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黄石新治钢厂的简介
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简称新冶钢)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钢铁企业之一,其前身大冶铁厂是清末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素有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之称。
编辑本段公司简介
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简称新冶钢)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钢铁企业之一,其前身大冶铁厂是清末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素有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之称。
1948年改称华中钢铁公或唯司,1953年改为大冶钢厂,1995年改制后规范为冶钢集团有限公司,1997年大冶特钢A股在深交所上市。
2004年,中信泰富投资有限公司出资收购了冶钢集团有限公司钢铁主业资产,组建了外商投资企业——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
新冶钢是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和全球华人企业500强之一,为湖北省百佳纳税企业。
新冶钢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占地面积六千多亩,厂区内拥有100多公里的铁路,有停靠5000吨级轮船的200万吨码头一座。
南北贯通京广、京九大动脉,西通沪蓉高速公路,距九省通衢的湖北武汉市仅有70公里高速路程,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新冶钢是中国生产特钢品种和规格最全的特钢企业之一,是拥有规格最全、口径最大的中厚壁无缝钢管基地和没迟合金棒材基地,2010年还将建成中国大规格锻件的特冶锻材基地。
目前,拥有捣固炼焦、铁水红送、连铸连轧、特冶锻造、特种钢管热加工等一批国内先进的生产线和技术装备。
年产特殊钢200万吨,主导产品有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工模具钢、易切削钢、军工钢、中厚壁无缝钢管等重点大类,能生产各种棒材、扁材、盘卷、锻材、锻件、无缝管等多种型材,生产品种达800多个,产品规格1800多种。
钢材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航天航海、机械制造、汽车制造、铁路运输、石油化工、百万千伏电站、高压锅炉等领域。
产品出口到美国、德国、意大利、韩国、日本等欧美、东南亚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编辑本段发展历程
由近代工业奠基人张之洞主张提议,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赞同于1908年组建成立了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
1913年汉冶萍公司在第一届股东大会上正式确定筹建大冶新厂。
1916年汉冶萍公司董事会授“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大冶钢铁厂之章”给大冶新厂,大冶钢铁厂正式定名。
1924年汉冶萍公司将大冶铁厂和大冶厂矿合并为一个机构,定名“大冶厂矿”。
1938年国民资源委员会下令将汉冶萍公司所属厂矿设备运往重庆另建新厂。
十月,汉冶萍公司大冶厂矿沦陷,日军设立“大冶矿业所”。
1945年国民 *** 经济部接收日本制铁株式会社大冶矿业所,成立“日铁保管处”。
1948年国民 *** 资源委员会成立华中钢铁有限公司,并由华钢接收汉冶萍公司全部资产,至此汉冶萍公司名义正式撤销。
1949年武汉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华钢,正式定名为“中原临时人民 *** 华中钢铁公司”。
1950年 *** 中央命令将大连钢厂特殊钢车间迁入华钢,并另添部分设备,将华钢改建为特殊钢厂。
1953年原华中钢铁公司奉命改厂名为大冶钢厂。
厂名全称“中央人民 *** 重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华中钢铁公司大冶钢厂”。
1994年大冶钢厂改制规范为“冶钢集团公司”,同时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挂牌。
1995年“冶钢集团有限公司”揭牌。
1997年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A股在深交所上市。
2000年东方钢铁有限公司并入冶钢集团有限公司。
2004年 中信泰富收购冶钢集团有限公司钢铁主业资产,组建“湖北新东方钢铁有限公司”,一届董事会上更名为“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
编辑本段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理念 德才 唯实 融合 博新 企业经营理念 真诚 竞合 双赢 超越 干部行为准则 严正 高效 奉献 创造 企业质量方针 坚持质量第一,创建客户价值
编辑本段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
编辑本段发展规划
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是中国资深的特种钢公司,在管材、锻材和特殊品种钢材的生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稳定的市场份额和稳定的客户群,产品曾用于中国神州5号、神州6号和神州7号航枯团李天设备上,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为中国的特种钢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09年钢铁业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企业亏损和极少盈利的情况下,新冶钢坚持以特色为主,依旧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2010年根据市场环境、国家产业政策和自身情况,为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针对在建项目投产后,新冶钢公司现实生产和物流顺行问题,公司决定实施二期工程。
已经建设完成的钢管项目和在建特冶锻造项目都有好的国内外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钢管机组主要生产结构管、工程用管、液压支柱支架管和锅炉用管,大部分不在美国征收反倾销税品种之内;管径大于406.4mm的无缝钢管也不在欧盟征收反倾销税规格之内。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将会有更好的出口市场。
为了确保以上项目建成投产后有稳定可靠的钢坯(锭)的供应渠道和燃气供应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开发新特钢品种,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信誉度和竞争力,并有序的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工艺设备,二期工程项目建设已势在必行。
一、项目建设内容概述
考虑未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新冶钢针对当前所有各机组的设备状况、生产能力,进行了多次研讨、论证,提出下述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解决轧钢坯料不足,释放轧钢生产能力,增加效益。
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 1) 原料码头 2) 新建原料场 3) 新建烧结机一台 4) 新建高炉一座 5) 新建转炉炼钢厂 6) 新建制氧机 7) 其他相应配套公辅设施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解决钢管和锻材坯料不足,释放轧钢能力 正在建设的钢管项目将在2009年下半年相继投产,特冶锻造项目也将分别在2010年建成投产,项目可为其提供各种合格的坯料,同时炼铁和炼钢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的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可解决后续生产燃气不足的问题,如果用天然气代替,则需付多上亿资金,导致生产成本上升;蒸汽、余热水、余压发电等,项目建设可为后步轧钢工序提供廉价、可靠的能源。
2、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尽快淘汰落后钢铁产能设备按国家钢铁产业政策规定,小高炉、小烧结设备都属淘汰的范围,落后设备必须尽快淘汰。
三、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
为确保二期工程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新冶钢反复对项目进行了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 1. 新建的烧结、高炉、转炉、方/圆坯连铸等项目,是国内成熟技术,均能满足特钢冶炼的要求,没有技术风险。
2. 钢的产品纲领,是供应后部轧钢工序生产所必须的钢种,均是目前市场上适销对路的产品,都在盈利之列。
3. 高炉、转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冶金煤气,解决了企业燃气不足问题,可充分利用高炉、转炉煤气替代外购天然气,既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减少气体排放量,实现循环经济,对建设和谐社会、保持清洁的周边环境做出贡献。
4. 项目建设还为未来的发展留有空间。
5. 项目投资综合收益高,项目经济效益是好的,财务上是可行的。
B. 湖北新冶钢是国企么
不是国企,是台港澳法人独资。
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简称新冶钢)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钢铁企业之一,其前身大冶铁厂是清末汉冶平煤铁工矿有限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
新业钢铁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占地面积6000多亩。厂区铁路100多公里,5000吨级船舶200万吨级码头。距湖北省武汉市九省通衢仅70公里。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新冶钢铁是中国特种钢品种、规格最齐全的特种钢企业之一。是规格最全、口径最大的无缝钢管和合金棒材的基础。2010年还将建成中国大型锻件专用钢锻造基地。
(2)华中钢铁交易有限公司怎么样扩展阅读:
湖北新冶钢的发展历程:
由近代工业奠基人张之洞主张提议,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赞同于1908年组建成立了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
1913年,汉冶平公司第一次股东大会正式决定新建大冶工厂。
1916年,汉冶平公司董事会授予大冶新厂、大冶钢铁厂“汉冶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大冶钢铁厂印章”。
1949年,武汉军控委员会接管华中钢铁有限公司,正式命名为“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华中钢铁有限公司”。
1953年,原华中钢铁公司奉命更名为大冶钢厂。全称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华中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大冶钢厂”。
1994年,大冶钢厂改制为“冶金钢铁集团公司”,大冶特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2000年,东方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并入冶金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2004年 中信泰富收购冶钢集团有限公司钢铁主业资产,组建“湖北新东方钢铁有限公司”,一届董事会上更名为“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
C. 请具体说一下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情况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坐落在“九省通衢”的武汉市东部,是由武汉钢铁(集团)公内司控股的、国内排容名第三大钢铁上市公司。目前,公司总资产达300多亿元,下辖烧结厂、炼铁厂、一炼钢厂、二炼钢厂、三炼钢厂、大型厂、轧板厂、热轧厂、冷轧厂、硅钢厂、棒材厂、质检中心等12个单位,员工16995人
武钢股份拥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炼铁、炼钢、轧钢等完整的钢铁生产工艺流程,钢材产品共计7大类、500多个品种。主要产品有冷轧薄板、冷轧硅钢、热轧板卷、中厚板、大型材、高速线材、棒材等,商品材总生产能力1000万吨,其中80%为市场俏销的各类板材。公司先后有100多项产品获全国、省、部优质产品证书,硅钢产品获中国名牌、中国钢铁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称号,重轨、板材获湖北省名牌称号,39项钢材产品获冶金行业“金杯奖”,产品实物质量达国际先进水平产量比为64.07%。
D. 阳逻的阳逻
1、交通优势
水运:拥有阳逻深水良港,武汉市正在以此为核心打造长江航运中心。
公路:经汉施公路(一级路面)与汉口市区直线相连;经武汉环城高速公路、阳逻长江大桥与青山、武昌及武汉化工新城相连,并与沪蓉、京珠高速公路一线贯通;经106、318国道及江北高速公路、武合高速公路通达鄂东、皖南、豫南。
铁路:京广铁路有专用线延伸至开发区并设有编组站;距京九铁路新洲站仅30公里。
过阳逻大桥距离武汉火车站仅10公里。
空运:经武汉环城高速公路至天河机场仅30分钟车程;阳逻机场距工业园区仅5公里。
阳逻这种水铁公空大交通汇集一地的格局在华中地区十分罕见,可以实现多种形式的水陆联运。 1、人文环境
武汉是一座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旅游城市,现有东湖、黄鹤楼、归元寺等名胜古迹339处。武汉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拥有52所大学、750家科研设计机构。阳逻古称“阳逻堡”,历来是武汉东部重要的军事要塞和水上门户,现有香炉山遗址,距今有2500年历史。其所在新洲区现有报恩寺、唐代紫霞寺、孔子问津书院等18处名胜古迹。阳逻现有大专院校3所,教育、卫生、文化设施齐全,具有良好的人文居住环境。
2、政策环境
(1).执行国家、省、市对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出口创汇等企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外资企业再投资退税政策。
(2)在新洲区政府职权范围内,免收与生产经营无关的全部行政、事业性收费。
(3)实行“一站式”服务,建立两条隔离带,实行区公安分局、区纠风办双挂牌保护。
(4)对世界500强企业或投资额度大、税收贡献多、拉动效应强的项目,实行一企一策,制订特别优惠办法。 开发区通过近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先后引进企业81家,初步形成了七大产业集群:
以阳逻国际集装箱转运有限公司、华中钢铁交易中心为代表的物流产业集群
以武钢江北加工基地、一冶钢构项目为代表的钢材深加工产业集群
以西门子、阿海珐输配电项目为代表的电力设备制造产业集群
以重冶连铸、中冶连铸项目为代表的重工机械设备产业集群
以亚东水泥、北新建材项目为代表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
以武汉一棉、江南集团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以中百食品、升阳食品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开发区依托港口及立体交通优势,依托武钢江北基地的资源优势及重工产业集群优势,重点发展以港口物流为主的现代物流业,以重工产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配套发展现代服务业。
(1)加快发展以港口为主的现代物流产业
重点发展集装箱运输、配送、加工制造等临港产业,建设集装箱转运和配送中心、临港加工中心。同时以铁路、机场、高速公路为载体,建设港口疏运、多式联运的物流基地,形成“一主二辅”的物流设施布局,建设各类区域性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重点建设四大物流中心:
华中钢材物流中心
国家稻米交易中心
阳逻国际商贸物流中心
阳逻煤炭配送中心
(2)加快发展以重工产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
在现有产业集群的基础上,重点建设钢材深加工、电力设备制造、桥梁钢构、船舶制造四大重工装备制造基地,打造华中地区“绿色钢都”。以此为基础,结合产业规划,开发区欢迎以下产业入驻工业园区:
钢材深加工产业
以阳逻钢材深加工基地为主板块,以武钢江北基地、一冶钢构等现有企业为基础,利用武钢及华中钢材大市场的原料保障,以及阳逻水、公、铁、空立体交通优势,大力发展钢材深加工产业。
机电设备制造产业
以阳逻重工产业片区为主板块,以西门子输配电、阿海珐输配电、重冶连铸、中冶连铸等现有入园项目为基础,发挥阳逻钢材供应充足优势以及立体交通优势,发挥武汉市机电行业集群优势,大力发展机电设备制造产业。
桥梁与钢构产业
以阳逻桥梁与钢构基地为主阵地,以武船重工等现有企业为基础,发挥阳逻钢材原料充足的优势,以及立体交通优势,大力发展桥梁与钢构产业。
船舶制造产业
以阳逻船舶制造基地为主阵地,依托长江航道局船舶修造基地等现有入区项目,发挥阳逻的钢材原料优势及水运优势,大力发展船舶制造产业。
纺织服装产业
以阳逻纺织服装工业园为主阵地,以武汉一棉集团、江南集团、荷兰洲晨制衣、毅峰印染、爱帝集团等现有企业为基础,利用阳逻电厂热力蒸汽优势,以及阳逻拥有1.5万纺织工人的人力优势,大力发展纺织、印染、服装产业。
新型建材产业
以湖北亚东水泥、北新建材、深圳卓宝防水材料等现有企业为基础,发挥阳逻立体交通疏运等优势,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产业。
(3)现代服务业
开发区将大力推进房地产、商贸、教职培训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建设,为阳逻港、工业园区提供优质、高效的综合配套服务,构建武汉东部地区最适宜居住的现代化新城区和现代综合服务中心。
E. 清代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哪几个公司,现在还有几个
说起李鸿章,谁都不陌生,他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但他在当时的确有着前瞻性的眼光,能够担大任、做大事,他所引导进行的洋务运动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延缓了清政府倒台的时间,使落后的清王朝有了一批近代化的工业,促进了经济、军事和教育的发展。
洋务运动时期开创了很多个第一,创办了第一个大型的近现代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创办了第一个中国的民族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还创办了第一个关于煤矿的中国企业——开平矿务局,此外还创办了第一个通信公司天津电报总局等,可谓是功不可没。除了李鸿章,洋务运动的其他领袖比如曾国藩、张之洞也都创办了很多军用和民用企业,比如张之洞的汉阳铁厂等等。
2019年,《财富》公布了世界500强榜单,招商局集团和旗下的招商银行强势入榜,其中招商局集团名列第244位,它的历史超过了147多年,是500强中的常青树、不老松。
它旗下的招商银行连续第八次入围,并且排在第188位,十分显眼。此外,招商局旗下还有一个“半路出家”的子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平安保险,是在1988年由招商局集团发起而成立的,也是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和招商银行同源同宗。
汉阳铁厂的前世今生:中国钢铁工业兴衰史的见证
汉阳铁厂的创立并不是李鸿章的功劳,而是由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一手创办的。1893年的武汉,我国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即汉阳铁厂正式建成,它的规模在亚洲排名第一,在世界是第二名;它的发展拉开了我国重工业发展的序幕;它的装备领先于世界,有着“亚洲第一雄厂”之美誉。
当时张之洞准备把铁厂建立在非常落后的小渔村蒋家墩,但是考虑蒋家墩在江边但是没有堤防,如果发了大水那么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最终把工厂建在了汉阳的龟山脚下。选址确定后,就开始紧锣密鼓的建设施工了,张之洞自豪的说到,他要建一个亚洲第一的钢铁厂,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后来海战清政府战败,汉阳铁厂也在不断亏损,于是清政府决定把铁厂改为官督商办,由大清著名商人盛宣怀接管。盛宣怀也很懂得经营之道,在他的科学治理下,使得汉阳铁厂改头换面,成为了仅存的洋务运动果实之一,他将铁厂改造成了近代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钢铁股份制的企业,就是大名鼎鼎的汉冶萍公司,改造后公司发展的如火如荼,一扫曾经官办铁厂的颓废之势。
清政府全面倒台之后,汉冶萍公司完全转变为了商办企业。后来日本在“二十一条”提出要将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但是国人不会同意,汉冶萍公司的员工不会同意,在老百姓的坚决抵制之下,汉冶萍公司才没有被日本插手,保住了纯正的“中国血统”,由此可见汉冶萍公司在当时的声誉、能力和利润有多大。
军阀混战时期,北洋政府曾要求将公司收归国有,遭到了公司的强烈反对,最后只好不了了之。汉冶萍公司逃过了日本人的威胁,逃过了北洋政府的国有化,却没有逃过国民政府的魔爪。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威逼利诱,用兵工厂接收了汉冶萍公司。抗战胜利后,在国民政府的统治下,汉冶萍公司彻底走上了末路,被国民政府撤销,成立了华中钢铁有限公司,于是汉冶萍公司又被华中钢铁公司取代了。
新中国成立后,在当年张之洞改弃的蒋家墩上兴建的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是“武汉钢铁公司”。这家企业依旧以汉阳铁厂为源头,依旧传承着汉阳铁厂人不懈奋斗的精神,它的建设还承载着新中国的“钢铁梦”。
宝钢集团实力雄劲,曾经连续13年入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是中国第一家入围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钢铁企业。2016年,武钢集团和宝钢集团联合重组,成立了宝武集团。重组后的宝武集团仍然独领风骚,继续入围世界500强企业。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百年风雨早已褪去。虽然洋务运动已经失败,但是它的成果却以另一种方式保留了下来,发光发热为国奉献,生生不息直至永远。
F. 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由近代工业奠基人张之洞主张提议,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赞同于1908年组建成立了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
1913年汉冶萍公司在第一届股东大会上正式确定筹建大冶新厂。
1916年汉冶萍公司董事会授“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大冶钢铁厂之章”给大冶新厂,大冶钢铁厂正式定名。
1924年汉冶萍公司将大冶铁厂和大冶厂矿合并为一个机构,定名“大冶厂矿”。
1938年国民资源委员会下令将汉冶萍公司所属厂矿设备运往重庆另建新厂。十月,汉冶萍公司大冶厂矿沦陷,日军设立“大冶矿业所”。1945年国民政府经济部接收日本制铁株式会社大冶矿业所,成立“日铁保管处”。
1948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成立华中钢铁有限公司,并由华钢接收汉冶萍公司全部资产,至此汉冶萍公司名义正式撤销。
1949年武汉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华钢,正式定名为“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华中钢铁公司”。
1950年中共中央命令将大连钢厂特殊钢车间迁入华钢,并另添部分设备,将华钢改建为特殊钢厂。
1953年原华中钢铁公司奉命改厂名为大冶钢厂。厂名全称“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华中钢铁公司大冶钢厂”。
1994年大冶钢厂改制规范为“冶钢集团公司”,同时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挂牌。
1995年“冶钢集团有限公司”揭牌。
1997年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A股在深交所上市。
2000年东方钢铁有限公司并入冶钢集团有限公司。
2004年 中信泰富收购冶钢集团有限公司钢铁主业资产,组建“湖北新东方钢铁有限公司”,一届董事会上更名为“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