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影响液体金属材料的流动性因素有哪些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主要是合金的种类与化学成分以及浇注工艺条件。
1、合金的种类与化学成分
不同种类的合金具有不同的流动性,根据流动性试验测得的螺旋线长度可知,常用铸造合金中,灰铸铁的流动性较好,硅黄铜、铝硅合金次之,而铸钢的流动性较差。
同类合金中,化学成分不同,合金的结晶特点不同,其流动性也不一样。一般合金的结晶是在一个温度区问内完成,结晶时先形成的初晶会阻碍金属液的流动;而共晶合金是在恒温下结晶,无初品形成,对金属液的阻力较小,另外共晶合金的熔点低,在同样的浇注温度下,共晶合金结晶前有足够的时间充满铸型的型腔,所以共晶合金的铸造性能优良。合金的成分越远离共晶点,结晶温度范围越宽,其流动性越差。因此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铸造合金应尽量选用共晶合金或接近共品成分的合金。
2、浇注工艺条件
提高浇注温度可改善金属的流动性。浇注温度越高,金属保持液态的时间越长,其黏度也越小,所以流动性也就越好。因此适当提高浇注温度是改善流动性的工艺措施之一。另外铸型材料的导热性、铸型内腔的形状和尺寸等因素划’流动性也有影响。
液体金属材料充满铸型型腔,获得轮廓清晰、形状完整的优质铸件的能力,称为液体合金的流动性。流动性主要受化学成分、浇注温度以及铸型等因素影响,流动性好的材料容易充满型腔,从而获得外形完整、尺寸精确和轮廓清晰的铸件。
金属的流动性可用螺旋线长度来测定。将金属液浇注入螺旋形铸型中,在相同的铸造条件下,获得的螺旋线越长,表明金属液的流动性越好。
B. 金属的铸造性能主要用什么衡量它们对铸件质量有何影响
金属的铸造性能一般用流动性和收缩性来衡量。
合金的铸造性能表示合金铸造成型获得优质铸件的能力。
金属的铸造性能包括:合金的流动性、凝固特性、收缩性、吸气性。
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液态合金本身的流动(充型)能力。
流动性好的合金:
a、易于浇注出轮廓清晰、薄而复杂的铸件;
b、有利于非金属夹杂物和气体的上浮和排除;
c、易于补缩和热裂纹的弥合。
合金的流动性是以螺旋形流动试样的长度来衡量。试样越长,流动性越好。
向左转|向右转
常用合金的流动性(砂性,试样截面8×8mm)
向左转|向右转
影响合金流动性因素:
a、合金性质方面
纯金属、共晶合金流动性好;亚、过共晶合金流动性差。
b、铸型和浇注条件
提高流动性措施:
。提高铸型透气性,降低导热系数;
。确定合理的浇注温度;
。提高金属液的压头;
。浇注系统结构简单。
c、铸件结构
铸件壁厚>最小允许壁厚
2.收缩性
收缩是铸件中的缩孔、缩松、变形和变裂等缺陷产生的原因。
收缩三个阶段: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
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形成缩孔、缩松---体收缩率)、
固态收缩(产生变形和变裂---线收缩率)
几种铁碳合金的体积收缩率
向左转|向右转
铸件的缩孔和缩松
向左转|向右转
缩孔和缩松的防止
向左转|向右转
缩孔位置的确定
向左转|向右转
C. 铸造性能最好的是
灰铸铁的组织可看成是碳钢基体和片状石墨组成。由于石墨的存在,使铸铁具有良好的减振性、减摩性、低的缺口敏感性、优良的铸造性和切削加工性。
球墨铸铁球墨铸铁是力学性能最好的铸铁,由于石墨呈球状,大大减少了对基体的割裂和尖口作用,力学性能比灰铸铁要高很多,强度与钢接近,仍有灰铸铁的一些优点,如较好的减振性、减摩性、低的缺口敏感性、优良的铸造性和优良的切削加工性。缺点是收缩率较大,白口倾向大,流动性较差,对原材料和熔炼、铸造工艺的要求要比灰铸铁高。
可锻铸铁可锻铸铁是将白口铸铁通过石墨化或氧化脱碳退火处理,改变其金相组织或成分而获得的有较高韧性的铸铁。由于石墨呈团絮状,对基体的割裂和尖口作用减轻,故可锻铸铁的强度、人性比灰铸铁提高不少。
蠕墨铸铁蠕墨铸铁的力学性能介于灰铸铁和球墨铸铁之间。与球墨铸铁相比,有较好的铸造性、良好的热导性、较低的热膨胀系数。
总之,我觉得灰铸铁更适合做承重铸件,球墨铸铁更适合做壳类铸件。
了解球墨铸铁用增碳剂可以看下文。
嘉碳球墨铸铁专用增碳剂
球墨铸铁的力学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球化率。球化率级别越高,性能相对优越。风电铸件球化率为90%以上,增碳剂的质量好坏决定了铁液质量的好坏,也决定了石墨化效果,能够减少铁液收缩,因此球墨铸铁的增碳剂的选择很重要。
1、经过3000℃高温石墨化的增碳剂,碳原子由原来的无序排列变成片状排列,石墨晶体结构好,片状石墨才能成为石墨形核的最好核心,提高原铁液的行核能力,增加球墨铸铁的球墨数量,改善组织结构。
2、高碳,低硫、氮、氢等有害元素,能有效防止铸件产生氮气孔,减少缺陷产生。
3、针对不同的熔炼方式、炉型以及熔炼炉尺寸,选择合适的颗粒度,颗粒大小适中,可有效提高铁液对增碳剂的吸收率和速溶度,避免因颗粒度过小而易氧化烧损。
4、高超强通,高孔隙度,吸收速度块,溶解速率高。
5、经严格的产品细分技术,产品的碳含量、硫含量可精确到0.01%,性能稳定。
编
D. 合金流动性决定于哪些合金的固有性质
液态合金在确定的铸型条件、浇注条件和铸件结构条件下,充填铸型的能力,称为合金的流动性。合金的种类不同,其流动性不同。同类合金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化学成分,共晶成分和近共晶成分台金流动性好。
合金流动性好,其充填铸型能力就强,容易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包括薄壁及小尺寸边角。同一成分的台金,浇注温度高,浇注压头大,浇注速度快,可以增强其充型能力,获得好的浇注效果。改善型腔表面的光滑程度,降低流动阻力,是对于流动性较差的合金充型能力的弥补。
参考资料:http://www.zz361.com/information_content.php?id=10011951
E. 铸造中 影响合金的流动性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取决于金属液体本身的流动能力(即流动性),同时又受铸造工艺隐身(如:铸型性质、浇筑条件及铸件结构等)的影响。合金的流动性好,充型能力强,容易获得形状完整、轮廊清晰的铸件,有利于铸造出薄壁活形状复杂的铸件;金属液中的气体、非金属夹杂物容易上浮和排除,也容易对合金冷凝过程中的收缩进行补缩,有利于获得优质铸件。反之,合金的流动性不好,充型能力差,铸件易产生浇不到、冷隔、气孔、夹杂物和缩孔等缺陷。合金的流动性是合金重要的铸造性能之一。
液态合金的流动性以螺旋形试样的长度来衡量.在相同的浇筑条件下,所浇出的试样越长,合金的流动性就越好。 试验得知:灰铸铁,浇筑温度1300摄氏度,试样长度1800mm;铸钢,浇筑温度1600摄氏度,试样长度100mm。在常用铸造合金中,灰铸铁、硅黄铜的流动性最好,铸钢的流动性最差。
决定合金流动性的因素主要有:合金的种类、合金的成分、杂质与含气量等。合金的熔点、导热系数、合金液的黏度等物理性能都影响合金的流动性。铸钢的熔点高,在铸型中散热快,凝固快,流动性差;铝合金导热性能好,流动性较差。同种合金中,成分不同时,流动性也不同,共晶成分合金的流动性较好。
F. 金属的铸造性能用什么衡量对铸件的质量有何影响
金属的铸造性能一般用流动性和收缩性来衡量。
合金的铸造性能表示合金铸造成型获得优质铸件的能力。
G. 什么是合金的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合金液体充填铸型的能力。流动性的大小决定合金能否铸造复杂的铸件。
换句话说,制定工艺时要考虑流动性对铸模复杂程度的影响。
浇铸温度高,则流动性好;提高模样的厚度,则流动性增加;降低涂料的厚度和密度,则流动性增加。
H. 何谓合金的流动性影响合金的流动性的因素有哪些
流动性是指合金液体充填铸型的能力。流动性的大小决定合金能否铸造复杂的铸件。浇铸温度高,则流动性好;提高模样的厚度,则流动性增加;降低涂料的厚度和密度,则流动性增加。
影响合金的流动性的因素:
1、合金的种类 :不同种类的合金,具有不同的螺旋线长度,即具有不同的流动性。其中灰铸铁的流动性最好,硅黄铜、铝硅合金次之,而铸钢的流动性最差。
2、化学成分 :合金的化学成分不同,它们的熔点及结晶温度范围不同,其流动性不同。
3、合金的温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液态合金的流动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大幅增加,但如果液态合金的温度过高,会造成液态合金的氧化、吸气非常严重,易使铸件产生气孔、夹杂、粘砂、缩松、缩孔等铸造缺陷。因此液态合金的浇注温度必须合理。
(8)液态合金流动性以什么衡量扩展阅读
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其他因素:
(1)浇注温度:
浇注温度愈高,合金的粘度下降,且因过热度大,合金在铸型中保持流动时间长,故充型能力强。反之充型能力差。
(2) 充型压力:
液态合金在流动方向上所受的压力愈大,则充型能力愈好。在离心铸造时,液态合金受到了离心力的作用,充型能力较强。
(3)铸型条件:
液态合金充型时,铸型的阻力将影响合金的流动速度;铸型的导热速度也将影响合金的充型能力。铸型型腔复杂、导热速度快,均会降低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铸造合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合金
I. 衡量材料铸造性能的指标有哪些
合金的铸造性能
合金在铸造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工艺性能,称为铸造性能。
一、合金的流动性:液态金属的流动能力
1、
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1)
流动性好的合金,容易获得形状完整、尺寸精确、轮廓清晰的铸件。
2)
流动性好的合金,容易使其中的气体逸出及浮在液面上的夹杂物受到阻隔。
3)
流动性好的合金,能在液态合金在凝固收缩时及时的补缩。
2、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1)
合金的成分的影响
共晶成分的结晶比亚共晶好
2)
浇注条件的影响
温度越高,保持液态的时间越长,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越强。
3)
铸型的影响
形状越复杂、壁厚越小,则液态合金流动时的阻力越大。
二、合金的收缩性:铸件在凝固和冷却至室温的进程中,其体积和尺寸减小的现象
三种收缩
液态收缩、凝固收缩、(体收缩)
固态收缩(线收缩)
。
1、
影响收缩性的因素
1)
合金成分的影响
2)
浇注温度的影响
3)
铸型的影响
2、
收缩性与铸件质量的关系
1)
缩孔与缩松
2)
变形与开裂
四、常用合金的铸造性能
1、
铸铁的铸造性能
(1)
灰铸铁:
灰铸铁中碳的质量分数接近共晶成分,熔点较低,凝固温度范围小,流动好,可以浇注形状复杂和壁厚较小的铸件。其铸造性能是各类铸铁中最好的,因此应用广泛。
(2)
球墨铸铁:
中碳的质量分数也接近于共晶成分,但是由于铁液出炉后要进行球化处理,因此浇注时的温度较低,流动性较差,容易使铸件产生冷隔、浇不到等缺陷。铸造性能比灰铸铁差一些。
(3)
蠕墨铸铁:
是高碳低硫铁液经蠕化处理得到的一种高强度铸铁。碳的质量分数接近于共晶成分,加之铁液又经蠕化剂净化,因此其流动性较好,接近于灰铸铁。
(4)
可锻铸铁:
碳的质量分数较低,因此它的熔点较高,结晶时凝固温度范围较大,这就使其流动性较差,体收缩率较大。其铸造性能比以上三种铸铁都差。
2、
碳钢的铸造性能
熔点高、流动性差、收缩率大,其铸造性能不如铸铁。
3、
铝合金的铸造性能
应用最广泛的铸造铝合金是铝硅合金,其合金成分在共晶点附近,加之熔点较低,所以流动性能很好,可以铸造出最小壁厚为
2.5mm、形状很复杂的铸件。
4、
铜合金的铸造性能
铸造铜合金有黄铜和青铜两大类。加入硅、锰、铝等合金元素的黄铜,称为特殊黄铜。铸造黄铜大多是特殊黄铜。特殊黄铜的凝固温度范围很小,因此流动性良好。但是,黄铜的收缩率较大,铸年中容易产生缩孔。生产中常采用冒口进行补缩。
应用广泛的锡青铜,其凝固温度范围很宽,流动性差,补缩比较困难,铸件中容易产生缩孔,铸件的气密性较差。铝青铜的凝固温度范围较小,流动性较好。但是铝青铜容易氧化,收缩率也大。
J. 金属的铸造性能用什么来衡量
金属的铸造性能一般用流动性和收缩性来衡量。
合金的铸造性能表示合金铸造成型获得优质铸件的能力。
金属的铸造性能包括:合金的流动性、凝固特性、收缩性、吸气性。
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液态合金本身的流动(充型)能力。
流动性好的合金:
a、易于浇注出轮廓清晰、薄而复杂的铸件;
b、有利于非金属夹杂物和气体的上浮和排除;
c、易于补缩和热裂纹的弥合。
合金的流动性是以螺旋形流动试样的长度来衡量。试样越长,流动性越好。
其余2个特性,见参考网址:
参考1:http://wenku..com/view/04447df804a1b0717fd5ddaa.html
参考2:http://wenku..com/view/f456b1b169dc5022aaea00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