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德械师一个师要花多少帝国马克
当时主要货币汇率:
1939年的大致汇率,以美元亏歼为基准,一盎司(31.1035克)黄金价格是35美元
帝国马克兑美元:2.5:1
英镑兑美唯姿元:
0.25:1
法郎兑美元: 5:1
里拉兑美元: 18~20:1
日元兑美元: 4.3:1(1940)2:1(20年代)
8:1(金融危机)
法币兑美元: 4.15:1(战前)20:1(1942)
国军部分德械采购价格:
毛瑟98K
一支30~50美元
79尖弹 每千发50美元
毛瑟手枪半自动型 每支含千发子弹36美元
毛瑟手枪自动型
每支含千发子弹50美元
捷克ZB26式轻机枪 每支320~500美元
34~35年,德制15榴第一批次24门,采购价2088万法币,换算为美元为500万 汉斯真“良心”啊!!!
1936年德国工人的平均工资每周15.75马克/6.3美元
按德国统计局统计,德国熟练工人工资从最萧指空绝条的1932年的每小时20.4美分降至1936年的19.5美分,不熟练工人则为16.1美分降至13美分
德军自己的采购价格为一支98k为70马克,MP40为60马克
步兵师差不多150多万帝国马克, 坦克师 按豹式3.5~4万帝国马克算,虎式是4.5万~5.5万帝国马克。 一个坦克师差不多600多万帝国马克。
部队很费钱的,这只是明码价。平时训练,战损等等,只多不少。
『贰』 真正的98k到底是用多少口径的弹药
德军用的是7.92mm,英军有7.62mm魔改版
Kar 98k毛瑟步枪,由Gew 98毛瑟步枪改进而来,Kar 98k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德国军队装备的制式步枪,由于此枪几乎算是最早的狙击式步枪,人人谈之色变,被称为“纳粹屠刀”。从1935年开始服役,直到二战结束前都是纳粹德军的制式步枪。Kar.98k成为二战期间产量最多的轻武器之一。Kar 98k步枪成为纳粹德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间使用最广泛的步枪。是一种可靠而精准的步枪。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旋转后拉式枪机步枪之一。
中文名
Kar 98k步枪
别称
纳粹屠刀
原产国
德国
生产期间
1935年-1945年
使用子弹
7.92mm
『叁』 能否给我一些在二战类片子出现的所有枪支信息。所有方的
德国:
MP40冲锋枪,及其原型枪MP38冲锋枪,是不同于传统枪械制造观念具有现代冲锋枪特点的方便批量生产而设计的第一种冲锋枪。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军队使用最广泛、性能最优良的冲锋枪。它曾经被称为“施迈瑟冲锋枪”,其实与德国枪械设计师胡戈·施迈瑟并无联系,他并没有参与该枪的设计。
FG42伞兵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航空部专门为伞兵设计的可选择连发射击的步
FG42的设计初衷是满足空降部队在作战中对武器重量轻、火力强的要求,希望这种枪能使后勤供应简化并增强伞兵的单兵火力。空军提出了伞兵步枪的技术指标:使用7.92×57mm的标准弹,并能拥有轻机枪的性能,而且空投体积不大于一支常规拉栓式步枪。此外,还要求使用10-30发弹匣,能发射枪榴弹,带两脚架、刺刀和光瞄具等。作为轻武器研制部门的陆军兵器局正在研制7.92×33毫米中间型威力枪弹,拒绝了空军使用7.92×57毫米标准步枪弹的设计要求。最后航空部直接转向武器制造商,邀请了古斯特洛夫(Gustloff), 毛瑟(Mauser), Grossfuss, Haenel, 莱茵钢铁-博尔西格(Rheinmetall-Borsi FG42伞兵步枪
g)和克里格霍夫(Krieghoff)这几家公司,希望他们能参与项目。实际上,只有莱茵钢铁-博尔西格公司和克里格霍夫公司按空军的要求提供了样枪。
毛瑟Kar98k (Karabiner 98k,简称Kar98k 或 K98k),由Gew98改进而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德国军队装备的制式手动步枪。
MG42式7.92mm通用机枪(MG42 7.92mm General-purpose Machine Gun) 生产单位:德国毛瑟公司(Mauser-Werke AG, DE) 现状:装备 用途:杀伤中、远距离有生目标 绰号:撕布机;希特勒的电锯
MG42式7.92毫米通用机枪原称M39/41式标准机枪。1942年德军开始装备该枪,命名为MG42式机枪。它是1939年由德国的格鲁诺博士根据波兰设计图纸研制的。格鲁诺博士的主要贡献是大量采用冲铆件,大大提高了武器的生产效率。二战结束时,该枪已生产100万挺。 50年代,联邦德国将该机枪改进成使用北约7.62×51毫米枪弹,并重新命名为MG1式。该型号与原型不同之处只是枪机结构和供弹机构做了些改变。一些原型MG42式7.92毫米机枪也改成使用北约7.62毫米枪弹。MG42式机枪的另一重要改型枪是MG3式其供弹机构不仅使用标准的DM1式弹链,也使用DM6式和美国的M13式弹链。 在意大利生产的MG1式改称为MG42/59式7.62毫米机枪,同时装备意大利军队。前南斯拉夫仍生产7.92毫米口径原型MG42式机枪,并命名为M59式7.92毫米机枪。 该枪可作为轻机枪使用,也可作为重机枪使用。作为重机枪使用时,安装在与MG3式机枪同一类型的简化枪架上。
MG34式7.92mm机枪(MG34 7.92mm General-purpose Machine Gun) 生产单位:德国毛瑟公司(Mauser Werke AG, DE)
MG34式7.92mm通用机枪是最早出现的一种两用机枪,是德国毛瑟公司设计的。它综合了以前许多机枪的特点,同时自身也有不少特点。它是第一种大批量生产的现代通用机枪。作轻机枪使用时两脚架固定在机枪枪念改管套筒前箍上;作重机枪使用时,机枪安装在轻型(铝制)1943年式高射三脚架或1936年式高射双联托架式枪座以及折叠式高射支柱上,也可固定在与1934年式专用高射支柱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还生产了许多MG34S式和MG34/41式等改仔粗判良型机枪。改良型机枪比原型机枪尺寸短,枪管也短;发射机构只能连发;具有更好的缓冲效果和凳迹枪管助退作用。 MG34式机枪曾大量作为德军地面使用的制式机枪,现已撤装。
美国:
M1卡宾枪是一种半自动卡宾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使用最广泛的武器之一。是枪械历史上按照公认的卡宾枪定义,第一种专门设计及大量生产的卡宾枪。
M1卡宾枪的研制原本是美国陆军要为二线部队提供一种用于替代制式手枪的自卫武器,这个要求最初是在1938年提出的,其设想是研制一种类似于卡宾枪的肩射武器,发射中等威力的弹药,比标准的0.45英寸(11.43mm)半自动手枪或转轮手枪有更远的有效射程,但要比M1伽兰德步枪更容易操作,携带更方便。这些要求实际上与现在流行的单兵自卫武器(PDW)的概念差不多。 M1卡宾枪
美国陆军的这个要求被搁置了一段时间,然后在1940年重新提出。美国陆军军械部提出的具体战术技术指标要求是:质量小于2.5kg,能实施单发或连发发射,能取代手枪和冲锋枪作为军士、基层军官或机枪手、炮手、通信兵或二线人员使用的基本武器。1940年6月15日,美国国防部部长正式批准了轻型自卫武器的研制工作,11月中旬,美国陆军委托温彻斯特公司研制威力介于步枪弹和手枪弹之间的新型枪弹。新枪的研制则在温彻斯特公司、柯尔特公司、史密斯-韦森公司等在内共有11家公司中产生。 负责弹药开发工作的温彻斯特公司当时正忙于调整M1伽兰德步枪的生产线,因此在1941年5月进行的第一次对比试验中未能及时提交自己的产品。经过5月份的初步射击试验后,美国陆军放弃了连发发射的要求。到9月份第二次对比试验前,温彻斯特公司提交了他们的半自动轻型步枪。1941年9月30日,选型委员会的报告书认为温彻斯特公司的样枪最适合。该设计方案于1941年10月正式定型,并命名为“M1 0.30英寸(7.62mm)卡宾枪”。
汤姆逊冲锋枪是20年代产品,该枪结构比较复杂。它虽不是由汤姆逊设计,但冲锋枪这一术语却是由汤姆逊最早提出来的。汤姆逊冲锋枪是以美国汤姆逊将军命名,但实际上是由美国人O·V·佩思和T·H·奥克霍夫设计的。
M1918式勃朗宁自动步枪(简称:M1918BAR),由约翰·摩西·勃朗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并装备美国军队。在那场战争中只有少量勃朗宁自动步枪服役。它主要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最初设计是作为单兵步枪,但是它实在太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步兵班需要班组支援武器,于是作为班用自动步枪,使得步兵班的火力大为提高。 美国的军用轻武器很少有像勃朗宁自动步枪那样赢得较好信誉。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的一些老兵对BAR这支可靠而又非常有效的武器还记忆忧新。虽然对枪的重量曾有一些不满,但是在实际作战的危急关头,却几乎听不到对此的抱怨声。BAR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世界范围内无计其数的战场作战已证实了BAR的实用价值。从1918年法国战壕的炮火洗礼到瓜达尔卡纳尔的丛林战,或酷寒的朝鲜长津湖,BAR都争得了荣誉。
英国
NO3:SMLE李恩菲尔德步枪、产地英国、全长1130毫米、口径7.7*56毫米、有效射程600米、弹匣容量10发、初速740米/秒、产量超过1700万
司登冲锋枪结构非常简单,乍看似乎是由大小不等的管子组成的:枪管是圆的,那很自然,套筒也是圆的,枪托也是圆的,枪机拉柄也是小圆管。於是有人嘲笑它是「水管工人的杰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保守自大的英国官方对冲锋枪并不感兴趣,所以英国陆军断然拒绝了采用冲锋枪。 1940年,英国在法国的远征军由敦克尔克大撤退,尽管撤退成功了,但是大量武器都被士兵扔在了海滩上。于是,防止德军入侵英伦三岛的议题提前浮上台面了。当时,英国什么样的武器都缺。不仅由於在法国损失了一大批武器,战时陆空海军都扩编了,加之新成立了国民警卫军,因此需要武器装备,特别是轻便武器,其中自然包括奇缺的冲锋枪。需求数量之大,时间之紧,可想向知。所以,司登冲锋枪可以说是大战逼出来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英国两个枪械设计师谢波德和杜赛宾在英菲尔兵工厂著手研发冲锋枪。研发成功後,命名时取设计者Shepperd和Turpin姓氏的首字母和工厂名称Enfield(恩菲尔德)前两个字母组成,即Sten,中文音译为「司登」。
司登冲锋枪制造起来省工省料,成本非常低,一支枪费用不到11美元,於是又有人嘲讽说是「伍尔沃思玩具枪」(伍尔沃思是一个出售5至10分美元小商品的美国商人)。 司登冲锋枪外观粗糙,而且它英文名称Stens(复数形式)和英文的「恶臭」Stench形音相似,使它又多了一个别号:「臭气枪」。有一些人经过正在装箱外运司登的场地时,故作掩鼻状,哼一声「臭不可闻」。 司登冲锋枪内部抄袭德国MP38/40,英军可以直接使用缴获的MP38/40冲锋枪弹匣和弹药,它的缺点也和MP38/40一样,保险仅仅是将枪击挂在后方位置的槽内以阻止击发,许多盟军士兵还没有到前线就被自己的冲锋枪击伤甚至毙命。 除了「水管工人的杰作」、「伍尔沃思玩具枪」和「臭气枪」外,司登还有许多其他不堪入耳的称号。司登冲锋枪的别号之名在枪械史上非常罕见。
ZB-26轻机枪是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国营兵工厂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研制的一种轻机枪。
1920年时,捷克枪械设计师哈力克(Vaclav Holek)在布拉格军械厂(Pa ZB-26轻机枪
rga Zbrojovka- Prague Armory)开始设计一种新型的轻机枪。他设计的概念来自同厂的另一位设计师杰兰(Rudolf Jelan)。 第一支样枪称为布拉格一式(Praga I),使用马克沁机枪的帆布弹带供弹,交给捷克国防部测试。测试成绩与有名的勃朗宁、麦迪森(Madsen)和维克斯(Vickers)不相上下,国防部要求布拉格军械厂在样枪得基础上继续研发。 1923年,捷克国防部征集徵选自动步枪或轻机枪以供捷克陆军使用。布拉格二式A型(Praga IIA)也参加了此项测试,结果仅次于麦迪森轻机枪。哈力克继续改进他的设计,制出了布拉格I-23型(Praga I-23),此型采用了伸缩枪托、两脚架、可迅速更换的枪管等功能。不但射击精确,而且曾经在测试中连续射击数千发后,其精度没有大的变化,加上又是捷克本国设计,很快被捷克国防部选中,成为捷克军队的制式武器。 此时布拉格军械厂已经濒临破产,已无力生产。哈力克及大部分技术人员均已先后离职。1925年11月,布拉格军械厂与设在布尔诺的国营兵工厂(Ceskoslovernska Zbrojovka Akciova Spolecnost v Brno)签署了生产合约合作生产。哈力克随后加入了设在布尔诺的捷克国营兵工厂,协助完成了生产蓝图的绘制。产生出来的产品就是布拉格26型轻机枪(lehky kulomet praga vzor 26),样枪于1926年4月经捷克国防部验收合格,同年开始正式量产,定名为布尔诺国营兵工厂26型(Zbrojovka Brno vzor 26 即ZB-26)。
苏联
PPSh41式7.62mm冲锋枪由前苏联著名轻武器设计师斯帕金设计,汉译:波波沙冲锋枪 又名:人民转盘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屡建奇功,是二战名枪之一,它用于取代ППД系列冲锋枪。该枪经过1940年末至1941年初的全面部队试验后,于1941年正式装备苏军陆军步兵,突击队及摩托化部队。1942年年中开始大批量生产,直到40年代末,共生产了500多万支。
M1891莫辛-纳甘步枪(莫辛纳干系列俄文Мосин-Наган,英文Mosin-Nagant,又称莫辛-纳干),在俄国被称为“Vintovka Mosina”(莫辛步枪),是在俄国政府委托下在1880年代后期至1890年代早期研制的步枪,并由俄国军队在1891年正式采用,定型为1891型3线口径(7.62x54mmR)步枪。
SKS(又称СКС)半自动步枪是前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谢尔盖·加夫里罗维奇·西蒙诺夫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1946年定型,装备苏军的半自动步枪,亦称SKS,即西蒙诺夫自动装填卡宾枪的缩写。也有称为:SKS半自动卡宾枪。SKS半自动步枪是第一支发射前苏联7.62×39mm M43中间型威力枪弹的步枪。SKS半自动步枪是一种自动装填子弹步枪,采用普通结构的导气式武器,配有剑形刺刀。它具有结构简单,刚度好等优点,是一支性能良好的武器。
日本
(三八式歩兵铳 Sanpati-shiki hoheijyuu)是一种手动枪机步枪。在中国俗称三八大盖,是因其枪机上有一个拱形防尘盖有如盖子般而得名。防尘盖在开栓抛壳和推弹关栓时,能随枪机一起后退或前进,起到防尘作用。 三八式步枪的原型是三十式步枪和三五式海军步枪,日俄战争中,在中国东北使用,由于大陆特有的一种细小的沙尘进入操作机关内,导致操作不良。三八式步枪通过简化操作机关和随枪机动作防尘盖的改良而成。早一些年,三十年式步枪也同三八式步枪一同服役。这两种步枪也因其发明者有坂成章而被命名为有坂步枪。
这种冲锋枪主要装备日军伞兵,空挺特战部队,敌后渗透部队,等特殊部队。100式冲锋枪连发时射击密集度极高,单发时精度更高,有效射程达120米,这是很奇异的。这种冲锋枪产量不大,只装备特殊部队,陆军的正常战斗部队一般不装备100式冲锋枪 100式冲锋枪资料 服役年代:1940-1945 口径:8mm 枪管长:240mm 全枪长:900mm 重量:3.9 kg 装弹数:30或20发弹匣 发射速度:450发/ 分 — 800发/ 分(可调) 子弹初速:370 m/sec 有效射程:120m 最大射程:700m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一一年式軽机関铳)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一种6.5毫米口径轻机枪,因于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1922年)定型成为制式装备而得名。因其枪托为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故在中国俗称“歪把子”机枪。
『肆』 98K为何最后被停产了
二战之后各国军队的制式武器都进入了自动武器时代,栓动式步枪一般只保留了高精度用于特种作战的狙击步枪和反器材步枪,而现在许多国家的狙击枪下到连排一级都采用了自动模式。
这不是98k
,而是98k的远房大表弟
因为绝地求生类 游戏 98k得以闻名,很多人都认为98k就是狙击枪的代名词,但是在没玩 游戏 之前你们听说过这把武器吗?你们除了它还认识其他武器吗?作为一款军队制式步枪被 游戏 神话成这样感觉怪怪的。
其实相比同时代的栓动式步枪,你们趋之若鹜的98k并没有那么优秀,甚至在一些单方面性颂腊升能还表现得很一般。而现在各国的制式步枪都已经采用全自动步枪了,基本没有哪个国家还在用栓动式步枪了(隔壁家的三哥好像还有在用),而都是在用 游戏 里AK系列,M系列等步枪了。所以98k老了,得退休了。
毛瑟98K确实优秀,符合德军对未来军队的作战需要,而成为了德军二战的制式步枪,在没有遇到美军之前这款步枪还是非常不错的,但在遇到美军“大八粒”加兰德后,这款不讲就成了过时的经典了!
98K二战时期元首的侵略利器,《绝地求生》里成了吃鸡神器,即使没有吃鸡 游戏 ,这款枪也实在太经典了,作为一款制式步枪,再加上瞄准后后,他又成为了一款经典的狙击枪!
毛瑟的经历应了那句话,你大爷还是你大爷,从它诞生至今,毛瑟的传说一直在全世界流传着。
98K的各项数据:
制造商:毛瑟兵工厂。
类型:手动步枪 手动,单发。
运作方式:毛瑟旋转后拉枪机式。
长度:1100毫米。
枪管长度:600 毫米。
射速:约15发/分。
供弹局激方式:5发内置弹仓。
重量:3.9 千克 (无弹药装填)。
口径:7.92毫米。
弹药:7.92 57mm步枪弹。
枪口初速:755米/秒。
有效射程:800米。
瞄准具:弧形表尺,V形缺口式照门,大麦粒式准心(倒V型)。
具体的来说,德军98K是1898型步枪的改型,这款枪在德军服役已经快半个世纪了,一战的时候德军用得这款枪比98K更长,这款步枪自身历经了一战的战火洗礼,在与莫辛纳甘,李恩菲尔德等枪械的对战中屡战屡胜,而且这款步枪在战争中暴露出来的缺陷被一次次的改进完善,成为了一款非常成熟的武器。98K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改短处理,K就是德语中短的意思!
对于元首来说,这是一款经受住战火考验的武器,精度非常的高,满足军队的需求。而在元首掌管德国后,宣布不再承认一战的任何协议,开始恢复军队,这时候招野老募来的也基本都是一战老兵,这些老兵用上毛瑟步枪简直轻车熟路,而且当时的德国正处于经济危机中,一款成熟的步枪有现成的生产线,节约成本有缩短装备部队的时间!
还有就是毛瑟是德国自家的产品,任何军事强国,对于武器来说尽可能的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否则就受制于人了,一旦别人停止供给,那么对部队的影响非常的大。不日常凯申的国军了,前期是德械师,拼完了后来又装备了苏械师,再后来又是美械师,没有自己的国防工业只能处处受制于人了;还比如现在的印度,买个阵风比F22还贵,死神无人机1亿1架,还不带打击能力,免费送的航母花了29亿美元。因此对于德国来说,如果武器受制于人,元首是根本无法容忍的!
当然在战争的前中期,也就是美军没有参战前,98K确实是一款经典步枪,加上德军坦克闪电战的战术应用得当,98K也没有显示出任何不足之处!但是珍珠港事件后,美军的参战了,当毛瑟面对美帝的“大八粒”加兰德的时候,火力被完全压制,根本就抬不起头来,还有遇到苏联的波波莎时就显得火力不足,直到MP40冲锋枪和STG44式自动步枪服役后才扭转了德军战术上的劣势,但是这是的德军战略上已经处于败退之势,而且国内生产也不足,知道二战结束,98K仍然是德军手里数量最多的一款步枪,MP40的生产一共也才120万支,远远达不到换装的要求!
至于二战后,随着AK47这种大杀器的出现,98K这种只能算是老掉牙产品了,不淘汰还留着干嘛?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
关于98K的名声
98K,全称 kar 98k是二战时期德国的有名步枪,是纳粹德国使用最广泛的步枪。在二战期间,98K可以说让盟军吃尽了裤头,人人谈之色变,被称为“纳粹屠刀”。
这把枪以精准、可靠的性能为自己赢得了二战时期最好的旋转后拉式枪机步枪的名声。确实是一把名枪。
关于停产
首先,由于技术进步,手动步枪注定要被半自动、全自动所取代。包括在 游戏 里也是这样,M16只能三连发的半自动让很多玩家放弃了这把枪,选择其他可以全自动的步枪。
而98K虽然二战前中期很厉害,但是后来苏联和美国都研制出了半自动步枪,德军也意识到了半自动步枪的威力,所以98K停产,然后生产半自动步枪,成为了 历史 的选择。
游戏 里的98K
在《绝地求生》 游戏 里,98K非常有名,被玩家们趋之若鹜。曾经是空投专属武器,后来改动之后,玩家可以在多个物资点捡到,让广大玩家有机会接触到了这把枪。
其实这把枪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厉害。因为98K只有爆头才可以秒杀人,并且只能秒杀一级、二级头,三级头75血量以上,是秒不掉的。
对于更多玩家与其盲目追求98K,倒不如选择mini24,SKS等狙击枪更为稳妥。
各位看官,你觉得呢?
不停产干啥啊?二战后哪个国家还在拿栓动当制式武器的(三哥:????)
好吧换个说法,二战后哪个工业化国家还在继续造栓动当制式武器的。
在二战时期绝大多数国家还在拉栓的原因是当时各国对于发射步枪弹的自动装填武器原理还在摸索,比方说M1加兰德早期和德国的G41都走过枪口集气式的歪路,最后证明这种原理在战场中是非常不靠谱的。因为枪口特别容易脏,一脏以后就特别容易让燃气不足以推动枪管下边的活塞完成枪机自动循环。
直到40年之后,加兰德才用上长活塞导气,苏联也用上了短活塞的SVT40,最终证明活塞导气才是适合半自动步枪(包括全自动)的原理。
但40年那会都开打了啊,全面备战的情况下,大家只能是尝试性的生产半自动,但绝大多数工业产能还是得投放在简单可靠的栓动上,全面战争就是得拼产能。
所以说,98K,包括一竿子大栓在二战还是能混的。毕竟这一时期还只是自动装填步枪的试验场。
但战后不一样了,加兰德,svt40,stg44这些自动装填武器完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在二战中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火力更猛,精度也不错(其实半自动不比那些量产的栓动精度差),那战后当然不生产98K这种大栓啦~
更何况突击步枪概念的出现,加上二战轻武器的主要职责也是400米之内,战争模式的变化也不需要大栓那种动不动800米有效射程的全威力步枪。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二战结束时,因为德国投降,98k的生产线被中止了。
所以,官方的98k生产停止了。
二战后,98k却并没有消失。
苏联在战争中缴获了数百万支性能良好的98k步枪,把其中接近百万支在四五十年代用于援助全世界的共产主义游击队。
当时AK47还没有大量生产,所以98k在全世界开始集中出现。比如越战期间北越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军队都有装备。
另外,德国虽然不生产了,但原本二战期间曾经生产过98k却没有停止。
比如比利时、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的98k生产线,都在大量生产。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南斯拉夫,它把98k改名为毛瑟M48,畅销全世界,在五六十年代卖到阿尔及利亚、埃及及伊朗军方,甚至还有美国、澳大利亚及加拿大民间市场。
捷克斯洛伐克的98k也卖了很多,其中约有3万多支竟然卖给了以色列的犹太人,成为第一次中东战争时期的以色列陆军常见武器。
有意思的是,捷克产的98k仍然保留了德文和原厂标志,
以色列拿到这种步枪以后,分别把原有印在机匣顶部的德文纳粹德国兵器局标志清除,改为印上希伯来文的以色列国防军标志以避免勾起纳粹德国对以色列人伤害的记忆。
以色列的98k一直用到第四次中东战争,才彻底退出部队。
有意思的是,精明的犹太人并没有将枪支销毁或者封存,而是在七八十年代低价卖到南美洲和非洲战乱地区。这些战乱中的人很需要武器,有了98k也比用大刀长矛要好。
所以,我们看到一些非洲民兵在80年代还是用98k,就是这些了。
除了以上的意外,98k在世界上很常见,因为精度高,射程远,成为民间射击运动的一种非常普遍的步枪,没什么稀奇。
何止是98K停产了,所有的拴动步枪几乎都在二战结束前后停止生产,因为它们过时了!有了更好的单兵枪械,谁还会去生产过了时的老型号呢?
根据笔者认识的一位枪店老板陈述,98K的总产量在1600万支以上,目前在美国属于古董商品,是不受到美国枪支管控法律束缚的,因此价格便宜到一支几百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也就2000左右,这个要看具体成色。
98K如此高的产量与第三帝国的作战强度有很大关系,并不代表它就是一款好枪,由于枪管被缩短到600毫米,且子弹又被要求与机枪通用(为了降低弹药生产成本和后勤压力),98K的精度并不能与同时代的恩菲尔德、莫辛纳甘相提并论,只因为德军史诗般的胜利才赋予了它万众瞩目的地位。
98K的子弹弹头过重,弹道稳定性不是太好,精度和射程都受到了影响,再加上射速不如英军装备的恩菲尔德步枪,在实际的阵地战中占不到便宜。但德军闪击西欧的作战是机械化运动战,双方的交战距离不足以施展步枪的极限射程,因此98k的缺陷被很好的掩盖住了。
但德军在入侵苏联后发现,惯用的闪电战无法快速解决苏联,部队被迫陷入了类似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的静态战争,比如著名的勒热夫突出部战役,德军百余万兵力被迫分散到漫长的战线上,依托据点和线状阵地作战,装甲部队都被打散加强给步兵单位,这与一战时期西线堑壕战很类似,步枪的射程和精度显得尤为重要,98K又明显不够用了,德国人的解决办法是大量配备MG-43通用机枪,形成了以机枪为核心的班组攻防战术。
(德军两款标志性轻武器)
但纵观苏德战争,像勒热夫这样的静态作战模式并不是太多,运动战和巷战才是主流,敌我交战距离通常在400米甚至更近,98K威力过剩、射速不足、携带不便的问题又凸显了出来,MP-40冲锋枪反而受到部队大力欢迎,它的射程和精度远不及98K。
其实不仅仅是98K,所有的拴动步枪都牺牲了射速和便携性以换取精度和威力,这被证明是不符合机械化战争需求的,因此苏联快速投产了SVT-40半自动步枪,美国干脆全面淘汰春田式,全部列装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而且部队里冲锋枪的装备比例越来越高,这让德军步兵吃尽了苦头。
面对敌人越来越密集的火力输出,德军意识到98K不够用了,于是沃尔特枪械公司推出了G41半自动步枪,这款枪的改进型就是鼎鼎大名的G43,算是找回了轻武器优势。
但德国工程师对半自动突击步枪的火力同样不够满意,随后研发具有划时代意义的STG-44 突击步枪,后者是一种使用中间威力弹的自动武器(弹药口径不变,装药量减少),在保证400米有效杀伤距离的同时,还赋予了步枪轻机枪般的火力优势,被战后各国仿效,也正式标志着轻武器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纪元,拴动武器彻底成为 历史 。
但由于德军武装部队规模太大,对枪支的需求上不封顶,G43的产能不能够满足需要,因此98K一直保持生产,直到1945年大战结束。但在战后就没有继续生产的必要了,于是98K被彻底停产,各国进入自动步枪和半自动步枪混编的时代。
越南游击队都用自动步枪了!
我的天,难道不停产拿来当烧火棍么?
也只有吃鸡玩傻了的人才会问出这种问题。也只有这些人会把当代狙击步枪和98K进行对比。其实这个问题还可以换个问法:为什么现在士兵不用砍刀打仗了?
先抛开问题,总结下吃鸡玩傻了的人。这些人对于武器的了解全都来自 游戏 ,天天喊着98K和AK。你要问他98K是什么口径,得到的答案一准是7.62。在这些人眼里,所有栓动步枪都是98K,甚至美军的加兰德步枪都是,也只有这些人吧98K当成狙击步枪。对于SKS,眼里就是 游戏 中看着挺时髦的那把步枪。
98K的忠实粉丝们,这几把枪都叫啥
吃鸡的风靡,让98K这把步枪在中国走红,吃鸡之前,很少有人知道98K。98K是哪个国家的都不知道,还整天喊98K。
KAR.98K,卡尔比勒毛瑟98短步枪,K代表的是短,表示这把枪比98B短。这把枪是二战时期德军的制式步枪,重点,二战时期。现代德军已经装备了HK417和G36步枪,你问98K为什么停产?
归根结底一个原因,时代在进步。德国已经投降六七十年了,这六七十年中世界发生了什么?栓动步枪作为只是装备的时代早就过去了,1949年苏军就开始装备AK47了,而AK47早就在官方停产了。中间俄军制式步枪不知道更换了多少代。
栓动步枪为什么淘汰?
栓动步枪使用的是全威力步枪弹,而这种步枪的射程远远高于最适合的距离。同时,栓动步枪射速慢,根本没办法适应现在的战争。坦克的出现,拉起了步坦协同作战的高潮,步兵最适合的攻击距离缩短到了400米,甚至200米,这个距离要求的是射速,而不是精准度和射程远。
现在也就狙击步枪是单发手动,狙击步枪要求的是射程远精度高。现代的狙击步枪早就甩开98K不知道多少条街了。有TAC50和AWM,谁还用98K?射速低,射程近,精度低。
奉劝一句, 游戏 少玩,适可而止。想多了解,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
二战时期,毫无疑问,98K是一把非常有名的步枪,自30年代中期开始生产至二战结束,生产了大概有1500万把,是德国军队装备的数量最大的步兵枪械。
98K是单发栓动型步枪,7.92毫米口径,采用5发弹仓供弹,有效射程800米,具备射击精度高、动作非常可靠等特点,因此装上观瞄镜时,就是一把性能优异的狙击步枪,事实上,二战期间,德国并未专门研发狙击步枪,就是挑出了枪管质量上乘的毛瑟98K步枪,装上4倍光学瞄准镜,就成了一把狙击手用步枪,给盟军前线官兵造成了相当大的伤害。
由于德军步兵包括装甲掷弹兵所有采用的战术,都是围绕MG-34/42这两挺通用机枪而展开,由此配备了大量的毛瑟98K步枪,即便有名的MP-38/40冲锋枪装备数量都非常有限,同时德军装备了少量的10发弹匣供弹的G-43半自动步枪,1944年开始又装备了30发弹匣供弹的MP-44突击(自动)步枪,但数量也非常有限。
同期,在欧洲战场上,美国军队步兵手中用上了M-1加兰得半自动步枪,口径7.62毫米,采用8发漏夹供弹,对德军大量装备的毛瑟98K步枪形成了火力优势,事实上,随着德军装备G-43半自动步枪,以及MP-44突击(自动)步枪,包括美军的M-1加兰得半自动步枪成了其军队最基本的制式装备,预示着5发栓动步枪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拉大栓才能退壳并将子弹上膛,然后再击发的单发步枪已落后于半自动步枪,以及火力更猛的自动步枪。
最后,随着二战的结束,德国成了战败国,被分裂成美军管辖的西德,以及苏联管辖的东德。其中,东德军队装备了苏制AK系列自动步枪作为其军队的制式装备;西德军队则自行研发了新型的G系列自动步枪,毛瑟98K作为火力稀薄,且后坐力过大的5发栓动步枪,自然遭到了彻底淘汰。
综上,二战时期,就有了啪啪啪可单发连射的半自动步枪,以及哒哒哒射个不停的自动步枪,拉大栓才能呯地射出一发子弹的毛瑟98K,尽管在单发步枪中性能优异,但和半自动和自动步枪相比,已是很落后了,随着德国的战败,最终此枪停产退役,那是必然趋势,符合枪械发展优胜劣汰的 历史 观律。
如果说二战期间那一把枪非常出名,毫无疑问就是“毛瑟98K”,就是在 游戏 界也是享誉盛名,所以98K名声绝对是享誉全球,从三十年代中期一直生产到二战结束,期间德国生产近1500万把,在实战中也是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枪械,是德国军队装备数量最大的一把步兵枪械。
98k是栓动单发型步枪,采用7.92毫米口径子弹,拥有五发弹仓供弹,有效射程达800米。 在当时具备高精度射击,动作可靠等优质特点,要比同时期其他国家的枪械性能优异不少,当时日本的三八式步枪只有460米的有效射程。 据说,当时德国并没有专门研发狙击步枪,只是简单挑出了性能优良的“毛瑟98k”步枪 ,装上了四倍光学瞄准镜,就这样成了一把狙击手步枪。 让盟军前线官兵吃尽了苦头。
由于当时德国步兵包括掷弹兵和装甲所采用的战术,都是围绕“MG34/42两挺通用机枪而展开” 由此才配备了大量的98k步枪,只有少数官兵配备MP40冲锋枪,但是该装备数量都非常有限, 同时期的美国步兵手中使用的都是春田步枪。
后期换上了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7.62毫米子弹,八发漏甲供弹, 射速火力明显优于“毛瑟98k”, 在欧洲战场,德军火力被压制,随后就装备了G43半自动步枪以及MP44突击步枪,这也预示着栓动五发步枪时代即将谢幕。
所以“ 毛瑟98K”尽管在单发步枪中性能优越, 但是和半自动步枪与自动步枪相比,战场火力上得不到支撑,就会被淘汰。随着二战结束,德国战败,被分裂成美军管辖的西德,苏联管辖东德,东德军队装备了苏联AK系列武器,西德则自主研发了新型的G系列自动步枪。而“毛瑟98k”这种后坐力巨大弹量较少的栓式步枪,顺其自然也被时代所淘汰,后被停产。
因为实战不是 游戏 。
哪怕就是 游戏 ,如果让你吃鸡时候只许带一把枪,你会选98K吗?
那98K能当狙击枪用吗?能,但是正常情况下没人会这么干。也不大会有98K加八倍镜的组合。
因为军用八倍镜动辄要几万一个,而98K这样的木托栓动步枪两三千足够了。只有瞄准镜的一个零头,我几万的瞄准镜都配了,能在乎步枪上省那万八千的?
就跟房子一样,花一百万装修一百万的房子是可能的,有花一千万装修一百万房子的吗?
『伍』 二战 德国毛瑟98 一条生产线月产量是多少 月组装量是多少
重庆41兵工厂一年生产了10几万支访毛瑟98的中正首大笑式,还有不同的生产线产量也是不同的。
所以推测二战者含时一条先仿慧进的生产线每月产量应该在6000支左右吧.一般的生产线大概在4000只左右。
至于组装那不是甚么技术活,一般的士兵都可以把枪拆了在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