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钢铁雄心2中的意大利
普通版本基本没有事件,半年时间可以赶紧暴兵了,40年4、5月你就要主动宣战它们了,不过这是按历史的打法,你也可以早战。
打败荷兰、比利时会有它们的投降事件,进攻法国会有“迂回马奇诺防线”事件,以及“摧毁马奇诺防线”事件、“维西法国”事件、法国投降、戴高乐组建自由法国、日本要求得到法属印度支那事件等。
当然你得进攻了法国,获得优势之后,电脑意大利才会宣战法国,加入轴心国。这样为后来进攻南斯拉夫、希腊铺路,以及后续的巴巴罗萨。
MIH版本里追加了不少事件了,比如会有“进攻低地三国”事件,以及“伞兵攻占比利时XX要塞”事件。进攻法国事件等等。事件比较多。
2. 钢铁雄心 4 英国王党线最新优化(配图)
钢铁雄心4 英国王党线最新优化
钢铁雄心4中的英国王党线,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策略选择,为玩家提供了极具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游戏体验。以下是对该线路最新优化的详细概述,包括关键策略点、国策选择以及配图展示。
一、历史背景
英国王党线源于乔治五世国王去世后,爱德华八世因“不爱江山爱美人”而选择退位的历史事件。随后,其弟乔治六世即位,并最终由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继承王位。在游戏中,这一线路通过一系列国策和事件,让玩家能够体验到这一历史空想的魅力。
二、具体国策细节
爱德华八世筹备大婚前(1936年6月15日前)
早战美国:
工业分配上,利用情报机构间谍网络获取美国情报优势,同时在约克郡修建基础设施,制造军工产品,重点补充枪支、火炮和舰载飞机。
空军和海军在伦敦集结,购买英属马来亚的石油,进行训练。
早期美国兵力薄弱,可多出八步二炮和填线师进行攻击,同时防御加拿大方向,需要48-72个师,由蒙哥马利元帅指挥。
调整航线和政治点使用:
调整航线增加战争支持度至25%,切换部分动员。
政治点优先用于部分动员(150pp),然后任命陆军部长(100pp)。
利用陆军精神和陆军顾问减少花费,并上3个陆军顾问(共200pp,王党送100pp)。
走巩固不列颠帝国到英联邦关系:
为了最快完成帝国联邦国策,需要在自治领存在的情况下进行。由于婚礼后期各自治领会脱离联合王国,需要重新成立傀儡国并吞并。
爱德华八世筹备大婚(1936年6月15日左右)
重要选择:
退位,换乔治六世国王登基(与历史一致)。
贵庶通婚,放弃子女继承权,未来由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登基(稳定度下降较少)。
大婚,稳定度下降较多,但可达成华里丝美国女王成就。
内阁倒台 自治领独立
筹备婚礼期间会触发不同阶层支持或反对国王结婚的事件。王党内阁成员给予国王支持。
当国王决定大婚时,鲍德温内阁集体请辞,自治领决定独立。
爱德华八世大婚 早战美国
内阁倒台,国王支持率下降,自治领独立。国王决定重新控制自治领,并计划统一英语圈。
调整航线结束,战争支持度不足,需尽快点出王党和保佑国王政策。
制造对美国的正当化宣称,准备登陆。
陆军经验换成优势火力学说,进行部队编制改革。
登陆美国,一路平推,38年10月美国投降。
三、配图展示
(以下图片展示了游戏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和决策点,帮助玩家更好地理解策略实施过程)
四、后续策略
南征北战 成立帝国联邦:
与德国结盟,打法国获得法兰西岛成就。
统一爱尔兰。
夺回自治领,成立帝国联邦。
注意事项:
打南非需在坦桑尼亚到赞比亚修铁路,确保补给。
澳大利亚可从新加坡出发,在北部登陆,注意沙漠补给。
英属印度独立后会陷入内战,分出多个国家,但无核心,可后续处理。
彩蛋与特殊成就:
内战后的麦凯撒比华里丝更强,可考虑不更换。
成立美利坚联合王国需完成统一英语圈国策,并确保美国存在且非同盟。
通过以上策略和优化,玩家可以在钢铁雄心4中更好地体验英国王党线的独特魅力,实现历史空想的辉煌成就。
3. 钢铁雄心2 用1936德国,先打西线,占领了荷兰。
版本:1.1
首先说一下,我玩HOI2这是第一局,说实话好多东西我还没搞明白呢。本来也没资格写这个攻略。但是我发现早战派虽然很多,水平比我
高的也大有人在,但像我打的这么快的似乎还没见着(也许我眼拙)。
所以写一个攻略吧。也算抛砖引玉吧。
难度最高,外交最狂暴,版本1.1ioco(后面这4个字母不明白什么意思)
最重要的一点,没改游戏!
我可以不谦虚的说,我的这篇战报绝对是早战派的经典之作,虽然1.2版之后增加了海军4小时不得脱离的规定导致我的战法的失效,但从思想上对于所有有志于早战的同道还是有意义的。
1.疾风骤雨扫西欧
1.1开局
开局我也没什么经验
首先军队前往德比边境。我是走过去的,因为我当时还不知道战略转移(就是冰箱)是怎么用的。所以1月16日才走到。而现在知道了,12
日就可以通过冰箱到边境。所以各位可以提前4天开始世界大战的享受了!
所有北部的军队都到亚琛,南部的到萨尔布吕肯。算好时间,等最后一个北方师抵达亚琛的同时,南部集结好的军队同时到科隆。然后对
比利时宣战,这样重占莱茵事件比宣战晚发生,可以抵消掉2点的不满度。
科技应当以工业为主,我爱死法本公司了,提高工业力的那一大砣科技都交给他了(改进机械工具和农业)。还有一个加快科技发展速度
的。剩下的根据个人爱好,我是研究了截击机和海军陆战队。
生产上,没的说,造10艘运兵船。
由于马上开战,所以民用消费自动减一半。生产上最好优先,早出运兵船。补给够用就行。升级暂时不用,反正你就是优先,也不能在打
垮法国之前升级完!
部长我换了一个,就是把装甲兵战斗加成的那个换成了步兵战斗加成的,因为毕竟战斗靠步兵为主啊。
国策我是把干涉拉了一下。现在看来没必要。因为德国后面一堆事件加干涉的,一会就加满了。还不如直接拉一下鹰派。毕竟德国最缺的
是人力。
另外早战的另一个巨大好处是,虽然盟国的总兵力比德国多得多(陆军138:40,海军206:17,空军21:11。盟国都比德国多得多)。但首
先其巨大兵力分散在世界各地,而德国则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取得局部的相对优势。而且,德国一上来的36个步兵师都是36年师。而英国
法国比利时等国的军队大部分或全部都是18年师!!要知道18年师的战斗力几乎只有36年师的一半(39年师相对36年师的优势远远没有这
个大)。所以在盟国有时间把军队升级到36年师之前就击溃他。便宜实在是太大了。等到盟国军队都升级到和德国一样了,再打难度要大
许多。
1.2怀璧之罪————比利时
匹夫无罪,怀璧之罪。比利时为什么两次大战都首先挨揍?实在是因为他待的太不是地方了。
德法边境壁垒森严。甭想直接过去。
36年1月16日8点。一声令下,千军万马冲过边境。
之后千万不要读盘。这样由于迟滞效应,英国法国不会立刻参战。而比利时的小小部队当然不是帝国的对手。18日3点,已经占领了列日、
安特卫普和巴斯托涅。孤军奋战的比利时宣布投降,割让除Mons之外的全部欧洲领土。当然同意了。与此同时,英国法国终于明白过来了
,加入战团。但时机已经错过!
1.3强势遮断————对法作战
下面是第一个重头戏,维希法国的成立。
关于马其诺防线的当面,我认为每个省放2个师就够了,互相支援,有莱茵河和碉堡。可以守住的。
北海海岸最多放1个师防登陆足够了。
对法国作战的战略思想,就是尽早达成成立维希法国的条件。
那么夺取巴黎成为关键。由于总兵力上法国不处于劣势。那么怎么运用兵力成为重点。
将一半的进攻兵力,组成A集团军群,从阿登直接南下。我利用法军从Reims进攻我的那幕尔的机会,从阿尔隆侧击成功,占领Reims。然后
关键是进攻Chaumont,但不进入Chaumont,因为一旦进入,就会遭到马其诺防线的3个省的法军的夹击,得不偿失。我的目的是时刻保证对
Chaumont的进攻态势,因为法军要想从本土和马其诺防线之间调兵支援,必定走最短路线从Chaumont路过。时刻保持优势兵力对路过的单
个法军各个击破,就可以达成不让法国互相支援的效果(敌军战败的部队都回其出发地点)。有兵力就占领Troyes,虚攻dijon(同上理)
。截断任务我认为是关键。
剩下一半兵力组成B集团军群。其左翼也从那幕尔出发,直指巴黎。右翼从根特出发,从里尔到加莱,围歼法军于敦刻尔克(这也是法国战
役里唯一的歼灭战)。
由于法国主力被拖在马其诺防线,所以法国腹地的抵抗乏善可陈。
于1月30日占领巴黎,2月1日触发维希法国成立事件,法国战役结束。
总结:法国作战,讲究的就是一个字:“势”
A集团军群就像是围棋里的外势,蓄势不发,强势遮断为关键。相比之下,巴黎几乎是空城一座,反而不值一提。
另外,如果减去由于我不知道战略转移的用法,是可以提前进攻比利时的,而且由于我一开始不熟可能有部分速度慢的部队混编导致行军
速度降低。除去这些因素,打的顺的话,是可以在1月25日前后触发维希法国成立事件的!!!这个留给各位自己试了。
另外其实我的这个作战计划不是第一次用了,我玩VIC的1914年世界大战剧本,用的就是这个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