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外白渡桥作为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它到底有哪些来历
闻名中外的外白渡桥,又称外婆桥,是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同时也是自1856年以来在苏州河河口附近同样位置落成的第四座桥梁。外白渡桥处于苏州河下游河口,位于黄浦公园西侧,架在中山东一路,东大名路之间的苏州河河段上。由于处于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界处,因此成为连接黄浦与虹口的重要交通要道。现在的外白渡桥于1908年1月20日落成通车。
外白渡桥是位于中国上海市区苏州河汇入黄浦江口附近的一座铁桥,是中国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的桥梁,也是当今中国唯一留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式桥。该桥目前为钢架结构下承式桥,有两孔,全长106.7米,跨度52.16米,南向北单向车行道三根,共宽11.2米,两侧人行道各宽3.6米,载重为20吨。由于其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设计,外白渡桥成为上海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上海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象征。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外白渡桥列为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之一。在上海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城市里,外白渡桥仍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自1908年落成后,外白渡桥便是成为上海天际线的组成部分。
历史文化折叠编辑本段
今天的外白渡桥已经是第三代的了。百年记忆-外白渡桥
第一代威尔斯桥(1856年至1871年)折叠
1855年,苏州河上建于雍正年间的闸桥垮塌,交通问题更加尖锐。1856年由供职于怡和祥行的英国人威尔斯和宝顺祥行的韦韧、霍梅等20人(多为祥行经理或鸦片巨贩)凑资组起的“苏州河桥梁公司”(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家以桥梁建造为主的公司)投资建造了第一代的外白渡桥,名为“威尔斯桥”,是座木桥。
第二代第二代外摆渡桥折叠
由于韦尔斯桥建设的初衷只是为了牟利。因此,苏州河桥梁建筑公司只负责过桥费的收取,而忽略最基本的桥梁维护。所以,不到6年时间,韦尔斯桥的木质桥基就开始腐烂,桥面出现倾斜。迫于工部局压力,苏州河桥梁建筑公司不得不筹划新桥的建设。继之,上海居民愤起抗争,粤人詹若愚就在今日的山西路口设置义渡,免费接送两岸过路华人,以示不屈。因市民不再付钱,乃称之为“白渡”。 租界工部局迫于众怒难犯,于1876年在威尔斯桥近侧造了木质浮桥,过桥免费。因其毗邻外滩公园,当年的英国人叫它“花园桥”(Garden Bridge) ,并在桥头立铜质纪念碑刻字记载(1949年后铜碑被毁),而百姓则直呼为“外摆渡桥”。 从此,这里过桥不再付费,而威尔斯桥则由工部局拆除。后来数十年,民间口误,读音成“外白渡桥”。于是,约定俗成地沿袭下来,到今天,这外白渡桥早已经不止是一座桥的名字。
第三代外白渡桥折叠
现存的外白渡桥为1907年建造。在20世纪初,随着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和客流的增加,原先的木桥已不敷使用,于是在1906年木桥被拆除。而新的桥梁建设被提上议程,工部局决议建造一座新的钢结构大桥用以容纳电车和汽车的通行。新桥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负责监造,同时所需钢材从英国进口。新的公园桥即今天的外白渡桥由位于新加坡的英商霍华斯·厄斯金有限公司负责设计,英格兰达勒姆郡达灵顿的英商克利夫兰桥梁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承建,该公司曾于上年建造过位于津巴布韦的横跨于赞比西河上的维多利亚瀑布大桥。新的外白渡桥于1906年8月4日正式开工,于翌年12月29日落成。1908年1月20日,工部局举行新桥通车礼。在通车之时,外白渡桥是当时上海最大的钢铁桥,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座钢桁梁,由于全身为钢材质,所以被媒体称为“中国最坚固的桥梁”。新落成的桥梁总长104.39米,车道宽11.2米,两侧各有2.9米的人行道。桥梁净高在河面涨潮时3.25米,退潮时5.57米,桥身总重约900吨。
政治经济折叠编辑本段
上海因河而兴,通江贯海,外白渡桥是上海市区连接沪东的重要通道,也把老上海金融与外贸运输两大支柱产业贯通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