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钢铁产量是多少
中国钢铁产量9.46亿吨。同比下降2.60%,折合钢表观消费量9.08亿吨,同比下降5.2%。预计全年钢产量为10.3亿吨,比上年减少约3500万吨。钢材库存从3月上旬达到高点后逐步下降,年末与上年同期水平基本持平。总体来看,全年钢材供需基本平衡,为下游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中国钢铁出口量
中国钢材共出口449.7万吨,环比减少42.3万吨,创下2021年全年出口量新低,但同比仍然增加11.3%。从钢材出口情况来看,自5月份的热系以及8月份的全系钢材出口退税取消政策落地后,除6月份冷系抢出口导致有一小波增幅外,接下来几个月出口量持续处于下降状态。
虽然海外供需错配的情况依旧尚未改善,但由于自五月份中国内贸市场冲高回落后,海外买家基本统一步调持有观望态度,等待更低价资源,在退税以及价格处于下跌通道的双重打压下,中国钢材出口量也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B. 中国铁矿石储量有多少
截至2015年底,全国铁矿区数量为4669处,査明资源储量850.77亿吨,其中基础储量207.63亿吨(储量50.38亿吨),主要分布在辽守、四川、河北、山东、内蒙古、安微、云南、山西和湖北等省区。
石源分布
中国铁矿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贫矿多,贫矿资源储量占总量的80%;二是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石较多。此外矿体复杂;有些贫铁矿床上部为赤铁矿,下部为磁铁矿。
一、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铁矿主要是鞍山矿区,它是目前中国储量开采量最大的矿区,大型矿体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鞍山(包括大弧山、樱桃园、东西鞍山等)、本溪(南芬、歪头山、通远堡等)、辽阳(弓长岭),部分矿床分布在吉林省通化附近。鞍山矿区是鞍钢、本钢的主要原料基地。
鞍山矿区矿石的主要特点:
1、除极少富矿外,约占储量的98%为贫矿,含铁量20-40%,平均30%左右。必须经过选矿处理,精选后含铁量可达60%以上。
2、矿石矿物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部分为假象赤铁矿和半假象赤铁矿。其结构致密坚硬,脉石分布均匀而致密,选矿比较困难,矿石的还原性较差。
3、脉石矿物绝大部分是由石英石组成的,SiO2在40-50%。但本溪通远堡铁矿为自溶性矿石,其碱度(Ca+Mg/SiO2)在1以上。且含锰1.29-7.5%可代替锰矿使用。
4、矿石含S、P杂质很少,本溪南芬铁矿含P很低,是冶炼优质生铁的好原料。
二、华北地区
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迁安和邯郸地区的武安、峰峰矿区。矿山村等的地区以及内蒙和山西各地。是首钢、包钢、太钢和邯郸、宣化及阳泉等钢铁厂的原料基地。
迁滦矿区矿石为鞍山式贫磁铁矿,含酸性脉石,S、P杂质少,矿石的可选性好。
邯邢矿区主要是赤铁矿和磁铁矿,矿石含铁量在40%-55%之间,脉石中含有一定的碱性氧化物,部分矿石S高。
三、中南地区
中南地区铁矿以湖北大冶铁矿为主,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阳、舞阳,江西和广东省的海南岛等地都有相当规模的储量,这些矿区分别成为武钢、湘钢及该地区各大中型高炉的原料供应基地。
大冶矿区是中国开采最早的矿区之一,主要包括铁山、金山店、程潮、灵乡等矿山,储量比较丰富。矿石主要是铁铜共生矿,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是赤铁矿,其他还有黄铜矿和黄铁矿等。矿石含铁量40-50%,最高的达54-60%。
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石英等,脉石中含SiO28%左右,有一定的溶剂性(CaO/SiO2为0.3左右),矿石含P低,(一般0.027%),含S高且波动很大(0.01-1.2%),并含有Cu(0.2-1.0%)和Co(0.013%-0.025%)等含有色金属。
矿石的还原性较差,矿石经烧结、球团造块后入高炉冶炼。
四、华东地区
华东地区铁矿产区主要是自安徽省芜湖至江苏南京一带的凹山,南山、姑山、桃冲、梅山、凤凰山等矿山。此外还有山东的金岭镇等地也有相当丰富的铁矿资源储藏,是马鞍山钢铁公司及其他一些钢铁企业原料供应基地。
芜宁矿区铁矿石主要是赤铁矿,其次是磁铁矿,也有部分硫化矿如黄铜矿和黄铁矿。铁矿石品位较高,一部分富矿(含Fe50%-60%)可直接入炉冶炼,一部分贫矿要经选矿精选、烧结造块后供高炉使用。矿石的还原性较好。
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磷灰石和金红石等,矿石中含S、P杂质较高(含P一般为0.5%,最高可达1.6%,梅山铁矿含S平均可达2%-3%),矿石有一定的溶剂性(如凹山及梅山的富矿中平均碱度可达0.7-0.9),部分矿石含V,Ti及Cu等有色金属。
五、其他地区
除上述各地区铁矿外,中国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各省,如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新疆等地都有丰富的不同类型的铁矿资源。
铁矿分类
一、赤铁矿
赤铁矿中主要成分为Fe2O3,即氧化铁。自然界中Fe2O3的同质多象变种已知有两种,即α-Fe2O3和γ-Fe2O3,其中Fe的质量分数约为69.9433034300%。前者在自然条件下稳定,称为赤铁矿;后者在自然条件下不如α-Fe2O3稳定,处于亚稳定状态,称之为磁赤铁矿。
二、磁铁矿
主要成分为Fe3O4,即四氧化三铁,每个Fe3O4分子中有两个+3价的铁原子和一个+2价的铁原子,即Fe2O3·FeO,氧原子为-2价,其中Fe的质量分数约为72.3597945571%。等轴晶系。
三、褐铁矿
褐铁矿并不是一个矿物种,而是针铁矿、纤铁矿、水针铁矿、水纤铁矿以及含水氧化硅、泥质等的混合物。化学成分变化大,含水量变化也大。
1、针铁矿 α-FeO(OH)。
含Fe 62.9%。含不定量的吸附水者,称水针铁矿HFeO2·NH2O。斜方晶系,形态有针状、柱状、薄板状或鳞片状。通常呈豆状、肾状或钟乳状。切面具平行或放射纤维状构造。有时成致密块状、土状,也有呈鲕状。
颜色红褐、暗褐至黑褐。经风化而成的粉末状、赭石状褐铁矿则呈黄褐色。针铁矿条痕为红褐色,硬度5~5.5,比重4~4.3。而褐铁矿条痕则一般为淡褐或黄褐色,硬度1~4,比重3.3~4。
2、纤铁矿γ-FeO(OH)。
含Fe 62.9%。含不定量的吸附水者,称水纤铁矿FeO(OH)·NH2O。斜方晶系。常见鳞片状或纤维状集合体。颜色暗红至黑红色。条痕为桔红色或砖红色。硬度4~5,比重4.01~4.1。
四、钛铁矿
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即钛酸亚铁,其中Fe的质量分数约为36.8031410549%。三方晶系。菱面体晶类。常呈不规则粒状、鳞片状或厚板状。在950℃以上钛铁矿与赤铁矿形成完全类质同象。
五、菱铁矿
菱铁矿主要成分为FeCO3,即碳酸亚铁,其中Fe的质量分数约为49.0504689248%,常含Mg和Mn。三方晶系。常见菱面体,晶面常弯曲。其集合体成粗粒状至细粒状。
亦有呈结核状、葡萄状、土状的。黄色、浅褐黄色(风化后为深褐色),玻璃光泽。硬度3.5~4.5,比重3.96左右,因Mg和Mn的含量不同而有所变化。
六、黄铁矿
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即过硫化亚铁,其中Fe的质量分数约为46.5519684580%,黄铁矿因其浅黄铜的颜色和明亮的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是黄金。晶体属等轴晶系的硫化物矿物。成分中通常含钴、镍和硒,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铁矿资源调查报告
C.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的余热资源主要有哪些
【了解废品行情就上废品之家,您的问题我来回答】
1 余热的概述
在钢铁企业中,余热是在已投入运行的工业耗能装置中,能源利用的设备没有被充分利用的资源,也就是废弃的剩余能源。
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水余热和烟气余热、炉膛底部余热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等。
2 余热资源利用路径
综合利用余热有两种方式:一类是动力利用,即将余热转换为电能或者机械能;另一类是热利用,即利用余热来预热空气、干燥产品、供应热水或蒸汽以及供暖和制冷等。
3 余热资源的能量
余热资源在各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存有丰富的能量,特别是在我们钢铁行业中存在的量更大,余热回收实例更多,比如轧钢连续加热中的余热回收;坯件加热炉中的余热回收;线材退火炉中的余热回收;烧结机中的余热回收。
其回收原理都是利用换热器设备将余热转化成热能空气,将余热重复利用,提高热能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
所以,能够充分的利用余热资源是钢铁企业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的主要内容和手段之一。在节能规划期间,企业要加大节能技术的改造力度,充分挖掘余热利用的潜在能量,给企业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4 余热的利用技术
4.1热管技术
热管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传热元件,其优点是导热快,具有良好的等温性能,并且热管的适应温度范围一般为-200℃~2000℃,这是其他传热元件难以达到的。
4.2气化冷却技术
汽化冷却就是冷却水吸收的热量用于自身的蒸发,通过水的汽化潜热带走受热部件的热量,使部件得到冷却。
其优点为汽化冷却的冷却效率高;大大减少冷却水的消耗量,可减少到冷却水用量的1/30~1/100,汽化冷却所产生的蒸汽可供用户使用。
D. 地球上的钢铁会不会被消耗光
不会。钢铁主要成分是铁元素。当它转化为别的化合物后还可以被提炼回来。另外当钢铁稀缺后,会发展新的替代能源材料,比如工程塑料,复合金属等。
E. 地球上的铁矿能够供人类用多少年,用完之后有什么替代品
铁矿资源主要用于钢铁工业,冶炼生铁和钢。自然界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铁矿物和含铁矿物主要是磁铁矿、赤铁矿、钛铁矿、菱铁矿等。乌克兰、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美国、中国八个国家铁矿石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84.88%,但品位大于50%的富矿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等国家。从目前探明情况看,世界铁矿资源能够供人类使用120年左右。铁矿用完之后,自然界没有替代品。
F. 世界钢铁产量排名
世界钢铁产量排名:中国、印度、日本、美国、俄罗斯。
1、中国(103280万吨)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一直都将钢铁产业作碧蠢为重点产业进行发展。直到1996年,悔仿陪我国终于实现钢铁产量破亿,在这45年里,我们脚踏实地,逐步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转强的历史性转变。
据国家统计局数大并据显示,2021年中国钢产量103279万吨,同比下降3.0%,占了全球钢铁产量的一半以上,占世界比重为52.95%(全球粗钢产量为19.505亿吨),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更是连续26年稳居钢铁产量世界第一的“头把交椅”。从分地区数据来看,河北省、江苏省和山东省位居前三,粗钢产量分别为22496.45万吨、11924.95万吨、7649.31万吨。
G. 中国有多少的钢铁储备每年消耗多少
“十五”期间我国的钢产量先后突破了2亿吨和3亿吨大关,年消耗废钢达5000—6000万吨。这期间我国的废钢铁资源紧缺,每年缺口1000万吨左右靠进口解决。根据2004、2005年的钢铁市场情况和废钢消耗的市场价格分析,我们对“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的废钢资源及消耗情况进行了预测,预计2006——2007年废钢资源仍然紧缺,2008年起废钢资源紧缺状况可望逐年好转。
2004年我国粗钢产量达2.72亿吨,全国炼钢消耗废钢5430万吨,炼钢废钢消耗量比2003年增加了610万吨,吨钢耗废钢量199公斤,比2003年下降了17公斤。
2004年我国废钢铁资源总量6178万吨。其中:钢铁企业内部回收废钢铁1700万吨,比上年增加170万吨,社会采购废钢3300万吨,与上年持平,进口废钢1023万吨比上年多进口94万吨,是进口废钢最多的一年。
2005年,预计我国粗钢产量将达到3.3亿吨以上,全国炼钢耗废钢约为6100万吨,比2004年增加670万吨,吨钢耗废钢185公斤,比上年又下降了15 公斤。2005年我国废钢资源总量约为6800万吨,其中,钢铁企业回收废钢1890万吨,社会回收废钢3800万吨,进口废钢约1100万吨,分别比去年增加190万吨、500万吨和77万吨。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钢铁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条件,需要资源和能源的保障。面临我国富矿少、贫矿多、每年有超过50%的铁矿石须进口的现状,发展我国的废钢产业,多回收废钢,多进口废钢铁,钢铁企业多用废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率,节能降耗的重大措施。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钢铁工业也是近三十年才壮大起来,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急需调整。炼钢生产中,转炉钢比例占85%,电炉钢比例占15%,吨钢耗费废钢量200公斤左右,对废钢需求量很大,废钢资源的社会积蓄量、废钢的年产生量、废钢市场的价格走势等是我们十分关心并需要很好研究的重大课题。以下这些不成熟的意见供各位代表研究和思考。
一、1996—2005年我国废钢铁消耗情况
1996—2005年是我国钢铁工业高速发展的十年,是计划经济向市场化经济转变的十年,是各种钢铁产品供给不足到自给有余的十年。十年来,我国的钢铁产量连续居世界第一,目前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钢产自中国,中国钢铁市场的繁荣带动了世界钢铁市场繁荣,中国钢铁市场的稳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后,用了七年的时间,在2003年迈过了2亿吨的台阶。今年,我国钢、铁、材的产量突破3亿吨,只用了短短的两年时间。
十年来,我国累计产粗钢173578万吨,炼钢耗废钢37650万吨,平均废钢单耗217公斤/吨钢,,也就是说有22%的钢产量是由废钢炼成的。十年来,企业内部回收废钢15309万吨,占废钢消耗量的40%以上。社会采购废钢21823万吨,进口废钢6110万吨,废钢资源总量43760万吨。
在“九五”计划期间,钢产量以3—7%的年增长率增加,进入“十五”计划后,钢产量以年均增长20%的速度超常发展,使废钢资源紧张的矛盾更加突出,不得不靠多进口废钢来保证国内废钢资源的供需平衡。“九五”期间进口废钢1294万吨,“十五”期间,预计进口废钢量将达到4816万吨,是“九五”期间进口废钢量的3.72倍,其价格也与国际市场接轨。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废钢进口国之一(见表一)。
“十五”期间我国的钢产量先后突破了2亿吨和3亿吨大关,年消耗废钢达5000—6000万吨。这期间我国的废钢铁资源紧缺,每年缺口1000万吨左右靠进口解决。根据2004、2005年的钢铁市场情况和废钢消耗的市场价格分析,我们对“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的废钢资源及消耗情况进行了预测,预计2006——2007年废钢资源仍然紧缺,2008年起废钢资源紧缺状况可望逐年好转。
2004年我国粗钢产量达2.72亿吨,全国炼钢消耗废钢5430万吨,炼钢废钢消耗量比2003年增加了610万吨,吨钢耗废钢量199公斤,比2003年下降了17公斤。
2004年我国废钢铁资源总量6178万吨。其中:钢铁企业内部回收废钢铁1700万吨,比上年增加170万吨,社会采购废钢3300万吨,与上年持平,进口废钢1023万吨比上年多进口94万吨,是进口废钢最多的一年。
2005年,预计我国粗钢产量将达到3.3亿吨以上,全国炼钢耗废钢约为6100万吨,比2004年增加670万吨,吨钢耗废钢185公斤,比上年又下降了15 公斤。2005年我国废钢资源总量约为6800万吨,其中,钢铁企业回收废钢1890万吨,社会回收废钢3800万吨,进口废钢约1100万吨,分别比去年增加190万吨、500万吨和77万吨。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钢铁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条件,需要资源和能源的保障。面临我国富矿少、贫矿多、每年有超过50%的铁矿石须进口的现状,发展我国的废钢产业,多回收废钢,多进口废钢铁,钢铁企业多用废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率,节能降耗的重大措施。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钢铁工业也是近三十年才壮大起来,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急需调整。炼钢生产中,转炉钢比例占85%,电炉钢比例占15%,吨钢耗费废钢量200公斤左右,对废钢需求量很大,废钢资源的社会积蓄量、废钢的年产生量、废钢市场的价格走势等是我们十分关心并需要很好研究的重大课题。以下这些不成熟的意见供各位代表研究和思考。
一、1996—2005年我国废钢铁消耗情况
1996—2005年是我国钢铁工业高速发展的十年,是计划经济向市场化经济转变的十年,是各种钢铁产品供给不足到自给有余的十年。十年来,我国的钢铁产量连续居世界第一,目前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钢产自中国,中国钢铁市场的繁荣带动了世界钢铁市场繁荣,中国钢铁市场的稳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后,用了七年的时间,在2003年迈过了2亿吨的台阶。今年,我国钢、铁、材的产量突破3亿吨,只用了短短的两年时间。
十年来,我国累计产粗钢173578万吨,炼钢耗废钢37650万吨,平均废钢单耗217公斤/吨钢,,也就是说有22%的钢产量是由废钢炼成的。十年来,企业内部回收废钢15309万吨,占废钢消耗量的40%以上。社会采购废钢21823万吨,进口废钢6110万吨,废钢资源总量43760万吨。
在“九五”计划期间,钢产量以3—7%的年增长率增加,进入“十五”计划后,钢产量以年均增长20%的速度超常发展,使废钢资源紧张的矛盾更加突出,不得不靠多进口废钢来保证国内废钢资源的供需平衡。“九五”期间进口废钢1294万吨,“十五”期间,预计进口废钢量将达到4816万吨,是“九五”期间进口废钢量的3.72倍,其价格也与国际市场接轨。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废钢进口国之一(见表一)。
2001—2005年,由于钢产量以20%以上的增长率增加,加上我国的废钢积蓄量不高,废钢的产出率不高,五年共进口废钢4800多万吨。2006—2010,我国钢铁工业的产量不会有太大的增长,废钢的社会积蓄量增多,废钢资源量逐渐丰富,预计“十一五”末期,我国的废钢资源紧缺的状况可以改善。
有人认为,我国到2007年废钢即可以自给,也有人认为要到2014年。
废钢的需求量取决于转炉钢和电炉钢的比例,“十五”期间,电炉钢的比例逐年下降,吨钢耗废钢水平逐年减少,按2005年的耗废钢水平185公斤/吨,测算,电炉钢的比例只有13%。
如果“十一五”期间,我国吨钢耗废钢达到200公斤/吨,2006年将是我国进口废钢的高峰期,需进口1200—1400万吨的废钢以补国内的资源不足。2001—2010年我国废钢积蓄量及废钢需求预测情况见表-4。
关于2006—2010年,废钢积蓄量及废钢需求预测的说明:
1. 钢产量:假定钢产量已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以调整产品结构为主,“十一五”期间,钢产量控制在3.3—3.6亿吨之间。
2. 通常废钢积蓄量是以前8—30年消耗钢材量来测算,2005年我国废钢积蓄量13亿吨,2006年为14亿吨。
3. 废钢产出量指23年废钢积蓄量的年平均值。
4. 废钢产出率= 废钢社会采购量 / 废钢产出量
世界废钢产出率平均水平在80%以上,很多国家达90%。我国废钢产出率“十五”期间仅46—67%,且不稳定。“十一五”期间按67%测算废钢的产出,废钢产出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多产出废钢60—80万吨。如果“十一五”期间,我国废钢产出率能增加10个百分点,则每年可多产废钢700万吨左右。
5. “十一五”期间,钢铁工业自产废钢按钢产量的6%测算,十五期间企业自产废钢占钢产量的比率由8.8%下降到5.7%,企业加强管理,抓好渣钢的回收利用,企业内部回收的目标是可以完成的。
四、提高信息服务质量,为行业提供快捷的信息服务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自成立以来,在加强行业管理,提高行业自律方面;在沟通政府和企业关系方面;在稳定废钢市场为会员提供信息服务方面;在废钢供需体制改革,组建废钢加工配送中心;在冶金渣的开发利用、废钢贸易、废钢设备的研究制造方面;在进口废钢市场清理整顿、规范化管理方面;在推动废钢行业技术进步,贯彻废钢新国家标准方面;在废钢铁统计信息工作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较好地满足了钢铁工业快速发展对废钢的需要。
协会的工作及服务归根到底是信息服务。为会员和企业提供政策、工艺、技术、废钢加工设备、废钢市场价格、废钢市场形势分析是我们主要的职责。为了作好信息服务工作,三届理事会期间,秘书处根据理事会的决定重组了协会信息部,改组了废钢铁杂志编辑部,信息部由废钢铁统计、《中国废钢铁杂志》、《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网站》三部分组成,协会信息部也是杂志和网站的编辑部。
1. 废钢铁统计信息工作
二年来,召开了两次废钢铁统计信息工作年会,及时总结了废钢铁统计工作,表彰了54名优秀的统计员、废钢铁信息员,组织了废钢铁网上录入汇总统计软件培训,大多数企业通过网络传送废钢铁统计数据,废钢铁统计信息化、自动化有了长足的进步。组建了废钢铁价格信息网,编辑发行了《废钢铁价格周报》及月报,废钢铁价格周评和月评。在统计员、信息员和所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已发出废钢铁价格信息周报64期。我们的废钢铁统计资料反映了全国重点钢铁企业的废钢铁收、支、存状况;发布的废钢铁价格信息周报及月报,反映了全国各地废钢铁含税进厂价格及其市场价格走势,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废钢铁市场行情,避免了一些网站对废钢铁市场不负责任地炒作。我们的信息通过电子信箱、传真、《中国废钢铁》杂志和《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网站》及时地反馈给会员单位,为大家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
2.《中国废钢铁》杂志
2004年,协会信息部开始负责 《中国废钢铁》杂志的编辑工作。出版发行正刊四期、增刊两期,并完成了杂志在北京的发行注册更名工作。
2005年,《废钢铁》杂志正式更名为《中国废钢铁》,并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发行量不断扩大。内容重点放在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标准;登载行规行约,协会决议和文件;推荐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发表管理、技术论文和废钢铁统计数据,废钢市场研究,成为具有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专业性科技读物。
3.《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网站》http://www.chinascrap.org.cn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网站》自2004年5月底开通以来,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完善更新栏目,及时上传和废钢铁相关的信息,为会员提供迅捷的信息服务。网站的主要栏目有:行业资讯(国内信息、国外信息),市场信息(价格快报、价格总汇、国内、国际市场综述),政策法规,环保动态,协会介绍,行规行约,废钢标准(国内废钢标准、国际废钢标准),交易市场,科技园地、数据库,电子杂志等栏目。行业信息、市场信息等主要栏目信息每天更新,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注册用户达5700多名,文章阅读达39万人次。在行业协会自办的网站中,是点击率较高的网站之一。
各位代表,协会的工作离不开会员单位的支持,《中国废钢铁》杂志和《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网站》是协会为会员提供信息服务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协会是非营利性组织,杂志和网站目前仅仅是在维持成本下运行。
希望会员单位、与会的各位领导伸出你有力的手,支持协会的工作。像武钢、鞍钢、太钢一样,做到会员单位的领导、每一个科室、班组能订阅一份《中国废钢铁》杂志,所有的会员单位都能成为我们网站的甲级会员。把《中国废钢铁》杂志和《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网站》作为从事废钢铁应用、废钢贸易、设备制造的良师益友和展示自身形象的平台。我们将进一步作好信息服务工作,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用实际行动报答会员单位的厚爱!
结束语
“十五”期间,废钢铁资源十分紧张,我们紧紧抓住国内、外两个市场,较好地满足了钢铁工业高速发展对废钢资源的需要。其间废钢铁价格几经波动,目前已稳定在比较合理的价格水平。
“十一五”期间,虽然废钢社会资源偏紧的状况并没有根本地改变。我国钢产量连续十年居世界第一位,但废钢消耗远赶不上世界第一的水平。美国钢产量不足1亿吨,但年消耗废钢7000万吨以上,我国要成为钢铁强国,废钢产业任重而道远。
H. 长江经济圈的钢铁和石油资源丰富吗
你的问题需要了解清楚我国的资源与产业的分布情况,要多看地图帮助学习:长江经济圈的钢铁制造业发达,有宝山钢铁厂、武汉钢铁厂等大型钢铁企业,但石油资源和钢铁制造需要的铁矿石、煤炭等原材料都缺乏,这些资源基本都是靠在外地采购输入。
我国铁矿的主产区是在东北的鞍山,其次是在湖北的大冶。我国的铁矿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贫矿多,贫矿资源(含铁量30%左右)储量占总量的80%;二是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石较多。冶炼优质钢材需要含铁量70%以上的富铁矿,所以宝山钢铁厂、武汉钢铁厂使用的铁矿石多大是从国外(澳大利亚、巴西等国)进口。
我国的油田主要是在东北地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吉林油田),华北地区(华北油田、大港油田、中原油田、河南油田、江苏油田),西北地区(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油田、玉门油田)。
I.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的余热资源主要有哪些
我国钢铁工业余热资源主要有:转炉冷却产生的蒸汽、烧结机台车回收的热气、烧结机机尾冷却回收的热气、高炉高温煤气、冷却壁产生的蒸汽和热水、连铸机回收的蒸汽、冷床回收的蒸汽、加热炉回收的蒸汽、水冲渣回收的热水、干熄焦回收的蒸汽、发电机组余压蒸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