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使用酸鋅光亮劑生產時工件表面除油干凈,鍍層卻容易發花是什麼原因呢
我們在使用酸鋅光亮劑的生產過程中,工件表面除油很乾凈了,可鍍鋅後鍍層容易有發花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有以下4個原因:
1、鍍液溫度過高或鍍液pH值過高
2、鍍液中氯化鋅的含量過低
3、光亮劑的濃度不足
4、鍍液中有雜質污染
Ⅱ 鍍鋅板出現水痕怎麼回事鍍鋅之後很花,退鍍之後板上也有水痕,我不懂鍍鋅的工藝 請問是怎麼回事,謝謝!
從鍍鋅工藝過程;
脫脂→水洗→酸洗→水洗→浸助鍍溶劑→烘乾預熱→熱鍍鋅→整理→冷卻→鈍化→漂洗→乾燥
其脫脂\酸洗及烘乾預熱處理不好都會造成上述水痕。
Ⅲ 使用鋅酸鹽鍍鋅光亮劑時,鍍層為什麼會出現長白毛的情況呢
不知道樓主說的具體情況是咋樣的。如果鍍鋅層太薄時,容易形成以鋅為陽極、鐵為陰極的微電池,從而加速鋅的腐蝕。腐蝕的初期表現是鈍化膜變色,隨後是鍍鋅層長白毛,再然後,是鋅鍍層迅速溶解,最終出現鐵銹點。因此,我們在使用比格萊的鹼性鍍鋅光亮劑時,會注意控制好鍍層的厚度。樓主不妨對照一下上面所說的情況,看符不符合你那邊的故障情況。
希望對你有幫助,歡迎追問。
Ⅳ 使用鋅酸鹽鍍鋅添加劑時,鍍鋅層粗糙不亮是什麼原因
先檢查溫度和電流密度,再分析鍍液鋅和氫氧化鈉的含量,再通過赫爾槽試驗來分析光亮劑含量是否偏低。
Ⅳ 鍍鋅板變花了是什麼原因
有花鍍鋅板,就是在鍍鋅板的表面印有花紋,外觀看起來很亮,漂亮,一回般用做做家答電外殼,水桶等等。
無花鍍鋅板表面沒有花紋,看起來不如有花鍍鋅亮,發暗色,和冷板差不多。
有花無花在性能上沒有什麼差別,主要是外觀。
Ⅵ 酸性鍍鋅出現鍍層發花,無光澤,低電流密度區鍍層發黑,咋回事
造成問題的原因有很多種,一種是鍍液有雜質,一種是工藝參數沒有把控好,這個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享。
Ⅶ 金屬鋅酸鹽電鍍鍍鋅起泡該如何處理
鋅酸鹽電鍍起泡的可能原因有很多,要分析你的工藝和整個流程才能大體判斷專。而且LZ所謂的起泡是屬個什麼現象?是那種脫皮似的,還是針孔那種很小的?還要看你起泡的部位,是鍛造面還是機加工面等等。
鋅酸鹽不只有酸性的,也有鹼性的,在鹼性鍍鋅里析氫也是正常現象,要是析氫引起的起泡這個要看你的工件基材了,有些做過熱處理的會有此問題,而且還要看你們有沒有除氫工藝,我簡單說下起泡的可能性,LZ可以逐一排查:
1、前處理不充分,這個原因是比較直接的,除油不凈的工件最容易起泡
2、開缸劑不足
3、雜質引起,這個需要大處理了
4、電流過大或光亮劑過多,鍍層脆
不過,也有可能是鈍化液的問題,LZ提供的信息有限,所以只能簡單分析,希望回答對LZ有幫助,最好LZ還是請自己的供應商提供技術支持
Ⅷ 怎樣防止鋅酸鹽鍍鋅時鍍層起泡
鋅酸鹽鍍鋅中出現鍍層起泡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1)鋅含量過高
原因分析:由於鋅酸鹽鍍液中氫氧根離子對鋅離子的絡合能力不強,陰極極化作用較弱,為此,採用降低氧化鋅含量、提高氫氧化鈉含量的辦法進行彌補。生產中,為了使鍍液穩定,應控制NaOH/Zn=8~10或NaOH/Zn0=10~12之間,鍍液中氫氧化鈉含量一般為120g/L,所以掛鍍時氧化鋅的濃度一般採用10~12g/L,滾鍍時稍低,8~10g/L為宜。鋅含量低,鍍層結晶細致,光澤均勻,鍍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鍍能力好,但鋅含量過低,電流密度上限和陰極電流效率降低,陰極極化作用增加,沉積速度慢。鋅含量過高,鍍層發暗、粗糙,陰極電流效率提高,高電流密度易燒焦,出現陰陽面,鍍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鍍能力降低。
因鋅陽極的化學溶解較快,Zn2 濃度很易上升,造成鍍層品質異常,可採取下列措施,防止Zn2 濃度上升
a.定期分析調整Zn2 的含量;
b.使用部分鍍鎳鐵板代替鋅陽極,並控制其面積比為2:1,保證足夠的陽極面積,又可控制Zn2 濃度的升高;
c.不生產時,取出鋅陽極板,以減緩鋅陽極的化學溶解;
d.控制鍍液的工藝參數在工藝范圍內;
e.使用高純度的鋅陽極板(0號鋅錠)
處理方法:稀釋鍍液,分析調整鍍液成分至標准值
(2)氫氧化鈉含量過低
原因分析:鍍液中的氫氧化鈉是鋅的絡合劑、導電鹽,又是陽極去極化劑,並兼有除油作用。含量低,陽極鈍化、槽電壓升高,鍍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鍍能力降低,鍍層發暗、粗糙;含量高,鍍液導電性能好,分散能力和深鍍能力提高,陽極化學溶解過快,導致鍍液中的鋅含量不斷升高,造成鍍液成分比例失調,陰極電流效率下降,光亮劑消耗增多,同時,氫氧化鈉易於生成碳酸鈉,造成碳酸鈉積累,鍍液電阻增大,溫度升高過快,嚴重影響鍍層質量。
處理方法:分析調整鍍液成分至標准值
(3)鍍液中有固體顆粒
(4)光亮劑含量太低
原因分析:在鋅酸鹽鍍鋅液中,沒有光亮劑存在時,所得的鍍層是粗糙的,甚至是疏鬆的海綿狀鍍層。當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後,可以使鍍層結晶細致、光亮,電流密度范圍擴大,鍍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鍍能力提高,但是光亮劑含量過多,鍍層非常光亮,鍍層的脆性增大,而且容易引起鍍層起泡,結合力不好。含量低,鍍層光亮度差、出光速度慢,含量過低,鍍層發暗、粗糙。
處理方法:用赫爾槽調整光亮劑的含量
(5)溫度太高
原因分析:鋅酸鹽鍍鋅液的最佳溫度一般控制在10~25℃。溫度低時,鍍液的導電性能差,電流密度上限降低,添加劑吸附強,脫附困難,當Dk高時,工件的尖端(或邊緣)易燒焦,鍍層中添加劑夾雜多,鍍層脆性增加,容易變色、起泡。溫度高時,添加劑吸附弱,極化降低,光亮劑消耗大,Zn2 含量易上升,鍍液穩定性差,分散能力和深鍍能力降低,鍍層結晶粗糙、發灰、光亮性差。
處理方法:控制鍍液溫度至工藝范圍內
(6)陰極電流密度過大
原因分析:陰極電流密度的大小與鍍液的濃度和溫度密切相關,隨濃度和溫度的升高,可適當提高陰極電流密度。溫度低時,鍍液的導電性差,添加劑吸附強,脫附困難,如果使用高電流密度的話,高電流密度區鍍層易燒焦,同時添加劑夾雜多,鍍層脆性增大、起泡,鈍化膜易變色及耐腐蝕性能下降。對於鍍層厚度要求薄和白色鈍化的工件,可以適當加大陰極電流密度;對於鍍層要求較厚,或是彩色鈍化的工件,陰極電流密度應小些,以減少鍍層的內應力和提高鈍化膜的抗蝕能力。溫度高時,添加劑吸附弱,極化降低,必須採用較高的電流密度,以提高陰極極化作用,細化結晶,防止陰陽面。一般地,鍍液溫度低於20℃時,陰極電流密度採用1~1.2A/dm2;20~30℃宜採用l.5~2.0A/dm2;30~40℃時宜採用2~4A/dm2。
綜上所述,陰極電流密度的控制原則是,在允許的電流密度下盡量開大,電流密度小,添加劑容易吸附,不易脫附,鍍層中有機物夾雜較多,鍍層脆性大,容易起泡、變色,產生陰陽面。電流密度太大,鍍層結晶粗糙、高電流密度區鍍層燒焦。
處理方法:准確測量工件受鍍面積,合理設定電流值#p#分頁標題#e#
(7)異金屬雜質過多
原因分析:鍍液中的異金屬雜質主要有Fe2 、Fe3 、Cu2 、Pb2 等,雜質過多,會造成鍍層發暗、發黑,產生黑色條紋,鍍液分散能力下降,邊角部位易燒焦,鈍化後不良,甚至呈無光澤的瓦黃至暗褐色,更為致命的危害是導致鍍層起泡,嚴重時鍍層成片脫落(大部分金屬雜質離子呈氫氧化物懸浮在溶液中,特別是Fe3 呈膠體狀懸浮物,吸附沉積在工件表面,直接影響鍍層與基體的結合力,一旦有機物含量增加,內應力增大,更容易起泡、脫皮。)
①Cu2 雜質主要來源於掛具和導電極桿,其極限含量不得大於0.015g/L。少量的Cu2 雜質影響鈍化膜的色調,稍高會使鈍化膜發霧,再多時,硝酸出光後發黑,嚴重時鍍層粗糙呈灰黑色,鈍化後更黑,含量再高鍍層呈海綿狀。
②Pb2 雜質主要來源於鋅陽極,其極限含量不得大於0.002g/L。Pb2 雜質較多時,鍍層呈暗灰色,硝酸出光後出現黑乎乎的花斑,鈍化時有黃褐色的膜,含量再高鋅鍍層難以沉積。
③Fe2 雜質主要來源於化學材料、前工序清洗水等,其極限含量不得大於0.05g/L。雜質含量較多時,低電流密度處鍍層灰暗,鈍化膜無光澤。
處理方法一:小電流電解處理法用瓦楞形鐵板作陰極,0.05~0.5A/dm2的電流電解,直至鍍液正常
處理方法二:鋅粉一活性炭處理法
a.向鍍液中加入0.6g/L左右的鋅粉(用小試驗確認用量),攪拌30min;
b.加入1~3g/L活性炭,繼續攪拌30min;
C.靜置3h,過濾鍍液;
d.分析調整鍍液成分,調節pH值、補加光亮劑後,試鍍
處理方法三:硫化鈉處理法
a.配製適量的試劑級的硫化鈉溶液(用量先由小試驗確定,每次用量不得超過0.2g/L),並稀釋至100倍;
b.邊加入邊劇烈攪拌lh;
c.自然沉澱一晝夜,試鍍(不必過濾)
附:如何防止異金屬雜質污染鍍液?
a.選用合格的化學材料和高純度的鋅陽極(0號鋅錠);
b.配製和補加鍍液時,使用純水;
C.防止掛具和工件落入鍍槽,一旦落人須及時撈出;
d.嚴格清洗操作標准作業,減少掛具主桿和工件清洗時帶入,造成交叉污染;
e.入鍍槽的工件,先經l0%氫氧化鈉溶液預浸,防止清洗水帶入鍍槽而造成污染;
f.選用合適的不溶性陽極,防止該陽極溶解,而造成異金屬雜質污染;
g.嚴格控制全工序的液面高度,防止掛具銅鉤腐蝕和主桿腐蝕造成的交叉污染;
h.鍍液定期進行處理,防止異金屬雜質離子積累
Ⅸ 復雜工件鹼性鍍鋅,邊緣部位鍍層出現粗糙,咋回事
應該是鍍液中氧化鋅的含量比較高造成的。因為氧化鋅在鋅酸鹽鍍鋅過程中,會提供鋅離子,鋅離子含量的高低,會決定鍍鋅效率以及溶液的陰極極化能力。當鍍液中氧化鋅的含量高時,其允許的電流密度大,電流效率會升高,同時由於鋅離子溶度的升高,降低了液界表面極化度,那麼深鍍能力、覆蓋能力降低,復雜工件的邊緣部位,就會出現鍍層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