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下列哪些符合金星的特征
下列哪些符合金星的特征?
A.无卫星
B.距离太阳0.7AU
C.逆卜前向羡弊闭自兄裂转,周期长达243天
D.体积大于地球
正确答案:ABC
❷ 金星有哪些神秘的特征
由于金星上面的大气实在太厚,超过地球大气浓密近百倍,而且总是一面朝向地球,另一面要隔200年才能看见一次,所以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谁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模样。当雷达的回波传到地球之后,人们无不为之惊奇:原来在浓密的大气之下,金星是一个表面温度高达480摄氏度的火球。同时,金星上有无数火山不断喷发,加剧了金星上大气的对流,形成了一年到头的狂风,风力比地球上的台风还要猛烈6倍。
面对这样的高温和充满狂风的世界,空间探测器也很难接近它进行考察。
❸ 金星有什么特点
金星的大小和地球最接近,两颗行星的内部构造可能也很相似。但根据探测船和雷达观测,金星是一个灼热的世界,如同炼狱,表面笼罩着二氧化碳的浓厚大气。地表温度高达450摄氏度左右,是地球地表温度的30倍。由于金星靠近太阳,当太阳能量上升之后,金星上的水化为气体释出到大气中。这时,原本溶于海中的二氧化碳也积存大气中,引发强烈的温室效应,导致地表温度暴增。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认为,金星上没有任何生物存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射的探测器发回的照片显示金星上有大量城墟。经分析,金星上共有城墟两万座,这些城墟建筑呈“三角锥”形金字塔状。每座城市实际上只是一座巨型金字塔,门窗皆无,可能在地下开设有出入口;这两万座巨型金字塔摆成一个很大的马车轮形状,其圆心处为大城市,呈辐射状的大道连着周围的小城市。
研究者认为,这些金字塔式的城市可以有效地避免白天的高温、夜晚的严寒以及狂风暴雨。前苏联科学家尼古拉?里宾契诃夫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个科学研讨会上首次披露了在金星上发现城墟的消息联无人太空船却在那里拍下了一组惊人的照片。照片上显示出大约2万个城市曾建立在那个星球上。
这些城市散布在金星表面,但是城市都是倒塌的状态。根据科学家分析,这是一些城市遗迹,由一个绝迹已久的金星民族留下来的。城市以马车轮的形状建成,中间的轮轴就是大都会的所在。这里还可能有一个庞大的公路网,它把所有城市都连接在一起,直通向它的中央。
令人非常遗憾的是,雷达扫描照片不太清楚,无法看出建筑物是什么形状的,而没有这方面的资料,便很难推测出是什么生物建造这些城市的,为什么居住在这里。金星表面的环境很差,温度在500C以上,还有狂风吹袭,经常下硫酸雨,足可把建筑物和生物毁灭。
刚开始的时候,人们还不敢断定这就是城墟,认为可能是探测器出了问题,也可能是大气层干扰造成的海市蜃楼的幻象。但经过深入研究,人们确信这些是城市的遗迹,并推测是智能生物留下来的。不过,这些智能生物早已绝迹了。
里宾契诃夫博士在会上指出,我们渴望弄清分布在金星表面的城市是谁造的,这些城市是一个伟大的文化遗迹。这位前苏联科学家详细地介绍说:“在那些以马车轮的形状建成的城市的中间轮轴部分就是大都会。根据我们推测,那里有一个庞大的呈辐射状的公路网将其周围的一切城市连接起来。”他说:“那些城市大多都倒下或即将倒塌,这说明历史已经很悠久了。现在金星上不存在任何生物,这说明那里的生物已绝迹很久了。”
由于金星表面的环境极差,因此不具备派宇航员到那里实地调查的条件。但里宾契诃夫博士强调说,前苏联将努力用无人探险飞船去看清楚那些城市的面貌,无论代价多大,都在所不惜。
而在1988年,前苏联宇宙物理学家阿列克塞?普斯卡夫则宣布:金星上也存在“人面石”,这一点与火星一样。联系到金星上发现的作为警告标志的垂泪的巨型人面建筑——“人面石”,科学家推测,金星与火星是一对难兄难弟,都经历过文明毁灭的悲惨命运。科学家还说,800万年的金星经历过地球现今的演化阶段,应该有智能生物的存在。后来,金星中的大气成分中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以至于温室效应越来越强烈,进而使得水蒸气散失,也最终使得金星的环境不再适合生物的生存。
迄今为止,人们在月球、金星、火星上都找到了文明活动的遗迹和疑踪,甚至在距离太阳最近的水星的表面也有一些断壁残垣被发现。地球、月球、火星、金星上都存在金字塔式的建筑。人们将这些联系起来后认为,地球并不是太阳系文明的起点,而是其终点。
倒塌的金星城市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呢?那个垂泪的人面塑像到底是否经历了金星文明的毁灭呢?由于这实在太令人捉摸不透了,所以只有等待人类未来的实地探测。
❹ 金星有哪些基本特征
金星是天空中除了太阳、月亮外最明亮的一个天体。它的亮度最大的时候是-4.4等,比著名的天狼星(大犬星最亮的恒星)亮14倍。金星比地球离太阳近,它是仅次于水星距太阳第二近的大行星。由于金星是内行星,所以从地球上看去它总是在太阳的附近。不过金星比水星离太阳远些,它离太阳的角度可以达到48°。
由于有时我们可以在黎明前东方夜空中看到金星,有时又可以在黄昏后不久的西方夜空中看到它,所以它既是晨星也是昏星。古代人还以为这是两颗不同的星哩!我国古代称晨星为“启明星”,昏星为“长庚星”。过去就曾有“东有启明,西有长庚”的说法。
因为金星的轨道在地球轨道的内侧,所以金星像月亮一样会出现圆缺朔望的变化。如果用望远镜观测,很容易看到这种位相变化。这种现象是伽利略在1610年最先发现的。
金星是除了月亮外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它到地球的平均距离为4200万千米。但是因为在金星表面有一层厚厚的云层,它像美神披着面纱。人们很难看到那面纱下掩盖着的一切,因此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不了解金星的真面目。直到人类以新的手段——发射行星际空间探测器以后,才揭开了美神的面纱,使人们对金星有了新的认识。
地球上昼尽夜来、四季循环、气候适中、水源丰富,因而在地球表面青山绿野、鸟语花香、生物繁衍昌盛。真是万物生长竞自由,一片生机勃勃的兴旺景象。可是金星上浓厚的云层把大部分太阳光反射回去或漫射开来,因此在金星上就是白天也是不见天日,如同阴沉的雨天一样昏暗。橙色的天空,黄色的大地,四周围都是一个土黄色的世界。地面上高温高压、满目荒凉,分明是一个死寂的世界。根据目前的探测情况,人们已经不指望在金星上找到任何形式的有机体了。
由于金星表面有咐陆浓厚的大气层保护,所以相对来说金星上的地形比较平坦,那里不像月球、水星和火星那样有众多的环形山。大部分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度不超过1米的“浮土”,浮土之下是岩石层。当然在金星上也有高原和峻岭。最大的高原在北半球,它长3200千米、宽1600千米,就连我国的青藏高原与之相比也大为逊色。金星上最高的山峰高达11278米,使珠穆朗玛峰在它面前也低了一头。金垦表面有一条跨越赤道纵横南北的大裂谷,这条裂谷长达1200余千米。
金星浓厚的大气主要是由碳酸组成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亏胡量在97%以上,低层大气中的含量甚至达到99%。此外还有少量的氮、氩、一氧化碳、水蒸气、氯化氢和氟比氢等。在距离金星表面30~40千米处密布着厚达25千米的浓云,浓云外面基本上是原子氧。由于金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阻挡红外线向外辐射,形成非常强烈的“温室效应”,把从太阳来的热都封闭在大气层之下。所以在金星的表面温度很高,能达到摄氏465~485度。而且是不分地区、季节、昼夜总是这么闷热。
地球上的天空是蔚蓝色的,金星上的天空却是橙色的。据前苏联科学家分析这是因为金星的大气和云层太厚,它吸收了太阳光谱中蓝色部分,使得照在金星大气低层和地表的光呈现为带有橙绿色调的黄光。由于浓密的大气所造成的“在气折射”现象是金星上最奇特的一景。有人认为这种折射现象在金星的“地平线”附近,可以使太阳的光线发生180多度的弯曲。因此在金星上欣赏“西山日出”时(金星是逆向自转的,所以在金星上太阳是从“西方升起”的)一定可以从不同方向,甚至是背对着太阳的东方,都能够看到初升的太阳。由于大气折射现象也使金星上的白天要比黑夜长得多。
关于金星的内部结构还没有直接的资料,从理论上推论得出:金星的内部结构与地球相似——有一个半径约为3100千米的铁-镍核心;中间是由硅、氧、铁、镁等的化合物组成的“幔”;最外面一层主要是由硅化合物组成的很薄的“外壳”。
最后我们说说金星在太阳系中的运动。金星距离太阳为0.723天文单位,约1.08亿千米。金星的公转轨道是一个很接近圆形的椭圆,轨道倾角为3.40。金星在公转轨道上以每棚5千米的速度绕太阳旋转,一个金星年大约为224.7个地球日。在绕日公转的同时金星本衡空顷身也在不停地自转着。金星是太阳系内唯一的一个逆向自转的大行星,它自转的速度很慢,需要经过243个地球日才自转1周。金星的公转和自转的合运动造成金星上的一昼夜长达117个地球日,换句话说,在金星上不到两个金星日就是一个金星年。1年里只有2天,这也可以算是一个“宇宙奇观”吧。
❺ 金星的特征有哪些
金星(Venus)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中国古代称之为长庚、启明、太白或太白金星。公转周期是224.71地球日。夜空中亮度仅次于月球,排第二,金星要在日出稍前或者日落稍后才能达到亮度最大。它有时会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有时黄昏后出现在西方天空,被称为“长庚”。
金星是除了全天最亮的太阳和月亮之外最亮的行星。它的亮度最大时为-4.4等,比著名的天狼星(除太阳外全天最亮的恒星)还要亮14倍,就像一颗耀眼的钻石。古希腊人称它为阿佛洛狄忒(Aphrodite)——爱与美的女神,而罗马人称它为维纳斯(Venus)——美神。
在太阳系中仅有两个行星是没有天然卫星的,这两个行星分别是金星和水星。因此金星上的夜空中没有“月亮”,最亮的“星星”是地球。由于离太阳比较近,所以在金星上看太阳,太阳的大小比地球上看到的大1.5倍。有人称金星是地球的孪生姐妹,确实,从结构上看,金星和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金星的半径约为6073公里,只比地球半径小300公里,体积是地球的0.88倍,质量为地球的4/5;平均密度略小于地球。但两者的环境却有天壤之别:金星的表面温度很高,不存在液态水,加上极高的大气压力和严重缺氧等残酷的自然条件是河能有生命的存丰。因此,金星和地球只是一对“貌合神离”的姐妹。
金星周围有浓密的大气和云层,这些云层也为金星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要想穿透这层面纱看到金星的本来面止,就只有借助于射电望远镜。金星大气中,二氧化碳最多,占97%以上。同时还有一层厚达20到30公里的由浓硫酸组成的浓云。金星表面温度高达摄氏465至摄氏485度,大气压约为地球的90倍(相当于地球900米深海中的压力)。
金星的自转很特别,它是自东向西自转的,与其他行星的自转方向是相反的,而且它是太阳系内唯一一颗逆向自转的大行星。因此,在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它的一个日出到下一个日出的昼夜交替只是地球上的116.75天。金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很接近正圆的椭圆形,且与黄道面接近重合,其公转速度约为每秒35公里,公转周期约为224.70天。但其自转周期却为243日,也就是说,金星的自转恒星日一天比一年还长。不过按照地球标准,以一次日出到下一次日出算一天的话,则金星上的一天要远远小于243天。这样的缘故是因为金星是逆向自转的。
相传,金星逆向自转现象是很久以前与其他小行星相撞而造成的,但并未得到证实。金星除了这种不寻常的逆行自转以外,还有一点不寻常,那就是它的自转周期和轨道是同步的,这么一来,当两颗行星距离最近时,金星总是以同一个面来面对地球(每5.001个金星日发生一次)。这可能是潮汐锁定(tidal locking)作用的结果,当两颗行星靠得足够近时,潮汐力就会影响金星自转。不过也可能是一种巧合。
❻ 金星的特征是什么
金星是离太阳第二近的行星,它公转的轨道比较接近于正圆,轨道的半径为0.7233天文单位,即1.08亿千米,公转一圈的周期为224.7日。金星是除了太阳和月亮之外,天上最为明亮的星星。它那洁白的光泽十分诱人,1797年12月10日,拿破仑从意大利返回巴黎时,本来有许多人在大街上恭候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统帅,可是他发现,这些欢迎者在他出现的时刻,却把目光一齐转向了西边的天空——金星,弄得他大为恼火。金星的光甚至比最亮的恒星——天狼星还强14倍,即使把全天7000来颗可见恒星的星光合起来也只不过比金星略微亮20%左右。
❼ 金星有哪些特征
金星离太阳比地球离太阳近约1/3,它得到的太阳光照比地球的多1倍。另外,它的反照率特别大,在所有行星中名列第一。金星的反照率是0.76,也就是说,照射在金星上的太阳光,2/3以上又重新被金星反射出来。相比之下地球的反照率只有0.39,而月球才0.07。金星之所以有较高的反照率主要是它周围有着浓密的大气。金星大气的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约占97%,在接近金星表面的大气低层,其比例更是高达99%。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约占万分之三到万分之五,从人的体内呼出来二氧化碳也只有4%左右。在金星上空四五十千米的大气层中,布满一层厚二三十千米的浓密云层,它们不是由水雾组成,而是由腐蚀性很强的浓硫酸雾组成。
金星表面的主要特征是地势平坦,它比地球表面要平坦得多,70%的表面与平均表面上下相差不到500米,20%是低洼地。高原约占10%,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
几处特大的地形构造包括:命名为“麦克斯韦”的山峰,它是金星最高峰,高达11千米。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伊希太”高原,面积与澳大利亚相当,它的西面就是著名的拉克希米平地,两者在高度上相差四五千米。另一处大高原为阿芙洛蒂德高原,面积与非洲差不多,它长约9700千米,宽3200千米。
金星表面陨星撞击比月球、水星表面要少得多。就直径、质量、密度等方面来看,金星比地球略小,但相差不多。
❽ 金星星体有什么特点
金星(Venus)【星体概况】
金星是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二颗。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中国古代称之为太白或太白金星。它有时是晨星,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有时是昏星,黄昏后出现在西方天空,被称为“长庚”。金星是全天中除太阳和月亮外最亮的星,亮度最大时为-4.4等,比著名的天狼星(除太阳外全天最亮的恒星)还要亮14倍,犹如一颗耀眼的钻石,于是古希腊人称它为阿佛洛狄忒(Aphrodite)——爱与美的女神,而罗马人则称它为维纳斯(Venus)——美神。
金星和水星一样,是太阳系中仅有的两个没有天然卫星灶拍的大行星。因此金星上的夜空中没有“月亮”,最亮的“星星”是地球。由于离太阳比较近,所以在金星上看太阳,太阳的大小比地球上看到的大1.5倍。
有人称金星是地球的孪生姐妹,确实,从结构上看,金星和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金星的半径约为6073公里,只比地球半径小300公里,体积是地球的0.88倍,质量为地球的4/5;平均密度略小于地球。但两者的环境却有天壤之别:金星的表面温度很高,不存在液态水,加上极高的大气压力和严重缺氧等残酷的自然条件,金星不可能有任何生命存在。因此,金星和地球只是一对“貌合神离”的姐妹。
金星周围有浓密的大气和云层。这些云层为金星表面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只有借助于射电望远镜才能穿过这层大气,看到金星表面的本来面目。金星大气中,二氧化碳最多,占97%以上。同时还有一层厚达20到30公里的由浓硫酸组成的浓云。金星表面温度高达465至485度,大气压约为地球的90倍。
金星的自转很特别,是太阳系内唯一逆向自转的大行星,自转方向与其它行星相反,是自东向西。因此,在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金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很接近正圆的椭圆形,且与黄道面接近重合,其公转速度约为每秒35公里,公转周期约为224.70天。但其自转周期却为243日,也就是说,金星的“一天”比“一年”还长。
金星逆向自转现象有可能是很久以前金星与其它小行星相撞而造成的,但是现在还无法证明。除了这种不寻常的逆行自转以外,金星还有一点不寻常。金星的自转周期和和轨道是同步的,这么一来,当两颗行星距离最近时,金星总是以同一个面来面对地球(每5.001个金星日发生一次)。这可能是潮汐锁定(tidal locking)作用的结果--当两颗行星靠得足够近时,潮汐力就会影响金星自转。当然,也有可能仅仅是一种巧合。
❾ 金星具有什么样的物质特征
金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二颗。
概述
金星是天空中最亮的星星,是一颗是类地行星,也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没有磁场的行星。在九大行星中金星是最接近圆形的,偏心率也是最小的,仅为0.7%。
以地球为角的顶点分别连结金星和太阳,就会发现这个角度非常小,即使在最大时也只有48.5°,这是因为金星的轨道处于地球轨道的内侧。因此,当我们看到金星的时候,不是在清晨便是在傍晚,并且分别处于天空的东侧和西侧。
中国古人称金星为“太白”或“太白金星”,也称“启明”或“长庚”。古希腊人称为阿佛洛狄特,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而在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是维纳斯,因此金星也称做“维纳斯”。金星的天文符号用维纳斯的梳妆镜来表示。
金星同月球一样,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位相变化),但是由于金星距离地球太远,用肉眼是无法看出来的。关于金星的位相变化,曾经被伽利略作为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有力证据。
大气
金星的天空是橙黄色的。金星上也有雷电,曾经记录到的最大一次闪电持续了15分钟。
金星的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并含有少量的氮气。金星的大气压强非常大,为地球的90倍,相当于地球海洋中1千米深度时的压强。大量二氧化碳的存在使得温室效应在金星上大规模地进行着。如果没有这样的温室效应,温度会比现在下降400°C。在近赤道的低地,金星的表面极限温度可高达500°C。这使得金星的表面温度甚至高于水星,虽然它离太阳的距离要比水星大的两倍,并且得到的阳光只有水星的四分之一(高空的光照强度为2613.9 W/m²,表面为1071.1 W/m²)。尽管金星的自转很慢(金星的“一天”比金星的“一年”还要长,赤道地带的旋转速度只有每小时6.5千米),但是由于热惯性和浓密大气的对流,昼夜温差并不大。大气上层的风只要4天就能绕金星一周来均匀的传递热量。
金星浓厚的云层把大部分的阳光都反射回了太空,所以金星表面接受到的太阳光比较少,大部分的阳光都不能直接到达金星表面。金星热辐射的反射率大约是60%,可见光的反射率就更大。所以说,虽然金星比地球离太阳的距离要近,它表面所得到的光照哗段却比地球少。如果没有温室效应的作用,金星表面的温度就会和地球很接近。人们常常会想当然的认为金星的浓密云层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事实证明这是非常荒谬的。与此正相反,如果没有这些云层,温度会更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大量存在所造成的温室效应才是吸收更多热量的真正原因。
在云层顶端金星有着每小时350千米的大风,而在表面却是风平浪静,每小时不会超过数千米。然而,考虑到大气的浓密程度,就算是非常缓慢的风也会具有巨大的力量来克服前进的阻力。金星的云层主要是有二氧化硫和硫酸组成,完全覆盖整个金星表面。这让地球上的观测者难以透过这层屏障来观测金星表面。这些云层顶端的温度大约为-45°C。美国航空及太空总署给出的数据表明,金星表面的温度是464°C。云层顶端的温度是金星上最低的,而表面温度却从不低于400°C。
地形地貌
在金星表面的大平原上有两个主要的大陆状高地。北边的高地叫伊师塔地,拥有金星最高的麦克斯韦山脉(大约比喜马拉雅山高出两千米),它是根据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命名的。麦克斯韦山脉包围了拉克西米高原。伊师塔地大约有澳大利亚那么大。南半球有更大的阿芙罗狄蒂地,面积与南美洲相当。这些高地之间有许多广阔的低地,包括有爱塔兰塔平原低地、格纳维尔平原低地以及拉卫尼亚平原低地。除了麦克斯韦山脉外,所有的金星地貌均以现实中的或者神话中的塌芦搜女性命名。由于金星浓厚的大气让流星等天体在到达金星表面之前减速,所以金星上的陨石坑都不超过3.2千米。
大约90%的金星表面是由不久之前才固化的玄武岩熔岩形成,当然也有极少量的团历陨石坑。这表明金星近来正在经历表面的重新构筑。金星的内部可能与地球是相似的:半径约3000千米的地核和由熔岩构成的地幔组成了金星的绝大部分。来自麦哲伦号的最近的数据表明金星的地壳比起原来所认为的更厚也更坚固。可以据此推测金星没有像地球那样的可移动的板块构造,但是却有大量的有规律的火山喷发遍布金星表面。金星上最古老的特征仅有8亿年历史,大多数地区都相当年轻(但也有数亿年的时间)。最近的发现表明,金星的火山在隔离的地质热点依旧活跃。
金星本身的磁场与太阳系的其它行星相比是非常弱的。这可能是因为金星的自转不够快,其地核的液态铁因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的磁场较弱造成的。这样一来,太阳风就可以毫无缓冲地撞击金星上层大气。最早的时候,人们认为金星和地球的水在量上相当,然而,太阳风的攻击已经让金星上层大气的水蒸气分解为氢和氧。氢原子因为质量小逃逸到了太空。金星上氘(氢的一种同位素,质量较大,逃逸得较慢)的比例似乎支持这种理论。而氧元素则与地壳中的物质化合,因而在大气中没有氧气。金星表面十分干旱,所以金星上的岩石要比地球上的更坚硬,从而形成了更陡峭的山脉、悬崖峭壁和其它地貌。
另外,根据探测器的探测,发现金星的岩浆里含有水。
其它特征
金星一昼夜为243天,公转周期为225天。金星的缓慢自转是逆行的,也就是说它是由西向东自转的,而不是像大多数行星那样由东向西自转(冥王星和天王星同样是逆行自转的,而且天王星的自转轴是97.86度倾斜的,几乎就是横于轨道面上)。这种现象有可能是很久以前金星与其它小行星相撞而造成的,但是现在还无法证明。除了这种不寻常的逆行自转以外,金星还有一点不寻常。金星的自转周期和和轨道是同步的,这么一来,当两颗行星距离最近时,金星总是以同一个面来面对地球(每5.001个金星日发生一次)。这可能是潮汐锁定(tidal locking)作用的结果--当两颗行星靠得足够近时,潮汐力就会影响金星自转。当然,也有可能仅仅是一种巧合。
卫星史话
人们曾经认为金星有一个卫星,名叫尼斯,以埃及女神塞斯(没有凡人看过她面纱下的脸)命名。它的首次发现是由意大利出生的法国天文学家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在1672年完成的。天文学家对尼斯的零星观察一直持续到1982年,但是这些观察之后受到了怀疑(实际上是其它昏暗的星体在恰好的时间出现在了恰好的位置上)。所以我们现在认为,金星没有卫星。
人类探索
在太空探测器探测金星以前,有的天文学家认为金星的化学和物理状况和地球类似,在金星上发现生命的可能性比火星还大。1950年代后期,天文学家用射电望远镜第一次观测了金星的表面。从1961年起,前苏联和美国向金星发射了30多个探测器,从近距离观测,到着陆探测。
公转信息
公转半径 108,208,930 km
公转时间 224.701天
平均公转速度 35.1公里/秒
卫星数量 0
物质结构
赤道直径 12,103.6千米
表面面积 4.6亿 平方千米
质量 4.869 × 1024 千克
表面引力 8.78 m/s2
自传时间 -243.02天
逃逸速度 10.4 千米/秒
表面温度 最低 平均 最高
228 K 737 K 773 K
大气层
大气压 9321.9千帕
二氧化碳 96%
氮 3%
其他各种气体 极少数
❿ 金星的特征是什么
古时候,人们观察到傍晚太阳落山后,西边天空会出现一颗星,黎明时东方天空也有一颗星,人们分别叫它们为“长庚星”和“启明星”。古代的人们不知道它们实际上是同一颗星——金星。
金星棚派前是太阳系的内行星。从地球上看,它永远在太阳的不远处运行,是我们在天空中看到的最明亮的星星之一。当它在傍晚太阳落山后出现的时候,就叫它“长庚星”,取其长夜即将来临之意;而当它清晨太阳升起前出现的时候,就叫它“启明星”,取其光明即将出现之意。金星表羡含面链清温度高
金星的最显著特征是看起来特别明亮。由于金星与地球的大小、质量、密度都差不多,也有一层稠密的大气,所以,人们一直把金星看成地球的“孪生姐妹”。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金星表面温度达477℃,这样的高温足以使诸如铅锡之类的金属熔化,而且即使是在金星深夜的两极地区,那儿的高温照样会把岩石烧得灼热滚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