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焊接完成后,应进行哪些工作后方能将产品转到下道工序
焊接完毕后,要达到的要求及标准,1、焊缝平滑,曾现鱼鳞状;不得出现堆起凸包、不均匀的现象。 2、工件焊接完毕后,外观应用砂布重新打磨一遍,不能有手感刺边角的存在; 不得存在焊渣、焊点、毛刺等,焊缝应光滑、平整。应保证工件的“边齐、面平”, 包括工件上开口边缘的垂直平行度。 3、箱体类工件平面上焊缝不得比平面高,原则上打腻子后应该能掩盖住,看不 出焊缝。 4、工件在喷漆前应清除锈层、氧化皮、焊渣等杂物,对能经过喷丸处理的工件, 必须经过喷丸处理。 5、对于周转件,尤其是焊接后不再进行加工的平面,在焊接时必须严加防护, 避免电弧损伤或焊渣损伤且焊缝均匀的前提下不能随便进行打磨。 6、工件喷漆时,保证漆膜均匀无流挂,无漏喷现象。 7、喷完漆后的钣金件在转运过程中,防止划伤大平面,防止工件存放变形,如 有划伤则需重新喷漆处理。 8、对于焊接后需进行发蓝、电镀的钣金件,焊接完毕达到相关要求后,统一喷 砂处理。周转过程中应严加防护,避免磕碰划伤,不得再进行打磨处理。
❷ 几个零件焊接后再机加,焊接件图号与机加件图号是一样的吗
你好,几个零件焊接在一起后再进行机械加工的话,为保证操作工阅读和理解图纸,为保证图纸的客观准确性,图纸的图号最好设定为不同的,比如先设计装焊图,给定一个图号,明确装焊的各项要求,包括焊缝大小,装焊后的尺寸要求等。然后再设计一个图号的加工图,标注加工的要等,这样在生产中就不容易出错了。
❸ 焊接后精加工,图纸如何表示
直接在零件图里表示“精加工”以后的尺寸。焊接图可以作为毛坯图。在零件图里“焊接件”是一个整体,就像铸件。
❹ 金属结构件加工是先焊接还是先割槽
加工后焊接,要保证精度是很困难的。因为焊接时装配位置保证很困难,其二时焊接应力
在工件较大的的情况下很难消除,精度变化大,最终完工后精度很难保证。
一般大型工件是先焊接好,然后进行人工时效,降低和消除焊接或铸造产生的应力,最后安排机械加工,这样才能保证最终完工后的精度。
❺ 先焊接好还是先加工好
不论尺寸大小都是先焊接再加工好,因为焊接会导致工件变形,影响最终尺寸。不过,有些尺寸焊接时可能影响不到,工件又比较大,当然是选择先加工后焊接。这要根据你工件的结构及焊缝位置来分析,有图就好了。
❻ 高压管道焊接后能加工吗为什么
能。高压管道焊接后,切口表面应平整、无裂纹、重皮、毛刺、凹凸、缩口、熔渣,所以还要加工。 通常所说的高压管道是指压力为10-100MPa的流体介质管道,压力超过100MPa的管道称为超高压管道。
❼ 一个零件和其他零件焊接完以后还需要加工,出图时这个零件的零件图应该是出焊接并加工完以后的结构,还是焊
焊前结构,标注哪些需要焊接,哪些是需要其它加工的就可以。我看过长春轨道客车有限公司的图纸,也是焊接完成后需要机加,但图纸上都是焊前结构。
❽ 请教,铁或钢先焊接,再热处理,与直接热处理铁和钢,再焊接,两种有什么区别
铁或钢黑色金属,先焊接加工,然后热处理比较好。焊缝与母材强度一致。
如果先做热处理,母材会因热处理失去原来的特性(热处理四把火:正火,淬火,回火,退火),渗碳,渗氮,碳碳共渗或其他非金属及合金元素整体或表面热处理后,增加焊接后焊缝裂纹等缺陷产生。
❾ 如何判断焊接的质量
1、外观检查:良好的焊点要求焊料用量恰到好处,外表有金属光泽,无拉尖、桥接等现象,并且不伤及导线的绝缘层及相邻元件良好的外表是焊接质量的反映。
2、手触检查:手触检查主要是指触焊点时,是否松动、焊接不牢的现象。用镊子夹住焊点,轻轻拉动时,有无松动现象。焊点在摇动时,上面的焊锡是否脱落现象。
3、结构光视觉传感法检查:此检测方法,主要是在焊缝表面投射一束辅助激光,通过视觉传感器获取反射的焊缝轮廓光条纹信号,并借助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结构光条纹中心线、模式识别技术识别目标焊缝轮廓,最终为焊缝质量判断提供可靠信息。
4、同轴视觉检测法检查:此方法主要用于激光焊接质量检测,利用激光发射器自身的结构特点,将监视器与激光发射器同轴安装,实现同轴视觉检测。在焊接过程中,通过此检测方法可直接拍摄激光束对准位置正下方的熔池、匙孔图像。
5、红外传感检测法检查:此方法主要是利用红外温感系统直线方向对焊缝进行热量扫描,记录下红热状态的焊缝热能。在实际焊接技术应用中,可将传感技术安装在焊枪后,根据焊缝温度分布情况,可对焊缝缺陷部位、特征等进行识别。
❿ 焊接后还能车削吗
当然可以车削,比如模具损坏后,可以气体保护焊填满损坏部分,然后进行车削或打磨,不会裂!我经常经这样做,不过焊接技术要过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