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制成合金的条件
合金的制作要求至少有一种金属,其他的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
合金,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质混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一般由各组分熔合成均匀的液体,再经冷凝而得。
条件是指事物存在,发展的影响因素,所具备或处于的状况。
⑵ 合金的制作合成
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以金属为基添加其他非金属元素通过合金化工艺(熔炼、机械合金化、烧结、气相沉积等等)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金属材料叫做合金。但合金可能只含有一种金属元素,如钢。(钢,是对含碳量质量百分比介于0.02%至2.00%之间的铁合金的统称)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合金不是一般概念上的混合物,甚至可以是纯净物,如单一相的金属互化物合金,所添加合金元素可以形成固溶体、化合物,并产生吸热或放热反应,从而改变金属基体的性质。
合金的生成常会改善元素单质的性质,例如,钢的强度大于其主要组成元素铁。合金的物理性质,例如密度、反应性、杨氏模量、导电性和导热性可能与合金的组成元素尚有类似之处,但是合金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却通常与组成元素的性质有很大不同。这是由于合金与单质中的原子排列有很大差异。
少量的某种元素可能会对合金的性质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铁磁性合金中的杂质会使合金的性质发生变化。
不同于纯净金属的是,多数合金没有固定的熔点,温度处在熔化温度范围间时,混合物为固液并存状态。因此可以说,合金的熔点比组分金属低。参见低共熔混合物。
常见的合金中,黄铜是由铜和锌的合金;青铜是锡和铜的合金,用于雕象、装饰品和教堂钟。一些国家的货币都会使用合金(如镍合金)。
⑶ 制成合金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是物理变化,合金是指把两种或多种金属在高温熔融状态下均匀混合的产物,其中必定有金属,另外的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例如我们用的铁就是铁和碳的合金,另外常见的就是镁铝合金。合金的熔点较其中的组成成分低,但硬度却高得多。
在合金过成中没有化学变化,即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只是把它们在高温混合而已,所以是物理变化。
⑷ 合金是怎样制得的______
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故答案为: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制成合金.
⑸ 硬质合金是怎么制备的
硬质合金的制作是将碳化钨与钴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压成各种形状,然后半烧结。此烧结过程通常是在真空炉里进行。将其置于真空炉里完成烧结,此时之温度大约为摄氏一千三百至一千五网络之间。
硬质合金烧结成型就是将粉末压制成坯料,再进烧结炉加热到一定温度(烧结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保温时间),然后冷却下来,从而得到所需性能的硬质合金材料。
硬质合金烧结过程可以分为四个基本阶段:
1:脱除成形剂及预烧阶段,在这个阶段烧结体发生如下变化:
成型剂的脱除,烧结初期随着温度的升高,成型剂逐渐分解或汽化,排除出烧结体,与此同时,成型剂或多或少给烧结体增碳,增碳量将随成型剂的种类、数量以及烧结工艺的不同而改变。
粉末表面氧化物被还原,在烧结温度下,氢可以还原钴和钨的氧化物,若在真空脱除成型剂和烧结时,碳氧反应还不强烈。粉末颗粒间的接触应力逐渐消除,粘结金属粉末开始产生回复和再结晶,表面扩散开始发生,压块强度有所提高。
2:固相烧结阶段(800℃--共晶温度)
在出现液相以前的温度下,除了继续进行上一阶段所发生的过程外,固相反应和扩散加剧,塑性流动增强,烧结体出现明显的收缩。
3:液相烧结阶段(共晶温度--烧结温度)
当烧结体出现液相以后,收缩很快完成,接着产生结晶转变,形成合金的基本组织和结构。
4:冷却阶段(烧结温度--室温)
在这一阶段,合金的组织和相成分随冷却条件的不同而产生某些变化,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对硬质合金进行热处理以提高其物理机械性能。
⑹ 制成合金运用了什么原理
合金的形成过程中,如果涉及形成金属互化物,那么就是化学变化
当形成合金的元素其电子层结构、原子半径和晶体类型相差较大时,易形成金属化合物(又称金属互化物)。金属化合物的晶体类型不同于它的分组金属,自成新相。金属化合物合金的结构类型丰富多样,有20000种以上,不胜枚举,有的结构可找到离子晶体或共价晶体的相关型,有的则是独特的结构类型,如NaTl晶胞是CsCl晶胞的8倍超构;MgCu2是所谓拉维斯相(Laves
phase)的一个例子;CaCu5是层状结构的例子;Nb3Sn结构是重要的合金超导体,同型化合物Nb3Ge实用于高分辨核磁共振仪;MoAl12是具有复杂配位结构的例子
金属化合物的组成十分复杂,仍有许多规律属未知领域,已归纳出规律的有两类:其一是按相当于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的化合价组成,如:Mg2Sn和Mg2Pb,可按周期系“族价”,即Mg是二价元素,Sn、Pb是四价元素来理解。另一类是所谓的电子化合物(electron
compounds)其组成决定于两种金属的电子数和原子数之比,但电子化合物组成元素的“电子数”的计数不同寻常,也有争论,被比较普遍接受的规律为:周期系Ⅷ族元素Fe、Co、Ni、Ru、Rh、Pd、Os、Ir和Pt的“电子数”为零,ⅠB族Cu、Ag、Au为1,ⅡB族Zn、Cd、Hg及ⅡA族Be、Mg为2,ⅢA族Al、In、Ga为3,ⅣA族Si、Ge、Sn、Pb为4,等等,而电子数与原子数之比有三种基本类型:3:2,21:13和7:4,由此可以理解如CuZn、Ag3Al、Cu9Al4、Cu3Sn等等金属化合物的组成。上述三类电子化合物各具有特定结构,分别成为β,γ和ε相。例如,Cu5Zn8术21:13型电子化合物,是一种很大的立方晶胞,含52个原子,被称为γ—黄铜型结构,许多化学式原子总数为13的倍数的电子化合物具有此结构,如Fe5Zn21、Cu31Sn8等等
⑺ 铝合金是怎样成型的
铝合金型材生产包括熔铸、挤压和氧化三个过程。 1.熔铸是铝材生产的首道工序。
主要过程为:
(1)配料:根据需要生产的具体合金牌号,计算出各种合金成分的添加量,合理搭配各种原材料。
(2)熔炼:将配好的原材料按工艺要求加入熔炼炉内熔化,并通过除气、除渣精炼手段将熔体内的杂渣、气体有效除去。
(3)铸造:熔炼好的铝液在一定的铸造工艺条件下,通过深井铸造系统,冷却铸造成各种规格的圆铸棒。
2、挤压:挤压是型材成形的手段。先根据型材产品断面设计、制造出模具,利用挤压机将加热好的圆铸棒从模具中挤出成形。常用的牌号6063合金,在挤压时还用一个风冷淬火过程及其后的人工时效过程,以完成热处理强化。不同牌号的可热处理强化合金,其热处理制度不同。
3、氧化:挤压好的铝合金型材,其表面耐蚀性不强,须通过阳极氧化进行表面处理以增加铝材的抗蚀性、耐磨性及外表的美观度。
其主要过程为:
(1)表面预处理: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对型材表面进行清洗,裸露出纯净的基体,以利于获得完整、致密的人工氧化膜。还可以通过机械手段获得镜面或无光(亚光)表面。
(2)阳极氧化:经表面预处理的型材,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基体表面发生阳极氧化,生成一层致密、多孔、强吸附力的AL203膜层。
(3)封孔:将阳极氧化后生成的多孔氧化膜的膜孔孔隙封闭,使氧化膜防污染、抗蚀和耐磨性能增强。氧化膜是无色透明的,利用封孔前氧化膜的强吸附性,在膜孔内吸附沉积一些金属盐,可使型材外表显现本色(银白色)以外的许多颜色,如:黑色、古铜色、金黄色及不锈钢色等。
⑻ 合金是怎么提炼出来的
合金即是两种以上的金属(也可有部分非金属)按一定比例进行融合的物质,性质一般比混合前的金属性能好。方法一般是用高温融化,再进行混合。
⑼ 制得合金的方法
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加热到某一定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
⑽ 硬质合金是怎么制造的,要什么材料
1.硬质合金制造方法为:首先由高能球磨制得粘结合金;然后按所规定的硬质合金成分重量配比配料,并进行强化球磨,然后将球磨制取的硬质合金混合料进行真空烧结成形
2.其材料主要有:碳化钨(WC),碳化钛TC;
硬质合金主要有:
钨钴类( WC+Co)硬质合金( YG)
钨钛钴类( WC+TiC+Co)硬质合金( YT)
钨钽钴类( WC+TaC+Co)硬质合金( YA)
钨钛钽钴类( WC+TiC+TaC+Co) )硬质合金 (YW)
3.一种超细硬质合金及其制造方法该合金由主要成分WC硬质相、Co-Al为粘结金属相和稀土金属元素相三者组成的复合合金;该合金的组成成分及重量含量如下:Co-Al粘结金属相:Al13~20%,Co80~87%;复合合金:Co-AL10~15%,Re1~3%,WC82~89%。其制造方法为:首先由高能球磨制得粘结合金Co-Al;然后按所规定的硬质合金成分重量配比配料,并进行强化球磨,然后将球磨制取的硬质合金混合料进行真空烧结,烧结温度1360℃,保温时间20分钟。最后制得超细硬质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