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钢厂现代化物流管理系统需要具备哪些功能
物易云通智慧物流管理系统具备预约排队、无人值守等功能。可以满足大钢厂的管理需求
一、预约排队。可以解决进厂前排队问题,排队信息提前感知。建立“云端停车区”智能指挥车辆有序排队;自动叫号进场,建立电子围栏,根据厂区容量和进车规则智能进场,解决拥堵难题。
二、无人值守。进厂工程中许多环节,通过智能门禁、无人值守磅房管理,自动生成可视化数据报表,减少不必要的单据制作和留存。
三、优化运力。建立手巧司机评价机制,构建自有运力池,直接触达司机群体择优选择运力;发标管理,公平、公正、公开竞标,减少人为影响,降低运力成本。
四、智能监管。将整体毕吵键业务流程数据线上留痕,串联各管理环节,业务流程间各角色信息透明化,智能生碰运成数据统计、对账报表,让数据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贰』 求:钢铁冶炼各关键设备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作用,谢谢
包括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连铸、热轧、冷轧等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以及制氧、发电、海水淡化等配套公辅系统,年产生铁898万t,钢坯970万t,钢材912万t。主体工艺设施配置:500m2烧结机2台,60孔7.63m焦炉4座,504m2带式焙烧机球团生产线1条(预留)、5500m3高炉2座、300t脱磷转炉2座、300t脱碳转炉3座(其中预留1座)、2150mm双流板坯连铸机2台、1650mm双流板坯连铸机1台、2250mm和1580mm热连轧机各1套,2230mm、1700mm和1550mm冷连轧机组各1套。预留熔融还原炼铁炉、薄板坯连铸连轧短流程生产系统,预留化工产品深加工设施。主要公共辅助生产设施:2台300MW燃煤-燃气混烧自备电厂发电机组、1台150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2台36.5MWTRT余压发电机组、2台30MWCDQ余热发电机组、2台75000 m3/h制氧机组。新钢厂建设规模宏大,工艺装备精良,技术先进可靠,创新亮点很多。主要有五个特点:第一、装备大型。钢铁厂集中采用了目前我国最大、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型焦炉、烧结机、球团焙烧机、高炉、转炉、板坯连铸机、热连轧机和冷连轧机。构成了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运行系统,具有现代化钢铁厂的标志,体现了钢铁厂综合竞争力,代表着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方向。目前,全世界超过5000 m3的高炉共有13座,新建的5500 m3高炉将成为第13、14座,单炉平均日产量可达12000t以上。4座60孔7.63m特大型焦炉,亚洲最大,在世界上排名前列。500m2烧结机、504m2带式焙烧机、300t铁水脱磷转炉、300t顶底复吹转炉、300tRH真空脱气精炼装置、2250mm热轧生产线、2230mm冷轧生产线以及75000m3制氧机等都是目前国际国内名列前茅的大型装备
『叁』 在钢铁工业主要用到哪些水处理药剂
(1)炼铁厂:高炉、热风炉冷却净循环水处理系统,包括开路循环系统版、半开路循环系统、纯权水闭路循环系统等工艺;高炉煤气洗涤水浊循环系统;高炉炉渣水循环系统;鼓风机站净循环水处理系统。
(2)炼钢厂:氧气转炉烟气净化污水处理
(3)连铸厂:结晶器软水(或除盐水)闭路循环水系统;二次冷却浊循环水系统;直接冷却浊循环水系统;污泥脱水处理系统。
(4)热轧厂:热轧净循环水处理系统;热轧浊循环水处理系统;过滤器反洗水处理系统;含油、含乳化液废水处理系统;污泥处理系统。
(5)冷轧厂:间接冷却开路循环水处理系统;酸碱废水处理系统;含油、含乳化液废水处理系统;污泥处理系统。
这些系统用到的药剂主要有:缓蚀阻垢剂、阻垢分散剂、杀生剂、凝聚剂、助凝剂、絮凝剂、除油剂。
『肆』 钢铁厂有哪些机械设备
钢铁厂的机械设备包括:
1. 高炉设备:主要用于冶炼生铁,包括高炉本体、炉顶装置、热风炉等。高炉本体是核心部分,炉料在此经过还原反应产生铁水。炉顶装置负责向高炉内加入燃料和熔剂等,而热风炉则提供高温空气以帮助高炉反应。
2. 转炉设备:用于炼钢过程,将生铁转化为钢。主要包括转炉本体、倾翻装置、供氧系统、二次除尘设备等。转炉内发生氧化反应,通过氧气吹炼去除杂质并调整成分,得到钢液。
3. 连铸机:将液态钢转化为固态钢坯的设备。连铸机包括多个部分,如中间包、结晶器、拉矫机等。在此设备上,液态钢连续铸造成所需的钢坯形状,再经过后续处理进行加工。
4. 轧钢机:用于将钢坯进一步加工成各种形状的钢材,如板材、线材等。轧钢机包括多个轧辊和传动装置等,通过连续轧制改变钢坯的形状和尺寸。
5. 辅助设备:包括起重机、输送设备、除尘设备等。这些辅助设备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如起重机用于物料搬运,输送设备保证生产流程中的物料流通,除尘设备则负责控制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钢铁厂的机械设备是钢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这些设备的协同工作确保了从原料到成品钢的生产过程顺利进行。不同类型的设备在钢铁生产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构成了钢铁生产的核心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