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鍍鋅、噴漆、烤漆、噴塑、浸塑有什麼區別
一、原理不同
1、鍍鋅:熱鍍鋅是使熔融金屬與鐵基體反應而產生合金層,從而使基體和鍍層二者相結合。
2、噴漆:噴塗通過噴槍或碟式霧化器,藉助於壓力或離心力,分散成均勻而微細的霧滴,施塗於被塗物表面的塗裝方法。3、烤漆:在打磨到一定粗糙程度的基底上(通常是高密度板材),噴上若干層油漆。並經高溫烘烤定型。
4、噴塑:其工作原理在於將塑料粉末通過高壓靜電設備充電,在電場的作用下,將塗料噴塗到工件的表面,粉末會被均勻地吸附在工件表面,形成粉狀的塗層;而粉狀塗層經過高溫烘烤後流平固化,塑料顆粒會融化成一層緻密的效果各異的最終保護塗層;牢牢附著在工件表面。
5、浸塑:液體浸塑工藝中絕大部分採用熱塑性浸塑液,熱塑性塑料塗膜具有預熱軟化,冷卻後又能固化成膜的特性,主要物理性熔融塑化成膜過程,加工和生產比較簡單。
二、應用不同
1、鍍鋅:廣泛應用於汽車、建築、家電、化工、機械、石油、冶金、輕工、交通、電力、航空和海洋工程等領域。
2、噴漆:應用范圍非常廣泛,涉及到國民經濟各個部門 以及包括尖端技術在內的各個領域。
3、烤漆:主要應用於實木傢具行業、工業等方面。
4、噴塑:常常被應用於輕工、家用裝修領域。
5、浸塑:浸塑產品已在國內外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得到廣泛應用,如我們日常用的晾衣服的衣架,鉗子,剪刀上的膠套,水閥的扳手等等。
三、優點不同
1、鍍鋅:鍍鋅層的硬度值比鋼材還大;整個鋼材表面均受到保護,無論在凹陷處管件內部,或任何其它塗層很難進入的角落,溶化鋅均很容易均勻的覆蓋上。
2、噴漆:噴塗作業生產效率高,是現今應用最普遍的一種塗裝方式。
3、烤漆:油漆要求較高,顯色性好。
4、噴塑:不需稀料,施工對環境無污染,對人體無毒害;塗層外觀質量優異,附著力及機械強度強;噴塗施工固化時間短;塗層耐腐耐磨能力高出很多;不需底漆;施工簡便,對工人技術要求低;成本低於噴漆工藝。
5、浸塑:材料來源豐富,價格便宜,無毒;顏色配置范圍寬;塗膜的附著性強、耐低溫、耐沖擊、耐磨、耐濕熱、耐鹽霧、耐拉、耐酸鹼、耐老化、耐高壓、耐化學品、耐候性優良,露天使用不會產生裂紋等性能。
⑵ 塗層是什麼納米塗層又是什麼
RJ納米耐磨塗層屬於功能塗料領域,是一種新型的水性無機塗層。它是以納米無機化合物為主要成分,並且以水為分散質,塗裝後通常經過低溫加熱方式固化,形成性能和陶瓷相似的塗膜。其原料蘊藏豐富便於開采且價格低廉,進而使其成本也相對傳統塗料較低。其中一些採用了硅烷偶聯劑,氫氧化鋁膠體制備的陶瓷塗料,具有耐高溫、高硬度、不燃無煙、超耐候、環保無毒、色彩豐富、塗裝簡便等諸多優勢。
經過各種新型的改良和增進後其各種優越性能和廉價的成本也將逐漸取代傳統塗料。傳統的有機塗料對環境的影響頗為巨大,不僅經常排放溫室氣體導致氣候變暖,而且釋放有毒物質於空氣中,導致人或動植物的疾病和死亡,其在生產的過程中耗能大, 不能滿足我國低碳的理念,並產生了各種工業污水或有毒氣體。
耐磨陶瓷塗料的原材料來自於極普通的、儲量極為豐富的天然礦石和金屬氧化物(如:石灰石、粘石英砂),而且生產 工藝也不 復雜,能耗相對 較低。因而原材料資源十分豐富,這與完全依賴石油化學工業、並以石油為主要原料的有機塗料相比較,不僅具有很大的資源優勢,而且更加符合低碳要求。一般由多種納米級氧化物,通過改進的溶膠-凝膠等反應,並且在低溫下,以水為分散介質,水解固化行成類似陶瓷和玻璃的漆膜。
特性:
1. 耐磨防腐性能優異
2. 與金屬類基材具有很高的結合強度
3. 立面不流淌,施工方便,對施工人員無很高技術要求
4. 適用於多種磨損、腐蝕工況的修復和防護
⑶ 什麼是納米噴塗
納米噴塗是納米技術在工程中的應用,
他是物體表面形成一層緻密的納米塗層的新型噴塗技
術。塗層內含有高硬度、高耐腐蝕性納米材料,可以
提供多種顏色和光澤,是一種環保、經濟、耐用的表
面處理。
納米塗層不是犧牲塗層,不提供犧牲保護、表面
劃痕可能引起原材料的侵蝕,但其卓越的耐酸、耐鹽
鹼性以及高硬度,高穩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電鍍處理。
比普通表面處理有更優異的性能,根據需求,在有一定數量的情況下,可噴塗各種顏色。
⑷ 納米是什麼意思
納米(Nanometer,符號:nm),即為毫微米,是長度的度量單位。1納米=10的負9次方米。1納米相當於4倍原子大小,比單個細菌的長度還要小的多。
單個細菌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用顯微鏡測直徑大約是五微米。假設一根頭發的直徑是0.05毫米,把它軸向平均剖成5萬根,每根的厚度大約就是1納米。也就是說,1納米就是0.000001毫米。
相關信息:
把納米技術定位為微加工技術的極限。也就是通過納米精度的"加工"來人工形成納米大小的結構的技術。這種納米級的加工技術,也使半導體微型化即將達到極限。現有技術即使發展下去,從理論上講終將會達到限度。
這是因為,如果把電路的線幅逐漸變小,將使構成電路的絕緣膜變得極薄,這樣將破壞絕緣效果。此外,還有發熱和晃動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研究人員正在研究新型的納米技術。
⑸ 噴塑和鍍鋅有何不同
你好!不太清楚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找了些資料是關於他們的說明的,希望對你有用!
噴塑也就是我們常講的靜電粉末噴塗,它是利用靜電發生器使塑料粉末帶電,吸附在鐵板表面,然後經過180~220℃的烘烤,使粉末熔化黏附在金屬表面,噴塑產品多用於戶內使用的箱體,漆膜呈現平光或啞光效果。噴塑粉主要有丙烯酸粉末、聚酯粉末等。
鍍鋅 鍍鋅是指在金屬、合金或者其它材料的表面鍍一層鋅以起美觀、防銹等作用的表面處理技術。
現在主要採用的方法是熱鍍鋅。
熱鍍鋅是由較古老的熱鍍方法發展而來的,自從1836年法國把熱鍍鋅應用於工業以來,已經有一百四十年的歷史了。然而,熱鍍鋅工業是近三十年來伴隨冷軋帶鋼的飛速發展而得到了大規模發展。
熱鍍鋅板的生產工序主要包括:原板准備→鍍前處理→熱浸鍍→鍍後處理→成品檢驗等。按照習慣往往根據鍍前處理方法的
不同把熱鍍鋅工藝分為線外退火和線內退火兩大類,即濕法 (單張鋼板熱鍍鋅法)、線外退火(單張鋼板熱鍍鋅法)、熱鍍鋅 惠林(Wheeling)法(帶鋼連續熱鍍鋅法) 、線內退火 森吉米爾(Sendzimir)法(保護氣體法)、 改良森吉米爾法、美鋼聯法(同日本川崎法)、賽拉斯(Selas)法和莎倫(Sharon)法。
1. 線外退火:就是熱軋或冷軋鋼板進入熱鍍鋅作業線之前,首先在抽底式退火爐或罩式退火爐中進行再結晶退火,這樣,鍍鋅線就不存在退火工序了。鋼板在熱鍍鋅之前必須保持一個無氧化物和其他臟物存在的潔凈的純鐵活性表面。這種方法是先由酸洗的方法把經退火的表面氧化鐵皮清除,然後塗上一層由氯化鋅或由氯化銨和氯化鋅混合組成的溶劑進行保護,從而防止鋼板再被氧化。
(1)濕法熱鍍鋅:鋼板表面的溶劑不經烘乾(即表面還是濕的)就進入起表面覆蓋有熔融態溶劑的鋅液進行熱鍍鋅。此方法的缺點是:
a.只能在無鉛狀態下鍍鋅,鍍層的合金層很厚且粘附性很壞。
b.生成的鋅渣都積存在鋅液和鉛液的界面處而不能沉積鍋底(因為鋅渣的比重大於鋅液而小於鉛液),這樣鋼板因穿過鋅層污染了表面。因此,該方法已基本被淘汰。
(2)單張鋼板:這種方法一般是採用熱軋疊軋板作為原料,首先把經過退火的鋼板送入酸洗車間,用硫酸或鹽酸清除鋼板表面的氧熱鍍鋅法化鐵皮。酸洗之後的鋼板立即進入水箱中浸泡等待鍍鋅,這樣可以防止鋼板再氧化。後經過酸洗、水清洗、擠干、烘乾、進入鋅鍋(溫度一直保持在445—465℃)熱鍍鋅,再進行塗油和鉻化處理。這種方法生產的熱鍍鋅板比濕法鍍鋅成品質量有顯著提高,只對小規模生產有一定價值。
(3)惠林法熱:該連續鍍鋅生產線包括鹼液脫脂、鹽酸酸洗、水沖洗、塗溶劑、烘乾等一系列前處理工序,而且原板進入鍍鋅線鍍鋅前還需要進行罩式爐退火。這種方法生產工藝復雜,生產成本高,更為主要的是此方法生產的產品常常帶有溶劑缺陷,影響鍍層的耐蝕性。並且鋅鍋中的AL常常和鋼板表面的溶劑發生作用生成三氯化鋁而耗掉,鍍層的粘附性變壞。因而此方法雖然已問世近三十年,但在世界熱鍍鋅行業中並未得到發展。
2.線內退火:就是由冷軋或熱軋車間直接提供帶卷作為熱鍍鋅的原板,在熱鍍鋅作業線內進行氣體保護再結晶退火。屬於這個類行業的熱鍍鋅方法包括:森吉米爾法、改良森吉米爾法、美鋼聯法(同日本川崎法);賽拉斯法;莎倫法。
森吉米爾法:它是把退火工藝和熱鍍鋅工藝聯合起來,其線內退火主要包括氧化爐,還原爐兩部份組成。帶鋼在氧化爐中煤氣火焰直接加熱到450度左右,把帶鋼表面殘存的軋制油燒掉,凈化表面。後再把帶鋼加熱到700-800度完成再結晶退火,經冷卻段控制進鋅鍋前溫度在480度左右,最後在不接觸空氣的情況下進入鋅鍋鍍鋅,因此,森吉米爾法產量高、鍍鋅質量較好,此法曾得到廣泛應用。
美鋼聯法: 它是森吉米爾法的一個變種,它僅僅是利用一個鹼性電解脫脂槽取代了氧化爐的脫脂作用,其餘工序與森吉米爾法基本相同。在原板進入作業線後,首先進行電解脫脂,而後水洗、烘乾,再通過有保護氣體的還原爐進行再結晶退火,最後在密封情況下進入鋅鍋熱鍍鋅。這種方法因帶鋼不經過氧化爐加熱,所以表面的氧化膜較薄,可適當降低還原爐中保護氣體的氫含量。這樣,對爐安全和降低生產成本有利。但是,由於帶鋼得不到預加熱就進入還原爐中,這樣無疑提高了還原爐的熱負荷,影響爐子的壽命。因此這種方法並未得廣泛應用。
賽拉斯法: 又稱火焰直接加熱法;首先帶鋼經鹼洗脫脂,而後用鹽酸清除表面的氧化皮,並經水洗、烘乾後再進入由煤氣火焰直接加熱的立式線內退火爐,通過嚴格控制爐內煤氣和空氣的焰燒比例,使之在煤氣過剩和氧氣不足的情況下進行不完全焰燒,從而使爐內造成還原氣氛。使其快速加熱達到再結晶溫度並在低氫保護氣氛下冷卻帶鋼,最後在密閉情況下浸入鋅液,進行熱鍍鋅。該法設備緊湊,投資費用低,產量高(最高可達50/小時)。但生產工藝復雜,特別是在機組停止運轉時,為了避免燒斷帶鋼,需要採用爐子橫移離開鋼帶的方法,這樣操作問題很多,所以,熱鍍鋅工業採用此法很少。
莎倫法:1939年美國莎倫公司投產一台新型的熱鍍鋅機組,所以也叫莎倫法。該法是在退火爐內向帶鋼噴射氯化氫氣體並使帶鋼達到再結晶溫度,所以也稱為氣體酸洗法。採用氯化氫氣體酸洗,不但能去除帶鋼表面的氧化皮,而且同時去除了帶鋼表面的油脂,由於帶鋼表面被氧化氣體腐蝕,形成麻面,所以使用莎倫法所得到的鍍層粘附性特別好。但是由於設備腐蝕嚴重,由此造成很高的設備維修和更新費用。因而此種方法很少被採用。
改良森吉米:它是一種更優越的熱鍍鋅工藝方法;它把森吉米爾法中各自獨立的氧化爐和還原爐由一個截面積較小的過道連接起來,這樣包括預熱爐、還原爐和冷卻段在內的整個退火爐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實踐證明,該法具有許多優點:優質、高產、低耗、安全等優點已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其發展速度非常快,1965年以來新建的作業線幾乎全部採用了這種方法,近年來老的森吉米爾機組也大都按照此方法進行了改造。
⑹ 納米塗層是什麼意思
納米塗層指納米無毒塗層的先進工藝,科技含量高的納米塗層技術。這種高科技納米塗層不僅無毒無害,還可以緩慢釋放出一種物質,降解室內甲醛、二甲苯等有害物質。
凡是傳統表面塗層技術,都可以用來或者稍加改造,實現納米材料復合塗層。
根據納米塗層的組成將其分為三類:完全為一種納米材料體系、兩種(或以上)納米材料構成的復合體系,稱0—0復合;添迦納米材料的復合體系,稱為O—2復合。
完全的納米材料塗層離商業化尚有相當一段距離,只有在軍事上有所應用。但藉助於傳統的塗層技術,添迦納米材料,可使傳統塗層的功能得到飛躍提高,技術上勿需增加太大的成本。這種納米添加的復合體系塗層很快就可走向市場展示出強勁的應用勢頭。
利用現有的塗層技術,針對塗層的性能,添迦納米材料,都可以獲得納米復合體系塗層。納米塗層的實施對象既可以是傳統材料基體,也可以是粉末顆粒或是纖維,用於表面修飾、包覆、改性或增添新的特性。
產生與功用
在硬度高的,耐磨塗層中添迦納米相,可進一步提高塗層的硬度和耐磨性能,並保持較高的韌性。
將納米顆粒加入到表面塗層中,可以達到減小摩擦系數的效果,形成自潤滑材料,甚至獲得超潤滑功能。在一些塗層中復合C60,巴基管等,制備出超級潤滑新材料。塗層中引入納米材料,可顯著地提高材料的耐高溫、抗氧化性。如:在Ni的表面沉積納米Ni-La203塗層,由於納米顆粒的作用,阻止了鎳離子的短路擴散,改善了氧化層的生長機制和力學性質。
納米材料塗層可以提高基體的腐蝕防護能力,達到表面修飾、裝飾目的。在油漆或塗料中加入納米顆粒,可進一步提高其防護能力,能夠耐大氣,紫外線侵害,從而實現防降解,防變色等功效;另外,還可以在建材產品,如衛生潔具、室內空間、用具等中運用納米材料塗層,產生殺菌、保潔效果。
納米材料塗層具有廣泛變化的光學性能。它的光學透射譜可從紫外波段一直延伸到遠紅外波段。納米多層組合塗層經過處理後在可見光范圍內出現熒光,用於多種光學應用需要,如感測器等器件。在各種標牌表面施以納米材料塗層,成為發光、反游標牌;改變納米塗層的組成和特性,得到光致變色,溫致變色,電致變色等效應,產生特殊的防偽,識別手段。80nm的氧化釔可作為紅外屏蔽塗層,反射熱的效率很高。在諸如玻璃等產品表面上塗納米材料塗層,可以達到減少光的透射和熱傳遞效果,產生隔熱作用;在塗料中加入納米材料,能夠起到阻燃,隔熱,起到防火作用。
經過納米復合的塗層,具有優異的電磁性能,利用納米粒子塗料形成的塗層具有良好的吸波能力,能用於隱身塗層。納米氧化鈦、氧化鉻、氧化鐵和氧化鋅等具有半導體性質的粒子,加入到樹脂中形成塗層,有很好的靜電屏蔽性能;80nm的鈦酸鋇可作為高介電絕緣塗層,40nm的四氧化三鐵能用於磁性塗層;納米結構的多層膜系統產生巨磁阻效應,可望作為應用於存儲系統中的讀出磁頭。
⑺ 納米到底是什麼意思
納米是長度單位,是毫微米,國際單位制符號為nm。1納米=10的負9次方米。1納米相當於4倍原子大小,比單個細菌的長度還要小的多。
以納米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技術製造的電子器件,其性能大大優於傳統的電子器件,功耗可以大幅降低。信息存儲量大,在一張不足巴掌大的5英寸光碟上,至少可以存儲30個北京圖書館的全部藏書。體積小、重量輕,可使各類電子產品體積和重量大為減小。
(7)鍍鋅噴塑納米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單個細菌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用顯微鏡測直徑大約是五微米。假設一根頭發的直徑是0.05毫米,把它軸向平均剖成5萬根,每根的厚度大約就是1納米。1納米就是0.000001毫米。納米科學與技術,有時簡稱為納米技術,是研究結構尺寸在1至100納米范圍內材料的性質和應用。
納米技術的發展帶動了與納米相關的很多新興學科。有納米醫學、納米化學、納米電子學、納米材料學、納米生物學等。
全世界的科學家都知道納米技術對科技發展的重要性,所以世界各國都不惜重金發展納米技術,力圖搶占納米科技領域的戰略高地。中國於1991年召開納米科技發展戰略研討會,制定了發展戰略對策。
⑻ 納米電鍍是什麼意思
納米電鍍工藝是科益納米公司研發的新一代電鍍工藝。它以納米濃縮液去激活電鍍鎳基礎液及鉻基礎液,使基礎液里所含的金屬離子細小化,從而使金屬沉積晶核粒
度在18~25 nm之間的納米電鍍高科技工藝。
納米電鍍生產線是基於傳統的電鍍生產線進行納米技術處理,主要針對整個電鍍生產工藝中的鍍鎳、鍍鉻工藝進行納米化處理。
1.傳統的鍍鎳有三個鍍鎳工藝分別為:半光鎳、光鎳、鎳封。而納米技術處理後只需要一個鍍納米鎳工藝就可以滿足客戶的性能要求,從而簡化了電鍍生產線的鍍鎳工藝。而鍍層的沉積速度也有所提升,由傳統的平均0.5μm/min提高到平均0.57μm/min
2.納米鍍鉻是一種混合酸型鉻電鍍液,應用於裝飾性光亮鉻鍍層。在很寬的電流密度范圍內仍具有極佳的覆蓋能力。尤其對於產品的深鍍鉻,有極強的走位優勢。
科益納米電鍍的產品經清華大學研究院檢測結果表明,鍍層的金屬所沉積的粒度80%呈非晶狀,20%小於25 nm。
本
產品適用於鋼鐵件、銅和銅合金、電器接插件、鋅合金、鋁合金及塑料件電鍍工藝。該工藝走位能力非常優異,具有深鍍能力並得到的光亮鎳層應力小,延伸性強,
耐磨性強,及高抗腐蝕能力。
⑼ 納米是什麼意思
納米(nm),是nanometer譯名即為毫微米,是長度的度量單位,國際單位制符號為nm。1納米=10^-9米,長度單位如同厘米、分米和米一樣,是長度的度量單位。相當於4倍原子大小,比單個細菌的長度還要小的多。國際通用名稱為nanometer,簡寫nm。
基本含義:
單個細菌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用顯微鏡測直徑大約是五微米。假設一根頭發的直徑是0.05毫米,把它軸向平均剖成5萬根,每根的厚度大約就是1納米。
也就是說,1納米就是0.000001毫米。納米科學與技術,有時簡稱為納米技術,是研究結構尺寸在1至100納米范圍內材料的性質和應用。
納米技術的發展帶動了與納米相關的很多新興學科。有納米醫學、納米化學、納米電子學、納米材料學、納米生物學等。全世界的科學家都知道納米技術對科技發展的重要性,所以世界各國都不惜重金發展納米技術,力圖搶占納米科技領域的戰略高地。
我國於1991年召開納米科技發展戰略研討會,制定了發展戰略對策。十多年來,我國納米材料和納米結構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目前,我國在納米材料學領域取得的成就高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充分證明了我國在納米技術領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納米效應就是指納米材料具有傳統材料所不具備的奇異或反常的物理、化學特性,如原本導電的銅到某一納米級界限就不導電,原來絕緣的二氧化硅、晶體等,在某一納米級界限時開始導電。
這是由於納米材料具有顆粒尺寸小、比表面積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所佔比例大等特點,以及其特有的三大效應:表面效應、小尺寸效應和宏觀量子隧道效應。
對於固體粉末或纖維,當其有一維尺寸小於100nm,即達到納米尺寸,即可稱為所謂納米材料,對於理想球狀顆粒,當比表面積大於60㎡/g時,其直徑將小於100nm,達到納米尺寸。
現時很多材料的微觀尺度多以納米為單位,如大部份半導體製程標准皆是以納米表示。直至2017年2月,最新的中央處理器,也叫做(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製程是14nm。納米別名:毫微米。
納米發展歷程:
納米技術與微電子技術的主要區別是:納米技術研究的是以控制單個原子、分子來實現特定的功能,是利用電子的波動性來工作的;而微電子技術則主要通過控制電子群體來實現其功能,是利用電子的粒子性來工作的。
人們研究和開發納米技術的目的,就是要實現對整個微觀世界的有效控制。
納米技術是一門交叉性很強的綜合學科,研究的內容涉及現代科技的廣闊領域。1993年,國際納米科技指導委員會將納米技術劃分為納米電子學、納米物理學、納米化學、納米生物學、納米加工學和納米計量學等6個分支學科。
其中,納米物理學和納米化學是納米技術的理論基礎,而納米電子學是納米技術最重要的內容。
納米科技是90年代初迅速發展起來的新興科技,其最終目標是人類按照自己的意識直接操縱單個原子、分子,製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產品。
納米科技以空前的解析度為我們揭示了一個可見的原子、分子世界。這表明,人類正越來越向微觀世界深入,人們認識、改造微觀世界的水平提高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資料顯示,2010年,納米技術將成為僅次於晶元製造的第二大產業。
醫學運用:
英國倫敦納米技術中心的研究人員研製出一種新型納米探針,利用該納米探針可以檢測出某種抗生素葯物是否能夠與細菌結合,從而減弱或破壞細菌對人體的破壞能力,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這是科學家第一次將納米探針運用於葯物篩選,相關試驗的初步結果已經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納米技術》雜志上。
人們在用抗生素治病的過程中,引起疾病的細菌很容易產生抗葯性,從而使得抗生素失去葯效。抗生素的作用原理是與致病細菌的細胞壁結合後破壞細胞壁的結構,使得致病細菌死亡,一旦產生抗葯性,細菌的細胞壁結構發生改變,細胞壁變厚,抗生素無法與細胞壁結合。
研究人員在一排納米探針上覆蓋組成細菌細胞壁的蛋白質,一旦抗生素與細胞壁結合,探針的表面重量就會增加,這一表面壓力會導致納米探針發生彎曲。
通過對萬古黴素葯物的研究發現,抗葯性細菌的細胞壁硬度是非抗葯性細菌的1000倍。所以通過納米探針探測出各種葯物對細菌細胞壁的結構改變,篩選出對致病細菌破壞力最大的抗生素。
網路-納米 (長度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