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鍍鋅板的鍍鋅層怎麼檢驗
這位朋友您好!我們是專營鍍鋅板的,由於該產品在一定條件下很難鑒別,專而且鑒別該產屬品質量的機構也甚難尋覓,建議您購買正規廠家的一級品,且附屬該產品的檢驗報告書,報告書中含有鋅層厚度、成份等,所以你可向你的供應商聯系討要,以保證質量。希望對你有用
❷ 怎樣檢驗鍍鋅的質量
鍍鋅有兩種熱鍍鋅(熱浸鍍鋅)和冷鍍鋅(電鍍鋅)
熱鍍鋅有國家標准,冷鍍鋅是國家不提倡的,原因它污染大。
我公司也在熱鍍鋅加工,除了厚度檢測外我們還要檢測漏鍍、氣泡、表面光亮鍍(是否發黑發白)等。你可以查看GB/T13912 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金屬覆蓋層 鋼鐵製品熱鍍鋅層技術要求GB/T 13912-92
本標准參照採用國際標准 ISO
1459——1973(E)《金屬覆蓋層——熱鉸鋅防腐蝕層——指導原則》和 ISO
1461——1973(E)《金屬覆蓋層——鋼鐵製品熱鍍鋅層——技術條件》。
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鋼鐵製品上熱鍍鋅層的技術要求。
本標准適用於鋼鐵製品防腐蝕的熱鍍鋅層。
本標准不適用於未加工成形的鋼鐵線材、管材和板材上的熱鍍鋅層。
本標准對熱鍍鋅前基體材料的性質、表面狀態不作規定。影響熱鍍鋅效果的基體材料狀況參見附錄A(參考件)。
本標准對熱鍍鋅產品的後處理未作規定。
2 引用標准
GB 2828 逐批檢查計數抽樣程序及抽樣表(適用於連續批的檢查)
GB 4956 磁性金屬基體上非磁性覆蓋層厚度測量 磁性方法
GB 12334 金屬和其他無機覆蓋層 關於厚度測量的定義和一般規則
GB/T 13825 金屬覆蓋層 黑色金屬材料熱鍍鋅層的質量測定 稱量法
3 術語
3.1 熱鍍鋅
將鋼件或鑄件浸入熔融的鋅液中在其表面形成鋅 — 鐵合金或鋅和鋅 — 鐵合金覆蓋層的工藝過程和方法。
3.2 熱鍍鋅層(簡稱:鍍層)
採用熱鍍鋅方法所獲得的鋅 — 鐵合金或鋅和鋅 — 鐵合金覆蓋層。
3.3 主要表面
指製件上熱鍍鋅前和熱鍍鋅後的某些表面。該表面上的鍍層對於製件的外觀和(或)使用性能是起主要作用的。
3.4 檢查批(簡稱:批)
為實施抽樣檢查匯集起來的熱鍍鋅件。
在熱鍍鋅廠檢驗時,指一個生產班內同一鍍槽中生產的相同類型和大小的熱鍍鋅件。
交貨後由需方檢驗時,指一次訂貨或一次交貨量。
3.5 樣本
從批中隨機抽取的鍍件或鍍件組。
3.6 基本測量面
在主要表面上進行規定次數測量的區域。
3.7 局部厚度
在基本測量面內進行規定次數厚度測量的算術平均值。
3.8 平均厚度
一大製件上或一樣本中所有製件上的局部厚度的算術平均值。
4 需方向熱鍍鋅廠家提供的資料
4.1 必要資料
a. 本標準的標准號。
b. 基體金屬的成分及有關特性。
4.2 附加資料
必要時,需方應提供下列資料。
a. 主要表面,可在圖紙上標明,也可用有適當標記的樣品說明;
b. 表面缺陷,可在圖紙上標明,也可用其他方法標明;
c. 鍍層的外觀要求,可用樣品或其他方法說明;
d. 鍍層厚度的特殊要求(見附錄 A 中 A3 );
e. 是否需要離心處理,需要時,能否接受其厚度要求(見表3)。
5 鋅液中的鋅含量
鍍鋅槽中操作區域的鋅含量(質量)不應低於 98.5%。
6 抽樣
測量鍍層厚度時,樣本的製件數應按表 1 的規定。
表 1 厚度測量的抽樣要求
批的製件數 樣本的最少製件數
1∽3 全部
4∽500 3
501∽1200 5
1201∽3200 8
3201∽10000 13
> 10000 20
6.1 若製件的主要表面小於 0.001m2,則表1規定的是樣本中基本測量面的最少個數(見 7.3.3)。
6.2 如果樣本不能滿足 7.3 條的要求,則將原樣本的製件數增加一倍再測量。若這個較大的樣本能滿足 7.3
條的要求,則認為該批產品符合要求,否則,該批產品為不合格產品。
6.3 若供需雙方認可,仲裁檢驗的抽樣方案也可從 GB 2828 中選擇。
7 對鍍層的要求
7.1 外觀
所有鍍件表面應是清潔的,無損傷的。其主要表面應是平滑的,無結瘤、鋅灰和露鐵現象。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金屬覆蓋層 鋼鐵製品熱鍍鋅層技術要求
表面上極少量的儲運斑點1)不應作為拒收的理由。
註:1)指熱鍍鋅後的製件在儲運過程中,由於環境中潮濕空氣的作用,在鍍件表面形成很淺的白色斑點。
必要時,應由需方提供(或認可)能說明鍍層外觀要求的樣品。
7.2 修復
外觀檢驗不合格的鍍件應進行修復,但修復總面積不應超過主要表面的 0.5%,且單個面積不超過
1dm2,否則應重新熱鍍鋅。
不同的修復工藝有不同的厚度要求。噴鍍鋅時,修復區域的鍍層厚度應滿足表 2 或表 3
的厚度要求。用富鋅塗料和(或)低熔點鋅合金時,其鍍層厚度至少應達到表 2 或表 3 中最小厚度的 50%。
7.3 厚度
為測得准確的鍍層厚度,供需雙方應根據製件的形狀和大小協商確定基本測量面的大小、部位和數量。
用磁性方法測量時,基本測量面不應小於 0.001m2,並且在每個基本測量面內至少應測量 5 次。
用稱量法(仲裁方法)測量時,基本測量面為一次測量所去除的區域,不應小於 0.001m2。鍍層的密度取
7.2g/cm3,從單位面積鍍層質量可計算出鍍層的近似厚度。
熱鍍鋅層的厚度應滿足表 2 或表 3 的要求。
7.3.1 主要表面大於 2m,製件的厚度要求
樣本中,每個製件上的所有基本測量面的平均厚度值應滿足表 2 或表 3 的平均厚度要求。
7.3.2 主要表面在 0.001m2 至 2m2 製件的厚度要求
樣本中的每個製件至少應有一個基本測量面,每一個基本測量面應滿足表2或表3的局部厚度要求,樣本中所有局部厚度的平均值應滿足表
2 或表 3 的平均厚度要求。
7.3.3 主要表面小於 0.001m2 製件的厚度要求
選取足夠數量的製件構成一個基本測量面,使基本測量面不小於
0.001m2。由表1根據批的大小確定樣本中基本測量面的個數。測量的製件總數為一個基本測量面所要求的製件數與基本測量面個數的乘積。每個基本測量面應滿足表
2 或表 3 的局部厚度要求,樣本中所有局部厚度的平均值應滿足表 2 或表 3 的平均厚度要求。
如果製件的壁厚不同,則在測量鍍層厚度時,應把製件的每一厚度范圍作為一個獨立的製件處理(見表 2 或表
3)。
表 2 熱鍍鋅層厚度要求(不離心處理時)
製件和厚度 mm 局部厚度 (最小值) 平均厚度 (最小值)
鋼鐵零件 > 6 70 85
> 3∽6 55 70
1.5∽3 45 55
< 1.5 35 45
鑄件 > 6 70 80
≤ 6 60 70
表3 熱鍍鋅層厚度要求(離心處理時)
製件尺寸 mm 局部厚度(最小值) 平均厚度(最小值)
螺紋件 直徑 ≥20直徑 > 10~< 20直徑 ≤10 453520 554525
其他零件(包括鑄件) 厚度 > 3厚度 ≤3 4535 5545
註:其鍍層厚度要求也適用於與此有關的墊圈。
7.4 附著強度
熱鍍鋅層應有足夠的附著強度,在無外應力作用使鍍件彎曲或變形時,鍍層不應出現剝離現象。
本標准對附著強度的試驗方法未作規定。
必要時,供需雙方可協定鍍層附著強度的要求及其試驗方法。
附錄A 影響熱鍍鋅效果的製件特性
(參考件)
A1 基體金屬
A1.1 材料
普通碳鋼、低合金鋼和鑄鐵適合於熱鍍鋅,而含硫易切削鋼不適合於熱鍍鋅。
A1.2 表面狀況
熱鍍鋅之前,為獲得清潔的表面,鋼件可在除去油脂、塗層、焊渣等表面污物和雜質後進行酸洗,鑄件可用噴砂(丸)、電解浸蝕等方法處理。
A1.3 內應力
熱鍍鋅過程中,由於消除了基體金屬內的應力,可能會導致鍍件的變形。
為避免鋼的脆化,應盡可能不使用對應變時效硬化敏感的鋼。
熱鍍鋅之前用熱處理消除應力能有效地避免鋼的脆化。
鋼的硬度值低於 34 HRC、340 HV 或 325 HB 時,通常不會因酸洗時的滲氫而變脆。
A2 設計
製件的設計應適合於熱鍍鋅工藝過程。
A2.1 公差加工螺紋時,應考慮鍍層公差以便符合裝配。螺栓連接中,外螺紋上的鍍層對內螺紋有電化學保護作用,內螺紋上無需鍍鋅層。對內螺紋,無論是先攻絲還是在熱鍍鋅後再攻絲均可。
螺紋件的鍍層厚度與離心處理有關。離心處理是為了獲得光潔的螺紋滿足公差要求。
A2.2 封閉空腔
為了安全和便於操作,必須給封閉空腔鏜出排氣孔。封閉空腔在熱鍍鋅過程中能引起爆炸。A3 耐蝕性能與鍍層厚度之間的關系鍍層的耐蝕性與鍍層厚度近似成正比,在較強的腐蝕環境中使用或要求使用壽命特別長時,鍍層的技術要求由供需雙方共同協商。A4 鍍鋅液
通常,鍍槽中操作區域的鋅含量(質量)不應低於 98.5%。若有特殊要求,應由需方規定。A5 後處理
鍍件從鍍槽中取出後可在空氣中或水中冷卻。
對於小製件,熱鍍鋅後可立即進行離心處理去除多餘的鋅。
合適的表面處理(如鉻酸鹽處理),能夠阻滯鍍件表面可能形成的儲運斑點。附加說明:
本標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電子工業部提出。
本標准由全國金屬與非金屬覆蓋層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准由機械電子工業部武漢材料保擴研究所負責起草。
本標准主要起草人黃業榮、李志、倪浩明。
❸ 如何檢測鍍鋅層厚度
可以進行電化學測試和物理機械測試,從而得到電化學行為和物回理性能數據。答
檢測鍍鋅絲鋅層厚度的方法有三種:稱重法、橫截面顯微鏡法和磁性法,其中前兩種實驗會對鍍鋅絲產生一定的損害,包括鍍鋅絲的使用長度,用量減少;一般檢測鍍鋅絲鍍鋅層用磁性法來檢測,也是比較直觀方便常用的方法。
鍍鋅層厚度的標准與鍍鋅絲的絲徑有關,鍍鋅絲的絲徑越大,它的鍍鋅層就越厚,它是經過離心分離處理過的鍍層和鑄鐵件鍍鋅層厚度。在進行鍍鋅時控制鍍鋅厚度的方法有:可以放慢工件提升速度。可以盡量的控制鍍鋅時間。
可以適量添加減薄合金。減小厚度,提高熱鍍鋅鋅溫,但要考慮鋅鍋情況,鐵鍋不宜超過480度,陶瓷鍋可以到530度,這樣可以減少浸鋅時間。
❹ 鋼絲鍍鋅層的試驗方法
4.1 鋼絲鍍鋅層的試驗項目、試驗方法和取樣要求按表6的規定進行。
表6鋼絲鍍鋅層的試驗項目、試驗方法和取樣要求 序號 試驗項目 試驗方法 取樣部位 1 鋅層重量 GB/T 2973 任一端 2 硫酸銅試驗 GB/T 2972 任一端 3 纏繞試驗 GB/T 2976 任一端 4 表面質量 肉眼檢查 任一部位 4.2 進行規定試驗截取試樣時,若鋼絲端頭有明顯損傷,應截去損傷部分鋼絲後再取試樣。
5 檢驗規則
鋼絲鍍鋅層的質量檢查與驗收按相應產品標準的規定執行。
附 錄 A
(資料性附錄)
硫酸銅試驗浸置次數 鋼絲直徑,
mm 硫酸銅試驗(浸置次數)
不小於 A AB B C D E F A2 A2 60S 30S 60S 30S 60S 30S 60S 30S 60S 30S 60S 30S 60S 30S 60S 30S ≤0.25 - - - - - - - - - - - - - - - - >0.25~0.40 - - - - - - - - - - - - - - - - >0.40~0.50 1 1 1 - - 1 - - - - - - - - - - >0.50~0.60 1 1 1 1 1 - - 1 - 1 - - - - - - >0.60~0.80 1 1 1 1 1 - - 1 - 1 - - - - - - >0.80~1.00 2 - 1 1 1 1 1 - - 1 - - - - - - >1.00~1.20 2 - 2 - 1 1 1 - - 1 - - - - - - >1.20~1.40 2 - 2 - 1 1 1 - - 1 - - - - - - >1.40~1.60 2 1 2 - 1 1 1 1 1 - - 1 - 1 - - >1.60~1.80 2 1 2 - 1 1 1 1 1 - - 1 - 1 - - >1.80~2.00 2 1 2 - 2 - 1 1 1 - - 1 - 1 - - >2.00~2.20 2 1 2 - 2 - 1 1 1 - - 1 - 1 - - >2.20~2.50 3 - 2 - 2 - 1 1 1 - - 1 - 1 - - >2.50~2.80 3 - 2 - 2 - 1 1 1 1 - 1 - 1 - 1 >2.80~3.00 3 - 2 1 2 - 1 1 1 1 1 - - 1 - 1 >3.00~3.20 3 - 2 1 2 - 1 1 1 1 1 - - 1 - 1 >3.20~3.60 3 - 3 - 2 - 1 1 1 1 1 - - 1 - 1 >3.60~4.00 3 1 3 - 2 - 1 1 1 1 1 1 - 1 - 1 >4.00~4.40 3 1 3 - 2 - 1 1 1 1 1 1 1 - - 1 >4.40~5.20 3 1 3 - 3 - 2 - 1 1 1 1 1 - - 1 >5.20~6.00 3 1 3 - 3 - - - 1 1 1 1 1 - - 1 >6.00~7.50 3 1 3 1 - - - - - - - - - - - - >7.50~10.00 4 - 4 - - - - - - - - - - - - -
❺ 如何加強熱鍍鋅鋼格柵鍍鋅層的依附性
熱鍍鋅層的粘附性是根據熱鍍鋅鋼格柵板理論和研究成果,鍍層的附著能力不取決於鐵-鋅合金層的厚薄,而取決於鋼基和鐵-鋅合金層之間有F e 2 A l 5 形成的中間層。由於鋁對鐵比鋅對鐵有較大的熱力學親和力,所以在加鋁法帶鋼熱鍍鋅中,在溫度和時間的影響下,總是優先在鋼基表面形成鐵-鋁化合物,這個薄而均質的中間層能夠牢固地附著在鋼基表面,實際上它是起著粘附鍍層的介質作用。合金層中的吸鋁量愈高,則鍍層的粘附性愈好。合金層中的吸鋁量不僅取決於鋅中的鋁含量,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取決於鋅液中的帶鋼溫度。
鍍鋅層對鋼格柵板的粘附性受熱鋼格板經過熔融鋅液時,固體鐵深解,鐵鋅結合生成鐵-鋅合金層,合金層外沉積純鋅層,合金層內膜聯結鋼板基體。鐵-鋅合金層厚度不均勻,較疏鬆,易脆,延展性差,容易開裂。鋼格板表面在鍍鋅前就已殘留著一定數量的鐵基鹽時,生成的鐵-鋅合金,其粘附性很差,延展性差,容易剝落。當純鋅層中含有有害雜質,如氧化鋅、鋅渣、鎘及鉛時,形成大鋅花,或破壞鋅層的連續性,容易發生純鋅層的小開裂。當鍍鋅層過厚,其彎曲性也變差。當鍍鋅液中加入鋁,鋅層首先生成F e 2 A l 5 或F e 2 A l ,減落了鐵-鋅合金層,可提高鋅層的粘附性。
熱鍍鋅鋼格板具有較高的強度和優良的耐腐蝕能力,獲得了廣泛應用。現在的鋼格板系列產品一般都採用熱鍍鋅表面處理。鍍鋅層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能,一方面是由於鍍層作為阻擋層,隔離了基體與周圍的腐蝕環境;另一方面,鍍鋅層可作為犧牲陽極,對機體產生電化學防護作用,使鋼板本身免受腐蝕,延長其使用壽命。如果鋼格板基體鍍鋅層結合不牢,鋅層脫落,裸露的鋼格板失去鍍層的保護。所以鍍鋅層粘附性是影響鍍鋅鋼格板產品質量的關鍵問題,也是導致鋅層出現裂紋、脫落的直接原因。下面就影響鋼格板鋅層附著性的因素做下分析。
1、鋼格板基板的化學成分對鋅層附著性的影響:熱鍍鋅鋼格板一般採用低碳扁鋼作為基板,其鋼基w(Si較高,實踐證明鋼基w(Si)高會引起Fe—Zn,合金層ζ相劇烈增厚,形成灰白色鍍層,使鍍鋅層粘附性變壞。另外c的影響機理在於鋼基參與劇烈反應,導致Fe—zn合金層增厚,惡化鋅層附著性能。
2、根據嚙合原理增大圓板表面粗糙度能提高鋅層附著力,但實際上,由於鋼格板基板表面的粗糙不平,也為軋制油、潤滑脂及鐵粉的殘留創造了有利條件,不利於改善鋅層附著力,甚至有惡化的傾向。
3、用於鍍鋅鋼格板扁鋼表面殘留物主要為油脂(軋制油、潤滑油、液壓油等)和微小的固體顆粒(鐵粉、灰塵等)。改良森吉米爾法退火爐可大部分消除帶鋼表面殘油脂類和氧化物,但對殘留的固體顆粒幾乎無清潔作用。當原料表面清潔度低於退火爐清潔能力時,扁鋼表面將有剩餘的殘留物存在。這部分殘留物總量超過鍍鋅的允許值時,就會出現鋅花變小、鋅花均勻性差、鍍層出現裂紋、甚至鋅層脫落等問題。
4、鋅液溫度升高會促使鐵、鋅原子擴散速度加大,並增大鐵在鋅液中的溶解度,使鋼格板基體的鐵損失增加,從而使鋅液中鐵的絕對含量升高,並導致鋅液中鋁的有效含量減少,使鍍層形成困難或粘附性變壞,實踐表明,鋅液溫度低於480℃時,鐵損失隨鋅液溫度升高直線增加。同時鍍層中的Fe—Zn合金層急劇增厚,嚴重影響鍍層粘附性,所以,鋅液溫度一般控制在475℃以下。
5、鍍鋅時間應理解為鋼格板基體進入鋅液到離開液面後,鍍層冷卻至Fe、zn原子不能進行較長距離擴散為止。鍍鋅時,當中間層形成以後,為防止鍍層中Fe—Zn的進一步擴散反應,保證Fe2Al5中間層的貧鋅和均質性,應盡快冷卻鍍層,使Fe、zn原子盡快失去擴散能力。
影響熱鍍鋅鋼格板鋅層的粘附力的因素很多,以上也只是對部分影響因素進行了探討。在實際生產中,應不斷積累經驗,找到影響熱鍍鋅附著力的因素,來提高熱鍍鋅鍍層的附著力,大大提高熱鍍鋅鋼格柵板產品的抗腐蝕能力。
❻ 鍍鋅鋼板的鍍鋅層厚度如何檢測
可以進行電化學來測試和物理機械測源試,從而得到電化學行為和物理性能數據。
檢測鍍鋅絲鋅層厚度的方法有三種:稱重法、橫截面顯微鏡法和磁性法,其中前兩種實驗會對鍍鋅絲產生一定的損害,包括鍍鋅絲的使用長度,用量減少;一般檢測鍍鋅絲鍍鋅層用磁性法來檢測,也是比較直觀方便常用的方法。
鍍鋅層厚度的標准與鍍鋅絲的絲徑有關,鍍鋅絲的絲徑越大,它的鍍鋅層就越厚,它是經過離心分離處理過的鍍層和鑄鐵件鍍鋅層厚度。在進行鍍鋅時控制鍍鋅厚度的方法有:可以放慢工件提升速度。可以盡量的控制鍍鋅時間。
可以適量添加減薄合金。減小厚度,提高熱鍍鋅鋅溫,但要考慮鋅鍋情況,鐵鍋不宜超過480度,陶瓷鍋可以到530度,這樣可以減少浸鋅時間。
❼ 波形護欄板鍍鋅層質量要怎樣進行測試
說出來有些復雜,可以參照國標規定進行反復閱讀外加去做實驗,希望能夠幫到您
JT/T 281-2007《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行業標准-公路波形梁鋼護欄》
❽ 急求!!!電鍍鍍層附著力的試驗方法和判定標准資料
塑料電鍍件檢驗標准
1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電鍍件的檢驗內容及檢驗方法,適用於公司來料、半成品的檢查。
2 引用標准
GB/T 2828-200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適用於產品逐批檢查)。
3 定義
3.1 A 面:指電鍍件正面 . (在使用過程中能直接看到的表面)
3.2 B 面:指電鍍件四側邊。(需將電鍍件偏轉 45~90 °才能看到的四周邊)
3.3 軟劃痕:沒有深度的劃痕。(無手感)
3.4 硬劃痕:硬物摩擦造成的劃痕或有深度的劃痕。
3.5 批鋒:由於注塑等原因造成塑膠邊緣突起。
3.6 麻點:由於電鍍環境不幹凈而導致有點狀或線狀物覆蓋於產品表面的缺陷。
3.7 凸點:由於有灰塵造成電鍍表面凸點狀缺陷。
3.8 沙眼:由於模具壓傷後留下的印痕。
4 要求
4 . 1 檢驗步驟:
包裝檢驗信賴度測試試裝檢驗尺寸檢驗外觀檢驗
4 . 2 檢驗條件
4.2.1 光源 : 兩支 40W 日光燈照射下距物件 1.2 ~ 1.5 米
4.2.2 目視距離 :35 ± 5cm
4.2.3 目視角度:檢測面與人眼方向成 45° ~ 90°
4.2.4 目視時間 :5 ~ 10S
4 . 3 檢驗儀器和工具
4.3.1 游標卡尺 [ 准確度: 0.02mm ]
4.3.2 標准菲林
2
4.3.3 普通刀片 [ 有保護手柄 ]
4.3.4 塞尺
4.3.5 配套卡機面、底殼 [ 工程提供 ]
4.3.6 3M 膠紙
4.3.7 RCA 耐磨測試儀
4 .4 檢驗細則
4.4.1 檢驗項目
檢判定結果
驗
項
目
檢驗內容
檢驗
器具
/ 方
法
判定基準
min maj cri
包裝箱 / 袋形
狀、外表
目測
包裝箱 / 袋沒有嚴重變形、破損,產品無散落 , 無雜物、沒
有被水浸過的痕跡
外貼標簽 目測
標識有供應商名稱、品名、數量、生產日期等信息,外貼有供
應商合格標簽紙【參照《進料驗收單》】
生產日期 目測 生產日期在 1 個月以內【參照《物料規格書》】
供應商檢查記
錄
目測
供應商提供有各類合格的出貨記錄【 參照 《物料規格書》及
客戶相關標准】
包
裝 數量、品名
目測、
計算
器
數量、品名正確【參照《進料驗收單》】
電鍍件的表面 目視 電鍍良好,光澤均勻、有無發黑、發黃現象。【參照工程樣板】 MA
長度 寬度 直徑
距
離
缺陷內數量
容
區域 /
mm mm mm mm 個
/
≤ 1.5 ≤ 0.03 1 MA
A 面
( 硬
劃痕)
目測
菲林
片
≤ 1 ≤ 0.03
>
20
2 MA
≤ 2 ≤ 0.03 1 MA
A 面
( 軟
劃痕)
目測
菲林
片
≤ 1.5 ≤ 0.04
>
20
2 MA
≤ 4 ≤ 0.04 1 MA
外
直線型
及曲線
型等線
狀缺陷
B 面
( 硬
劃痕)
目測
菲林
片
≤ 3 ≤ 0.04
>
20
1 MA
3
≤ 0.06
≤ 4
1 A 面 MA
( 硬
劃痕)
目測
菲林
片 ≤ 3 ≤ 0.05
>
20
2 MA
≤ 0.1 不計 MA
A 面
目測
菲林
片
≤ 0.2
>
20
2 MA
≤
0.15
不計 MA
塵點(凸
點、麻
點、等
到)點狀
缺陷 B 面
目測
菲林
片
≤ 0.3
>
20
2 MA
≤ 1 ≤ 0.05 1 MA
A 面
≤ 2 ≤ 0.03
>
20
2 MA
塵絲
B 面
目測
菲林
片 ≤ 3 ≤ 0.03
>
20
2 MA
A 面 / / MA
觀
毛邊
披峰
B 面
目測
菲林
片
≤ 1.5 ≤ 1.5 1 MA
檢
驗
項
目
檢驗內容
檢驗
器具
/ 方
法
判定基準 抽樣標准
不良等
級
A 面 / / MA
外 B 面 ≤ 1.5 ≤ 0.15 1 MA
觀
缺損
披峰
目測
菲林
片
注 :「/」 為不允許 .B 面的缺陷 , 應不影響裝
配 .
GB2828 —
2003 IL :Ⅱ
AQL: MAJ 2.5;
MIN 4.0
1 .外形尺寸
游標
卡尺
參照設計圖樣與檢驗卡片
2 .各尺寸與板
邊
游標
卡尺
參照《物料規格書》和工程簽樣樣板
3 .板厚
游標
卡尺
參照《物料規格書》和工程簽樣樣板
尺
寸
4 .其它
游標
卡尺
參照《物料規格書》、工程簽樣樣板及供應商提供的
《出貨報告》
GB2828 —
2003 IL:S-2
AQL: MAJ 2.5
NIN 4.0
MA
試
裝
A 面與 B 面的
結構
配套
的面
底、塞
尺
配套裝機後,縫隙≤ 0.2mm ,無松動、錯位現象。
GB2828 —
2003 IL:S-2
AQL: MAJ 2.5
MA
4
電鍍層附著力
測試
刀片,
3M 膠
紙
用鋒利小刀在表面上切割 1MM * 1MM 的格子,橫縱
數的格數不少於 5 格,劃痕深度應深及底層。然後
再用 3M 600# 膠紙貼在格子上,用垂直於格子表面
的方向快速拉起膠帶 , 經附著力測試後 , 電鍍層
脫落面積 <5% 【參照《油漆附著力檢驗規程》】
CR
電鍍層耐磨測
試
RCA
耐磨
測試
儀
用專用的耐磨測試儀及專用的紙帶,施加 175G 的載
荷,帶動紙帶在電鍍件表面磨擦,水電鍍件≧ 350 個
循環為合格,真空電鍍件≧ 200 個循環為合格【參
照《油漆耐磨性檢驗規程》】
CR
硬度測試
硬度
測試
儀
鉛筆
水電鍍件用 1H 三菱鉛筆,真空電鍍件用 HB 三菱鉛
筆,在電鍍件表面以 45 度角 1KG 力劃 5 條約5mm
長,表面有 1 條以下劃痕為合格。
CR
電鍍層厚度測
試
膜厚
測試
儀
用膜厚測試儀測量電鍍層厚度,應在規定范圍內。【參
照《膜厚試驗及檢驗標准》】
CR
鹽霧試驗
鹽霧
試驗
儀
鹽霧試驗 24 小時合格【參照《鹽霧試驗及檢驗標
准》】
CR
可
靠
性
測
試
高溫高濕貯存
高溫
高濕
測試
機
溫度 + 55 ℃ ,濕度93 % RH 。持續時間 72H 。
無變形、脫色、破損、氧化、腐蝕、老化等現象
批量≤
5000pcs 抽
1pcs: 批量>
5000pcs 抽
2pcs.
CR
耐手汗測試
恆溫
恆濕
測試
機
分別將二條濾棉在溶液 PH=8.8,PH=2.6 中濕透,濕
透的濾棉至少要有 10MM 放置在產品上,並用膠帶粘
好,將產品放在恆溫恆濕機里 48H, 保持溫度( 60 +
5 ℃ )濕度:90 %。每 24H 檢查一次,目視表面
層無發白,變黑,脫皮等合格【參照《耐手汗測試作
業指導書》】
❾ 鑄造工件電鍍鋅的前處理的方法及詳細步驟。謝謝
找全國鑄件訂單、采購鑄件、鑄造廠接單、咨詢鑄造技術問題,就來
鑄件訂單網
1、鑄鋼件基材成分及前處理
鑄鋼件為ZG270-500鑄鋼件,其成分(均為質量分數)為:0.40%C、0.50%Si、0.90%Mn、0.04%P與S、98.16%Fe。
鑄鋼件首先進行防滲出預處理,然後進行除油:5%998除油王,θ為50~55℃,t為5-10min化學除油處理及陽極電解除油,酸洗除銹:鹽酸15%,多功能酸洗添加劑1.5%,室溫,t為1~2min,預浸後不水洗直接鍍鋅。
鉀鹽鍍鋅溶液配方如下:
KCl 240g/L ZnCl2 50g/L
硼酸 30g/L
LAN―919 18ml/L 室溫
PH 5.6~5.8 Jκ1.0A/dm2
電鍍20~30min,鑄鋼件表面形成均勻的鋅鍍層。電鍍後處理:出光―R·G135三價鉻藍白鈍。
鹼性鋅溶液配方如下:
燒鹼 140g/L 氧化鋅 120g/L
RG―2005開缸劑 10ml/L RG―2005光亮劑 2ml/L
室溫 Jκ 1.5A/dm2
電鍍30min,鑄鋼件表面形成均勻的鋅鍍層。電鍍後處理:出光―R·G165三價鉻彩鈍。
2、電鍍層質量測試
1)附著力。按照GB/T5270-2005金屬基體上的金屬覆蓋層電沉積和化學沉積層附著強度試驗方法評述標准,對鍍鋅層附著強度進行檢測試驗;
2)厚度與緻密度。JSM-6360LV掃描電子顯微鏡檢測;
3)外觀。按照GB/T9799-1997金屬覆蓋層鋼鐵上的鋅電鍍層標准,對鋅鍍層的外觀與厚度進行檢測;
4)鍍層成分分析。電鍍層化學成分分析表明;沿著基體金屬向鍍層方向,鋅的質量分數在遞增,鐵在遞減,這是由於電鍍過程起始階段,基體金屬上的鐵原子與鋅形成合金,隨著電鍍進程的深入,鍍層主要以鋅與高分子配合物形成高分子配合物為主,基體金屬被鋅層所覆蓋,因而距離基體金屬較遠處的鍍層,主要是鋅,這也加強了基體的防腐性能。
3、鍍層緻密度檢測
電鍍層在放大5000倍時的表面形貌,電鍍層緻密度良好,確保了鍍層附著力與NSS試驗的良好防腐性能。
4、鍍鋅層的厚度檢測
採用SEM測量的鍍鋅層厚度。測量鍍鋅層不同部位的δ為8~10μm,達到國家規定的標准,而且厚度均勻。
5、耐腐蝕性試驗。
6、電鍍層的附著力試驗
1)剝離試驗。將25mm的3M纖維膠帶,用2kg的輥子把膠帶的粘附面貼於試驗的覆蓋層上,排除所有的氣泡,間隔10s後,在帶上一個垂直於覆蓋層表面的穩定拉力,把膠帶拉去,未發現覆蓋層從基體剝落,表明覆蓋層與基體的結合力較強。
2)劃痕試驗。採用30。銳刃的硬質鋼劃刀,相約2mm劃6根平行線,在劃平行線時,以足夠的壓力一次刻線即穿過覆蓋層切割到基體金屬,未發現覆蓋層從基體上脫落現象,表明覆蓋層與基體結合緊密。
7、鍍層的外觀檢測
未發現鍍層有起泡、孔隙、粗糙、裂紋或局部無鍍層現象,但是鋼鑄件本來表面不平整的現象依然存在,這屬於基體金屬缺陷。
8、鍍層鹽霧試驗
NSS試驗三價鉻藍白72h沒有出現腐蝕點,NSS試驗三價鉻彩鈍120h沒有出現腐蝕點。表明鑄件表面的鍍鋅層比較緻密,厚度均勻,有效發揮了防止腐蝕的功能。
9、鍍鋅層最薄處δ達到8μm左右,鍍層厚度均勻,鍍鋅層結合緊密,無孔隙。鑄鋼件表面的鍍鋅層進行附著檢驗與外觀檢驗,結果表明,鍍鋅層與基體結合緊密,外觀無起泡、孔隙、粗糙、裂紋或局部無鍍層現象。鍍鋅層金屬含量分布合理,外觀檢驗符合國家規定的相關標准。
❿ 如何判斷鍍鋅槽鋼鍍鋅的附著量
1.附著量
耐蝕性主要決定於鍍鋅層的厚度,故量測厚度常為主要判定鍍鋅質量好壞的根據,鍍鋅層受鋼材表面的成分、組織、結構不同而有不同的反應,另進出鋅溶液的角度、速度亦有很大的影響。故預得完全均一的鍍層厚度,實際上不太可能。所以量測附著量絕對不能以單一點(部位)來判定,必須要量測其單位面積(㎡)平均附著鋅重(g)才有意義。
量測附著量的方法有很多種,如破壞性的切片金相觀測法、酸洗法,非破壞性的膜厚計法、電化學法、進出貨重量差估計法等。一般常用的為膜厚計法及酸洗法。
膜厚儀(鍍層測厚儀)為一利用磁場感應來量測鋅層厚度最普遍省事的方法,其基本條件為鋼鐵表面必須平滑、完整,才可得較准確數字。故在鋼材邊角處或粗糙、有角度鋼件或鑄件等,均不太可能會的一準確的數字。普通鐵件用原鐵材當歸零基材,尚可得相當准確的數字,鑄件就絕對不準確了。
酸洗法為正式檢驗報告用,最准確的方法,惟切片時必須注意上下部位的公平取捨,才可得准確數字。但其亦有缺點,如費時甚多,復雜鋼材面積不易求得,太大件無法整個酸洗等。故充分利用膜厚計來控制現場製程,而用酸洗法來做最後檢測,就已經足夠了。
2.均一性
熱浸鍍鋅鋼鐵最易生銹的部位,仍是鋅層最薄的地方,故必要測其最薄部位是否符合標准。
均一性的試驗法,一般都用硫酸銅試驗,但此方法對於由鋅層和合金層組成的鍍鋅層皮膜測試很有問題。此因鋅層與合金層在硫酸銅試驗液中的溶解速度不同,合金層中也因鋅/鐵的比率差異而不同。所以,以一定浸漬時間的反復次數來判定均勻性並不是很合理。
因此,最近歐美規格及JIS中,均有廢止此試驗方法的傾向,以分布取代均一性,以目視或觸感為主,必要時才用膜厚計檢查分布狀態。
又形狀復雜的小構件因面積量測不易,不易求得平均膜厚,有時不得不用硫酸銅試驗法來做參考,但絕不能以硫酸銅試驗取代附著量測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