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三章的读后感
1.保尔,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热血青年。在战乱的时期,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最有利的办法——抗战! 在富人面前,他没有卑躬屈膝,他选择挺起胸膛,让别人知道——穷人不是好欺负的。贫贱不能移! 在暴力面前,他没有低下他的头,他选择直面强暴,让别人知道——穷人也有尊严。威武不能屈!
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三章读后感怎么写
写作思路:首先将文章的第三章熟读,然后将第三章的主要情节描述出来,要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保尔和冬妮姬美好的情愫,最后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阐述出来。
正文:
本章主要讲述了保尔的初恋。一次偶然的相遇,保尔结识了林务官的女儿冬妮姬。
保尔在湖边钓鱼时,结识了林务官的女儿冬妮娅。她没有像别的富家子女一样嘲弄和侮辱保尔,两人很快认识了。车站的工人们罢了工,阿尔青等三位工人在被迫开车时,为了自己和其他起义军的安全杀了一个德国人,之后跳车逃到乡下。
但他们的家人打听不到他们的消息了,冬妮娅在湖边读书,看见了游泳的保尔。他们在一起聊天,成了朋友。保尔为了养活自己和妈妈,再买一套新衣服,又找了一份锯木的工作。打扮一新的保尔让冬妮娅很惊喜。 在这一段时间里保尔结识了冬妮娅,这使保尔十分开心,在之后也使人难忘。
两人相互吸引,他们一起聊天、读书,并相互产生了好感。两人身份、地位的悬殊,为两人最终的悲情结局埋下了伏笔。
第三章作为突出的就是细节描写,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俩人情感的纯洁美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㈢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三章读后感500字
保尔精神,精神之魂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任何一部成功的作品多半是和着作家的血泪写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是传记作品,但它所反映的基本上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极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是他对生活的切身体验,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哲理性思考和总结。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是苏联作家。出生于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寒,只念过三年小学就被迫走向人间独立谋生。1919年乌克兰解放,加入共青团,并参加爱红军奔赴前线。1924年加入共产党。1927年由于病情恶化而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在病榻上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2-1935)。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基础提炼加工而成的。小说中除了保尔•柯察金,还有对他的成长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朱赫来、阿尔焦姆,以及冬妮娅、谢廖沙和丽达、赖雅等一代人。保尔•柯察金是苏联第一代共青团员的缩影。他的个人命运与十月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保尔精神的主要之点在于它对革命理想的无限忠诚、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保尔•柯察金既是一名革命斗士,又是一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青年人。它既是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革命英雄,又是一个超越时空局限的人性英雄、人类世界中的永恒强者。
光阴荏苒,时过境迁,保尔所处的那个烽火年代已过去了大半世纪,而保尔精神仍被一代代地传承着。今天,人们、特别是曾经从这部小说中受到教益汲取的中老年读者,仍在怀念保尔•柯察金那种反对压迫、反对以强凌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假公济私,见义勇为、知难而上、不怕艰苦、忠于职守、为公众的利益勇于献身而无怨无悔的高尚情操。这种社会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种新的时代要求,那就是在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谈物质多了,谈精神少了,而一个人文精神失落的社会,它是不健全的,甚至是危险的。
人,一定要有精神的,正是因为有了精神,才支撑和鼓舞了保尔•柯察金和许多革命老前辈们为了任命的利益而艰苦奋斗,流血牺牲。也正因为有了精神,才支撑和鼓舞了我们的广大人名群众为建设自己的美好的未来而信心百倍地忘我劳动。这正是我们应该珍惜和发扬的。
人们可以以不同的态度对待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但却不能不承认作为一个人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战胜困难、与死神抗争的坚韧和勇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不同的青春有着共同的旋律——这就是理想、信念、意志和饱满的激情所谱成的生命之歌。保尔的生命之歌响彻在作品的始终,更浓缩在他有关人生、人生价值、人生态度乃至人生荣辱观念的许多名言警句之中。这些文学警句被一代代读者抄录着、汲取着,而且还将继续被传承下去——只要人们也像保尔一样珍惜自己的人生
㈣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三章有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说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想必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吧!书里讲了一位坚强,勇敢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后,我领悟到:一个人的毅力对他的一生是有很大影响的.就说这本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吧,他的一生非常坎坷,然而他凭什么使自己继续活下去呢 是毅力.毅力给了他无穷的力量,老天也使他有了三次生命.自从认识水兵朱赫来以来,他的心被共产党吸引住了.经过几番波折,他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他出生入死,英勇杀敌.在战争中他也受了不少伤.最严重的一次就是被弹片击中头部,死里逃生.痊愈后,保尔没有忘记党,拿起新的武器,重返战斗队伍,开始了新的生活!
他十几岁就立足杀场,英勇杀敌,热爱祖国,在战场上,他被砍了好几刀都大难不死,为什么 仍然是毅力.年轻的他后来疾病缠身,但他仍不停地忘我工作,有休假疗伤的机会他也不愿意放弃工作,毅力真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啊!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我的心好象在水里扔下了一块大石头,久久不能平静.我佩服保尔·柯察金那种勇敢,百折不挠的精神.讨厌故事里维可外多那种小贵族.保尔·柯察金的影子时时在我的脑子里浮现,鼓励我要像像他一样做一个坚强,勇敢的人.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生活中一点小小的困难没什么大不了,只要勇敢地去面对,等事情一过,你会发觉,原来自己是有毅力的.保尔·柯察金的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
㈤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三章读后感悟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仅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这是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令人久久不能平静的书中一段文字。
就像书中塑造的英雄人物——保尔•柯察金同志,这个名字令我听到就信心百倍,浑身充满力量。他以超人的毅力一次又一次从死神手里夺回自己的生命,却又置生死于度外,全身心投入到党和解放事业中去。虽然双目失明,不能在前线战斗,但他仍然不畏在后方继续为解放事业而奋斗。
保尔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他的精神和品质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他不仅在肉体上战胜了病魔,更在精神上超越了自我。他在最艰难的时刻,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保尔的精神是坚韧不拔的象征,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他为了理想可以不顾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勇敢地面对,不轻易放弃。
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三章,我深深地被保尔的精神所感动。他的坚韧、勇气和毅力让我明白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让我们从保尔身上学习到,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勇敢地面对困难,坚持到底。
㈥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三章读后感
保尔由于受了伤在家休养了一个月,在保尔与医生的谈话中得知保尔全身已经伤痕累累。随后保尔去到哥哥阿尔青家。
在描写阿尔青家庭时,可见其家庭并不富裕,生活艰难,是“旧社会典型的小资产自发势力”难怪保尔反对哥哥的婚事。在这座小城街头,保尔为哥哥的生活感到担忧,闷闷不乐。
在这个僻静的小城里,保尔有一种压抑感,他向往气象宏大的大城市,想回到自己工作岗位。路过革命烈士花园时,保尔心情沉重。
终于要离别时,保尔和母亲依依不舍,最后还是踏上火车离开了。并找回了自己原先的工作,在一次意外中保尔从匪帮手中救出安娜。
他用手风琴尽情地赞美来之不易的快乐,却不知这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狂欢。本章中令我感触非常深的是保尔母子难舍难分的描写,他向妈妈发誓要把全世界的资本家赶尽杀绝。
因为这是他最终目标和信仰,母亲则表示自己可能活不到那天了,只希望保尔平安归来,血浓于水的亲情着实令人感动。然而面对革命大业,保尔不得不放下亲情,踏上远去的列车。
名著读后感的写作技巧:
1、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找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
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2、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
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