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鍍鋅鋼管 > 氯化鉀鍍鋅液鍍鋅不好怎麼回事啊

氯化鉀鍍鋅液鍍鋅不好怎麼回事啊

發布時間:2021-01-14 09:00:51

Ⅰ 氯化鉀鍍鋅液大處理後,鍍出的鍍層發灰黑色走位也不好,是不是雙氧水

沒關系,加點柔軟劑和光亮劑就好了。

Ⅱ 氯化鉀鍍鋅是怎麼測含量的

鉀 鹽 鍍 鋅 分 析 程 序
一、鋅含量的測定
試劑
1. PH5.5醋酸緩沖液 溶解:a)300g 醋酸鈉 b)60ml 醋酸 c)加入去離子水至
2. 二甲苯酚橙指示劑 溶解:a)0.1 g 二甲苯酚橙 b)加入100ml 去離子水
3. 0.1 M EDTA 溶液 溶解:37 g EDTA溶解後用去離子水至1L
步驟
1. 用移液管吸取2ml 鍍液,放入400ml 的錐形瓶中。
2. 加入100ml 去離子水。
3. 加入40ml 醋酸緩沖液。
4. 加入二甲苯酚橙指示劑。
5. 用0.1M EDTA 標准溶液滴定到溶液從紅色變為黃色。
計算:滴定用EDTA 的ml 數×3.27= Zn(g/L)
二、全氯化物-游離氯化物含量的測定
試劑
1. 10%的鉻酸鉀指示劑:將100g鉻酸鉀溶於水中,稀釋至1L。
2. 0.1N 的硝酸銀溶液 溶解:17 g硝酸銀溶解後用去離子水至1L
步驟
1. 用移液管吸取0.5ml 鍍液,放入250ml 的錐形瓶中。
2. 加入100ml 去離子水。
3. 加入數滴10%的鉻酸鉀指示劑。
4. 用0.1N 的硝酸銀標准溶液滴定到溶液從黃色變為紅褐色。
計算:
氯化鉀(g/L)=〔滴定用硝酸銀ml 數×7.1-金屬鋅(g/L)×1.1〕×2.1
氯化銨(g/L)=〔滴定用硝酸銀ml 數×7.1-金屬鋅(g/L)×1.1〕×1.5
三、硼酸含量的測定
試劑
1. 溴甲酚紫指示劑(0.1%) 溶解:0.1 g溴甲酚紫溶解於100ml 20%的乙醇溶液中
2. 1N 硫酸 溶解:量取分析純硫酸(比重1.84)28ml溶解冷卻後用去離子水至1L
3. 1N 氫氧化鈉 溶解:稱取氫氧化鈉40 g溶解冷卻後用去離子水至1L
4. 甘露糖醇
步驟
1. 用移液管吸取5ml 鍍液試樣放入125ml 的錐形瓶中。
2. 加入20ml 去離子水。
3. 加入1ml 溴甲酚紫指示劑。
4. 如果溶液為紫色,從步驟a 開始。
如果溶液為黃色,從步驟b 開始。
a. 逐滴加入1N 的硫酸,直至溶液變為黃色。
b. 逐滴加入1N 的氫氧化鈉溶液,直至溶液變為紫色。
c. 繼續步驟5。
5. 加入5g 以上的甘露糖醇(甘露糖醇總要過量),如果溶液不變為黃色,則鍍
液中沒有硼酸。
6. 用1N 的氫氧化鈉*的滴定管調整到零,開始以非常慢的速度用1N 氫氧
化鈉溶液滴定到溶液的顏色從黃色變為紫色。
7. 計算:
硼酸(g/L)=滴定用氫氧化鈉溶液的ml 數×12.483

Ⅲ 求氯化鉀鍍鋅 鍍液分析

取2ml鍍液,加入0.05mol/L的EDTA溶液(用量大於氯化鋅所消耗的EDTA1—2ml),加水到50ml,滴加幾滴甲基紅試內劑,容用0.1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標定。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到溶液變為亮黃色後,加入10ml中性甘油,幾滴酚酞試劑,並開始計數。到溶液出現粉紅色時停止滴加,再加入5ml中性甘油,再滴加到粉紅色!

Ⅳ 氯化鉀鍍鋅對鍍液的PH和比重控制在多少正常

鉀鹽鍍鋅工藝的PH值與使用的助劑載體有關,寬溫載體製成的光亮劑PH值范圍也相對寬些通回常在
4.5—答—6.5之間(最佳5——6),同種光亮劑夏天宜高,冬天宜低。
比重與載體的抗鹽能力有關通常控制在波美度18——24之間(比重1.143——1.200),抗鹽能力好的光亮劑取上限,低的取下限,也與氣候有關 鍍液溫度高取下限(波美18——20為佳)溫度低取上限(波美20——24為佳)。
鍍液溫度高而PH低會造成陽極的化學溶解導致鋅鉀比失調,抗鹽能力不好的光亮劑在鍍液濃度太高時容易析出導致有機雜質積累過多,鍍液不能正常工作。

註:使用商品光亮劑、柔軟劑時仔細閱讀說明書,按規定控制PH值及鍍液濃度。再根據常鍍鍍件的類型調解,吊鍍與滾鍍也略有區別(滾鍍液濃度不宜過高)。

Ⅳ 氯化鉀鍍鋅要發霧要發霉怎麼回事

銀白色鈍化膜層較薄,防護性能差,在環境較差的條件下易發霉、變色,出現白色浮灰,通稱白霜,為避免這一現象的出現,白鈍化後需在稀鉻酐溶液中進行封閉處理。配方與工藝條件為:

鉻酐 0.2g/L

時間 l0~15min

溫度 70~80℃

經此工藝處理之後即能有效地延長出現上述現象,若在此基礎上再浸以水溶性清漆,則效果會更好。

鍍鋅層藍色鈍化後出現微黃色

藍白色鍍鋅鈍化溶液筆者曾為甲、乙兩電鍍廠配製過,雖然用的是同一牌號的材料,但甲、乙兩廠的使用效果卻不一樣。甲廠使用效果一直很好,膜層呈透亮藍白色,而乙廠鈍化出來的鈍化膜顯得不潔凈,呈現微黃色,後經試驗證明,是當地的水質中有鐵離子(由去離子水中加入少許硫酸亞鐵後配成的溶液中鈍化出來的膜層呈微黃色所提示),後來改用去離子水配製,這一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鍍鋅層藍白色鈍化後出現霧狀

鋅層藍白色鈍化有一次成膜的,也有採取彩鈍後溶薄處理方法獲得的。如採用後者,則溶液的溫度要求是很嚴格的,若溫度低於15℃,則難以獲得均勻、潔凈的藍白色鈍化膜層,這是因為溫度過低時所獲的彩式鈍化膜不夠均勻,膜層也過薄,經不起溶薄處理,結果必然會出現霧狀、發花現象。

上述經驗在接受咨詢時讓廠方按以下條件進行實地試驗:將鈍化溶液和溶薄處理溶液都加溫到近30℃,鈍化處理之後再在50℃的水中浸泡10s,然後再溶薄成藍白色。按這個工藝條件鈍化出來的不管是彩色鈍化膜還是溶薄成藍白色的鈍化膜都清澈透亮,鮮艷奪目,問題得到徹底的解決。

鈍化液的配備

鍍鋅層的白色鈍化和藍白色鈍化可選購市上出售的專用鈍化劑,也可先經彩色鈍化,然後再經漂白處理獲得,採取不同的漂洗方法所獲膜的顏色也顯得不一樣。也可自配漂白液。

(1)鉻酸漂白法

所獲膜層呈銀白色

(2)硫化鈉漂白法

所獲膜層呈藍白色。

以上三種漂白液以(1)配方所獲的防護性能最好。

鍍鋅白色或藍白色鈍化工藝中的操作要點是:鈍化後要在近沸的熱水中洗燙,流水中清洗,要徹底。工序間的銜接要連貫,最忌空氣中擱置過久。

Ⅵ 氯化鉀鍍鋅問題

第一節 氯化銨鹽鍍鋅
1. 故障現象:新配氯化銨鍍鋅,鋅層發黑,鈍化不亮。
原因分析:它只使用平平加,且加入量過大。平平加的作用是同其它光亮劑配合使用時作載體。在酸性鍍鋅溶液中,雖然對光澤性起一些作用,但它的主要貢獻是能使其它光亮劑穩定、均勻地分散於鍍液中,充分發揮其它光亮劑的作用。它用量少,作用也不大,過多亦無益處。
處理方法:停止添加平平加,採用大電流處理,消耗掉多餘的平平加,再補充氨三乙酸和聚乙二醇。
2. 故障現象:鍍鋅層經鈍化後,發現表面有密集的小泡,小泡呈半圓形。
原因分析:起泡有兩種,一種是脆性所引起的,另一種是鍍層同基體結合力不良引起的。脆性是指鍍層中由於夾雜無機或有機雜質,內應力增大而發脆。一般情況下引起的脆性因素是由於光亮劑加入過多。結合力是指鍍層同基體金屬結合的牢不牢。引起結合力不良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一、基體表面油污未除盡;二、鍍槽中重金屬雜質如鉛、銅等含量太高,影響了鋅的電沉積,使鋅中雜質過多,從而造成結合力不良。
處理方法:首先應判斷是由何種原因引起。先觀察一下鍍鋅層的光亮性,如非常光亮,應查光亮劑的加入量,如加入量過多,故障就可能引起脆性。如光亮劑正常,應檢查經前處理過的零件表面是否有油污。把零件放入水中浸一下,提出觀察它的濕潤性是否良好(金屬表面的水膜成一片,表明濕潤性良好)。如果是表面有油膜未除盡,應加強前處理工作。如果表面油污已除盡,則應檢查一下經鋅粉處理的周期。周期長的話,鍍液很可能是銅、鉛雜質過多引起的。解決方法是加入氨三乙酸或烏洛托品(六次甲基四胺),依靠它對重金屬的絡合作用來降低金屬雜質離子的影響。如果加入後起不到掩蔽金屬雜質的作用,說明金屬雜質已達相當的數量,需要用鋅粉來進行處理。
3. 故障現象:返鍍成品(因鈍化後表面不合要求或厚度未達到標准,用稀Hcl或HNO3將鈍化膜去除,然後直接在鋅鍍層上復鍍鋅)發現起泡。
原因分析:復鍍產品表面起泡,多數是由於原來的鍍鋅層表面的鉻酸鹽鈍化膜未除盡造成的。
處理方法:適當延長復鍍零件在稀Hcl或HNO3中的浸漬時間,使表面鈍化膜完全除盡,然後再進行復鍍。
4. 故障現象:掛鍍零件,鍍層外觀色澤正常,經低濃度鉻酸白鈍化,鈍化膜發黑。
原因分析:鍍鋅層中如果雜質過多,不僅會引起前述的起泡現象,也會發生稀硝酸出光後鋅層變黑(或者出光不亮)的現象。零件從鍍鋅槽中出槽時,外觀鋅層是正常的,
只有經出光或鈍化後才會出現這種現象。
處理方法:由於鍍液中金屬雜質過多,需要用鋅粉進行處理,故障即可消除。
5. 故障現象:具有螯合作用的銨鹽鍍鋅溶液(氨三乙酸、檸檬酸)在鍍液中經常接觸鐵件,鐵雜質必然積累,當超過一定量後,將使出光後的光亮鍍層出現蘭紫色,脆性增大,甚至於有些部件鍍層剝落和破裂。
原因分析: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是鐵零件落入槽中腐蝕造成的。
處理方法:下班前用磁鐵吸出落入槽中的零件,這種情況下鐵雜質積累是很慢的。經常用鋅粉處理。在處理其它金屬雜質的同時,能去除部分鐵離子。(加入適量的硫脲緩蝕鐵的腐蝕,對控制鐵的污染也能起些作用)。
6. 故障現象:零件經銨鹽鍍鋅鈍化(尤其是天蘭色、白鈍化後),在其表面出現一攤攤「漿糊」狀斑跡。
原因分析:造成該故障的原因有兩種:一、零件離開鍍槽後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過長,然後再鈍化。在擱置期,表面鋅層同空氣及鍍液發生化學作用,在鍍鋅層表面產生腐蝕產物,這樣鈍化後出現「漿糊」狀斑跡。二、零件在電鍍過程中,直接加入未經稀釋的平平加,它一下子不容易散開,粘附後造成斑跡。
處理方法:一般來說,造成這種故障的原因是前一種。在生產中,零件一出槽應立刻水洗(對酸性鍍鋅可在稀的熱鹼液中浸一下,對鹼性鍍鋅可在5%的檸檬酸液中浸洗),然後再經水洗、鈍化,「漿糊」狀斑跡就不會出現。若表面已有腐蝕產物,可在工件放在出光溶液中適當延長浸亮時間再去鈍化,依靠出光液來將腐蝕產物溶解。但是這種方法鍍層損失大。或者也可以將零件浸入濃的鹼溶液中浸幾秒,憑借鹼把腐蝕產物去掉,然後再用水沖洗干凈。如果是直接加入濃的平平加引起的,則應改變加入的方法,稀釋後加入,應充分攪拌。

第二節 鋅酸鹽鍍鋅
1. 故障現象:新配鋅酸鹽鍍液,鍍層發暗、起霧,局部發黑。
原因分析:因原材料不純往往發生這類故障。原材料包括ZnO、NaOH、鋅陽極和水質。
處理方法:如果是重金屬雜質引起的,可加入1~3g/L鋅粉或使用CK-778 0.5g/L,充分攪拌並過濾.然後在每升鍍液中加入4~8ml/L水玻璃,或加入2~4g/L酒石酸,或加入1g/L EDTA二鈉,進一步掩蔽金屬雜質。如果使用質量差的NaOH(特別是掛鍍時),應加入2~4g/L酒石酸,即可得到米黃色鍍層。若水質硬度太高,可加入浙江黃岩熒光化工廠生產的「鋅酸鹽鍍鋅水質調整劑」 4ml/L,就能得到米黃色鍍層。
2. 故障現象:新配鋅酸鹽鍍液,按工藝要求嚴格配製,雜質凈化亦有進行,但開始總是鍍不好。
原因分析:是新配槽液Zn2+濃度分層所致。鍍液下層Zn2+濃度大,上層Zn2+濃度低,造成Zn2+上下濃度不一致。
處理方法:電解數小時,並稍許攪拌,鍍幾槽即好。
3. 故障現象:整流器輸出電流為300A,電鍍幾分鍾後下降到200A,如人為升高到300A,但沒幾分鍾,電流又下跌到150A,後來再調,卻再也調不上去。
原因分析:電流300A,電鍍幾分鍾後由於陽極進入鈍態,致使電流下降到200A,如此時人為升高到300A,相當於外界推陽極進一步處於穩定的鈍化狀態,這樣電流又很快地處於150A左右了。
處理方法:適當提高NaOH含量,有利於鋅陽極的活化,並增大陽極面積。鋅在鍍鋅時致鈍電流密度約為1.5~2A/dm2,故陽極電流密度不得超過2A/dm2。此外,陽極表面應經常清洗,防止結垢。因為陽極表面結垢後,相當於減少了陽極的真實面積。
4. 故障現象:鋅酸鹽鍍液中異金屬雜質對鍍層引起的不良影響太大,由它們引起的故障現象列於下表:
異金屬雜質 允許含量(mg/L) 故障現象
Cr3+ ≤1 高電流密度處發霧,呈棕灰色,含量高時fI下降
Pb2+ ≤5 硝酸出光後,有黑色條紋,鈍化不亮,低DK處呈灰黑色,甚至無鍍層
Cu2+ ≤10 低DK處呈灰蘭色,加速陽極溶解
Fe2+ ≤10 二次加式性能差,鈍化後吻變色,結合力差,鍍層脆性增大,鍍層起霧、發黑
Ni2+ ≤10 鍍層發脆,易產生條痕
處理方法:利用鋅粉和專用活性炭,處理鍍液中異金屬雜質離子效果見下表:
(註:分析儀器採用WFD—YZ原子吸收光譜)
處理結果(mg/L)
工藝類別 處理方法 異金屬雜質離子
鐵 銅 鉛 鉻
原DPE—Ⅲ
鍍鋅工藝 未處理 正常槽液含量 1.2 0.5 1 0.5
加金屬雜質後含量 31 17.5 20.5 6.25
處理後 鋅粉處理 31 16 18.75 7
專用炭處理 20 0.7 0.9 6.5
ZB—80
光亮鍍鋅 未處理 正常槽液含量 1.1 0.5 1 0.5
加金屬雜質後含量 29 17.5 14.5 5.25
處理後 鋅粉處理 3.5 3.2 9.6 4.3
專用炭處理 0.6 0.45 0.9 3.75
從上下這三個表格可以看出,槽液中加入0.1~0.2g/L的CK—778凈化劑,對於不含任何絡合劑的鍍鋅液中鐵、銅、鉛、鉻去除均有明顯效果。對於含有給合劑三乙醇胺的鍍液也有較好的效果。在生產中,加入CK—778凈化劑後應強力攪拌,使其與鍍液充分接觸,攪拌後應在2~3小時內立即進行過濾。

利用CK—778處理鋅酸鹽鍍鋅有害金屬結果:
處理前 金屬雜質
後含量 類別
工藝
類別 Fe(mg/L) Cu(mg/L) Pb(mg/L) Cr(mg/L)
受污染 處理後 有效率 受污染 處理後 有效率 受污染 處理後 有效率 受污染 處理後 有效率
ZB—80
光亮鍍鋅 1 805 1 98% 34.5 0.5 98% 40.5 2.5 94% 18 2 80%
2 22 1.5 93% 14.6 0.7 95% 5 1.9 83% 5 0.33 93%
3 30 1.04 97% 41 0.63 98% 17.5 1.65 91% 14 1.19 91%
原DPE—Ⅲ
鍍鋅工藝 1 37 4.88 87% 34.6 1.56 95% 8.75 1.9 78% 15 6.3 58%
2 22 1.84 91% 14.6 0.8 95% 5 1.9 83% 5 1.93 61%
5. 故障現象:某單位以DE為添加劑,鍍鋅件出槽時光亮如鏡,但在放置過程中,鋅層紛紛起皮脫落。
原因分析:這是由於鍍層脆性所致。剝落下來的鋅鍍層成碎塊,用手指研磨,很易成粉末狀。這些原因是因為片面要求鍍層光亮,盲目加入過多光亮劑香草醛之故。
處理方法:掛入廢鐵板進行大電流處理,人為消耗,直致色澤正常。另一種方法是加入顆粒活性炭,把過多的光亮劑香草醛吸附掉,然後沉澱過濾。生產中一般用前法。生產中添加劑使用應少加、勤加,正常的鍍鋅層呈米黃色即可。
6. 故障現象:鋅酸鹽鍍鋅會發生起泡現象。
原因分析:起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分述如下:
①鍍液本身的性質:電解液自身不足,對鋼表面的活化較差。
②添加劑的質量和用量:質量好的DE,應是淡黃色的,若發現分層,色如紅棕或咖啡色,則加入鍍液後即使不起泡,也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故障。添加劑加入過多,鍍層夾雜也多,內應力加大,也易起泡和產生脆性。冬天,在無加熱情況下,最易發生起泡。因為鍍液溫度低,添加劑吸附在零件表面多(溫度低,有利於添加劑的吸附),鍍層夾雜更多,更易起泡。此外,香草醛加入多,鍍層光亮性很足,脆性在,會由脆性引起起泡。
③鍍前處理(包括入槽前的弱酸腐蝕)不良。
④鍍液的凈化:金屬雜質離子含量太高也會引起鍍層起泡。
⑤操作條件控制不當:如電流過大、溫度很低,都將會引起有機物夾雜,引起起泡。
⑥掛具引起起泡。
⑦鍍層邊緣四周太厚,引起應力過大而起泡。
處理方法:做好技術管理工作,嚴格遵守操作工藝,鍍液應定期分析,定期加料,添加劑少加勤加,定期過濾,應每季過濾一次。
①加入3~5g/L的NaCN,以增加對鋼鐵件的活化作用,同時又可掩蔽鍍液中重金屬雜質的影響。3~5g/L的NaCN基本符合排放條件。
②添加劑應用合格品,在使用過程中應連續滴加,以保持其含量一定。
③嚴格認真地做好鍍前處理工作,鋼鐵件鍍鋅應有完整的鍍前處理工序:化學除油、酸性除銹、電解除油、鍍前活化等四個主要工序。各工序應仔細操作,嚴格清洗。鍍前的一道浸酸活化工序是不可缺少的,再經清水洗滌,才能電鍍。活化是使鋼鐵件表面鈍化層去掉。
④一旦添加劑、光亮劑加入過多,或重金屬雜質多,或鍍液分解產物多,則應進行大處理。
⑤冬天應控制好液溫,溫度應在15℃以上,若無加溫裝置,則添加劑應盡量少。
⑥掛具不可用錫焊,如有焊點應浸塑處理。用塑料薄膜包紮起來並不好。
⑦嚴格控制鍍層厚度,邊緣不超過20μM,否則邊緣易起泡。
7. 故障現象:深鍍能力明顯較差。
原因分析:如果Zn2+濃度高,NaOH濃度低,會影響深鍍能力。另外,添加劑質量差或含量少也會影響深鍍能力。
處理方法:調整NaOH:ZnO = 10~12:1,對於某些盲孔較深的零件,深鍍能力要求高者,可加入「MB」防老劑(2—巰基苯並咪唑),加入量一般為0.1~0.2g/L。開始加入時效果應不明顯,一周後就會生效。
8. 故障現象:鍍層有較多的條紋和氣流。
原因分析:產生此類故障的原因主要是鹼性鋅酸鹽鍍鋅的電流效率太低,析氫所造成的。若增大陰極電流密度,則電流效率還會繼續降低。大量的析氫,致使鍍層產生氣流、條紋,這種現象在冬天液溫低時更明顯。
處理方法:陰極電流密度不宜過大,液溫控制在15℃以上,DK控制在1.5 A/dm2,若沒有加溫裝置,DK應控制在0.8 A/dm2。若現象較明顯,可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劑,利於氫氣的析出。
9. 故障現象:電鍍大機架,電流開的小,深鍍能力差,深凹處無鍍層。電流開大,機架兩端燒毛。
原因分析:鋅酸鹽鍍鋅其深鍍能力是較好的。但對於復雜的零件來說,凹陷程度較深者,電流開的小,往往鍍層薄,鈍化後就被腐蝕掉,故必須用大電流。
處理方法:准確鍍液成分和添加劑、光亮劑用量恰當,盡可能開大電流,使零件的深凹處有一定厚度的鍍層。為避免機架兩端燒毛,可在機架兩端設置輔助陽極,讓一部分電流流到輔助陽極上

Ⅶ 氯化鉀鍍鋅銀白鈍化後發黃發暗是怎麼回事

鐵離子進入鍍液中有兩個價態:三價鐵和二價鐵。二價鐵可以和鋅離子共沉積鍍到零件上去。雖然鐵的析出電位比鋅正,但在鍍層中卻易在大電流區富集,而不是均勻的分散。當經硝酸出光後,高電流區的鐵就會變成棕黑色鍍層。而鍍鋅彩鈍化時,這種現象不太明顯,而在藍白鈍化時十分明顯,造成外觀不合格。這種現象在滾鍍時,往往和常見的滾桶眼差不多。但細觀察是不一樣的。如果是電流過大或主鹽含量過低造成滾桶眼時,出槽前是黑的,出光後,黑點處變為了白點了,但不光亮。而因鐵雜質造成的黑點,在出槽前時並不見黑,有時此處還發亮,但一經硝酸出光後,馬上出現黑點。

Ⅷ 氯化鉀鍍鋅發黑原因和解決方法

貌似是用鋅做陽極,電鍍液是氯化鋅,你們用氯化鉀,鍍上的是鉀,鉀在空氣中氧化,發光,生成黑色氧化鉀

Ⅸ 氯化鉀鍍鋅液中鋅板發黑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電鍍過程中陽極板發黑的原因有:
1、陽極電流密度過大,可以適當增加陽極面積或者調小電流,鋅板採用0號鋅。
2、空氣中含有的S02與水一起作用於鋅板,生成了黑色的物質硫化鋅,建議對生產車間的環境進行監測。
3、添加劑分解有機雜質吸附所致。建議更換相關材料。
4、表面有殘留,沒清洗干凈致鍍件本身的原子活動系數不足(其原理是置換反應)。

還需要注意的有:
⑴鋅含量的影響
鋅含量太高,光亮范圍窄,容易獲得厚的鍍層,鍍層中鐵含量降低;鋅含量太低,光亮范圍寬,要達到所需的厚度需要較長的時間,鍍層中鐵含量高。
⑵氫氧化鈉的影響
氫氧化鈉含量太高時,高溫操作容易燒焦;氫氧化鈉含量太低時,分散能力差。
⑶鐵含量的影響
鐵含量太高,鍍層中鐵含量高,鈍化膜不亮;鐵含量太低,鍍層中鐵含量低,耐蝕性降低,顏色偏橄欖色。
⑷光亮劑的影響
ZF-IOOA太高,鍍層脆性大;太低,低電流區域無鍍層,鈍化顏色不均勻;ZF一100B太高,鍍層脆性大;太低,整個鍍層不亮。
⑸溫度的影響
溫度太高,分散能力下降,鍍層中鐵含量高,耐蝕性降低,鈍化膜顏色不均勻,發花;溫度太低,高電流密度區燒焦,鍍層脆性大,沉積速度慢。
⑹陰極移動的影響
必須採用陰極移動。移動太快,高電流密度區鍍層粗糙;太慢,可能產生氣流,局部無鍍層。

Ⅹ 氯化鉀鍍鋅深度能力差是怎麼回事要怎麼解決

主鹽濃度巧掌握,配比添加保平衡
氯化鉀和氯化鋅是鍍液的主鹽,控制其濃度主要依據化學分析的結果。當缺乏分析條件時,不可盲目添加,可採用以下措施:
(1) 採用密度計

在鍍液中,氯化鉀的濃度為180~220 g/ L 。這濃度遠大於氯化鋅的濃度,更遠大於硼酸的濃度。根據這個原理,我們就可以建立起以氯化鉀為主體的主鹽控制方法,即用刻度為1. 000~2. 000 的普通密度計測量氯化鉀鍍鋅液,控制鍍液密度在1. 16~1. 20 之間。低於1. 16 表示鍍液濃度不足,必須添加化工原料;高於1. 20 則表示鍍液濃度過高,必須加水稀釋。
(2) 按比例添加
根據鍍液配方,氯化鋅∶氯化鉀為1∶3 。在生產過程中,工件帶出、過濾處理的氯化鋅和氯化鉀均按上述比例消耗。按它們的濃度比例補充氯化鋅和氯化鉀,即可維持它們的比例平衡。即使鍍液中存在著比例偏差,按上述比例添加氯化鋅和氯化鉀,也可縮小偏差。
(3) 用霍爾槽試驗監測氯化鋅和氯化鉀比例偏差。

用密度計控制主鹽濃度和按1∶3 比例補充氯化鋅和氯化鉀,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穩定控制兩者濃度。但長期使用,可能因某種原因逐漸使比例偏差增大,因此,每隔一定時間須用霍爾槽或其他小槽試驗來驗證,並及時調整。
3 、 硼酸自然溶解

硼酸在常溫下溶解度很小,通常都用沸水溶解後加入鍍槽中,操作麻煩,能耗又大。現有一個簡單的補充硼酸的方法:用滌綸布縫制兩個長50 cm、寬22 cm 的布袋,在布袋中裝入約半袋硼酸,綁紮好後掛在陽極杠的兩頭,浸入鍍液中,硼酸會慢慢浸出溶解在鍍液中。
4 、自動滴加添加劑
添加劑的補充方法,一般是把添加劑稀釋後,用塑料勺舀入鍍液中,然後攪拌均勻。這種補充方式使添加劑在補充後的一段時間內有一個自上而下的濃度梯度,造成上層鍍液中添加劑濃度偏高,鍍層夾雜過多,而下層鍍液中添加劑濃度不足,工件不光亮。
為了避免上述弊端,可採取以下方法: 可利用醫院一套輸液用的滴加系統。把添加劑稀釋1~2 倍裝於滴瓶中,吊掛在鍍槽一側的上方,根據千安·時消耗量控制滴加的速度,把滴液導入一個靠槽邊直立固定,並且深入鍍液中心深度的小口徑塑料管中。該管上端進口高於鍍液面20 cm ,下端出口深入鍍液中部。如鍍槽長度比較長,可根據實際情況增加幾套滴加系統。該方法幾乎不需增加任何費用,就能達到均勻添加和自動補給的效果。減少添加劑的浪費,保證了產品質量。

閱讀全文

與氯化鉀鍍鋅液鍍鋅不好怎麼回事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個人怎麼報考焊接上崗證 瀏覽:338
斜齒輪模具怎麼出模 瀏覽:87
不銹鋼鍋熬粥怎麼發黑 瀏覽:307
5分鋼管內徑是多少厘米 瀏覽:104
什麼是25的鋼筋 瀏覽:7
80鋼管每米重量是多少 瀏覽:806
鋼板的攤銷一般是多少 瀏覽:319
棗庄景觀鋁合金花箱哪裡買 瀏覽:303
液體模具價格一般多少 瀏覽:530
沒有模具用什麼代替做波仔糕 瀏覽:971
桂林什麼鋼材好 瀏覽:332
洗衣機底座圓管和方管 瀏覽:230
好的鋁合金門材質有什麼要求 瀏覽:763
彩鋼雨棚架子怎麼焊 瀏覽:752
模具如何在淘寶開店 瀏覽:82
鋼管燈35米套什麼定額 瀏覽:643
斜導柱模具怎麼鑽 瀏覽:899
怎麼焊接3dsmax 瀏覽:791
a型鋁合金門窗什麼意思 瀏覽:804
聖羅蘭金色方管17號 瀏覽: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