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合金材料 > 铝合金表面结晶体如何处理

铝合金表面结晶体如何处理

发布时间:2023-02-15 22:48:29

Ⅰ 铝合金表面处理有哪几种方法

1、喷砂,主要作用是表面清理,在涂装(喷漆或喷塑)前喷砂可以增加表面粗糙度,对附着力提高有一定贡献,但贡献有限,不如化学涂装前处理。

2、钝化是使金属表面转化为不易被氧化的状态,而延缓金属的腐蚀速度的方法。

3、着色:对铝进行上色主要有两种工艺:一种是铝氧化上色工艺,另外一种是铝电泳上色工艺。在氧化膜上形成各种颜色,以满足一定使用要求,如光学仪器零件常用着黑色,纪念章着上金黄色等。

导电氧化(铬酸盐转化膜)——用于既要防护又要导电的场合。

4、化学抛光化学抛光是利用铝和铝合金制作在酸性或碱性电解质溶液中的选择性自溶解作用,来整平抛光制年表面,以降低其表面粗糙度、PH的化学加工方法。

这种抛光方法具有设备简单、不用电源,不受制件外型尺寸限制,抛兴速度高和加工成本低等优点。铝及铝合金的纯度对化学抛光的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它的纯度愈高,抛光质量愈好,反之就愈差。

5、化学氧化:氧化膜较薄,厚度约为0.5~4微米,且多孔,质软,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可作为有机涂层的底层,但其耐磨性和抗蚀性能均不如阳极氧化膜;

铝及铝合金化学氧化的工艺按其溶液性质可分为碱性氧化法和酸性氧化法两大类。

按膜层性质可分为:氧化物膜、磷酸盐膜、铬酸盐膜、铬酸-磷酸盐膜。

6、喷涂:用于设备的外部防护、装饰,通常都在氧化的基础上进行。铝件在涂装前应进行前处理才能使涂层和工件结合牢固,一般的有三种方法:磷化(磷酸盐法)、铬化(无铬铬化)、化学氧化。

7、电化学氧化,铝及铝合金的化学氧化处理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不消耗电能,适用范围广,不受零件大小和形状的限制。氧化膜厚度约为5~20微米(硬质阳极氧化膜厚度可达60~200微米),有较高硬度,良好的耐热和绝缘性,抗蚀能力高于化学氧化膜,多孔,有很好的吸附能力。

Ⅱ 家里阳台的铝合金门窗为什么会长出结晶物体并被腐蚀如何处理

一般讲铝合金门窗五金件的锈蚀是一个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过程,也是一个多种物质的多种形式的反应,很难用一种或两种反应方式进行解释,但造成铝合金门窗五金件锈蚀损坏的原因,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是电化学腐蚀。铝合金门窗一般是由铝、不锈钢、锌合金、碳素钢等组成,这些不同电极电位又相互接触的金属在腐蚀质中组成原电池,从而发生电化学腐蚀。尤其在海洋大气、工业大气中,铝合金门窗的这种材质结构就决定了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必然性。其中铝合金型材由于本身易于钝化,电位相对其他材料讲由负变正从而减缓或停止腐蚀,而电位较负的钢制零件会加剧腐蚀,造成五金件的损坏。

气象因素

1、湿度

由于空气中的水分凝聚成液态水膜是形成腐蚀原电池的必要条件,因此空气的湿度是主要因素,当湿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表面形成水膜,腐蚀速度加剧。

2、温度

高温高湿时,气温升高加速腐蚀。温度交变由高温骤降时,使大气中的水汽凝聚成膜,也可加速腐蚀过程。潮湿时间逾长,腐蚀也愈严重。一般讲昼夜温差大于6℃,气温在5℃~50℃的范围内变化时,只要相对湿度达到65%-75%就会出现凝雾现象。

3、大气污染

正常情况下,空气中的腐蚀介质很少,只有氧对金属的腐蚀是经常性的,但随着各国工业企业的不断发展,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也大量增加,如煤、煤油、柴油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还有大量的尘埃,如烟雾、煤灰、氯化物和其他酸、碱、盐颗粒等也散布到大气中,有的本身就具有腐蚀性,有的是凝在水珠中对金属具有腐蚀作用。

Ⅲ 家里阳台的铝合金门窗为什么会长出结晶物体并被腐蚀如何处理

可能是电化学腐蚀吧,这个图是我把铁丝插在铝片上,一个月就成这样了。

保持干燥试一试

Ⅳ 铝合金表面是如何处理的具体有什么方法用什么材料

铝合金表面处理的工艺:脱脂(俗称去油)—两次水洗—表调(表面调整,去除氧化物)—两次水洗—钝化(最后一道工序的封闭)—两次水洗—烘干

Ⅳ 铝合金表面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铝合金压铸件表面处理分为前处理和后处理,前处理是为了去除表面氧化皮、油污,增加后处理附着力及改善外观效果。铝合金压铸件表面前处理最常用的有抛丸、喷砂和磷化3种,后处理一般使用喷涂、氧化、电镀、电泳4种。其他的表面处理方法因成本的原因,只应用于有特殊要求的产品上。
从成本方面进行选择,前处理依次为抛丸→喷砂→磷化→抛光,喷涂→电泳→氧化→电镀。磷化后只能进行喷涂、电泳,不能再做氧化、电镀处理。
从装饰和防腐蚀方面进行选择,前处理依次为抛光→磷化→喷砂→抛丸,氧化→电镀→喷涂→电泳。
汽车发动机壳体一般采用抛丸→喷涂处理。

表面前处理方法
1、手工处理:
如刮刀、钢丝刷或砂轮等。用手工可以除去工件表面的锈迹和氧化皮,但手工处理劳
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质量差,清理不彻底。

2、化学处理:
主要是利用酸碱性或碱性溶液与工件表面的氧化物及油污发生化学反应,使其溶解在酸性或碱性的溶液中,以达到去除工件表面锈迹氧化皮及油污,再利用尼龙制成的毛刷辊或
304#不锈钢丝(耐酸碱溶液制成的钢丝刷辊清扫干净便可达到目的。化学处理适应于对薄板件清理,但缺点是:若时间控制不当,即使加缓蚀剂,也能使钢材产生过蚀现象,对于较复杂的结构件和有孔的零件,经酸性溶液酸洗后,浸入缝隙或孔穴中的余酸难以彻底清除,若处理不当,将成为工件以后腐蚀的隐患,且化学物易挥发,成本高,处理后的化学排放工作难度大,若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此种处理方法正被机械处理法取代。

3、机械处理法:
主要包括钢丝刷辊拉丝法,机械抛光法、喷丸法。
a、钢丝刷辊抛光法也就是刷辊在电机的带动下,刷辊以与轧件运动相反的方向在板带的上下表面高速旋转刷去氧化皮。刷掉的氧化皮采用封闭循环冷却水冲洗系统冲掉。
b、 机械抛光是靠切削、材料表面塑性变形去掉被抛光后的凸部而得到平滑面的抛光方法,一般使用油石条、羊毛轮、砂纸等,以手工操作为主,特殊零件如回转体表面,可使用转台等辅助工具,表面质量要求高的可采用超精研抛的方法。超精研抛是采用特制的磨具,在含有磨料的研抛液中,紧压在工件被加工表面上,作高速旋转运动。利用该技术可以达到Ra0.008μm的表面粗糙度。
c、喷丸分为抛丸和喷砂:
用钢丸或砂粒进行表面处理,打击力大,清理效果明显。但抛丸对薄板工件的处理,容易使工件变形,且钢丸打击到工件表面(无论抛丸或喷丸)使金属基材产生变形,由于Fe304和FE203没有塑性,破碎后剥离,而油膜与其材一同变形,所以对带有油污的工件,抛丸、喷砂无法彻底清除油污。在现有的工件表面处理方法中,清理效果最佳的还数喷砂清理。喷砂适用于工件表面要求较高的清理。喷砂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矽尘无法清除,严重影响操作工人的健康并污染环境。

根据使用的方法不同,可将表面后处理技术分为下述种类。
一、电化学方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电极反应,在工件表面形成镀层。其中主要的方法是:

1、电镀
在电解质溶液中,工件为阴极,在外电流作用下,使其表面形成镀层的过程,称为电

镀。镀层可为金属、合金、半导体或含各类固体微粒,如镀铜、镀镍等。

2、氧化
在电解质溶液中,工件为阳极,在外电流作用下,使其表面形成氧化膜层的过程,称
为阳极氧化,铝合金表面形成三氧化二铝膜。

3、电泳
工件作为一个电极放入导电的水溶性或水乳化的涂料中,与涂料中另一电极构成解电路。在电场作用下,涂料溶液中已离解成带电的树脂离子,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这些带电荷的树脂离子,连同被吸附的颜料粒子一起电泳到工件表面,形成涂层,这一过程称为电泳。

二、化学方法
这种方法是无电流作用,利用化学物质相互作用,在工件表面形成镀覆层。其中主要的方法是:
1、化学转化膜处理
在电解质溶液中,金属工件在无外电流作用,由溶液中化学物质与工件相互作用从而
在其表面形成镀层的过程,称为化学转化膜处理。如金属表面的发蓝、磷化、钝化、铬盐处理等。

2、化学镀
在电解质溶液中,工件表面经催化处理,无外电流作用,在溶液中由于化学物质的还
原作用,将某些物质沉积于工件表面而形成镀层的过程,称为化学镀,如化学镀镍、化学镀铜等。

三、热加工方法
这种方法是在高温条件下令材料熔融或热扩散,在工件表面形成涂层。其主要方法是:
1、热浸镀
金属工件放入熔融金属中,令其表面形成涂层的过程,称为热浸镀,如热镀锌、热镀铝等。
2、热喷涂
将熔融金属雾化,喷涂于工件表面,形成涂层的过程,称为热喷涂,如热喷涂锌、热
喷涂陶瓷等。
3、热烫印
将金属箔加温、加压覆盖于工件表面上,形成涂覆层的过程,称为热烫印,如热烫印铜箔等。
4、化学热处理
工件与化学物质接触、加热,在高温态下令某种元素进入工件表面的过程,称为化学热处理,如渗氮、渗碳等。
5、堆焊
以焊接方式,令熔敷金属堆集于工件表面而形成焊层的过程,称为堆焊,如堆焊耐磨合金等。

四、真空法
这种方法是在高真空状态下令材料气化或离子化沉积于工件表面而形成镀层的过程。
其主要方法是。
1、物理气相沉积(PVD)在真空条件下,将金属气化成原子或分子,或者使其离子化成离子,直接沉积到工件表面,形成涂层的过程,称为物理气相沉积,其沉积粒子束来源于非化学因素,如蒸发镀溅射镀、离子镀等。
2、离子注入
高电压下将不同离子注入工件表面令其表面改性的过程,称为离子注入,如注硼等。
3、化学气相沉积(CVD)低压(有时也在常压)下,气态物质在工件表面因化学反应而生成固态沉积层的过程,称为化学气相镀,如气相沉积氧化硅、氮化硅等。

五、喷涂
喷涂通过喷枪或碟式雾化器,借助于压力或离心力,分散成均匀而微细的雾滴,施涂于被涂物表面的涂装方法。可分为空气喷涂、无空气喷涂、静电喷涂。
1、空气喷涂

空气喷涂是目前油漆涂装施工中采用得比较广泛的一种涂饰工艺。空气喷涂是利用压缩空气的气流,流过喷枪喷嘴孔形成负压,负压使漆料从吸管吸入,经喷嘴喷出,形成漆雾,漆雾喷射到被涂饰零部件表面上形成均匀的漆膜。
2、无空气喷涂
无空气喷涂是利用柱塞泵、隔膜泵等形式的增压泵将液体状的涂料增压,然后经高压软管输送至无气喷枪,最后在无气喷嘴处释放液压、瞬时雾化后喷向被涂物表面,形成涂膜层。由于涂料里不含有空气,所以被称为无空气喷涂,简称无气喷涂。
3、静电喷涂
静电喷涂是利用高压静电电场使带负电的涂料微粒沿着电场相反的方向定向运动,并将涂料微粒吸附在工件表面的一种喷涂方法。

Ⅵ 金属表面处理工件表面覆盖一层结晶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呢

金属表面处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涂层对被涂工件基材的附着力及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因此,要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必须严格涂装前的表面处理作业。通过前处理,是工件达到下列要求:
①无油污及水分;
②无锈迹及氧化物;
③无酸、碱等残留物;
④工件表面达到一定的粗糙度。
工件表面处理合格后,经干燥除去水分,即可进入涂装(阴极电泳前不一定干燥除去水分)。
1涂装前处理工艺
根据工件材质不同如铜、铁、铝及铝合金或塑料等,其前处理工艺条件是有区别的。
1.1钢铁件前处理工艺
钢铁表面的预处理一般包括除油、除锈、磷化等工艺过程,具体为:脱脂→二道水洗→表调处理→磷化→二道水洗→去离子水洗。
1.1.1脱脂
将工件表面油污除去。除油的方法有碱性溶液除油、乳化剂除油、溶剂除油及超声波除油等。碱性溶液是一种常用的除油剂,它是利用强碱对植物油的皂化反应,形成溶于水的皂化物达到除油脂的目的。纯粹的强碱液只能皂化除掉植物油脂而不能除掉矿物油脂。因此人们通过在强碱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利用活性剂的乳化作用达到去除矿物油的目的。碱性溶液除油剂一般采用NaOH、Na2CO3、Na3PO4、焦磷酸及Na2SiO3等,如采用浸渍法,溶液浓度控制在3%~6%;采用喷淋法时,溶液浓度可控制在0.5%~3%。碱性溶液的除油能力随pH的升高而增强。
温度将影响除油速度,一般来讲温度高能加快除油速度,但温度太高会使表面活性剂分解,影响除油效果。
碱性溶液除油一般在钢铁槽中进行,温度为50~80℃之间,除油次数取决于产量和油污程度,一般为1~2次,对于大批量的零件可采用压力喷射的施工工艺。
乳化剂除油:利用乳化剂的润湿、乳化、增溶和分散等能力,除去工件表面的油污,如OP乳化剂等。溶剂除油:利用有机溶剂对油脂的溶解能力,除去工件表面的油污,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汽油、煤油、松香水等。
1.1.2水洗
水洗为主要辅助工序,在脱脂、磷化后都采用,以清除残存在工件上的各种溶液的残渣,水洗彻底与否直接影响工件涂层的质量和防腐能力。为节约能量,此二道水洗可采用逆流漂洗技术。在磷化后的最后一道水洗应采用去离子水洗以确保磷化质量。
1.1.3表面调整
磷化前的表面调整处理可消除由于碱性脱脂而造成的表面状态不均匀性,经磷酸钛盐溶液(胶体钛)预处理的零件表面(界面)能产生电位,活化表面,从而产生大量的自由能,增加了磷化晶核数目,使晶粒变得更加微细,加速成膜反应。
表面调整剂主要有两类:一种是酸性表调剂,如草酸,另一种是胶体钛。两者应用都非常普及,两者兼备有除轻锈的作用,在磷化前处理中是否选用表调工序和选用哪一种表调剂视由工艺和磷化膜的要求决定的。
一般原则是涂漆前打底磷化、快速低温磷化需要表调。如果工件在进入磷化槽时,已经二次生锈,最好采用酸性表调,但酸性表调只适合于>/50℃的中温磷化。一般中温锌钙系不表调也行,铁系不需要表调。
1.1.4磷化
将工件浸入磷化液中,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化学反应,使其表面生成一层难溶的磷酸盐保护膜,磷化膜可显著提高涂料对金属的附着力,提高耐腐性。
磷化处理基本方法有浸入法和喷淋法两种,磷化质量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除油、除锈的质量,但喷淋法对于提高磷化质量也是一种有效的工艺手段,并且能缩短工艺时间,但存在如下缺点:
①由于飞溅容易腐蚀设备;
②工序间容易生锈;
③结晶粗大。

浸入法的优点有:
①只要液体能达到的地方都能实现处理目标;
②易形成含铁量较高的颗粒状结晶磷化膜,与阴极电泳具有良好的配套性。
浸入法的缺点有:①没有冲刷辅助作用;②处理速度慢。

目前在国外汽车行业一般采用喷浸相结合的工艺。磷化一般按成分、温度或厚度进行分类:
①按溶液成分分类:锌系、锌钙系、锌铁系、锌锰系、铁系等;
②按处理溶液的温度分类:高温磷化(80~90℃)、中温磷化(50~70℃)、低温磷化(30~50℃)、室温磷化(节能);
③按磷化膜厚度分类:厚型磷化:σ≥10μm,膜质量/>7.5g/m2(适合于冷挤压、防锈浸油、电绝缘);中厚型磷化:5μm<σ<10μm,膜质量4.3~7.5g/m2(适用于手工喷漆);薄型磷化:11μm<σ<4μm,膜质量1.1~4.3g/m2(适用于电泳涂漆、静电喷涂、粉末喷涂);特薄型磷化:0.3μm<σ<1μm,膜质量0.3~1.1g/m2(适用于高装饰性电泳底漆)。
1.2铝及铝合金表面处理工艺
由于铝和铝合金底材表面涂膜的附着力较差,因此必须经过表面预处理,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转化膜。这不仅能增强涂膜的结合力,而且使耐腐蚀性能也大大提高。铝及铝合金的表面处理一般为:碱洗→热水清洗→冷水清洗→去氧化膜→冷水清洗→冷水清洗→化学转化→冷水清洗→冷水清洗→去离子水清洗→沥干→干燥。
铝及铝合金表面处理工艺与钢铁件的表现处理有以下不同。
(1)除油:碱洗的目的主要是去除铝合金表面沾附的油污。常用的碱洗液配方由Na2CO3、Na3PO4、Na2SiO3和添加剂组成,主要用浸洗和喷洗,也可用电解清洗和超声波清洗。
(2)去除氧化膜:铝材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膜是不均匀非连续薄膜,在涂装前必须彻底清除,对于轧制的铝合金制件可用铬酸、硫酸、氢氟酸的混合液来去除表面氧化膜,而压铸件则以硝酸为主。
(3)化学转化:转化处理的目的是使铝合金表面形成致密而均匀的连续薄膜。
这一工序的作用相当于钢铁件表面处理工艺中的磷化工序,但其溶液不同,铝及铝合金的转化膜以铬酸/盐酸、磷酸/盐酸和氟氢酸为基础,转化膜质量通常为2.5g/m2,转化膜形成后,必须用清水清洗,然后用热风干燥,以增强膜层的硬度。
2涂装工艺
涂装工艺一般可分为:喷漆、喷粉和电泳。工件经表面处理后,针对不同工件对外观和耐腐蚀的要求,选用合适的喷涂工艺及设备,同时应注意流平、干燥、冷却等工序的控制,否则会对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一般情况下,喷漆工艺能获得较好的外观质量。喷漆涂层具有较好的光泽、色泽及耐候性,通常用于汽车外涂层、摩托车油箱等外观要求较高的场合。对于防腐要求较高的场合,如摩托车车架、放在厨房中的冰箱等一般采用喷粉工艺。电泳工艺一般运用于耐盐雾试验、耐冲击性等要求比较高的场合并且充当底漆的作用。当然象汽车雨刮器、高档门锁等只需一道电泳漆就能满足要求。有时对一种产品三种工艺都能适用,这由各方面的综合因素而定。
三种工艺各有利弊,在设备投资方面电泳设备一次性投资大,而且关键设备主要依赖于进口;喷粉设备一次性投资最少,但由于粉末烘烧温度高,所以设备(能耗)运行费用高。目前在国外已经研制出流平性较好而固化温度又低的粉末涂料和防腐性能可以与粉末涂料相貔美的油漆。
3结语
涂装设计时,尽量采用合适的涂装和前处理工艺,以满足产品表面光泽和耐腐蚀要求。表面处理工艺对涂装表面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每道工序所用溶剂应仔细选择。随着科技的进步,对新产品的涂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涂装工作者应积极地采纳和消化国外的新工艺、新设备,使产品在涂装方面提升一个档次。

Ⅶ 铝合金的表面处理方法有几种

1、喷砂,主要作用是表面清理,在涂装(喷漆或喷塑)前喷砂可以增加表面粗糙度,对附着力提高有一定贡献,但贡献有限,不如化学涂装前处理。

2、着色:对铝进行上色主要有两种工艺:一种是铝氧化上色工艺,另外一种是铝电泳上色工艺。在氧化膜上形成各种颜色,以满足一定使用要求,如光学仪器零件常用着黑色,纪念章着上金黄色等。

3、导电氧化(铬酸盐转化膜)——用于既要防护又要导电的场合。

4、化学氧化:氧化膜较薄,厚度约为0.5~4微米,且多孔,质软,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可作为有机涂层的底层,但其耐磨性和抗蚀性能均不如阳极氧化膜;

铝及铝合金化学氧化的工艺按其溶液性质可分为碱性氧化法和酸性氧化法两大类。

按膜层性质可分为:氧化物膜、磷酸盐膜、铬酸盐膜、铬酸-磷酸盐膜。

5、电化学氧化,铝及铝合金的化学氧化处理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不消耗电能,适用范围广,不受零件大小和形状的限制。氧化膜厚度约为5~20微米(硬质阳极氧化膜厚度可达60~200微米),有较高硬度,良好的耐热和绝缘性,抗蚀能力高于化学氧化膜,多孔,有很好的吸附能力。

6、喷涂:用于设备的外部防护、装饰,通常都在氧化的基础上进行。铝件在涂装前应进行前处理才能使涂层和工件结合牢固,一般的有三种方法:磷化(磷酸盐法)、铬化(无铬铬化)、化学氧化。

8、化学抛光化学抛光是利用铝和铝合金制作在酸性或碱性电解质溶液中的选择性自溶解作用,来整平抛光制年表面,以降低其表面粗糙度、PH的化学加工方法。这种抛光方法具有设备简单、不用电源,不受制件外型尺寸限制,抛兴速度高和加工成本低等优点。铝及铝合金的纯度对化学抛光的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它的纯度愈高,抛光质量愈好,反之就愈差。

9、钝化是使金属表面转化为不易被氧化的状态,而延缓金属的腐蚀速度的方法。

一种活性金属或合金,其中化学活性大大降低,而成为贵金属状态的现象,叫钝化。

金属由于介质的作用生成的腐蚀产物如果具有致密的结构,形成了一层薄膜(往往是看不见的),紧密覆盖在金属的表面,则改变了金属的表面状态,使金属的电极电位大大向正方向跃变,而成为耐蚀的钝态。如Fe→Fe++时标准电位为-0.44V,钝化后跃变到+0.5~1V,而显示出耐腐蚀的贵金属性能,这层薄膜就叫钝化膜。

Ⅷ 铝合金表面处理工艺有哪些

1、高光切削:使用精雕机对铝合金表面的某些零件进行切削,让这些切削面呈现出高亮的区域。这种处理工艺一般是运用在手机、高端电视上比较多,特别是那些高端电视更是使用了这种工艺,让电视机外表变得更加具有时尚感,同时还呈现出科技的锐利感。

2、喷沙:这种工艺是利用了高速砂流的冲击作用,对铝合金表面进行清理和粗化,从而让铝合金表面可以获得一定的清洁度和不同程度的粗糙度。经过喷沙工艺的铝合金,它的机械性能可以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了铝合金产品的炕抗疲劳性,同时还增加了铝合金产品和表面涂层的附着力以及耐久性。

3、拉丝:这种工艺是指使用砂纸对铝合金表面反复进行磨刮,直到刮出线条。拉丝的种类有很多,例如:直条、乱纹、螺纹、旋纹等等。经过拉丝工艺的铝合金,它的表面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每一根线条,同时铝合金产品的金属亚光中会呈现出细密的发丝光泽,从而让铝合金产品变得更加具有时尚感和科技感。

铝合金表面的处理工艺不一样的话,展示处来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建议大家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铝合金产品。

Ⅸ 铝合金表面如何清洗

方法一: 当铝合金表面氧化脏了后,可以用碱溶液清洗,将吸附有脏物的氧化膜除去。除去后,放在蒸馏水里清洗多次。最后放在蒸馏水中煮沸将氧化膜中的孔封闭。这样清洗后的铝合金表面就不会吸附脏东西了。

方法二:铝合金表面的氧化,生成氧化铝.是致密的保护膜,它与酸、碱都反应,但是,铝与酸、碱也反应,在稀的酸或碱中浸泡,当有气体时,立即取出用水洗净.也可以用砂纸打磨。

(9)铝合金表面结晶体如何处理扩展阅读
铝合金表面很容易生成一层极薄的氧化铝膜,这层氧化膜疏松多孔,不均匀,抗腐蚀能力不强,容易沾染污迹。

因此,铝合金制品通常进行特殊的氧化处理,在养化处理前,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对制品表面进行必要的清洗,使其裸露纯净的金属基体,以利氧化着色顺利进行,从而获得与基体结合牢固、色泽和厚度都满足要求且具有最佳耐蚀、耐磨等良好性能的人工膜。
原铝在市场供应中统称为电解铝,是生产铝材及铝合金材的原料。铝是强度低、塑性好的金属,除应用部分纯铝外,为了提高强度或综合性能,配成合金。铝中加入一种合金元素,就能使其组织结构和性能发生改变,适宜作各种加工材或铸造零件。经常加入的合金元素有铜、镁、锌、硅

阅读全文

与铝合金表面结晶体如何处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不锈钢小高压锅怎么做米饭 浏览:798
用在塔吊是什么钢材 浏览:196
验钢筋需要准备什么资料 浏览:489
高碳钢与不锈钢哪个耐磨 浏览:140
取钢板入院证明怎么开 浏览:449
上海铝合金加工哪里有 浏览:702
车床车钢管怎么车不弯 浏览:32
彩钢拱型棚怎么拆 浏览:168
弯头怎么抛光抛的平 浏览:731
不锈钢锅烧黑怎么办能用吗 浏览:234
模具设计与制造什么地方发达 浏览:684
彩钢三角梁怎么算高度 浏览:101
如何理解钢筋半圆弯钩长度 浏览:67
拆钢板需要主要多久 浏览:110
新利钢铁退出工人是怎么按排的 浏览:294
云南机器手焊接价格多少 浏览:788
316l不锈钢用什么工艺加工 浏览:447
钢铁苍穹2什么时候出 浏览:260
打拉森钢板桩长度怎么算 浏览:799
2525的方管承重 浏览: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