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压铸件的进浇口面有气孔或是最远端有气孔是怎么产生的
压铸件的进浇口面有气孔,你的模具内浇口是直射口,产品结构不一样,加上高压射返弹产生的,把内浇口敢为雾体囗,这样产品前后都会好多哪, 查看更多答案>>
2. 锌合金压铸工艺要求
一、锌合金压铸工艺制定需考虑以下问题
1.金属液在浇注系统内能否干净、平稳地流动,不会产生分离和涡流。
2.有没有尖角区或死亡区存在。
3.浇注系统是否有截面积的变化。
4.排气槽、溢流槽位置是否正确?是否够大?是否会被堵住?气体能否有效、顺畅排出?应用计算机模拟充填过程,就是为了分析以上现象,以作判断来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
二、涂料产生气体分析
涂料性能:如发气量大对锌合金压铸件气孔率有直接影响。
喷涂工艺:使用量过多,造成气体挥发量大,冲头润滑剂太多,或被烧焦,都是气体的来源。
1.解决锌合金压铸件气孔的办法
先分析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气孔,再来取相应的措施。
(1)干燥、干净的合金料。
(2)控制熔炼温度,避免过热,进行除气处理
(3)合理选择压铸工艺参数,特别是压射速度。调整高速切换起点。
(4)顺序填充有利于型腔气体排出,直浇道和横浇道有足够的长度(>50mm),以利于合金液平稳流动和气体有机会排出。可改变浇口厚度、浇口方向、在形成气孔的位置设置溢流槽、排气槽。溢流品截面积总和不能小于内浇口截面积总和的60%,否则排渣效果差。
(5)选择性能好的涂料及控制喷涂量。
三、如何测量炉温呢
1.锌合金压铸最佳的熔化温度:压铸用的锌合金熔点为382~386℃,合适的温矮度控制是锌合金成分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保证合金液良好的流动性充填型腔,压铸机锌锅内金属液温度为415~430℃,薄壁件、复杂件压铸温度可取上限;厚壁件、简单件可取下限。中央熔炼炉内金属液温度为430~450℃。进入鹅颈管的金属液温度与锌锅内的温度基本一样。通过控制锌锅金属液温度就能对浇注温度进行准确的控制。
2.(熔化温度过高时)
铁质坩埚与锌液反应加快,坩埚表面发生铁的氧化反应生Fe2O3等氧化物铁元素还会与锌液反应生成FeZn13化合物(锌渣),溶解在锌液中。铝、镁元素烧损,金属氧化速度加快,烧损量增加,锌渣增加。热膨胀作用会发生卡死锤头现象。铸铁坩埚中铁元素熔入合金更多,高温下锌与铁反应加快。会形成铁-铝金属间化合物的硬颗粒,使锤头、鹅颈过度磨损。铸铁坩埚中铁元素熔入合金更多,高温下锌与铁反应加快。会形成铁-铝金属间化合物的硬颗粒,使锤头、鹅颈过度磨损。燃料消耗相应增加。温度越高,铸件结晶粗大而使力学性能降低。
3.(熔化温度过低时)
合金流动性差,不利于成形,影响压铸件表面质量。
4.(如何保持温度的稳定)
现在的压铸机熔锅或熔炉都配备温度测控系统,定时检查以保证测温仪器的准确性,定期用便携式测温器(温度表)实测熔炉实际温度,予以校正。有经验的压铸工会用肉眼观察熔液,若刮渣后觉得熔液不太粘稠。
3. 铸铝件产生的针孔如何解决,注明;我的铸造工艺是铁模底沙模盖,有高人请指导一下,谢谢!!
注意观察针孔位置,如果是在冒口下 ,那说明是冒口过小,补缩不充分,进入了空气造成,
4. 锌合金压铸件有砂孔是什么原因
一是要复看砂孔在什么位置制,如果是进浇口和渣包位置,要看是不是进浇口和渣包口厚度设计不合理,可以减薄处理。
二是原料温度过高,晶粒粗大也会导致针眼样的砂孔。
三是原料回炉料的比例过高也会产生。
四是模具设计不合理,易产生涡流,也会有砂孔和起泡现象。
五是射速调低点,射嘴也可以用小一号的试下
5. 解决锌合金压铸件气孔的办法有哪些
一、 锌合金压铸件表面有花纹,并有金属流痕迹产生原因:
1、通往铸件进口处流道太浅。
2、压射比压太大,致使金属流速过高,引起金属液的飞溅。
二、锌合金压铸件表面有细小的凸瘤产生原因:
1、表面粗糙。
2、型腔内表面有划痕或凹坑、裂纹产生。
三、锌合金压铸件表面有裂纹或局部变形产生原因:
1、顶料杆分布不均或数量不够,受力不均:
2、推料杆固定板在工作时偏斜,致使一面受力大,一面受力小,使产品变形及产生裂纹。
3、铸件壁太薄,收缩后变形。
锌合金压铸件常见的质量原因分析,常见的质量问题表现为,缩水、缩孔,疏松、气孔、气泡、渣孔、针孔、冷纹、冷料、冷隔、变形、错位、拉伤、开裂、崩缺、欠铸等,这些问题点有多方面原因造成,主要的原因还是模具问题,模个要从多个方面去查找原因。
比如特别多人会把气孔、针孔、渣孔、混淆,还会把冷纹当作冷料,冷料又当作冷隔之类的问题,这样的认识与理解就容易让人判断有误,解决的方式就会有所不同,结果会浪费好多时间而且造成的浪费也特别大。
锌合金压铸的渣孔、气孔、针孔为例做一说明,气孔内部光滑,孔内较规则,造成气孔的原因,主要是气体排出不畅,型腔产生涡流,结构复杂无排气流道而使两侧入水过快,溢流、气道开设不理想,如充填时间与浇口流向不正确,料温高,型腔内余留水分过多,铝水含有气体,速度太快等。渣孔表现为孔型及内部不均匀,造成渣孔的因素多数为,模温低,料温低,压力不稳定,铝液含有杂质等。针孔的主要原因是,铝液含有氧化物,(大炉在清理炉壁时的残留物)料温、模温低也有一定的因素。我们经过这样细致的甄别,清晰的判断,才能及时正确的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这样才有序、顺畅,质量有保障的生产。
6. 铝合金压铸产品镀该怎么解决电镀后表面出现针孔,沙孔
根本原因是铸造产品本身铸造的原因,解决根本原因是需要先将铸件修补以后,然后再电镀,而铸件的修补问题可能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个最好是采用低温的铝合金焊接修复办法,可以关注一下WE53低温铝焊丝焊接铝压铸件的一些案例
7. 压铸铝工件为什么出现气孔,应该如何解决
压铸件缺陷中,出现最多的是气孔。
气孔特征。有光滑的表面,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表现形式可以在铸件表面、或皮下针孔、
也可能在铸件内部。
(1)气体来源
1) 合金液析出气体—a与原材料有关
b与熔炼工艺有
2) 压铸过程中卷入气体—a与压铸工艺参数有关
b与模具结构有关
3) 脱模剂分解产生气体—a与涂料本身特性有关
b与喷涂工艺有关
(2)原材料及熔炼过程产生气体分析
铝液中的气体主要是氢,约占了气体总量的85%。熔炼温度越高,氢在铝液中溶解度越高,但在固态铝中溶解度非常低,因此在凝固过程中,氢析出形成气孔。
氢的来源:
1) 大气中水蒸气,金属液从潮湿空气中吸氢。
2) 原材料本身含氢量,合金锭表面潮湿,回炉料脏,油污。 3) 工具、熔剂潮湿。
(3)压铸过程产生气体分析
由于压室、浇注系统、型腔均与大气相通,而金属液是以高压、高速充填,如果不能实现有序、平稳的流动状态,金属液产生涡流,会把气体卷进去。
压铸工艺制定需考虑以下问题:
1) 金属液在浇注系统内能否干净、平稳地流动,不会产生分离和涡流。 2) 有没有尖角区或死亡区存在
3) 浇注系统是否有截面积的变化?
4) 排气槽、溢流槽位置是否正确?是否够大?是否会被堵住?气体能否有效、顺畅排出?
应用计算机模拟充填过程,就是为了分析以上现象,以作判断来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
(4)涂料产生气体分析
涂料性能:如发气量大对铸件气孔率有直接影响。 喷涂工艺:使用量过多,造成气体挥发量大,冲头润滑剂太多,或被烧焦,都是气体的来源。
(5)解决压铸件气孔的办法
先分析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气孔,再来取相应的措施。 1) 干燥、干净的合金料。
2) 控制熔炼温度,避免过热,进行除气处理。
3) 合理选择压铸工艺参数,特别是压射速度。调整高速切换起点。 4) 顺序填充有利于型腔气体排出,直浇道和横浇道有足够的长度(>50mm),以利于合金液平稳流动和气体有机会排出。可改变浇口厚度、浇口方向、在形成气孔的位置设置溢流槽、排气槽。溢流品截面积总和不能小于内浇口截面积总和的60%,否则排渣效果差。
5) 选择性能好的涂料及控制喷涂量。
8. 有时候压铸件会产生气孔,这是什原因,如何处理
山东开泰耐磨件精铸有限公司为您解答:
金属液在充填型腔时是在高速下在极短的时间(通常10~30ms)完成充型动作的,型腔内的气体根本来不及排出去就被卷入合金液中并滞留在压铸件内,形成气孔。
1、选择适宜的模型材料
采用共聚泡沫作模型材料,由于共聚物是拉链式分解,一次性气化程度高,液相比例小,小分子气体很容易从涂层溢出。白模密度在强度和光洁度保证的前提下尽可能小一些,减少发气总量,浇注系统采用空心直浇道并加设过滤器,对金属液进行机械挡渣、吸附梳流,使充型更平稳。
2、浇注系统及保温冒口的使用
内浇道的开设要有利于合金的顺利平稳快速充型,不形成死角区,在铸件的顶部设置大气压力保温冒口,集渣补缩于一体,相关部位设置随形隔砂冷铁,实现铸件的顺序凝固,把金属液内的气体、渣质及气化残留物快浮到冒口部位,减少气孔、渣孔、缩孔产生的机率。
3、提高涂料的透气性
耐火骨料的粒度要适宜,采用复合悬浮剂粘结剂,配制的涂料具有高低温强度好,耐磨损,易涂刷,不开裂,排气能力大,透气性好,烧结均匀,开箱易脱落剥离,不与金属液润湿及化学反应,一般铸件涂刷2遍,涂层厚度2mm左右。
消失模涂料的质量管理十分关键。在大量生产时,定期检渣涂料的透气性,及时调整骨料的粒度。由于涂料的粘结剂、悬浮剂中含有机物质,夏秋季节特别应该注意涂料的发酵酶变,合格的铸件离不开最佳的涂料,控制涂料的质量不可轻心。
4、浇注温度要适宜
由于消失模的充型过程中要放热气化泡沫,钢铁的浇注温度较砂型铸造高30-50℃。金属液与泡沫的热作用受浇注温度的制约,浇注温度适宜热解充分,模样的热解产物主要呈小分子气态,在负压场的作用下容易排出型腔,当浇注温度低时,模样的热解不充分,液相残留物会堵塞涂料层,热解气体排出受阻,型腔内形成反压力,充型流动性由此下降,再加上凝固速度快,液体附近的气渣来不及浮集到冒口内,生成气孔的机率增大。当然浇注温度要与冶炼的材料相匹配,以避免因温度高或底而产生的其他铸造缺陷。
5、钢液的最终脱氧和包内镇静
消失模铸造也要遵循高温出炉低温快浇的原则。高温出炉是为包内镇静留下适宜的时间,钢水最终脱氧除渣是减少三孔缺陷的先决条件,出炉前取样观察钢水的收缩状况,如果试样不收缩不允许出炉,炉衬、包衬、炉台要保持清洁卫生。
6、合理的浇注位置
铸件的最佳浇注位置是充型时获得良好的气化条件及排气条件,便于气化除渣,选择立浇或斜浇,也即遵循侧表面积最大化的原则,浇注系统应具备挡渣集气及补缩功能。
7、合理的浇注工艺和负压度
消失模的浇注工艺是以充满浇杯封闭直浇口为原则,如果浇注稳定中间的速度忽快忽慢,会使充型造成剧烈的紊乱并在型腔内剧烈沸腾,将来不及气化的泡沫包挟在合金液体内形成气孔,特别不允许暴露直浇道使渣、气侵入,理想的浇注速度是金属液的充型速度等于或略小于模型的气化速度。
9. 压铸铝件常见不良现象有那些对应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1、常见的不良现象有:有产品表面起皱和起皱。
根据罗启全《压铸工艺及设备模具实用手册》第一章:
表面起皱:产品表面形成的不规则褶皱,主要出现在壁较薄的前段部分。
起皱:镶件附近的圆柱状部分,表面的皮膜出现起皱现象起皱的表面部分,根据发生状态有差异。
2、解决方法
根据罗启全《压铸工艺及设备模具实用手册》第一章:
表面起皱解决方法:排气彻底,清除多余的脱模剂。调整高速高压区的位置以防止溶液降温;
起皱解决方法:对模具进行预热,在设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生产是很重要的,将模具温度设定在适当的范围。
压铸机设计规范
压铸件的设计一定要考虑到压铸件壁厚、压铸件铸造圆角和脱模斜度、加强筋、压铸件上铸孔和孔到边缘的最小距离、压铸件上的长方形孔和槽、压铸件内的嵌件、压铸件的加工余量七个方面 。
1、铸造圆角设计规范
通常压铸件各个部分相交应有圆角(分型面处除外),可使金属填充时流动平稳,气体也较容易排出,并可避免因锐角而产生裂纹。对于需要进行电镀和涂饰的压铸件,圆角可以均匀镀层,防止尖角处涂料堆积。压铸件的圆角半径R一般不宜小于1mm,最小圆角半径为0.5 mm。
2、压铸件内的嵌件设计规范
首先,压铸件上的嵌件数量不宜过多;其次,嵌件与压铸件的连接必须牢固,同时要求在嵌件上开槽、凸起、滚花等;再次,嵌件必须避免有尖角,以利安放并防止铸件应力集中,铸件和嵌件之间如有严重的电化腐蚀作用,则嵌件表面需要镀层保护;
最后,有嵌件的铸件应避免热处理,以免因两种金属的相变而引起体积变化,使嵌件松动。
3、压铸件壁厚的设计规范
薄壁比厚壁压铸件具备更高的强度和更好的致密性,鉴于此,压铸件设计中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在保证铸件具有足够强度和刚性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减少壁厚,并保持壁厚具有均匀性。
实践证明,压铸件壁厚设计一般以2.5-4mm为宜,壁厚超过6mm的零件不宜采用压铸工艺生产。压铸件壁太厚、壁太薄对铸件质量影响的表现:如果设计中铸件壁太薄,会使金属熔接不好,直接影响铸件强度,同时会给成型造成困难;
壁太厚或者严重不均匀时,容易产生缩瘪及裂纹,另一方面,随着壁厚的增加,铸件内部气孔、缩松等缺陷也随之增多,同样会降低铸件强度,影响铸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