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十大钢材品牌排行
从某种意义上讲,钢材产量也是国家实力的一种重要体现,生产出好的钢材可以为社会的建设做出安全性的保障。那么中国十大钢材品牌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一一介绍吧!
什么牌子的钢材好中国钢材品牌介绍:
下面就列出属于中国驰名商标的钢材品牌:莱钢,攀钢,中钢,天钢,杭钢,双菱,酒钢,西城,南钢,凌钢,永钢,中天钢铁,唐钢,包钢,邯钢
哪些钢材品牌最好中国十大钢材品雀源牌:
中国十大钢材品牌,排行第一位:
宝钢(英文:baosteel)
宝钢(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国有独资公司,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联合企业,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钢(Baosteel),是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也是国有企业,它的总部位于上海。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600019),简称宝钢股份,是宝钢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
中国十大钢材品牌,排行第二位:
鞍钢(英文:ansteel)
鞍钢(曾获中国名牌,大型上市公司,中国十大钢材品牌,国内著名专业致力于钢材冶炼生产的兆宏企业,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监管的中国中央企业,是中国大陆第二大钢铁国有企业。鞍钢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
中国十大钢材品牌,排行第三位:
首钢(英文:SHOUGANG)
首钢(始建于1919年,中国名牌产品,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中国企业500强,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首钢集团总公司)
首钢集团是以生产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多种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首钢总公司为母公司,下属股份、新钢、迁钢、首秦、高新技术、机电等海外企业。职工近8万人。2011年1月13日,在北京石景山钢铁主流程停产仪式上,首钢获颁功勋首钢纪念牌。当日,首钢北京石景山钢铁主流程停产仪式举行。
中国十大钢材品牌,排行第四位:
武钢(英文:wisco)
武钢(始建于1955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十大钢材品牌,大型上市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简称: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于1955年开始建设,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武钢拥有矿山采掘、炼焦、炼铁、炼钢、轧钢及物流、配套公辅设施等一整套先进的钢铁生产工艺设备,并联合重组鄂钢、柳钢、昆钢后,成为生产规模近400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居世界钢铁行业第四位。
中国十大钢材品牌,排行第五位:
沙钢(英文:sha-steel)
沙钢(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企业500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世界500强企业,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沙钢集团是江苏省重点企业集团、国家特大型工业企业、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集团总部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沙钢集团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深化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企业实现了持续、稳健、高族岁册效发展。2009年营收总额14,631,303万元,全国民企500强排名第1位。
中国十大钢材品牌,排行第六位:
太钢(英文:Tisco)
太钢Tisco(集铁矿山采掘、钢铁生产、加工、配送和贸易为一体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行业著名品牌,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太钢,英文简称TISCO)始建于1934年。太钢是集铁矿山采掘和钢铁生产、加工、配送、贸易为一体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也是目前全球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最高、品种规格最全的不锈钢企业,具备年产1000万吨钢(其中300万吨不锈钢)的能力,营业收入连续五年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中国十大钢材品牌,排行第七位:
济钢(英文:JIGANG)
济钢(于1958年,中国十大钢材品牌,中国企业500强,山东省著名商标,大型钢铁上市公司,山东钢铁济钢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属中国大型钢铁骨干企业、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名列河南省钢铁企业第2位、世界钢铁企业第110位。始建于1958年,现有员工55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人,总资产60亿元,年产值超百亿元。具备年产300万吨铁、300万吨钢、300万吨材的生产能力。
中国十大钢材品牌,排行第八位:
河北钢铁(英文:hebgt)
河北钢铁(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联合组建而成,国内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之一,世界500强企业,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钢铁集团是由我国两大钢铁集团唐钢集团、邯钢集团强强联合组建而成的国内最大、全球第二的特大型钢铁集团,总资产2638亿元,年产钢4024万吨,跻身世界500强第314位、中国企业500强第26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7位。
中国十大钢材品牌,排行第九位:
本钢(英文:bxsteel)
本钢(始建于1905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之一,世界500强企业,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本钢始建于1905年,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改革开放30年,本钢发展了巨大变化,特别从党的十五大到十七大的十年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集采矿、选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动力、运输、科研、机械加工制造、房地产开发等为一体的配套齐全的国有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中国十大钢材品牌,排行第十位:
马钢(英文:magang)
马钢(成立于1958年,中国名牌,中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重要的钢材生产基地之一,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马钢是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之一,安徽省最大的工业企业,位于长江之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快捷便利,着重盛产H型钢。1993年,马钢作为我国首批9家规范化股份制试点企业之一,成功地进行了股份制改制,重组分立为马鞍山马钢总公司和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998年,马钢总公司改制为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B. 包钢动供总厂干什么
包钢动供总厂是中国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一家生产动力供应设备的厂家。主要业务是开发、生产和销售各类热电站设备和蒸汽动力设备。
包钢动供总厂生产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主要应用于工业、商业、农村和城市的电力供应系统中,能够提供高效、可靠、低成本的电力供应。还生产燃煤发电机组,这种发电机组在国内外都有广泛应用,能够提供低成本、高效、长期稳定的电力供应。还推出了微电网系统,该系统是近年来新兴的电力供应方式,能够为遥远山区、荒漠地区及离岛区域等偏远地区提供独立的、可靠的、全天候的电力供应服务。
包钢动供总厂是一家专注于生产动力供应设备的企业,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先进的动力供应方案,以帮助客户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为提供动力供应设备、推动能源革命、提供设备的安装及售后服务以及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
C. “碳中和”下的钢铁:利益再分配的杠杆
我们在前期报告中总结了 历史 上通胀周期的演化规律,分析了本轮大宗商品上涨原因、走势。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部署大宗商品保供稳价问题,集中在财税手段增加进口减少出口、金融手段打击炒作,加强预期引导,取得了较好效果,但短期内供需矛盾尤其是供给不足明显,大宗商品上涨预期仍存。供给不足既与海外疫情和地缘政治关系有关,也与国内政策执行有关,包括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以及环保限产的供给冲击。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18亿吨,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5%,是仅次于火电的第二大排放来源,也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中之重。同时,当前钢铁引领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对消费品的传导已经对宏观经济、微观经营、居民购买力产生影响,影响了各经济主体的利益分配。本篇报告以钢铁行业为例,探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政策执行对经济尤其是利益分配的影响。具体讨论四大问题:我国钢铁行业有哪些特征并如何影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当前钢铁产业的上下游供需格局如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环保限产下的钢铁价格会如何演化?将产生哪些经济影响?
一、我国钢铁行业有哪些特征?如何影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1、总量上,以粗钢衡量的钢铁产量高、增速快,是钢铁行业碳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这也意味着如何降低粗钢产量将是未来碳中和实施路线不可回避的难题。 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首次超十亿吨,占全球产量的份额超过50%。同时,近年来中国粗钢产量增速显著高于全球,2018-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增速分别为6.6%、7.9%和5.2%,分别较全球(除中国)增速高出2.7、9.9和12.9个百分点。
2、产业结构上,钢铁产业集中度低,行业资源整合空间大。碳中和为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提升带来新的机遇,行业资源整合后有助于提升钢企进口铁矿石时的议价能力,保障供给的稳定性,提高发展的安全性,预防输入性通胀风险。从横向比较来看, 2019年美国、日本、印度和韩国钢铁产业产量前3家企业的产业集中度(CR3)在50%至90%之间,而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CR3仅为17.3%。 从纵向比较来看, 截至2020年末,中国钢铁行业CR10集中度为36.8%,较2016年仅提高0.8个百分点,与2016年工信部发布的60%目标相距甚远。 长期以来,钢铁行业存在制约产业集中度提升的三大因素。 一是钢铁企业的地方政府管理特征阻碍了大规模跨区并购;二是融资能力不足,限制了钢铁企业发起整合并购的能力;三是钢铁企业同质化竞争,经营者缺乏并购动力。
3、区域结构上,炼钢企业地域布局不平衡,河北等重点地区面临的减碳压力较大,减碳限产可能带来区域经济发展压力。今年碳中和的全国性政策机制与实施路线逐步成形,还需要对钢铁生产重点领域的重点地区予以政策支持,保障经济的稳健运行。 从区域分布看,一是我国钢铁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方,而钢铁需求主要集中在南方。2020年河北省粗钢产量接近2.5亿吨,占全国炼钢产量的23.7%,位居全国首位,是第二名江苏省的两倍。二是河北省内钢铁生产分布也不均衡,唐山市钢产量占全省总产量50%以上,邯郸市钢产量占比约20%。
4、生产工艺上,钢铁生产工艺流程长,碳排放量相对较高。 我国长流程炼钢工艺的生产原料主要是铁矿石、焦煤等,同时生产过程中由于前期投入资金较大,一旦开工高炉不能停工,焦煤炼化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当前我国长流程转炉炼钢的产量占比接近90%,显著高于全球平均的71.6%。 钢铁的低碳发展要求炼钢工艺的创新发展,未来以废钢为原材料、以电弧炉为的短流程炼钢厂占比将逐步上升,这将有助于降低我国对铁矿石的依赖,规避国际铁矿石价格冲击带来的输入性通胀风险。
5、与供给侧改革侧重去产能不同,当前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政策重点在于钢铁行业去产量、降低碳排放,供需矛盾短期内难以缓解,钢铁行业利润有望持续修复。 2021年1-4月规模以上钢铁行业的利润总额1529.8亿元,同比增超4倍,利润率为5.2%,高于去年同期的1.6%和去年底的3.4%。
二、如何看待当前钢铁产业的上下游供需格局?
1、上游供给偏紧,铁矿石、焦炭、废钢等原材料价格高位震荡。 1)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超过80%,而铁矿石由海外垄断且价格弹性高,是影响钢铁企业生产经营最重要的外生变量。今年进口铁矿石价格暴涨,影响到钢铁企业生产经营,构成输入性通胀因素,铁矿资源保障难题凸显。从近期进口铁矿石价格来看,高品位矿的涨幅更大,反映出钢厂对高品位矿的需求更高。2)国内焦炭供给弹性主要是由去产能政策决定,今年初焦化去产能政策实施使得焦炭市场供需错配,焦炭价格大涨,国内钢厂焦炭总库存快速下降。焦炭与铁矿石价格大幅度上涨使得钢厂长流程路线的成本优势减弱,短流程电弧炉炼钢的经济性增强,带动了废钢需求的提升,而废钢供给受限使得废钢价格居高不下。总体来看,钢铁产业供应链安全、资源能源保障面临挑战。
2、国内地产需求韧性较强、基建需求和制造业用钢需求回升,支撑钢厂高钢价、高利润。 1)地产、基建用钢需求波动是影响钢铁总需求的核心因素,建筑、机械消费量占比分别为59%、16%。2021年经济恢复性增长延续,地产投资韧性较强,基建投资低位回升,建筑用钢量高于往年。2)中下游制造业设备投资有望进入上行周期,今年1-4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3.8%,两年平均增速较1-3月上升1.6个百分点,反映4月制造业持续回暖。制造业投资走强推动相关板材用钢需求,制造业中机械、 汽车 、家电行业产销持续增长,我国钢铁需求将平稳向好。预计2021年钢材消费增长仍将延续。
3、海外制造业用钢需求走强,海外市场供需错配持续,国际国内钢价走阔导致钢企出口动力强,不利于国内钢铁供给。 据世界钢铁协会的短期预测,2021年全球钢铁需求同比增长5.8%,而除中国外钢铁需求同比增长9.3%。发达经济体制造业活动持续扩张,海外制造业走强拉动国际钢材需求。而海外粗钢产能利用率仍在爬升阶段,整体尚低于疫情前水平,市场供需错配导致国际钢材价格加速上涨。我国疫情控制后复工复产较早,粗钢供给强于需求恢复,国内钢价涨幅远远低于国际,国际国内钢铁价格价差走阔。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钢材出口触底回升,2021年1-4月份我国钢材出口量同比大幅增长24.5%。国内钢企出口动力强,不利于国内钢铁供给。
三、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环保限产下的钢铁价格会如何演化?
1、2021年供给收缩预期增强是新一轮钢价走强的核心因素。中长期目标执行短期化引发的钢铁供需失衡远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短期行政式的供给限产执行力度都相对较强,全国钢材价格已远远超出2016-2017年供给侧改革时期水平。 一方面,国家减碳限产的中长期目标短期化,不断加强限产预期。另一方面,地方行政式环保限产政策执行力度较强,时空范围有扩大趋势。 今年钢铁行业开启去产能“回头看”,各地环保督察组已经展开了现场检查,违规企业生产节奏需要做出调整。若限产范围进一步扩大、执行力度进一步加码,钢材价格或将进一步上涨。
2、5月监管政策开始纠偏,限产预期短暂让位于保供稳价,短期钢价回落。 年初以来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已经积累了一定泡沫,现货市场受到贸易商投机炒作的助推,期货市场还受到流动性充裕以及市场情绪的影响。5月以来中央集中出台的保供稳价举措,主要集中在财税手段增加进口减少出口、金融端打击恶性炒作,持续引导预期。短期钢价回落,市场对政策面的预期边际变化,但供需矛盾的根本问题尚未解决。
3、展望后市我们有两点判断:一是大宗商品牛市并未见顶,钢价短期盘整后还将有下一波的上涨,主要基于供需矛盾短期难以缓解以及流动性尚未转向。二是大宗商品走势分化,钢铁等碳达峰及环保限产行业走势较强。
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钢铁行业如何影响经济利益分配?
1、钢价大幅上涨将引发三大风险:宏观滞胀风险、微观经营破产倒闭风险、下游消费品涨价和居民购买力下降风险
一是钢价上涨使得中下游的中小微企业破产风险上升。 已有部分领域出现了“多生产多亏损”和间歇性停产的情况。钢价上涨导致机械铸造企业订单盈利空间弱化,且采购环节需要现金结算使得企业面临资金周转困难。
二是钢价上涨已有向终端消费品价格传导的趋势,可能导致居民购买力降低引发需求走弱。 今年一些耐用消费品及生活必需品行业均出现了成本驱动的涨价。家电行业企业因承受铜、铝、钢等大宗商品上涨的压力纷纷宣布涨价。这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降低,五一旺季期间零售量同比下滑。
三是如果继续严格实施钢铁产量负增长等举措,供需矛盾加剧,中下游将面临原材料缺乏、价格高涨的停产风险,中下游破产倒闭后中上游的需求难以持续,即宏观滞胀风险。
2、当前碳达峰碳中和行政式减产将产生四大利益再分配:上中下游行业、大中小企业、国企与民企、限产与非限产企业
一是碳达峰碳中和助推钢材价格大涨,使得上中下游企业的利益再分配。 1)上游的大宗商品大涨挤压了中下游企业的利润。今年制造业多数行业利润率普遍修复,但是包括钢铁在内的中上游利润率的涨幅明显高于下游制造业。2)中下游的中小微企业经营风险上升。尽管目前下游需求平稳尚且维持高钢价、高利润,一旦中下游企业成本上升挤压经营性现金流,盈利空间弱化导致企业暂停接单,抗风险能力下降,中下游破产企业倒闭后中上游的需求景气度难以持续。
二是碳达峰碳中和限产推动大宗商品上涨,将加剧国企民企之间的分化,降低资源配置效率。 碳达峰碳中和 相对利好钢铁等上游行业,目前国企在上游行业的占比较高,将进一步扩大国企相对民营企业的优势。
三是碳达峰碳中和长期将有利于排放较低的大型钢铁企业发展,不断挤压中小钢铁企业发展空间,产生大中小企业利益再分配。 国内的大型钢铁企业基本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未来如果二氧化碳排放超过配额的企业将需要从市场购买配额,这种局面下中小钢铁企业将丧失成本优势,而大型钢铁企业长期以来的环保优势将转化为成本优势。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促进钢铁产业摆脱粗放竞争的格局,有助于产业集中度水平的提升。龙头钢企将凭借成本及绿色制造优势不断扩张规模,持续提升盈利能力,而效率低下的中小钢企则面临环保成本及产量受限的双重挤压,将被收购或退出市场。
四是碳达峰碳中和将推动市场份额在限产企业与非限产企业之间再分配。 非限产企业挤出了重点钢企的产量,重点钢铁企业产量占比在2018、2019年连续下行。2021年限产区域的执行力度较强,唐山钢铁集团4月粗钢产量同比大降31.7%,今年1-4月粗钢产量累计同比下降18%。短期唐山等限产地区的供给缺口由非限产地区钢企补充,部分地区的行政限产政策只会改变全国钢厂之间的分配。
风险提示: 限产政策执行力度放松;钢铁需求大幅不及预期;原材料供应风险不断加剧。
D. 什么是鞍山钢铁集团
鞍山钢铁集团全称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鞍钢),是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位于中国辽宁鞍山市。前身是1916年动工兴建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日本投降后,大部分设备被苏联拆迁。1948年后成立鞍山钢铁公司。
鞍山钢铁公司现有职工近40万人,其中科技人员近3万人。占地面积120平方千米,下属8个二级公司、16个厂矿(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炼铁、炼钢、开坯、轧材主体生产以及化工、耐火、机修、动力、运输、修建、综合利用等辅助生产部门)、10 余所科研设计部门、9所大中专院校、13座综合医院。公司拥有设备总重量93万吨,固定资产原值101亿元,具有年产铁矿石2500万吨、生铁770万吨、钢800万吨,钢材56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工业总产值49亿元。所产钢材有600多种,规格达2万多个,供应冶金、煤炭、电力等全国30多个行业,并向港澳地区、日本、东南亚和世界其他地区出口。
鞍山钢铁集团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