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铜、铝和铁谁的传热性能最好
铜的最好。
纯金属的导热性好,铜(约377W/(m·K),铝(约30W/(m·K)次之,铁80W/(m·K等再次之。合金的导热性比纯金属差。
导热性大小用热导系数来衡量,热导系数定义:物体上下表面温度相差1℃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热量。符号:λ ,单位:W/(m·K)。
热传导简称导热。两个相互接触且温度不同的物体,或同物体的各不同温度部分间在不发生相对宏观位移的情况下所进行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导热。物质传导热量的性能称为物体的导热性。
金属导热主要依靠自由电子的热运动,导电性能好的金属材料其热导率也大。金属热导率范围在2.3~420W/(m・K),银是420W/(m·K)。
但纯金属内加入其他元素成为合金后,由于这些元素的嵌入,严重阻碍自由电子的运动,使热导率大大下降。例如纯铜的λ=398W/(m・K),加人30%的锌后纯铜变成黄铜,λ仅为109W(m・K)。
(1)铜铁铝合金哪个具有更好的性能扩展阅读
不同物质导热系数各不相同;相同物质的导热系数与其的结构、密度、湿度、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同一物质的含水率低、温度较低时,导热系数较小。
一般来说,固体的热导率比液体的大,而液体的又要比气体的大。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两种状态分子间距不同所导致。现在工程计算上用的系数值都是由专门试验测定出来的。
B. 铝合金和铁哪个好
纯铝分冶炼品和压力加工品两类,前者以化学成份Al表示,后者用汉语拼音LV(铝、工业用的)表示。铝合金按加工方法可以分为形变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两大类:
形变铝合金能承受压力加工。可加工成各种形态、规格的铝合金材。主要用于制造航空器材、建筑用门窗等。 形变铝合金又分为不可热处理强化型铝合金和可热处理强化型铝合金。不可热处理强化型不能通过热处理来提高机械性能,只能通过冷加工变形来实现强化,它主要包括高纯铝、工业高纯铝、工业纯铝以及防锈铝等。可热处理强化型铝合金可以通过淬火和时效等热处理手段来提高机械性能,它可分为硬铝、锻铝、超硬铝和特殊铝合金等。
铸造铝合金按化学成分可分为铝硅合金,铝铜合金,铝镁合金,铝锌合金和铝稀土合金,其中铝硅合金又有过共晶硅铝合金,共晶硅铝合金,单共晶硅铝合金,铸造铝合金在铸态下使用。
变形铝合金
一系:1000系列铝合金代表 1050、1060 、1100系列。在所有系列中1000系列属于含铝量最多的一个系列。纯度可以达到99.00%以上。由于不含有其他技术元素,所以生产过程比较单一,价格相对比较便宜,是目前常规工业中最常用的一个系列。市场上流通的大部分为1050以及1060系列。1000系列铝板根据最后两位阿拉伯数字来确定这个系列的最低含铝量,比如1050系列最后两位阿拉伯数字为50,根据国际牌号命名原则,含铝量必须达到99.5%以上方为合格产品。我国的铝合金技术标准(gB/T3880-2006)中也明确规定1050含铝量达到99.5%.同样的道理1060系列铝板的含铝量必须达到99.6%以上。
二系:2000系列铝合金代表2024、2A16(LY16)、 2A02(LY6)。2000系列铝板的特点是硬度较高,其中以铜元素含量最高,大概在3-5%左右。2000系列铝棒属于航空铝材,在常规工业中不常应用。
三系:3000系列铝合金代表3003 、 3A21为主。我国3000系列铝板生产工艺较为优秀。3000系列铝棒是由锰元素为主要成分。含量在1.0-1.5之间,是一款防锈功能较好的系列。
四系:4000系列铝棒代表为4A01 4000系列的铝板属于含硅量较高的系列。通常硅含量在4.5-6.0%之间。属建筑用材料、机械零件锻造用材、焊接材料;低熔点、耐蚀性好, 产品描述:具有耐热、耐磨的特性
五系:5000系列铝合金代表5052、5005、5083、5A05系列。5000系列铝棒属于较常用的合金铝板系列,主要元素为镁,含镁量在3-5%之间。又可以称为铝镁合金。主要特点为密度低,抗拉强度高,延伸率高,疲劳强度好,但不可做热处理强化。在相同面积下铝镁合金的重量低于其他系列.在常规工业中应用也较为广泛。在我国5000系列铝板属于较为成熟的铝板系列之一。
六系:6000系列铝合金代表6061 主要含有镁和硅两种元素,故集中了4000系列和5000系列的优点6061是一种冷处理铝锻造产品,适用于对抗腐蚀性、氧化性要求高的应用。可使用性好,容易涂层,加工性好。
七系:7000系列铝合金代表7075 主要含有锌元素。也属于航空系列,是铝镁锌铜合金,是可热处理合金,属于超硬铝合金,有良好的耐磨性.也有良好的焊接性,但耐腐蚀性较差。
八系:8000系列铝合金较为常用的为8011 属于其他系列,大部分应用为铝箔,生产铝棒方面不太常用。
九系:9000系列铝合金是备用合金。
铝合金的物质类别
铝合金纯铝产品
纯铝分冶炼品和压力加工品两类,前者以化学成份Al表示,后者用汉语拼音LV(铝、工业用的)表示。
压力加工铝合金
铝材
铸造铝合金
铸造铝合金(ZL)按成分中铝以外的主要元素硅、铜、镁、锌分为四类,代号编码分别为100、200、300、400。
高强度铝合金
高强度铝合金指其抗拉强度大于480兆帕的铝合金,主要是压力加工铝合金中防锈铝合金类、硬铝合金类、超硬铝合金类、锻铝合金类、铝锂合金类。
变形铝
变形铝及铝合金状态、代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变形铝合金的状态代号。
本标准适用于铝及铝加工产品。
2.基本原则
2.1基础状态代号用一个英文大写字母表示。
2.2细分状态代号采用基础状态代号后跟一位或多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3基本状态代号
基本状态分为5种
代号 名称 说明与应用
F 自由加工状态 适用于在成型过程中,对于加工硬化和热处理条件无特殊要求的产品,该状态产品的力学性能不作规定。
O 退火状态 适用于经完全退火获得最低强度的加工产品。
H 加工硬化状态 适用于通过加工硬化提高强度的产品,产品在加工硬化后可经过(也可不经过)使强度有所降低的附加热处理。
W 固熔热处理状态(一种不稳定状态),仅适用于经固溶热处理后,室温下自然时效的合金,该状态代号仅表示产品处于自然时效阶段。
T 热处理状态(不同于F、O、H状态) 适用于热处理后,经过(或不经过)加工硬化达到稳定的产品。T代号后面必须跟有一位或多位阿拉伯数字。在T字后面的第一位数字表示热处理基本类型(从1~10),其后各位数字表示在热处理细节方面有所变化。如 6061—T 62 ;5083—H 343等。
T1—从成型温度冷却并自然时效至大体稳定状态。
T2—退火状态(只用于铸件)。
T3—固溶处理后自然时效。
T31—固溶处理冷作(1%)后自然时效。
T36—固溶处理冷作(6%)后自然时效。
T37—固溶处理冷作(7%)后自然时效,用于2219合金。
T4—固溶处理[5] 后自然时效。
T41—固溶处理后沸水淬火。
T411—固溶处理后空冷至室温,硬度在O及T6之间,残余应力低。
T42—固溶处理后自然时效。由用户进行处理,适于2024合金,强度比T4稍低。
T5—从成型温度冷却后人工时效。
T6—固溶处理后人工时效。
T61—T41+人工时效。
T611—固溶处理,沸水淬火。
T62—固溶处理后人工时效。
T7—固溶处理后稳定化。提高尺寸稳定性,减小残余应力,提高抗蚀性。
T72—固溶处理后过时效。
T73—固溶处理后进行分级时效,强度比T6低,抗蚀性显著提高。
T76—固溶处理后进行分级时效。
T8—固溶处理冷作后人工时效。
T81—固溶处理后冷作,人工时效。为改善固溶处理后的变形及改善强度。
T86—固溶处理后冷作(6%),人工时效。
T87—T37+人工时效。
T9—固溶处理后人工时效再冷作。
T10—从成型温度冷却,人工时效后冷作。
Tx51—为消除固溶处理后的残余应力进行拉伸处理。
板材0.5~3%的永久变形,棒、型材1~3%的永久变形。
X代表3、4、6或8,例如T351、T451、T651、T851,适用于板、拉制棒、线材,拉伸消除应力后不作任何矫正而时效。T3510、T4510、T8510,适用于挤压型材,拉伸消除应力后为使平直度符合公差进行矫正,并时效。
Tx52—为消除固溶处理后的残余应力进行压缩变形,固溶处理后进行2.5%的塑性变形然后时效,例如T352、T652。
Tx53—消除热应力。
Tx54—为消除精密锻件固溶处理后的残余应力进行压缩变形。
具体哪一种铝合金好主要还是看需求。
C. 铜,铁,铝哪个导热性能最好
铝,铜,铁
该数值越大说明导热性能越好。以下是几种常见金属的热传导系数表:
银
429
铜
401
金
317
铝
237
铁
80
锡
67
铅
34.8
这里有综合考虑的因素
一般选铝,导热性能好,比热容大(容热本领强,吸热后温度不会立即升得很高,散热片温度太高就不能有效降低器件温度),质量小(相同体积,密度小。功放中的铁芯的质量已经很大了),产量高也不太贵。
D. 铝合金和铜合金各有何性能特点
铝合金是纯铝加入一些合金元素制成的,如铝—锰合金、铝—铜合金、铝—铜—镁系硬铝合金、铝—锌—镁—铜系超硬铝合金。铝合金比纯铝具有更好的物理力学性能:易加工、耐久性高、适用范围广、装饰效果好、花色丰富。铝合金分为防锈铝、硬铝、超硬铝等种类,各种类均有各自的使用范围,并有各自的代号,以供使用者选用。
铝合金仍然保持了质轻的特点,但机械性能明显提高。铝合金材料的应用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作为受力构件;二是作为门、窗、管、盖、壳等材料;三是作为装饰和绝热材料。利用铝合金阳极氧化处理后可以进行着色的特点,制成各种装饰品。铝合金板材、型材表面可以进行防腐、轧花、涂装、印刷等二次加工,制成各种装饰板材、型材,作为装饰材料。
E. 铜铁铝的强度比较,硬度比较
铁、铜、铝的强度依次降低;铁、铜、铝的硬度也依次降低。
铁导电、导热性能。纯铁质地软,若是铁与其他金属的合金或者是掺有杂质的铁,通常情况下熔点降低,硬度增大。
纯铜是柔软的金属,比纯铁质地软。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广泛应用与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
铝为银白色轻金属。质地非常软,具有极好的延展性,因此常被制成柱状、棒状、片状、箔状、粉状、带状和丝状。
(5)铜铁铝合金哪个具有更好的性能扩展阅读:
一、硬度与强度的区别:
硬度和强度概念不同,但是都是衡量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的指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换算。硬度是金属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衡量金属的软硬程度。
强度是金属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衡量金属承受载荷后抵抗失效的能力。
二、比较金属硬度的方法:
1、直接用金属块相互刻画,留下刻痕的金属就是硬度比较小的,相对而言比较软的。
2、查资料,比较洛氏硬度或者布氏硬度。
3、用仪器测量金属硬度。
F. 铜铁铝有什么区别。
颜色、密度都不同,铜的密度最大,铝的密度最小。铜的密度是8.9g/cm3 ,铁的密度是7.8g/cm3 ,铝的密度是2.7g/cm3
G. 比较铜与铝性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纯铜的一般特性为:
(1) 铜具有优良的导电和导热性能,仅次于银居第二位。但是当纯铜中混有少量的杂质元素,例如混杂磷等时就会导致它的导电、导热性能急剧地下降。
(2) 铜的摩擦系数很小。所以以铜为基质的铜合金耐磨性很好。
(3) 铜的电极电位高,它的标准电极电位约为+0.34 V(而铁为-0.44V),所以铜的耐腐蚀性能良好。常温下,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潮湿空气中,铜表面形成一层绿色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只要有这层膜存在,铜的腐蚀速度就下降。
(4) 铜具有面心立方晶格,具有很高的塑性,它的延长率可达20-25%。
(5) 铜的熔点是1 083℃,相对密度为8.92。
(6) 纯铜的铸造性能非常差,具有很大的体收缩(4.1%)和线收缩(1.42%)。易产生气孔和显微裂纹,使纯铜性能变脆。
纯铝的一般特性
铝是元素周期表中第Ⅲ族(类)主族元素,面心立方晶格。
铝的密度小(2.72g/cm3),仅约为铁的1/3左右,所以铝合金密度也比较小。铝合金比强度高,远比灰铸铁、铜合金和球墨铸铁高,仅次于镁合金、钛合金和高合金钢。
铝的熔点为600℃,随着杂质含量的增加,熔点降低。纯铝的沸点为2 467℃,含有杂质时,沸点下降。
铝的塑性好,伸长率可高达25%,通过各种冷、热压力加工(锻、轧、压等方法)可被制成各种管、板、棒、线等型材。在压力加工后再经过退火处理,铝的塑性更好,可以制成厚度为0.000 638mm的铝箔和极细的铝丝,伸长率达到了30-40%。
铝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均很好,其导电性仅次于银和铜,居第三位。为了节约铜的用量,可以用铝来制造电线、电缆等各种导电制品,还可用作电器、电子设备的散热片及各种散热器的导热元件。
铝与氧的亲和力很大,在室温中即能与空气中的氧化合,表面生成极薄又致密的三氧化二铝(Al2O3)膜.此膜厚度约为2×10-6mm,与铝基体紧密结合,没有空隙。可以阻止氧向金属内部扩散而起保护作用。当保护膜受到破损,又能迅速生成新的膜,恢复保护作用。所以铝在大气中有优良的抗蚀能力。这样铝及铝合金在生产上不需要特殊的防氧化措施,简化了生产工艺。铝在碱和盐溶液中抗蚀性不佳。因为氧化膜易被破坏,引起铝的强烈腐蚀。在热的稀硝酸、稀硫酸中铝的耐蚀性不好,氧化膜极易溶解。
纯铝的力学性能不高,并随着纯度不同而变化。纯度愈高,铝的抗拉强度低和硬度小而塑性高。
铝和铝合金可以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形成一层坚固的、各种色彩的保护膜,起到保护和装饰作用。
相同点与不同点 只要比较一下就可以了!
H. 铜、铁、铝那个的导热性能最好
铜的导热性最好.金属的导热性用导热系数(热传导系数)表示:
热传导系数的定义为:每单位长度、每K,可以传送多少W的能量,单位为W/mK。其中“W”指热功率单位,“m”代表长度单位米,而“K”为绝对温度单位。该数值越大说明导热性能越好。下列几种金属的导热系数:
铜
401
W/mK
铝
237
W/mK
铁
80
W/mK
I. 铁铜刚铝哪个绝热性能好些
通常金属不比较绝热性能,比较传热或导热性能。铜铝钢传热性能比较:铜>铝>铁>钢。
观察热的传递,用酒精灯一端加热粘有火柴的铁丝及 涂有蜡的圆盘来研究,发现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 传递或由热的物体向冷的物体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 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 方法叫做热传递。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强于非金属,通过金属和非金属 物质的组合,可以有效地控制热量的传递。
J. 铜,铝和铁谁的传热性能最好
铜的最好。
纯金属的导热性好,铜(约377W/(m·K),铝(约30W/(m·K)次之,铁80W/(m·K等再次之。合金的导热性比纯金属差。
导热性大小用热导系数来衡量,热导系数定义:物体上下表面温度相差1℃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热量。符号:λ ,单位:W/(m·K)。
热传导简称导热。两个相互接触且温度不同的物体,或同物体的各不同温度部分间在不发生相对宏观位移的情况下所进行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导热。物质传导热量的性能称为物体的导热性。
金属导热主要依靠自由电子的热运动,导电性能好的金属材料其热导率也大。金属热导率范围在2.3~420W/(m・K),银是420W/(m·K)。
但纯金属内加入其他元素成为合金后,由于这些元素的嵌入,严重阻碍自由电子的运动,使热导率大大下降。例如纯铜的λ=398W/(m・K),加人30%的锌后纯铜变成黄铜,λ仅为109W(m・K)。
(10)铜铁铝合金哪个具有更好的性能扩展阅读
通常把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凡平均温度不高于350℃时导热系数不大于0.12W/(m·K)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而把导热系数在0.05 W/(m·K)以下的材料称为高效保温材料。
导热系数高的物质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在热流密度和厚度相同时,物质高温侧壁面与低温侧壁面间的温度差,随导热系数增大而减小。
比如:锅炉炉管在未结水垢时,由于钢的导热系数高,钢管的内外壁温差不大。而钢管内壁温度又与管中水温接近,因此,管壁温差(内外壁温度平均值)不会很高。
当炉管内壁结水垢时,由于水垢的导热系数很小,水垢内外侧温差随水垢厚度增大而增大,从而把管壁金属温度迅速抬高。当水垢厚度达到相当大(一般为1~3毫米)后,会使炉管管壁温度超过允许值,造成炉管过热损坏。对锅炉炉墙及管道的保温材料来讲,则要求导热系数越低越好。
一般常把导热系数小于0.2W/(m·K)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例如石棉、珍珠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