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鍍鋅鋼件產出鋅渣占鋅耗比例多少
直徑2毫米熱鍍鋅鋼絲,上鋅量是200克/平米,鍍敷到鋼絲表面的鋅,大致是56-58公斤,加上鋅渣,每噸鍍鋅鋼絲的鋅耗在70-72公斤/噸。
㈡ 請問熱鍍鋅下來的渣,根據用的鋅錠,低渣和浮渣有什麼區別,含鋁量又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有的含鋁高達20
鋅錠有普能的和高鋁的,為了浮渣時,一般加入高鋁鋅錠,使渣上浮。
浮渣含鋁較多,底渣含鐵較多。
還有熱鍍鋁鋅,鋅液含鋁多,高達55%。
含鋁20%以上的鋅渣,可能是熱鍍鋁鋅的渣子。
㈢ 熱鍍鋅鋅渣的鋅含量一般多少如用此生產氧化鋅,收成率能達到多少
一般鋅含量為百分之95.5,其餘為鐵及雜質,以此製造氧化鋅純度符合要求嗎?
㈣ 如何在鋅渣中提取鋅!
原來你是關心這個。
由於鋅和鋁都是兩性金屬,再加上鋅離子可以和氨生成鋅氨配離子而溶於水,鋁不行,所以,我想:
1.用氫氧化鈉溶解後,得偏鋅酸鈉與偏鋁酸鈉溶液
2.再加適量鹽酸後得氯化鋅與氯化鋁。
3.接著加入足量的氨水,氫氧化鋁沉澱除去。
4.加熱,除去氨。應該得氯化鋅。至於其中的氯化鈉雜質,如果需要可以再設法除去。
5.電解。
呵呵,我不知道工業上是怎麼制的,以上純粹是個人想法。
㈤ 熱鍍鋅1鋅灰產生量如何核算
熱鍍鋅過程鋅灰、鋅渣形成控制 1. 鋅灰、鋅渣的形成 鋅灰鋅渣不僅嚴重影響到浸鋅層質量,造成鍍層粗糙,產生鋅瘤。而且使熱鍍鋅成本大大升高。通常每鍍1t工件耗鋅80~120kg,如果鋅灰鋅渣嚴重,其耗鋅量會高達140~200kg
㈥ 鍍鋅薄板廠出來的鋅渣1噸多一個,鋅渣裡面含有20%-45%的鋁,如何使鋅 鋁徹底分離了(請專業人士回答)
用熔化沉錠法:打成小塊鋅渣熔化550--600°C。因為(鋁:密度2.70克/立方厘米、熔點660℃ ; 鋅:密度為7.14克/立方厘米、熔點為419.5℃)。
㈦ 鋅渣和鋅灰 提煉之後 出的鋅量是一樣的嗎
理論上是的.但是實際上肯定會有差別.
按化學上來說,你用灰肯定比用渣反應的更充分.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個不同,還有,這灰和渣的來源不同,可提練的提取率必然不同,所以,出量肯定不一樣.
㈧ 帶鋼中熱鍍鋅普通上鋅量是多少,熱鍍鋅的原理是什麼
50/50g
熱鍍鋅理論
一、一、鋅的金屬擴散原理與鍍鋅層的形成過程
鋼鐵表面熱鍍鋅是固態金屬與液態金屬間的反應和擴散過程。從上世紀初以來,有不少學者從事過這方面的理論研究,他們大都是從研究鐵-鋅反應動力學著手,找出決定擴散層結構的重要因素和各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確定擴散層生長的規律。
研究證明,擴散層的厚度在給定溫度之下主要取決於擴散時間,可由下式表示:
y2=2Pt
式中 y-----擴散層厚度,微米
t----擴散時間,時;
2P---系數,微米2/時
由式2-1可知,在給定溫度下,擴散層的厚度將按照擴散時間呈拋物線的規律增加。
當難熔金屬在易熔金屬中溶解時,由於擴散層一面在增加,一面又在液體金屬中溶解,情況就復雜了。這時,在所研究的擴散層界面上的濃度可能在變化。因而使增長規律偏離拋物線。只有當液態金屬中的被熔物呈飽和狀態時,或者當難溶金屬在易溶金屬中一般溶解不多時(例如,由於熔點相差太大),拋物線規律才保持正確。
在研究鐵-鋅的互擴散時,已證實符合拋物線的只有г相。因為這一相不與溶體金屬直接接觸,並具有最鮮明的邊界(即邊界上成分不變)。
在所有的情況中,y2與t保持著線性關系。每一拋物線的平均參數2P則取決於此直線與T軸間傾斜角的正切。有了各不同溫度下2P的數值後,便可以研究擴散系數隨溫度變化的情形。
當固態難溶金屬與液態易溶金屬互相作用時,中間相層的形成次序並不隨時符合於接觸面上的平衡條件,實際在反應初期所形成的相,在結構上與成分上都不是該系中最易溶的相。對此,通過研究鐵-鋅反應已證實,在擴散層中間相(即鍍鋅層的合金層)的形成過程中有兩種基本過程在進行:第一鐵溶解在鋅中,第二形成金屬化合物。
㈨ 鋅渣含量計算公式
GB/T。
鋅渣主要是熱鍍鋅廠鍍鋅過後遺留下來的有一點雜質的鋅。鋅渣的化學特性:淺灰色的細小粉末,具強還原性,通常含有少量氧化鋅。
相對密度:7、133(25℃)熔點:419、58℃,沸點:907℃在空氣中發火點:約500℃爆炸極限:下限420克/米,最大爆炸壓力:34、3牛/厘米,氣化潛熱:114、8千焦/摩爾,蒸氣壓:133、3帕(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