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正火,退火,淬火和调质都有什么区别
退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使它慢慢冷却,称为退火。钢的退火是将钢加热到发生相变或部分相变的温度,经过保温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方法。退火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组织缺陷,改善组织使成分均匀化以及细化晶粒,提高钢的力学性能,减少残余应力;同时可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所以退火既为了消除和改善前道工序遗留的组织缺陷和内应力,又为后续工序作好准备,故退火是属于半成品热处理,又称预先热处理。
正火:正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使钢全部转变为均匀的奥氏体,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的热处理方法。它能消除过共析钢的网状渗碳体,对于亚共析钢正火可细化晶格,提高综合力学性能,对要求不高的零件用正火代替退火工艺是比较经济的。
淬火: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很快放入淬火剂中,使其温度骤然降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速度急速冷却,而获得以马氏体为主的不平衡组织的热处理方法。淬火能增加钢的强度和硬度,但要减少其塑性。淬火中常用的淬火剂有:水、油、碱水和盐类溶液等。而高速钢的淬火剂可以是“风”,所以高速钢又被称为“风钢”。
回火:将已经淬火的钢重新加热到一定温度,再用一定方法冷却称为回火。其目的是消除淬火产生的内应力,降低硬度和脆性,以取得预期的力学性能。回火分高温回火、中温回火和低温回火三类。回火多与淬火、正火配合使用。
调质处理:淬火后高温回火的热处理方法称为调质处理。高温回火是指在500-650℃之间进行回火。调质可以使钢的性能,材质得到很大程度的调整,其强度、塑性和韧性都较好,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Ⅱ 热处理中的四把火是什么,分别有那些用途
热处理的四把火是: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1、退火的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降低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2、正火时可在稍快的冷却中使钢材的结晶晶粒细化,不但可得到满意的强度,而且可以明显提高韧性(AKV值),降低构件的开裂倾向。
3、淬火的目的是大幅提高钢的刚性、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4、回火一般用于减小或消除淬火钢件中的内应力,或者降低其硬度和强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韧性。淬火后的工件应及时回火,通过淬火和回火的相配合,才可以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2)玻璃钢化使玻璃表面再结晶扩展阅读
截面较大的合金结构钢件,在淬火或调质处理(淬火加高温回火)前常进行正火,以消除魏氏组织和带状组织,并获得细小而均匀的组织。
对于过共析钢可减少二次渗碳体量,并使其不形成连续网状,为球化退火作组织准备。
对于大型锻件和较大截面的钢材,可先正火而为淬火作好组织准备。
对某些大型、重型钢件或形状复杂、截面有急剧变化的钢件,若采用淬火的急冷将发生严重变形或开裂,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可用正火代替淬火。
Ⅲ 退火与正火,回火有什么区别
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
淬火是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回火是工件淬硬后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的主要应用范围
①用于低碳钢,正火后硬度略高于退火,韧性也较好,可作为切削加工的预处理。
②用于中碳钢,可代替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作为最后热处理,也可作为用感应加热方法进行表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
③用于工具钢、轴承钢、渗碳钢等,可以消降或抑制网状碳化物的形成,从而得到球化退火所需的良好组织。
④用于铸钢件,可以细化铸态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⑤用于大型锻件,可作为最后热处理,从而避免淬火时较大的开裂倾向。
⑥用于球墨铸铁,使硬度、强度、耐磨性得到提高,如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柴油机的曲轴、连杆等重要零件。
Ⅳ 淬火什么意思
“淬火”[ cuì huǒ ]的意思:金属热处理工艺之一。把金属制品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放在水、油或空气中迅速冷却,以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
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造句:
1、研究了T10钢在低温盐浴渗铬后直接淬火并回火工艺。
2、因此,研究航空铝合金构件中的淬火残余应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4)玻璃钢化使玻璃表面再结晶扩展阅读
“淬火”的反义词:退火(字典查询只有一个)
基本释义:
1.金属工具使用时因受热而降低原有的硬度。
2.把金属材料或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并持续一定时间后,使缓慢冷却。退火可以降低金属硬度和脆性,提高塑性变形而不开裂的能力。
造句:
1、在带材制备过程中,冷拉以后不退火直接轧制,采用大的道次压下量,均有利于提高临界电流。
2、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烧煤的炉组,由热煤气炉、熔化炉和退火炉串联组成。
3、对轴承钢盘条在强对流罩式炉中的退火工艺进行试验,摸索出一套球化退火和再结晶退火工艺。
Ⅳ 正火与淬火的区别
1、冷却速度不一样,正火慢,淬火快,正火主要特点是冷却速度快于退火而低于淬火,正火时可在稍快的冷却中使钢材的结晶晶粒细化,不但可得到满意的强度,而且可以明显提高韧性(AKV值),降低构件的开裂倾向。
2、目的不同,正货的目的是去除材料的内应力调整材料的硬度(一般为提高),塑性略降低这样是为了接下来的加工做准备。和退火差不多的作用,只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刚性、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3、应用不同
淬火的应用:
淬火工艺在现代机械制造工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机械中重要零件,尤其在汽车、飞机、火箭中应用的钢件几乎都经过淬火处理。为满足各种零件千差万别的技术要求,发展了各种淬火工艺。
如,按接受处理的部位,有整体、局部淬火和表面淬火;按加热时相变是否完全,有完全淬火和不完全淬火(对于亚共析钢,该法又称亚临界淬火);按冷却时相变的内容,有分级淬火,等温淬火和欠速淬火等。
正火的应用:
正火主要用于钢铁工件。一般钢铁正火与退火相似,但冷却速度稍大,组织较细。有些临界冷却速度很小的钢,在空气中冷却就可以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这种处理不属于正火性质,而称为空冷淬火。
Ⅵ 热处理4把火:淬火、回火、正火、退火,都分清楚了么
淬火、回火、正火、退火:区分与应用淬火是将金属加热至超过其临界温度,随后快速冷却以形成马氏体或其他不平衡组织的过程。此过程通常包括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快速冷却步骤。淬火主要目的是提高金属的硬度和耐磨性,以增强工具、轴承、弹簧等零件的性能。淬火后可能需要通过回火来调整力学性能,消除内应力,并使其组织稳定。
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金属加热至某一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后冷却的过程。回火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内应力和脆性,改善工件的机械性能,如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此外,回火还可以稳定工件尺寸,消除第一类和第二类回火脆性,并改善合金钢的切削性能。回火后,工件的硬度和强度会下降,塑性提高。根据使用需求,回火温度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工件。
正火是将钢件加热至一定温度并快速冷却,以细化晶粒并改善力学性能的过程。正火比退火冷却速度快,比淬火冷却速度慢。正火后可以显著提高韧性(AKV值),降低构件的开裂倾向,改善低合金钢、铸件和锻件的综合力学性能,以及改善某些材料的切削性能。正火适用于消除铸件和锻件的过热组织,细化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
退火是将金属缓慢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后以适当速度冷却的过程。退火主要用于改善或消除金属在铸造、锻压、轧制和焊接过程中的组织缺陷和残余应力,以防止变形和开裂。退火还可以软化金属,便于切削加工,并细化晶粒以提高机械性能。常用的退火工艺包括完全退火、球化退火、等温退火、再结晶退火、石墨化退火、扩散退火和去应力退火。退火通常用于钢铁、铸铁和某些合金材料的预处理阶段。
热处理过程包括淬火、回火、正火和退火,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应用。淬火主要用于提高硬度和耐磨性,回火用于调整性能并稳定尺寸,正火用于细化晶粒和改善韧性,而退火则用于消除应力和缺陷,以及改善加工性能。正确选择和应用这些热处理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工件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