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鍍鋅鎳合金後能否進行磷化處理再電泳
沒問題,完全可以磷化處理再電泳。
需要注意的是:電鍍鋅鎳合金後,最好不要鈍化,尤其是不要封閉,否則磷化膜不均勻或者難以完成磷化,導致漆膜的外觀差或者附著力不佳。
Ⅱ 金屬表面鍍鋅鎳與鍍白鋅是一回事嗎有什麼區別
鍍鋅的價格最低,便宜.鍍鎳的價格要高點,外觀漂亮.鍍鉻的最貴.也很漂亮.這個要根據你的產品要求來選擇做什麼樣的表面處理.一般低價,要求不高的用鍍鋅,其次用鍍鎳.如果是傢具手柄之類一般用鍍鉻.希望能幫到你.三者的區別還有:1.鍍鋅成本低,防腐蝕一般,,一般螺釘均為鍍鋅;鍍鋅按後期鈍化處理,,鈍化分為白色鈍化和彩色鈍化,白色鈍化後外觀呈銀白色或者略帶淡藍色,白色鈍化主要用於日常五金、建築五金、民用五金件等低值產品的防護裝飾。彩色鈍化外觀呈彩虹色,其防護能力比白色鈍化和淡藍色鈍化高得多,主要是用於無特殊要求但防銹要求高的場合使用,軍品螺絲都採用鍍鋅彩色鈍化而不用鍍鋅白色鈍化。舉例:一般螺釘2.鍍鎳美觀可以做裝飾,價格高,工藝略復雜,顏色為銀白顯黃色,對於鐵基體而言是陰陽極鍍層,且孔隙率較高,所以單一鍍層防腐蝕性能不高。舉例:節能燈燈頭3.鍍鉻:確切說是防護-裝飾性鍍鉻,外表光亮、耐磨擦性能較好,防銹能力不如鍍鋅,優於氧化,主要用於較高裝飾要求的場合使用。舉例:手機的光亮側機身
Ⅲ 鍍鋅件表面一般情況下都應採用鎳金屬等有色膜鈍化處理是什麼意思
鋼鐵鍍鋅後,雖然其抗氧化能力大大加強。但是,鋅層表面仍然容易被氧化,仍然需要對鋅層加專以保護。常屬見的保護就是「鈍化」----使鍍鋅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
把鍍鋅件放到三氧化鉻溶液中浸泡,會形成一層彩虹色的鈍化膜,這種鍍鋅也叫鍍彩。
把鍍鋅件放到含鎳溶液中浸泡,會形成一層黑色的鈍化膜,這種鍍鋅也叫鍍黑。
等等。
Ⅳ 化學鍍鎳生產時,鍍液的管理和維護需要注意什麼
化學鍍在表面處理技術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化學鍍是利用合適的還原劑使溶液中的金屬離子有選擇地在經催化劑活化的表面上還原析出成金屬鍍層的一種化學處理方法。可用下式表示:
M2++2e(由還原劑提供)--->M
在化學鍍中,溶液內的金屬離子是依靠得到所需的電子而還原成相應的金屬。例如,在酸性化學鍍鎳溶液中採用次磷酸鹽作還原劑,它的氧化還原反應過程如下:
Ni2++2e--->Ni(還原)
(H2PO2)-+H2O--->(H2PO3)-+2e+2H+(氧化)
兩式相加,得到全部還原氧化反應:
Ni2++(H2PO2)-+H2O--->(H2PO3)-+Ni+2H+
還原劑的有效程度可以用它的標准氧化電位來推斷。由上述可知,次磷酸鹽是一種強還原劑,能產生一個正值的標准氧化一還原電位。但不應過分地信賴E°值,因為在實際應用上,由於溶液中不同離子的活度、超電位和類似因素的影響,會使E°值有很大的差異。但氧化和還原電位的計算仍有助於預先估算不同還原劑的有效程度。若全部標准氧化還原電位太小或為負值,則金屬還原將難以發生。
化學鍍溶液的組成及其相應的工作條件必須是反應只限制在具有催化作用的製件表面上進行,而溶液本身不應自發地發生還原氧化作用,以免溶液自然分解,造成溶液很快失效。如果被鍍的金屬(如鎳、鈀)本身是反應的催化劑,則化學鍍的過程就具有自動催化作用,使上述反應不斷地進行,這時,鍍層厚度也逐漸增加,獲得一定的厚度。除鎳外,鈷、銠、鈀等都具有自動催化作用。
對於不具有自動催化表面的製件,如塑料、玻璃、陶瓷等非金屬,通常需經過特殊的預處理,使其表面活化而具有催化作用,才能進行化學鍍。
化學鍍與電鍍比較,具有如下優點:
①不需要外加直流電源設備。
②鍍層緻密,孔隙少。
③不存在電力線分布不均勻的影響,對幾何形狀復雜的鍍件,也能獲得厚度均勻的鍍層;
④可在金屬、非金屬、半導體等各種不同基材上鍍覆。
化學鍍與電鍍相比,所用的溶液穩定性較差,且溶液的維護、調整和再生都比較麻煩,材料成本費較高。
化學鍍工藝在電子工業中有重要的地位。由於採用的還原劑種類不同,使化學鍍所得的鍍層性能有顯著的差異,因此,在選定鍍液配方時,要慎重考慮鍍液的經濟性及所得鍍層的特性。
目前,化學鍍鎳、銅、銀、金、鈷、鈀、鉑、錫以及化學鍍合金和化學復合鍍層,在工業生產中已被採用。
如何進行化學鍍鎳
化學鍍鎳是化學鍍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方法,所用還原劑有次磷酸鹽、肼、硼氫化鈉和二甲基胺硼烷等。
目前國內生產上大多採用次磷酸鈉作還原劑,硼氫化鈉和二甲基胺硼烷因價格較貴,只有少量使用。
1.鍍層的用途
化學鍍鎳層的結晶細致,孔隙率低,硬度高,鍍層均勻,可焊性好,鍍液深鍍能力好,化學穩定性高,目前已廣泛用於電子、航空、航天、機械、精密儀器、日用五金、電器和化學工業中。
非金屬材料上應用化學鍍鎳越來越多,尤其是塑料製品經化學鍍鎳後即可按常規的電鍍方法鍍上所需的金屬鍍層,獲得與金屬一樣的外觀。塑料電鍍產品已廣泛用於電子元件、家用電器、日用工業品等。
化學鍍鎳在原子能工業,如生產核燃料系統中的零件和容器以及火箭、導彈、噴氣式發動機的零部件上已採用。
化工設備中壓縮機等的零部件為防腐蝕、抗磨,而用化學鍍鎳層是很有利的。
化學鍍鎳層還能改善鋁、銅、不銹鋼材料的焊接性能,減少轉動部分的磨耗,減少不銹鋼與鈦合金的應力腐蝕。
對鍍層尺寸要求精確的精密零件和幾何形狀復雜的零件的深孔、盲孔、腔體的內表面,用化學鍍鎳能得到與外表面同樣厚度的鍍層。
對要求高硬度、耐磨的零件,可用化學鍍鎳代替鍍硬鉻。
2.鍍層的組成和特性
<1>鍍層的組成
用次磷酸鹽作還原劑的化學鍍鎳溶液中鍍得的鍍層含有4%~15%的磷,是一種鎳磷合金。以硼氫化物或胺基硼烷作還原劑得到的鍍層才是純鎳層,含鎳量可達99.5%以上。剛沉積出來的化學鍍鎳層是無定型的,呈非晶型薄片狀結構。
鍍層中磷含量主要決定於溶液的pH值,隨著pH值降低,磷含量增大。常規的酸性化學鍍鎳溶液中沉積出的鍍層含磷量為7%~12%,而鹼性溶液中沉積的鎳層含磷量為4%~7%。此外,溶液的組成及各組分的含量和它們的相對比率,以及溶液的工作溫度等都對含磷量有一定的影響。
<2>鍍層的特性
①硬度
化學鍍鎳層比電鍍鎳層的硬度高得多,而且更耐磨。電鍍鎳層的硬度僅為HV160~180,而化學鍍鎳層的硬度一般為HV300~500。
用熱處理方法可大大提高化學鍍鎳層的硬度,在400℃加熱1小時後,硬度的最高值約可達HV1000。若繼續提高熱處理溫度,如提高到600℃時,則硬度反而降低為HV700。
熱處理前的化學鍍鎳層是非晶型的無定型結構,熱處理後則轉變成晶型組織,鍍層中有Ni3P相形成。Ni3P相的析出量隨著熱處理溫度的升高而增加,其最大析出量則決定於鍍層的含磷量。
為了提高鍍層硬度,合適的熱處理規定是:溫度380~400℃,時間為1小時。為防止鍍層變色,最好有保護氣氛或用真空熱處理。在不具備保護氣氛條件時,適當降低熱處理溫度(如280℃)和延長處理時間,同樣可以提高硬度值。
當鍍層具有最大硬度時,脆性亦增大,因而不適宜在高載荷或沖擊的條件下使用。選擇恰當的熱處理條件,可使鍍層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延展性。
一般鋼制工件的化學鍍鎳層在200℃溫度下處理2小時,可提高鍍層結合力和消除應力。而鋁制工件以在150~180℃下保持1小時較為合適。
②磁性能
化學鍍鎳層的磁性能決定於含磷量和熱處理溫度。含磷量超過8%的鍍層是弱磁性的;含磷量在11.4%以上,完全沒有磁性;含磷量低於8%的鍍層才具有磁性,但它的磁性比電鍍鎳層小,經熱處理後磁性能有顯著提高。
例如,在鹼性化學鍍鎳液中所得的鍍層,未經熱處理時其磁性能為矯頑磁力H0=160A/m,經350℃熱處理1小時後為H0=8800A/m。
③電阻率
化學鍍鎳層的電阻率與含磷量有關,一般含磷量越高,則電阻率越大。在鹼性溶液中所獲得的化學鍍鎳層,其電阻率約為28~34μΩ·cm.在酸性溶液中所獲得的化學鍍鎳層,其電阻率約為51~58μΩ·cm,比電鍍鎳層高數倍(純鎳的電阻率為9.5μΩ·cm)。化學鍍鎳層的電阻率經熱處理後會明顯下降。例如,含磷量為7%的化學鍍鎳層,經600℃熱處理後,電阻率從72μΩ·cm降至20μΩ·cm。含硼量1.3%~4.7%的鎳硼化學鍍層,其電阻率為13~15μΩ·cm.用二甲胺基硼烷還原的鎳鍍層,含硼量為0.6%時,電阻率為5.3μΩ·cm,比純鎳的電阻率低。
④熱膨脹系數和密度
化學鍍鎳層的熱膨脹系數一般為13×10-6℃-1。
化學鍍鎳層的密度一般為7.9g/cm3左右,化學鍍鎳層的密度隨含磷量提高而降低。
化學鍍鎳層的綜合性能見表4-24:
表4-24化學鍍鎳層的綜合性能化學鍍鎳層的綜合性能鎳磷合金層(含磷量8%-10%)
硬度(HV)熱處理前500
400℃熱處理後1000
密度(g/cm3)7.9
熔點(℃)890
電阻率(μΩ·cm)60~75
熱膨脹系數(℃-1)13×10-6
熱導率[W/(m·k)]5.02
延伸率(%)3~6
反射系數(%)50(近似值)
3.工藝條件及鍍液配製以次磷酸鈉為還原劑的化學鍍鎳是目前國內外應用最為廣泛的工藝,分為酸性鍍液和鹼性鍍液兩大類。酸性化學鍍鎳溶液的組成和工藝條件,見表4-25:
表4-25酸性化學鍍鎳溶液的組成和工藝條件
鍍液成分(g/l)及工藝條件12345
硫酸鎳25-3030202525
次磷酸鈉20-2515-25242024
醋酸鈉515
檸檬酸鈉515
丁二酸516
乳酸80%(ml/l)2525
氨基乙酸5-15
蘋果酸24
硼酸10
氟化鈉1
(Pb2+)(以醋酸鉛形式加入)0.0010.003
pH值4-53.5-5.44.4-4.84.4-4.85.8-6
溫度(℃)80-9085-9590-9490-9290-93
沉積速度(μm/h)1012-1510-1315-2248
裝載量(dm2/L)11111
鍍層中含磷量(%)8-107-118-98-98-11
1號配方溶液的配製方法如下:
在容器中用60~70℃熱蒸餾水溶解檸檬酸鈉和醋酸,在另一個容器中用熱蒸餾水溶解硫酸鎳,溶解後在不斷攪拌下注入前述溶液中,所得的混合液過濾入槽。進行化學鍍時,先把預先溶解好並經過濾的次磷酸鈉溶液加入槽內,攪拌均勻後加入蒸餾水至所需體積,最後用10%的稀硫酸或氫氧化鈉溶液調整pH值至規定范圍上限值。
2、3、4、5號配方的溶液可參照上述方法配製。
但配方3、4中的乳酸溶液要預先用碳酸氫鈉溶液中和至pH值為4.6左右,然後才可與其他組分混合。
鹼性化學鍍鎳溶液的組成和工藝條件見下表4-26。
表4-26鹼性化學鍍鎳溶液的組成和工藝條件
鍍液成分(g/l)及工藝條件12345
硫酸鎳10-2033302530
次磷酸鈉5-1515252530
檸檬酸鈉30-6050
焦磷酸鈉60-705060
乳酸80%(ml/l)1-5
三乙醇胺100
pH值7.5-8.5810-10.510-1110
溫度(℃)40-459070-7565-7530-35
沉積速度(μm/h)20-301510
鍍層中含磷量(%)7-8約5約4
配方1、5適用於塑料製品金屬化底層,一般鍍10分鍾左右即可。
配方5加入三乙醇胺,除有絡合作用外,還能調整pH值,使鍍液能在低溫下仍有較高的沉積速度。在補加鎳鹽時,必須先用三乙醇胺與之絡合後再加入鍍槽,否則會產生沉澱。配製時,硫酸鎳與次磷酸鈉或焦磷酸鈉的比例應大致控制在1:2,這樣可以保證鎳呈絡合態。
配方2適用於鋁及鋁合金上化學鍍鎳。
配方4可在較寬的濃度范圍內工作,其pH值最好大於10,否則焦磷酸鎳絡合物將發生分解。補加硫酸鎳時,也應先溶解於氨水中後再加入鍍槽。
4.化學鍍鎳溶液的組成和工藝條件的影響
<1>鎳鹽濃度對沉積速度的影響
①在酸性化學鍍鎳液中鎳離子濃度增加,可以提高鎳的沉積速度。特別是當鎳鹽濃度在10g/L以下時,增加鎳鹽濃度,鎳的沉積速度加快。例如,當鍍液中含次磷酸鈉20g/L、醋酸鈉20g/L、溫度為82~84℃、pH=5.5時,鎳鹽濃度從5g/L至60g/L變化時,對沉積速度的影響見表4-27:
表4-27鎳鹽對沉積速度的影響
硫酸鎳(g/l)5102030405060
層積速度(μm/h)12192421202020
當鎳鹽濃度達到30g/L時,繼續提高濃度,則鍍層的沉積速度不再增加,甚至下降。鎳鹽濃度過高時,會導致鍍液的穩定性下降,並易出現粗糙鍍層。
②在鹼性化學鍍鎳液中,鎳鹽的濃度在20g/L以下時,提高鎳鹽濃度使化學沉積速度有明顯的提高;但當鎳鹽的濃度高於25g/L以上時,雖繼續提高鎳鹽含量,其沉積速度趨於穩定。
提高次磷酸鈉濃度,可提高沉積速度。但次磷酸鈉濃度增加,並不能無限地提高鎳的沉積速度,不同鍍液中次磷酸鈉濃度。
Ⅳ 電鍍鋅鎳合金的特點有哪些
1.優異的耐腐蝕抄性。襲同樣厚度時,鋅鎳合金層耐腐蝕性為純鋅鍍層的4-8倍,鍍層本身對鋼鐵基體為陽極性鍍層,可提供有效的陰極保護作用。
2.厚度保持在螺紋公差范圍內5~15μm的厚度,可獲得較長時間的耐蝕性。顯示塗層本身具有非常低的腐蝕速率。
3.鍍層與基體間有足夠的結合力,以保證鍍層發揮其高耐蝕性。
4.優良的耐熱疲勞性能。在-60-250℃之間鍍層經激冷激熱處理後,其耐蝕性無變化。
5.可加工性與電鍍純鋅層相當。鍍層經變形加工後,仍具有優於純鋅鍍層的耐蝕性。
6.低氫脆性。鋅鎳合金鍍層氫脆率僅為1.5%,而電鍍純鋅的脆化率一般均在40%以上,光亮鍍鎘層為18%左右。
7.鋅鎳合金鍍層的硬度比純鋅高,因而具有更好的耐磨性。
8.工藝操作簡便。電鍍鋅鎳合金的工藝流程及設備與電鍍純鋅一樣,不需增加特殊的裝備。
工藝流程:鍍前驗收→除油→水洗→酸洗除銹→清洗→活化→水洗→電鍍鋅鎳合金→水洗→鈍化→水洗→乾燥→分類包裝。
Ⅵ 什麼叫鍍鋅鎳
鍍鋅鎳就是兩抄種元素同襲時電鍍。
鋅是一種化學元素,它的化學符號是Zn,它的原子序數是30,在化學元素周期表中位於第4周期、第IIB族 。是一種淺灰色的過渡金屬。鋅(Zinc)是第四"常見"的金屬,僅次於鐵、鋁及銅,不過地殼含量最豐富的元素前幾名分別是氧、硅、鋁、鐵、鈣、鈉、鉀、鎂。外觀呈現銀白色,在現代工業中對於電池製造上有不可磨滅的地位,為一相當重要的金屬。另外,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人體生長發育、生殖遺傳、免疫、內分泌等重要生理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鎳,近似銀白色、硬而有延展性並具有鐵磁性的金屬元素,它能夠高度磨光和抗腐蝕。鎳屬於親鐵元素。在地核中含鎳最高,是天然的鎳鐵合金。在地殼中鐵鎂質岩石含鎳高於硅鋁質岩石,例如橄欖岩含鎳為花崗岩的1000倍,輝長岩含鎳為花崗岩的80倍。
Ⅶ 鍍鎳有什麼作用要注意什麼
鍍鎳一般用於表面改性,即提高抗腐蝕性或使表面美觀。
注意最常見的問題是降低稀釋率!
Ⅷ 鍍鋅,鍍鎳,鍍鉻區別在哪裡,各有什麼好處
1:鍍鎳,鍍鋅,鍍鉻都是用在金屬表面。
2:鍍鎳,鍍鋅,鍍鉻內區別就是:
a:鍍鉻主要容是提高表面硬度,美觀,防銹。鉻鍍層具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在鹼、硫化物、硝酸和大多數有機酸中均不發生作用,但能溶於氫鹵酸(如鹽酸)和熱的硫酸中。 因鉻不變色,使用時能長久保持其反射能力而優於銀和鎳。 工藝一般都是電鍍。
b:鍍鎳主要是耐磨,防腐蝕,防銹,一般厚度較薄,工藝的話分電鍍和化學兩類。
c:鍍鋅主要是美觀 防銹。zn是活潑金屬,能與酸反應,所以耐腐蝕性較差,是三種中最便宜的。
Ⅸ 電鍍鎳去應力不銹鋼應注意哪些
電鍍產品的內應力問題
電鍍鎳無論是作為防護裝飾性鍍層還是功能性鍍層都有著廣泛的用途,可以說是電鍍工業中最重要的鍍種。它是多種復合鍍層的載體,還可以與多種金屬形成合金鍍層,也是採用添加劑和光亮劑的種類和品種最多的鍍種。作為貴金屬電鍍的抗擴散中間層,其在電子電鍍中的應用也日漸增長。電鍍鎳工藝的這種廣泛的應用,促進了電鍍鎳工藝的進步,研究和應用者都提出了不少有關鍍鎳的技術報告,但是有關鍍故障排除方面的資料,則相對較少。本文擬就影響鍍鎳層內應力的因素及排除方法加以介紹,供從事鍍鎳工藝管理和操作的同仁參考。 鎳鍍層的性能及內應力
金屬鎳本身的塑性是較好的,易於壓延,但電解鎳有較高的硬度,並且在不同的電鍍條件下所鍍得的鍍層的機械性能有很大的差異。鎳的標准電位為 -0.25 伏,但鎳的平衡電位和析出電位會由於電鍍條件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當PH值為6時,可通過電極電位方程計算得知其平衡電位為 - 0. 36伏,而當鍍液的PH值是3時,其平衡電位是 - 0. 18伏,這種變化使氫的析出電位也隨之有所變化,這對鍍鎳層的性能是有影響的,後面將會專門的一節談PH值的影響。鍍鎳層極易鈍化,這是它具有較好耐腐蝕性的原因,但也是鍍層容易分層的原因。這種易鈍化性與其內應力是否有關聯尚有待進一步研究,但內應力高的鍍層結合力不好已經是公認的。 電鍍層的應力是其結晶過程與冶煉學結晶過程不同而產生的。對鍍鎳來說,這種不同是很明顯的,尤其當使用有電鍍添加劑時,這種應力效應就更加明顯。根據添加劑所產生的應力的不同性質,人們將鍍鎳添加劑分為兩類,即初級光亮劑或一類光亮劑,次級光亮劑或二類光亮劑。一般認為初級光亮劑產生的是壓應力,壓應力的方向是使鍍層拉伸的,也可叫做張應力,可以認為這類添加劑在鍍層結晶過程中是占據有一定晶位的,使金屬結晶發生位移,這時從金屬基體上生長出的鍍層與基體原結晶相比有向外伸長的趨勢,宏觀上表現為張應力或者壓應力。另一類添加劑的加入會使結晶格子有向內收縮的趨勢,這種應力稱為拉應力或收縮應力。至於為什麼會從事使鍍層產生收縮應力,則沒有很權威的論定,筆者認為,從使用第二類光亮劑可以降低張應力的宏觀效果來看,這類添加劑是在不改變甚至加強了結晶晶面取向(有利於獲得光亮鍍層)的同時,對第一類光亮劑在晶格位的行為有所控制,從而減少了金屬結晶過程位移,使應力減小,據說調整得當時,這種應力可以趨向於零。另一個可能的原理,是這類添加劑是作用在鍵位上而不是結點上,也就是強化了鍵力而使晶格結點間距離變小,從而在宏觀上產生收縮應力。
影響鎳鍍層內應力的因素及排除方法
在電鍍過程中,由於金屬的結晶有一定變形或有異相雜入,會產生一定內應力。當內應力較大時,表現在宏觀上就是鍍層硬度大,容易起皮、開裂、延展性變差。這種現象在鍍鎳過程中尤其明顯。影響鍍鎳層內應力的因素較多,常見的影響因素有工藝參數方面的也有鍍液成分和雜質方面的。
PH值不正常
當鍍鎳液的PH值升高時,陰極區由於有析氫現象而有更高的PH值,會產生氫氧化鎳微粒雜入鍍層,增加鍍層硬度。當希望得到較軟的鎳鍍層時,其PH值應當維持在較低的范圍,比如在3.8-4.1之內。調整時應該使用稀釋過的硫酸。
電流密度過高而溫度又太低
在高電流密度和低溫度下電鍍,鍍層的內應力會增加。因此,應注意採用適當的電流密度和保持鍍液溫度在工藝規定的范圍,不應低於50攝氏度。
鍍液成分的影響
鍍液成分不正常也會影響鍍層的應力。當主鹽濃度過高時,尤其是氯離子過高時,鍍層的內應力增大,比如全氯化物鍍鎳的內應力可達280-340N/mm2,而瓦特鎳的內應力只有140N/mm2,氨基磺酸鎳鍍鎳的內應力最小,只在70N/mm2以內{1}。而以瓦特鎳的延展性最好,可達30%。
雜質的影響
這是影響鍍鎳層內應力的最復雜因素。因為前面所說的影響因素都有工藝參數可供監測,也容易調整。但是雜質對電鍍過程的影響就比較難以控制,往往是在積累到一定量以後才發難,而一旦出現故障,排除都比較麻煩。
首先是有機雜質的影響,這多半是電鍍添加劑的過量或其分解產物的積累。鍍層很亮,但分散能力並不好,且很易起皮,在高電流區甚至於開裂。這時要用雙氧水處理後再加溫,然後加入活性炭處理。對於有機雜質較多的應採用高錳酸鉀處理,這時應先調節PH值為3,再加熱到60-80。C,加入溶解好的高錳酸鉀,量控制在0.3-1.5g/L以內,強力攪拌後靜置8小時以上,過濾後調PH值到正常范圍。如果鍍液有淡紅色,可用雙氧水退去除。 另有一類有機物污染用上面的方法還不足以去除,比如動物膠類雜質,印刷線路板的溶出物等,這類雜質只要含量在0.01-0.1g/L,就會引起鍍層起皮等。這時要用單寧酸0.03-0.05g/L加入鍍液,經10分鍾左右就會有絮狀物沉澱出現,經8小時以上充分沉澱後可以去除。最好是再用活性炭過濾,才能達到完去掉這類有機雜質。
比較難處理是金屬雜質,對銅、鋅類主要靠電解法去除。鋅雜質達到0.02g/L以上鍍層的內應力顯著增大,鍍層發脆。化學法去除很麻煩且要損失很多鎳。可用0.2-0.4A/dm2電流密度在攪拌下電解去除。 鐵雜質的影響也是很大的,當鐵的含量達到0.05g/L以上,就會使鍍層發脆,可以用0.1-0.2A/dm2的小電流電解去除。當鐵的量過大時,可用化學法去除。先用稀硫酸將鍍液的PH值調到3左右,攪拌下加入30%的雙氧水1-2ml/L,充分攪拌後再加溫到60。C,攪拌1-2小時,再調整PH值到5.5以上,繼續攪拌1-2小時,靜置8小時以上後過濾,調節PH值到正常范圍即可。 另外鈉離子對鍍鎳層的機械性能也有影響,因此一般不採用氯化鈉補充氯離子,也不宜用含鈉鹽作導電鹽或增白劑。
重要的是對鍍液平時的管理。如果經常按工藝要求管理鍍液,不使雜質有過量的積累,以上所說的雜質的影響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對陽極材料和化學原料的選擇,不可以因貪圖便宜而採用雜質多的工業化學原料和級別不高的陽極,這是先天帶入雜質和造成積累的最常見因素。光亮劑使用不當,盲目地將光亮劑和添加劑當成萬能的電鍍良葯,而不注意其它工藝參數的維護,很容易造成有機雜質污染。
Ⅹ 電鍍鎳的特性
鍍鎳特點:
(一)電鍍鎳的特點、性能、用途:
1、電鍍鎳層在空氣中的穩定性很高,由於金屬鎳具有很強的鈍化能力,在表面能迅速生成一層極薄的鈍化膜,能抵抗大氣、鹼和某些酸的腐蝕。
2、電鍍鎳結晶極其細小,並且具有優良的拋光性能。經拋光的鎳鍍層可得到鏡面般的光澤外表,同時在大氣中可長期保持其光澤。所以,電鍍層常用於裝飾。
3、鎳鍍層的硬度比較高,可以提高製品表面的耐磨性,在印刷工業中常用鍍鎳層來提高鉛表面的硬度。
由於金屬鎳具有較高的化學穩定性,有些化工設備也常用較厚的鎳鍍層,以防止被介質腐蝕。鍍鎳層還廣泛的應用在功能性方面,如修復被磨損、被腐蝕的零件,採用刷鍍技術進行局部電鍍。採用電鑄工藝,用來製造印刷行業的電鑄版、唱片模以及其它模具。厚的鍍鎳層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可作為耐磨鍍層。尤其是近幾年來發展了復合電鍍,可沉積出夾有耐磨微粒的復合鎳鍍層,其硬度和耐磨性比鍍鎳層更高。若以石墨或氟化石墨作為分散微粒,則獲得的鎳-石墨或鎳-氟化石墨復合鍍層就具有很好的自潤滑性,可用作為潤滑鍍層。黑鎳鍍層作為光學儀器的鍍覆或裝飾鍍覆層亦都有著廣泛的應用。
4、鍍鎳的應用面很廣,可作為防護裝飾性鍍層,在鋼鐵、鋅壓鑄件、鋁合金及銅合金錶面上,保護基體材料不受腐蝕或起光亮裝飾作用;也常作為其他鍍層的中間鍍層,在其上再鍍一薄層鉻,或鍍一層仿金層,其抗蝕性更好,外觀更美。在功能性應用方面,在特殊行業的零件上鍍鎳約1~3mm厚,可達到修復目的。特別是在連續鑄造結晶器、電子元件表面的模具、合金的壓鑄模具、形狀復雜的宇航發動機部件和微型電子元件的製造等方應用越來越廣泛。
5、在電鍍中,由於電鍍鎳具有很多優異性能,其加工量僅次於電鍍鋅而居第二位,其消耗量佔到鎳總產量的10%左右。
(二)化學鍍鎳的特點、性能、用途:
1、厚度均勻性厚度均勻和均鍍能力好是化學鍍鎳的一大特點,也是應用廣泛的原因之一,化學鍍鎳避免了電鍍層由於電流分布不均勻而帶來的厚度不均勻。化學鍍時,只要零件表面和鍍液接觸,鍍液中消耗的成份能及時得到補充,鍍件部位的鍍層厚度都基本相同,即使凹槽、縫隙、盲孔也是如此。
2、鍍件不會滲氫,沒有氫脆,化學鍍鎳後不需要除氫。
3、很多材料和零部件的功能如耐蝕、抗高溫氧化性等比電鍍鎳好。
4、可沉積在各種材料的表面上,例如:鋼鎳基合金、鋅基合金、鋁合金、玻璃、陶瓷、塑料、半導體等材料的表面上,從而為提高這些材料的性能創造了條件。
5、不需要一般電鍍所需的直流電機或控制設備。
6、熱處理溫度低,只要在400℃以下經不同保溫時間後,可得到不同的耐蝕性和耐磨性,因此,特別適用於形狀復雜,表面要求耐磨和耐蝕的零部件的功能性鍍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