan China 雲南省大眾流域管理研究和推廣中心(綠色流域) Green Watershed 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和傳統知識研究會 Center for Biodiversity and Indigenous Knowledge 昆明野地環境發展研究所 Yunnan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Institute 香格里拉民間自然保護協會 Shangri-La Folk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ssociation 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園 Shangri-la Alpine Botanical Garden 濟南走進自然環保志願者協會 Entering the nature-Jin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unteers Association 昭通黑頸鶴保護志願者協會 Zhaotong Volunteers Association to Protect Black-necked Cranes 雲南生態網路 Yunnan EcoNetwork 卡瓦格博文化社 昆明思得瑞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研究院 Kunming EarthWatch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昆明環保
Ⅵ 關於作文
我們大家都希望可以生活在一個窗明幾凈,鳥語花香,春光明媚的環境里,但是現在我們的生活環境被不斷地破壞,在環境如此惡劣的情況下,我們還能擁有一個健康美好的家園嗎?
現在我們還能看到幾天的藍天白雲?現在霧霾已成為人們最大的殺手,霧霾中混雜的有害物質會對人們的健康產生直接的危害,包括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
系統,內分泌系統的破壞.其中,汽車尾氣是空氣污染的一個重大因素,汽車尾氣中含有一氧化硫、氧化碳以及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的其他固體顆粒,尤其是含鉛汽
油對人體的危害更大.還有就是不適當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破壞生態平衡,污水肆意的排放,對地下水造成嚴重污染,直接影響人們的飲水問題……
這
些一系列的問題都在危害我們的健康,但我們也做出了一系列措施,例如:1985年,大學畢業不久的劉崇喜離開機關辦造紙廠,已經扭虧為盈的造紙廠由於污染
嚴重被曝光,勒令整改.在整改時他竟提出「不再向黃河排一滴污水」的豪言壯語,使數千職工大驚失色:投入數千萬元建設的污水處理系統,每天光向治污池投放
葯物就需18萬元,他不是要把企業整死嗎?劉崇喜卻是經過長期調查研究後走的另一條生態治污的路子.他派出500台推土機,推平兩萬多座沙丘,採用方格麥
秸桿治沙植樹的方法.他規定職工每人每年必須種500棵樹,並身先士卒,率領數千職工,睡在沙坡下,吃在風沙里,一棵一棵種樹.用了7年時間,投入
4.8
億元,種樹50萬畝,修了200多公里路,鋪管道築渠20公里,引黃河水流入林區,修了5個人工湖,使這個年降雨量180毫米蒸發量卻高達1900多毫米
的大沙漠,出現了綠樹連綿的林區、水鳥成群的湖泊!現已建成工業園,樹木造紙,污水處理後排到湖裡,竟可以直接飲用,用湖水澆灌樹林,形成良性循環體
系,50萬畝林子5年可收回成本.更可貴的是,把騰格里大沙漠整整「勸退」了10公里,造福一方百姓,可謂是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得到了雙贏,他所領導的企
業成了我國西部最大的造紙企業.
可是有人正在保護環境,就有人在破壞環境,例如:1.日本水俁鎮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廢水中含有汞,這些廢水排入海灣後經過某些生物的轉化,形成甲基汞.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魚類中富集,又經過食物鏈使人中毒.
當
時,最先發病的是愛吃魚的貓.中毒後的貓發瘋痙攣,紛紛跳海自殺.沒有幾年,水俁地區連貓的蹤影都不見了.1956年,出現了與貓的症狀相似的病人.因為
開始病因不清,所以用當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環境廳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2.1986年,位於烏克蘭基輔市郊的切
爾諾貝利核電站,由於管理不善和操作失誤,4號反應堆爆炸起火,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
西歐各國及世界大部分地區都測到了核電站泄漏出的放射性
物質.31人死亡,237人受到嚴重放射性傷害.而且在20年內,還將有3萬人可能因此患上癌症.基輔市和基輔州的中小學生全被疏散到海濱,核電站周圍的
莊稼全被掩埋,少收2000萬噸糧食,距電站7公里內的樹木全部死亡,此後半個世紀內,10公里內不能耕作放牧,100公里內不能生產牛奶……
這次核污染飄塵給鄰國也帶來嚴重災難.這是世界上最嚴重的一次核污染.
看到這些污染環境的事例,我們不得不承認,環境保護已迫在眉睫,我們希望政府對那些為了自己的利益,破壞了壞境的污染企業加大整頓力度杜絕一切污染源的發生,同時對人們及環保教育,尤其是在中小學開設環保課,加強對中小學生的環保教育,共同創造我們的一片藍天.
現在,就連法律也關注到了環境問題,我國也設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此外在《民法通則》《刑法》等法律中也有對環境方面的規定.
我們都希望環境問題可以得到解決,法治環保可以伴我們成長,讓我們一起為自己的家園貢獻一份力量,從現在開始,從身邊做起,一起保護環境,讓我們在法制環保中健康成長!
Ⅶ 求一篇「法治環保 伴我成長」徵文 急用
法制,這是一個並不陌生的字眼,它是社會進步的標志。幾千年來,人類不斷追求的也就是這兩個字。一個人如果不計法制,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個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法制的歷史教訓。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我們應該做到學法、懂法、守法。不去觸犯法律,必須做到有法必依,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中,國家都制定了不同的法律制度,我們都要嚴格遵守。
同學們,我們擁有花樣年華,擁有美好的未來,然而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安全」這一基礎上,都需要我們時刻警惕隱患,防範危險事故。操場上,那些互相追逐打鬧的同學,你的腳步是否可以慢一些,再慢一些;樓梯口,那些你擁我擠的同學,你的動作能否輕一點,再輕一點。因為你一個小小的過錯,有時會釀成無法挽回的損失,甚至令花季中的同學過早地凋謝了。所以無論你出於何種原因,請你優先考慮生命安全,想想自己的親人,想想自己的朋友,更想想自己的所作所為將帶來的後果,想像因為你的父母,朋友,老師,將要承受怎樣的打擊?
有這樣一個事例:一天,天下著雨,街上行人很少,有一個小男孩和小女孩放學回家,經過小區附近的一個倉庫,遠遠看見有人正在從倉庫的窗戶往外遞東西,還有人接過去裝進汽車。他們覺得奇怪:為什麼搬東西不開門呢?這幾個人鬼頭鬼腦還不進地向四周張望。他們恍然大悟,這是小偷!小男孩說:「咱們大聲喊吧!」小女孩說:「不能喊,得趕快告訴警察叔叔。」那個男孩說女孩子膽子小。小女孩卻說:「我不是膽小,只是我們倆只是小孩,根本打不過小偷,搞不好小偷會打我們,東西還是會被偷走。」女孩讓男孩趕緊去打電話,自己則牢牢記住了汽車牌號,並緊緊盯住汽車開走的方向。警察叔叔根據女孩提供的線索,很快抓住了小偷。小學生遇到壞人時,最重要的是保護自己,並記住壞人的特徵。小學生年齡太小,力氣也小,打不過壞人,自己很容易受傷害,所以見到壞人壞事,要想辦法告訴警察。
我們雖然年齡尚小,但已經接觸了社會。目前社會治安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社會上還存在違法犯罪現象,作為小學生的我們,遭到不法分子侵害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提高預防各種侵害的警惕性,消除對危險的麻痹和僥幸心理。同時也要樹立自我防範意識,掌握一定的安全防範方法,增強自身的防範能力,使自己在遇到異常情況時,能夠冷靜機智勇敢地去應付。
如果你認為「現在違反學校紀律無所謂的,只要下次不再犯就行」,那就請你趕快打消這種念頭吧!「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現在小小的放鬆很可能在將來會釀成一次大的失足,何苦要等到法律制裁的時候才悔恨呢?違法終是違法,即使在學校里也要遵守,我們現在要做一名合格的學生,這樣將來便不會走上犯法的道路,能真正成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法制伴我成長,我們不刀光劍影,仇恨交加了,我們會依照法律解決一切需要解決的矛盾,化矛盾為友誼。法制伴我成長,我們能自主的生活,大家都深藏法律在心中,就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那麼每個人的行為都是端正的,沒有摩擦,就沒有戰爭,我們就有了自由,有了和諧。我們小孩就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做我們自己想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