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哪个国家的作品
俄罗斯的。。。
❷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要内容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保尔·柯察金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
保尔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是工人。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受尽了凌辱。
十月革命爆发,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在镇上做地下工作。朱赫莱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
朱赫莱被匪徒抓去了。保尔与朱赫莱一起逃跑。由于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投进了监牢。从监狱出来后,保尔跳进冬妮亚的花园。冬妮亚和保尔产生了爱情。
在激战中,保尔头部受了重伤。出院后,他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冬妮亚和保尔思想差距越来越大,便分道扬镳。
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体质越来越坏。1927年,他几乎完全瘫痪了,接着又双目失明。他一方面决心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工作。这样,“保尔又拿起了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作者简介: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俄语: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Островский/英语:Nikolai Alexeevich Ostrovsky,1904年07月30日—1936年12月22日),前苏联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布尔什维克战士。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7月30日出生于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寒,11岁便开始当童工 ,15岁上战场,16岁在战斗中不幸身受重伤,23岁双目失明,25岁身体瘫痪,1936年12月22日去世,年仅32岁。历时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小说的结尾,保尔在近乎绝望地期待中,终于迎来了州委的电报:“小说大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现实生活中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却没有那么幸运,而是经历了更多的磨难。小说寄给出版社之后,吃了个闭门羹——退稿。后来经过朋友们的努力,才被一家杂志社小心翼翼地接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
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学中一部的名著,作品的主要成就是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完美的艺术典型。
作者在刻画这一人物形象时严格地遵循生活的真实,并不把保尔的坚强意志和刚强的性格看成是天生的,而认为是在英勇的战斗和艰苦的劳动中,在刻苦的学习和严格的律己中锻炼出来的。
小说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乌克兰地区的广阔生活画卷,塑造了以保尔·柯察金为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辉形象。
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童年,过的是最底层的苦难生活。年轻的保尔为拯救陷入敌手的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而遭逮捕,在狱中表现得坚贞不屈,出狱后参军,在柯托夫斯基骑兵旅和布琼尼骑兵团中转战疆场,浴血奋战,身负重伤后以惊人的忍耐力使医生们深为敬佩。
出院后离开了部队,无论是做共青团工作,肃反工作还是参加修筑铁路的艰苦劳动,均表现出了坚持真理和不怕艰险的大无畏精神,并且在爱情问题上也有着严肃的态度和精神境界,残酷的战争、艰苦的劳动、繁重的工作使保尔病倒了,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以惊人的毅力从事文学创作,最终获得了成功。
❸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韩刚执导的战争片,尼克莱-巴科拉恩、安德列-萨米宁、丝维版达-布鲁思、列霞权-萨玛耶娃等参加演出。
剧情简介
根据奥斯特洛夫斯基同名小说改编和拍摄的20集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由中央电视台、深圳市委宣传部和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联合投资出品,由深圳万科文化传播公司策划和承制。是向建国50周年献礼的重点剧目。
中国版《钢》剧忠实原著精神,围绕保尔写戏,故事尽量集中,主要情节展开,主要人物贯穿。删减与主线关联不大的过场戏、过场人物,将一些人物合并。
增加大量的情节、细节,新写成的戏又紧贴人物性格及心理逻辑、合情合理。在总体把握中,注意保尔形象的真实可信,不做人为拔高。不做高、大、全式的表浅处理。该剧力图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创作出实处有质感、虚处有意念的声画组合,充分运用电影语言,调动拍摄手段的最大可能性,做到精致、讲究、完美。
根据奥斯特洛夫斯基同名小说改编和拍摄的20集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由中央电视台、深圳市委宣传部和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联合投资出品,由深圳万科文化传播公司策划和承制。是向建国50周年献礼的重点剧目。
电视剧封面
❹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抄是韩刚执导的一部20集战争电视剧,由尼克莱-巴科拉恩、安德列-萨米宁、丝维达-布鲁思、列霞-萨玛耶娃等参加演出,该剧根据奥斯特洛夫斯基同名小说改编,围绕保尔展开故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连续剧
保尔说,我的整个鲜血和生命,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段曾经被无数中国人当作座右铭的话,今天读起来仍然让我们充满激情。
这首主题歌的名字是《远在小河对岸》《Там вдали за рекой》,
1999年,为迎接建国50年大庆,由深圳万科文化传播公司策划、承制,中央电视台、深圳市委宣传部和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联合投资拍摄了梁晓声等人根据奥斯特洛夫斯基同名小说改编的20集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迎接新世纪、向建国50周年献礼的重点剧目。在这部中国版的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就采用了男女声无伴奏合唱的苏联歌曲《远在小河对岸》作为主题曲。
“远处的营地已点起了灯火,晚霞消失在晴朗的夜空。跨上战马,背起长枪,年轻的骑兵整装出发。
广袤的原野上一片寂静,战士们机警地搜索敌情。黑暗中有刺刀寒光闪烁,他们遭遇上敌人的伏兵。
勇士们高呼着冲向敌群,草原上展开了殊死的斗争。一个战士中弹滚下马背,他是为人类的幸福而牺牲……”
这是一首有着明显叙事加抒情特点的歌曲。曲调取自一首老歌《就在西伯利亚亮起了朝霞》,唱的是被沙皇政府流放西伯利亚的政治犯的痛苦遭遇,曾由著名的俄国女中音歌唱家娜·普列维茨卡雅(1884-1941)录成唱片。1924年,在莫斯科卫戍部队服役的共青团员尼柯莱·柯奥尔,为了纪念在国内战争中牺牲的战士们,利用老歌的旋律,重新填词,取名《远在小河对岸》。这首歌深沉中蕴含着豪迈的气概,忧伤中焕发出昂扬的激情,因而迅速在年轻的红军战士和共青团员当中传唱开来。
1958年,从事俄苏歌曲译配工作多年的薛范先生根据当时赫赫有名的苏联红旗歌舞团的演唱歌本,译配完成了这首歌曲。关于歌词,国内另有一个“黑鸭子”演唱组合的中文译文版本,笔者感觉较为逊色。
关于这首歌的歌名,有许多人误以为是《布琼尼骑兵军军歌》(又名《我们是红色的铁骑兵》)。其实,仅从音乐风格上即可听出二者的区别——后者属“进行曲”一类。
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电视剧或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头戴布琼尼帽的形象起了“误导”作用。这要从“头”说起。
众所周知,保尔·柯察金的生活原形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他曾加入苏联开国元勋布琼尼的骑兵第一集团军,在他的家乡乌克兰哈尔科夫一带作战,并在这一阶段受了重伤。
1919年底和1920年初,苏联红军向邓尼金白卫军发动了总攻。谢苗·米哈依洛维奇·布琼尼指挥他的骑兵第一集团军快速向哈尔科夫、顿巴斯、罗斯托夫和亚速海方向实施突击,把邓尼金的主力分割为两部分,尔后协同南方面军的另2个集团军予以各个歼灭。1920年4月,苏波战争爆发,布琼尼又遵照列宁的指示用50天的时间,挥师从北高加索的迈科普跃进到乌克兰的乌曼,实施了史无前例的1000多公里的战略机动,投入了对波兰军队的作战。6月5日,布琼尼集中集团军的主力一举突破敌人坚固的防御阵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入敌纵深140公里,前出到波军第3集团军的后方,迫使波军于6月11日撤离乌克兰首都基辅,从而为把波军逐出苏维埃国土奠定了基础。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歌词
远处的河岸点起了灯火
晚霞消失在睛朗的夜空
跨上战马 背起长枪
年轻的布琼尼士兵整装出发
跨上战马 背起长枪
年轻的布琼尼士兵整装出发
广袤的原野上一片寂静
战士们机警地搜索着敌情
黑暗中有刺刀的寒光闪亮
他们遭遇上敌人的伏兵
勇士们高喊着冲向敌群
草原上展开了殊死的抗争
一个战士中弹滚下了战马
他是为人民的利益而英勇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