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東西能讓鐵變硬,比如說液體!或者用某某東西能讓鐵變硬
純鐵是一較軟的金屬,生活中用的鐵都是鐵和碳的合金,鐵的硬度是由碳的含量所決定的,碳的含量在2%~4.3所在的鐵是生鐵,生鐵雖然很硬,但沒有搏握韌性,像石頭一樣,容易破碎!想要又硬又有韌性,那就要把鐵變成鋼,鋼的含量在0.03%~2%之間。可增加或減少碳的含量來控制鐵的硬度,如果含碳量太低兄銀虧, 可把鐵浸在可溶性碳的化合物溶液中,增加含碳量,如果含碳量羨神太高,可反復煅打,降低碳的含量!
㈡ 怎麼樣使鋼變得更硬
主要有幾種處理方法:
1.淬火
2.表面淬火
3.表面滲碳(成本高,和表面淬火相似)
4.換不同的合金鋼
㈢ 如何把內六角扳手變成直的
把內六角扳手變成直的可以用錘頭將螺牙蓋和螺母分離,那樣就達到了將六角扳手變直的效果,也可以用手電筒鑽把螺牙帽打爆,那樣物件中沒有螺牙蓋後,取出就脊神擾很容易許多;假如螺牙柱漏出的,用鑷子夾出就行。碰到內六角螺絲出現滑扣時,這里有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短螺釘把它取出,這樣就可以輕輕鬆鬆取出內六角螺絲。也可以用比這個內六角螺絲小一點的鋁合金鑽油,把螺絲鑽除,將邊上的慘物除去就可以。假如產品工件挪動下去沒那麼方便的話,那就可以用一些便捷式電火花機,這類就可以把一些早已滑扣的內六角螺絲取出,在使用這些方法取出了後,有可能也會櫻旦對於這個螺釘螺紋帶來一些毀壞,假如不是很嚴重的話,可以用同樣標准化的錐過一下就可以再用了。假如螺紋的毀壞得非常嚴重的,並且在厚度充足下,可以用鋼絲螺套對它進行處理,這么做不僅會對於這個內六角螺絲帶來一些危害,還有可能提升原來螺釘強度,在使用原型號的地腳螺栓。替代內六角扳手小技巧:內六角扳手可以用簡單式組裝扳子、沖子替代,使用時提議磨一下扳子,那樣用起來會方便快捷。也可以用六角螺栓或是非常大的小螺絲釘及螺瞎拆帽來替代,六角螺栓的頭頂部能直接製成內六角扳手應用,小螺絲釘及螺帽則需要擰至與六角釘總寬一致就可以。
㈣ 怎麼樣增加鐵的硬度.強度
熱處來理 (退火,正火源,淬火,回火)-這個可以變軟也可以變硬。根據不同材料,用以不同方法。這個運用很廣泛了. 化學熱處理(滲碳、滲氮、炭氮共滲.......)-主要用於提高表面硬度。 冷處理 使晶體產生塑性變形,韌性塑性降低,硬度,強度提高。 細晶強化- 細化晶粒,即提高強度硬度,也增強塑性韌性. 彌散強化-加入合金元素,提高強度,硬度。
㈤ 在鐵中加入什麼能使鐵變得更堅硬
可以加入鎮銷碳,工業上就變成了差祥鋼
含碳2.1~4.3%為生鐵,特點堅硬,脆,可鑄造虛旅搏不可鍛造
含碳0.03~2.1%為鋼,特點堅硬,有韌性.可鑄造和鍛造
含碳小於0.033%熟鐵,特點軟
含碳大於4.3%為廢鐵,
以上都是碳素鋼
還有合金鋼等
謝謝採納
㈥ 怎麼樣才能讓鐵變的更硬
生活中用的鐵都是鐵和碳的合金,鐵的硬度是由碳的含量所決定的,碳的含量在2%~4.3所在的鐵是生鐵,生鐵雖然很硬,但沒有韌性,像石頭一樣,容易破碎!想要又硬又有韌性,那就要把鐵變成鋼,鋼的含量在0.03%~2%之間。可增加或減少碳的含量來控制鐵的硬度,如果含碳量太低, 可把鐵浸在可溶性碳的化合物溶液中,增加含碳量,如果含碳量太高,可反復煅打,降低碳的含量!
㈦ 怎麼讓鐵器加熱變硬
1)工件加熱升溫的目的
一般金屬材料在常溫下其內部組織有許多種.例如鋼在常溫下其內部有珠光體,鐵素體,馬氏體,上,下貝氏體等組織.隨著溫度的升高,當達到727℃或超過727℃時,就發生了組織轉變.常溫的組織開始轉變為高溫的組織,也就是向奧氏體轉變.轉變的溫度和數量隨材料種類不同而不同.如含碳量為0.77%的鋼,當溫度達到727℃時,就會由珠光體全部轉變為奧氏體.而含碳量為0.45%鋼則需要加熱到850℃時才全部轉變為奧氏體.工件加熱的目的就是讓金屬材料由低溫組織轉變為高溫組織.如果材料里加入其它合金元素,其組織轉變就會變得更加復雜,所以說確定材料種類對確定熱處理工藝非常重要.
2)保溫的目的
金屬材料隨著溫度的升高超過臨界溫度就會發生組織轉變.但是轉變數量的多少同加熱溫度,加熱速度和工件幾何尺寸等因素有關.工件加熱到確定溫度後,還要使工件表面溫度和工件心部溫度一樣,也就是表面組織轉變和心部組織轉變一樣.因為工件燒透和組織轉變都需要一定時間的,所以工件到溫度後要進行保溫.
3)降溫的目的
將高溫下獲得的內部是奧氏體組織的工件以不同的冷卻速度冷卻到室溫,可以獲得不同的金屬組織.因為金屬材料內部組織不同,它的機械性能是不一樣的,所以可以根據不同技術要求而選擇不同的冷卻速度,獲得我們所要求的組織和性能.
1)退火
目的:細化晶粒,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消除內應力,改善材料切削加工性能,並為以後淬火作好組織准備.
具體工藝有:完全退火,等溫退火,球化退火,去應力退火.
退火工藝操作:為使工件退火後能獲得一個平衡的組織,對溫度下降速度有嚴格要求,必須緩慢降溫.用45號鋼製作的工件進行退火工藝作一介紹:首先選用加熱設備,制訂退火工藝,把工件裝爐升溫,適當保溫後降溫.工件在爐內的降溫要求非常慢,隨著爐子的溫度下降而降溫,如將工件降到室溫,需要幾天或十幾天的時間.
2)正火:
目的:細化晶粒,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消除內應力,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並為最終熱處理作好組織准備.
正火工藝操作:亞共析鋼加熱溫度為Ac3以上30~50℃,過共析鋼加溫度在Accm以上30~50℃.工件經過充分的保溫使其獲得單一的奧氏體組織後,把工件從高溫爐內取出,放在車間靜止的空氣當中冷卻.這種冷卻方法叫空冷.以同學們製作的錘子為例.把它放在爐內,將爐溫升到850℃進行充分保溫後,馬上將工件從爐內取出,拿到車間內的空氣中冷卻,它的冷卻速度要比退火的冷卻速度快得多,所以獲得的組織比較細密,硬度有所提高,切削加工性能也能得到提高.
3)淬火
目的:為了使工件獲得馬氏體組織,從而使工件的強度,硬度,耐磨性等力學性能提高.
首先根據工件所用具體材料制定出操作工藝,然後根據工件的技術要求選擇加熱和淬火設備.常用加熱設備有:箱式電阻爐,鹽浴爐,氣體保護爐,高頻爐,油爐,真空爐等設備.
淬火工藝方法:整體加熱淬火,局部淬火,表面淬火,分級淬火等.以45號鋼的錘子為例介紹淬火處理.首先選用合適的加熱設備,用4KW箱式電阻爐.加熱的目的就是要使工件內部組織獲得奧氏體,加熱溫度為850℃.在此溫度下保溫20分鍾使其轉變充分.然後將工件出爐放入水中快速冷卻降溫,在非常快的冷卻速度下奧氏體才能轉變為馬氏體.冷卻時間約為幾秒鍾.如果冷卻速度慢了,工件在冷卻過程中就可能發生其它組織轉變,而無法獲得馬氏體這種組織,也就無法使工件達到所要求的力學性能.只有冷卻速度大於這種材料的臨界冷卻速度,才能轉變為馬氏體,否則就會在冷卻過程中發生其它組織轉變.而對於合金鋼來講,由於材料里加入了各種不同的合金元素,不但改善了材料的各種力學性能,同時也提高了獲得馬氏體的能力.所以合金鋼在冷卻速度較慢的機油中進行冷卻,也可以獲得馬氏體.合金鋼採用的冷卻速度比碳鋼的冷卻速度更緩慢,還可以減少材料的內應力.內應力達到一定極限,就會使工件產生變形和開裂,使工件報廢.由於淬火是最後一道工序,如出現產品質量問題所造成的損失是很大的.根據材料不同,常用淬火介質有三大類:一種是水,碳鋼常用;一種是20號機油,主要用於合金鋼;另一種為化學試劑,常用於特殊材料的淬火冷卻用.
根據工件不同技術要求還可採用其它操作方法來達到各種力學性能,如鉗工用的手鋸條.手鋸條在使用時經常出現斷裂,而且主要發生在鋸條的中間部位.按理說,鋸條兩端有孔的位置受力最大,為什麼端部不斷裂.這主要是通過不同的熱處理方法,使同一工件在不同部位獲得不同的內部組織和不同的機械性能所反映的現象.為了保證鋸條具有良好的性能,中間部的硬度和強度非常高,但是很脆.工作時鋸條變形量超過極限,就會出現斷裂.而兩頭鑽孔部位經過回火後,又把高的硬度和強度降低下來,它的韌性和塑性得到提高,所以有一點變形也不會出現斷裂.這樣在一個工件上可體現不同的力學性能.
4)回火
目的:降低工件淬火後的脆性,消除在快速冷卻過程中產生的內應力,使組織趨於穩定,獲得要求的機械性能.
具體工藝方法:回火工藝根據回火溫度的不同,常見的有3種:
低溫回火:加熱溫度為150~250℃之間,在保證工件高硬度等技術要求前提下,盡量降低材料內部的脆性和內應力.同學製作的錘子在經過淬火後就要進行低溫回火處理.採用低溫回火的典型工件還有:鑽頭,鋸條,齒輪,銼刀,軸承等.
中溫回火:加熱溫度為300~450℃之間,為使工件獲得較好的彈性和一定的韌性和硬度.此工藝常用於熱鍛模和彈簧工件.如有的彈簧件在受力的情況下發生變形.有時出現斷裂或載荷卸去之後,形狀沒有回到原來的狀態.這些現象說明彈簧件的熱處理質量沒有達到技術要求.
高溫回火:加熱溫度為500~650℃.淬火+高溫回火在機械工業中又叫調質熱處理.通過調質處理可使鋼獲得較好的綜合的力學性能.主要用於受力復雜工件,如軸類,曲軸,齒輪類等重要的機械零部件.
㈧ 日常生活中為了使鐵成為最堅固的材料人們會採取哪些措施呢
純鐵或者大多純的金屬塵茄質地其實是軟的,而在生活中,我們讓鐵變硬一般是把鐵熔成鐵水,然後在其中加入碳或歷此者其它物質,形成合金,合金就比較硬了,所以我們生活中的鐵其實是生鐵,熟鐵等(根據所含碳的多少命名)
其次就是打鐵,你可能見過鐵匠把鐵燒紅然後打,再放到派爛察冷水裡。這一步是讓鐵在高溫下迅速冷卻,這樣會使鐵的原子排布發生變化,從而變得堅硬。
目前想到的就是這些了,還要什麼補充的可以追問。
㈨ 鐵,怎樣才能讓它更硬
主要是三大類措施:
可以加入碳,工業上就變成了鋼, 含碳2.1~4.3%為生鐵,特點堅硬,脆,可鑄造不可鍛造 。含碳0.03~2.1%為鋼,特點堅硬,有韌性.可鑄造和鍛造。
進行適當的壓力加工,如鍛造、擠壓、軋制等。
進行適當的熱處理。如淬火
淬火在金屬材料加工、金屬熱處理等學術領域和行業內均讀音:zhàn。起源於工藝處理的方法,因為淬火就是把加熱到一定程度的熱工件蘸一下介質,以達到要求,過去工匠們形象的稱謂淬火為蘸火,淬火工藝應用很廣,讀法也隨之流傳開來。淬火是將材料加熱到臨界溫度Ac3(亞共析)或Ac1(過共析)以上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1化,然後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通常也將鋁合金、銅合金、鈦合金、鋼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處理或帶有快速冷卻過程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以大幅提強度、硬度。若配合以不同溫度的回火,還能大幅提高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韌性等。也可以通過淬火滿足某些特種鋼材的鐵磁性、耐蝕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能。
常用的淬冷介質有鹽水、水、礦物油、空氣等。淬火可以提高金屬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廣泛用於各種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齒輪、軋輥、滲碳零件等)。通過淬火與不同溫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屬的強度、韌性及疲勞強度,並可獲得這些性能之間的配合(綜合機械性能)以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另外淬火還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鋼獲得一定的物理化學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鋼增強其鐵磁性、不銹鋼提高其耐蝕性等。淬火工藝主要用於鋼件。常用的鋼在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時,原有在室溫下的組織將全部或大部轉變為奧氏體。隨後將鋼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卻,奧氏體即轉變為馬氏體。與鋼中其他組織相比,馬氏體硬度最高。淬火時的快速冷卻會使工件內部產生內應力,當其大到一定程度時工件便會發生扭曲變形甚至開裂。為此必須選擇合適的冷卻方法。根據冷卻方法,淬火工藝分為單液淬火、雙介質淬火、馬氏體分級淬火和貝氏體等溫淬火4類。
㈩ 怎樣使鐵變硬
用強火加熱使鐵變紅,然後用冷水使鐵驟然冷卻,反復幾次就可以了,和鍛造鐵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