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碳元素对钢材的性能有哪些影响
碳是决定钢的力学性能的最主要因素,随含碳量的增加,硬度增大,塑性、韧版性下降。当含碳权量<0.77%时,随含碳量的增加,强度增加,而当含碳量>1.0%以后,强度反而下降。
碳素钢按其含碳量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种类,分别是:低碳钢——含碳量wc≤0.25%、中碳钢——含碳量wc0.25%~0.60%、高碳钢——含碳量wc>0.60%。
钢的制取都是一项高成本低效率的工作。如今,钢以其低廉的价格、可靠的性能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材料之一,是建筑业、制造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可以说钢是现代社会的物质基础。
(1)为什么碳能增加钢铁硬度扩展阅读:
为了改善钢的性能,在冶炼碳素钢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合金元素而炼成的钢,如铬钢、锰钢、铬锰钢、铬镍钢等。按其合金元素的总含量,可分为:
1、低合金钢--合金元素的总含量≤5%。
2、中合金钢--合金元素的总含量5%~10%。
3、高合金钢--合金元素的总含量>10%。
根据添加元素的不同,并采取适当的加工工艺,可获得高强度、高韧性、耐磨、耐腐蚀、耐低温、耐高温、无磁性等特殊性能。
㈡ 钢铁的含碳量越高,硬度是越高还是越低
碳元素主要是固溶强化和形成铁三碳化合物提高钢铁强度和硬度。碳含量越高,硬度越高。
但是如果碳元素不能固溶和化合态存在与钢铁中(譬如球墨铸铁),这时候碳含量高使硬度提高这个结论就不成立了。
㈢ 钢的含碳量增加力学性能有何变化,为什么
钢的含碳量增加,其硬度和强度也增加,但塑性和韧性会降低。原因在于,材料的性能是由其组织的性质决定的。在含碳量很少的情况下,钢的显微组织主要表现为铁素体,而铁素体的性质就是强度和硬度低,塑性和韧性高;当含碳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钢的显微组织就表现为渗碳体,渗碳体的性质与铁素体的性质正好相反,硬而脆。含碳量在0.8%左右时,其性能就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