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焊立焊的手法是怎么焊
把立焊位置的擦拭干净,重点注意油脂、定位焊药渣、水。
要知道准备焊接的焊角大小,先按照焊角大小烧出个标准焊角。注意高质量焊接必须是从下往上焊接。
靠标准焊角一边开始引弧,焊丝左右摆动的时候注意不要超出熔池,焊丝充分溶解所形成的范围,左右摆动的时候要在两边停顿一下,时间长短看焊角确定,要是焊角要求太大的话建议多重焊接、一般第一遍小点下面好焊接、要是一次太大的话容易厚度不够也难看、容易两边鼓起。在左右摆动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节奏慢慢往上焊接。
过定位点的方法:有很多种在这里给你主要讲诉两个:一是直接过渡法,注意对个人掌握能力要求很高,在焊接到定位点的时候直接摆动往上烧,注意手要快不要在中间停留,自然过渡过去就好,两边停留时间看个人掌握。注意因为过渡快,溶解不透定位点,容易炸焊,要穿好防护衣。 二是点焊过渡法,在焊接到定位点的时候,停下以左右摆动2次为一来回,点焊过渡直到过去定位点,继续焊接就好了。
在焊接结束的时候,有熔池出现一定要点焊补满。
如果是弧度爬坡焊立焊,要求焊角很小的话,可以不摆直接挑上去,技术要求有点高。
B. 电焊立焊
1)立焊是指沿接头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焊接。 焊缝倾角90°(立向上)、270°(立向下)的焊接位置,称为立焊位置。在立焊位置进行的焊接,称为立焊。
2)立焊的特点
立焊时,熔池金属和熔滴因受重力作用具有下坠趋势,和焊件分开,所以容易产生焊瘤。但由于熔渣的熔点低、流动性强,熔池金属和熔渣容易分离,不容易产生夹渣。但由于熔池部分脱离熔渣的保护,所以如果操作或运条角度不当时,容易产生气孔。
3)立焊操作规程
立焊的操作规程是,使用的电流不要过大,略低于角焊电流,选择焊条的大小要根据焊件的厚度而定。焊接时电弧不要太大,要短弧焊接。焊接方法,采取之字型或三角型焊接方法。如果是多层焊接,第一遍电流要小一些,以后的焊接要清理干净药皮等杂物,减少夹渣或韩不透现象。具体操作还需要自己慢慢体会。 摆动要到位,要均匀的摆动,不然焊缝就不是特别好看,很可能咬边或者有很大的焊瘤
4)气电立焊
气电立焊是由普通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和电渣焊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方法。其优点是:生产率高,成本低。与窄间隙焊的主要区别在于焊缝一次成形,而不是多道多层焊。 气电立焊的能量密度比电渣焊高且更加集中,焊接技术却基本相同。它利用类似于电渣焊所采用的水冷滑块挡住熔融的金属,使之强迫成形,以实现立向位置的焊接。通常采用外加单一气体(如 CO 2 )或混合气体(如 Ar+O 2 )作保护气体。 在焊接电弧和熔滴过渡方面,气电立焊类似于普通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如 CO 2 焊, MAG 焊),而在焊缝成形和机械系统方面又类似于电渣焊。气电立焊与电渣焊的主要区别在于熔化金属的热量是电弧热而不是熔渣的电阻热。 气电立焊通常用于较厚的低碳钢和中碳钢等材料的焊接,也可用于奥氏体不锈钢和其它金属合金的焊接。板材厚度在 12~80mm 最适宜。如大于 80mm 时,难获得充分良好的保护效果,导致焊缝中产生气孔,熔深不均匀和未焊透。焊接接头长度一般无限制,单层焊是最常用的焊接方法,但也可采用多层焊。
5)电焊的立焊双面成型
先电焊,把要焊接的零件都固定好了,再焊接。另外要注意如果焊缝堆焊不只一层的话, 要先把两面的都跑1遍再焊接,不然变形厉害,甚至可能崩裂。
6)气电立焊的工艺过程
厚板立焊时,在接头两侧使用成形器具(固定式和移动式冷却块),保持熔池形状,强制焊缝成形的一种电弧焊,称为气电立焊。焊接时,通常用CO2气体保护熔池,在用自保护焊丝时可不加保护气。 焊接时,焊件处于垂直位置,焊丝连续向下送入由板材坡口面和两个水冷滑块面形成的凹槽中。电弧在焊丝和接头底部的起弧板之间引燃,焊丝和母材金属在电弧热的作用下不断熔化并流向电弧下方的熔池中。焊丝可垂直于重型接头的轴线作前后横向摆动,以使电弧热和熔敷金属分布均匀。随着电弧的上移,水冷滑块也随着上移,板材坡口面和两个水冷滑块形成的凹槽逐渐被熔化金属填充,形成焊缝。 气电立焊是由普通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和电渣焊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方法,优点是可不开坡口焊接厚板,生产率高、成本低。与窄间隙焊的主要区别在于焊缝一次成形,而不是多道多层焊;与电渣焊的主要区别在于熔化金属的热量是电弧热而不是熔渣的电阻热。 气电立焊通常用于焊接较厚的低碳钢和低合金结构钢、中碳钢等材料,也可焊接奥氏体不锈钢和其它金属、合金,板材厚度在12~80mm之间较为适宜。
C. 焊接储罐壁板,时焊缝为什么要先焊接纵缝
焊接储罐壁板,是不能先焊环缝的,根据的你描述,应该是大型储罐,立式组对,那么先焊环缝实现起来很难,第一是环缝组对困难,第二是环缝的焊接会导致纵缝产生很严重的变形,从而影响到纵缝的组对与焊接,再者,先焊纵缝,纵缝可以自由收缩,对环缝也没什么影响,而先焊环缝,由于纵缝一端被固定,导致不能自由收缩,残余应力和应力变形会大大增加。
先焊短焊缝是为了减小焊接变形,先焊长的短的就被固定,无法自由收缩,会导致变形量很大,最终会影响到地板与筒体的组对,甚至整体不合格(底板变形量规定在50以内),同样,先焊短的对长焊缝没什么影响,而可以得到较好的焊接质量。
另外,如果焊缝较长,建议采用中间往两边分段退焊的方法进行焊接,可以将焊接变形控制到最低
D. 焊接时的变形,怎样控制。
焊接变形的控制一直是难点,我在工厂做了9年焊接技术了,但是对变形量还是控制不了,还是不能预测。我说说一般控制的方法吧。
首先从设计上就要下手,尽量焊缝对称,排布均匀,集中部分加大块加强筋控制变形。
焊接时有筋板的先焊筋板,根据变形的预测确定每条焊缝的起弧和收弧方向,也就是是从左往右焊还是从右往左焊,尽量对称焊接,比如先焊左边的一道位置,然后是右边的同位置,然后还是右边,再左边,左边,右边。框型结构先焊对角,再焊另外两个对角,长焊缝先断焊再满焊,小件可以用胎具压牢焊接,大件根据变形预测做反变形拼接。大概也就是这些吧,不同的件焊接方法不同。
最后再强调一下,从左往右焊和从右往左焊对变形是有影响的,你试试就知道了,这个可以在默写焊缝多的件上得到验证,我一般下工艺的时候复杂件是要规定焊接顺序和焊接方向的。
E. 如何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
如何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
焊接顺序,简单的说,可以纠正焊接变形,焊接的时候受应力作用焊件会变形,改变焊接顺序和方向,可以使应力相互抵消。总的原则:一般先焊接变形较大的焊缝,再焊接变形较小的焊缝。对于较长的焊缝可以采用分段焊接,对称焊接等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如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等等都可以一定程度地减少焊接变形。当然具体情况还得灵活运用。
F. 什么是退步焊接法 有时候立焊打底焊的时候,先要从上往下分段退步焊,这是为什么是为了防变形求详解
退步焊法就是从正常的焊缝尾部开始,用分段焊接方法,逐步向正常焊缝的头部方向焊接。
退步焊法确实是用于减小焊接应力,从而达到减小构件变形或削弱焊接裂纹的可能性。
由于焊接温度是由头部开始随着连续焊接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因此焊缝越长,其尾部的热量越大。高热量造成材料的膨胀,挤压周边金属造成体积减小。而随着冷却的开始,缩小了局部体积的金属需要伸长恢复,才能够补偿被压缩了的体积。但金属是有强度的且远比高温时来得大,于是对焊缝的收缩产生了极大的抗力,焊接应力由此产生。
可见,当焊接温度越高,膨胀产生的金属变形就越大,冷却时的收缩力也就越大。当焊接应力高于金属结构的强度,则结构产生了变形;当焊接应力高于金属材料的强度,则材料发生裂缝。
为了减小这种应力,采取退步焊接法显然是有效的。因为它的每段焊缝都比较短,且头尾相接,因此不仅远比常规的连续焊缝所产生的温度为低,其应力分布也比较低均匀。
G. 如何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
选择焊接顺序的基本原则如下:
从装配焊接角度考虑:应以不造成焊接困难及不能焊接焊缝为原则来考虑焊接顺序;
2.从减小焊接变形及残余应力的角度来考虑:
(1)从焊接结构中心向外焊接;
(2)从厚板方向向薄板方向焊接;
(3)先焊收缩量大的接头(对接接头),后焊收缩量小的接头(搭接、角接接头);
(4)先焊立焊焊缝,后焊平焊焊缝;
(5)平行焊缝尽量同时同方向焊;
(6)先焊错开的短焊缝,后焊直线长焊缝。
H. 哪个电焊高手知道这个结构是先焊平焊还有先焊立焊
为防止变形要加筋,焊后去掉就行,先交叉平焊,后对称立焊。仅供参考。焊几个看变形量再定焊接顺序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