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题目的含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电视剧是由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的。深意就是要像铁炼成钢一样,不害怕任何艰难困苦,实现自身价值。
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剧名含义这个名字是一个疑问句,询问钢铁是如何炼成的,而钢铁的炼成需要经过高温、寒冷的变化,也就是在暗示我们也要学习这种炼钢铁的精神,不畏高温严寒,不畏挫折困难,忍受这些艰难的环境,实现自身的价值,而这部书的主人公也是这样做的,他的生活虽然很艰难,但是他依旧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这部作品的作者叫做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改变的,与故事中的保尔基本上没有多少区别,这本书传递的钢铁精神值得很多人学习
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共分多少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每集概括是如下:
第一集:保尔在补课时,在神父做复活节面包的发面上撒上烟末,被学校开除,去车站食堂做小工。
第二集: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来镇上做地下工作,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
第三集:保尔在湖边钓鱼的时候结识了林务官的女儿冬妮亚。一种不自觉的爱情偷偷窜进保衫弊族尔的心中,弄得他心神不安。
第四集:朱赫来为了或弊避开彼得留拉匪徒的搜捕,来到了保尔家。保尔和他一起生活了8天。懂得了生活的真理,懂得了布尔什维克是不屈不挠地跟压迫者、富人作斗争的革命政党。
第五集:朱赫莱被匪徒抓去了。保尔卜带与朱赫莱一起逃跑。由于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抓到城防司令部关了起来。
第六集:保尔从监狱逃了出来,不知不觉地跑到冬妮亚家的花园。冬妮亚央求母亲让保尔留了下来。
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
这首主题歌的名字是《远在小河对岸》《Там вдали за рекой》,
1999年,为迎接建国50年大庆,由深圳万科文化传播公司策划、承制,中央电视台、深圳市委宣传部和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联合投资拍摄了梁晓声等人根据奥斯特洛夫斯基同名小说改编的20集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迎接新世纪、向建国50周年献礼的重点剧目。在这部中国版的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就采用了男女声无伴奏合唱的苏联歌曲《远在小河对岸》作为主题曲。
“远处的营地已点起了灯火,晚霞消失在晴朗的夜空。跨上战马,背起长枪,年轻的骑兵整装出发。
广袤的原野上一片寂静,战士们机警地搜索敌情。黑暗中有刺刀寒光闪烁,他们遭遇上敌人的伏兵。
勇士们高呼着冲向敌群,草原上展开了殊死的斗争。一个战士中弹滚下马背,他是为人类的幸福而牺牲……”
这是一首有着明显叙事加抒情特点的歌曲。曲调取自一首老歌《就在西伯利亚亮起了朝霞》,唱的是被沙皇政府流放西伯利亚的政治犯的痛苦遭遇,曾由著名的俄国女中音歌唱家娜·普列维茨卡雅(1884-1941)录成唱片。1924年,在莫斯科卫戍部队服役的共青团员尼柯莱·柯奥尔,为了纪念在国内战争中牺牲的战士们,利用老歌的旋律,重新填词,取名《远在小河对岸》。这首歌深沉中蕴含着豪迈的气概,忧伤中焕发出昂扬的激情,因而迅速在年轻的红军战士和共青团员当中传唱开来。
1958年,从事俄苏歌曲译配工作多年的薛范先生根据当时赫赫有名的苏联红旗歌舞团的演唱歌本,译配完成了这首歌曲。关于歌词,国内另有一个“黑鸭子”演唱组合的中文译文版本,笔者感觉较为逊色。
关于这首歌的歌名,有许多人误以为是《布琼尼骑兵军军歌》(又名《我们是红色的铁骑兵》)。其实,仅从音乐风格上即可听出二者的区别——后者属“进行曲”一类。
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电视剧或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头戴布琼尼帽的形象起了“误导”作用。这要从“头”说起。
众所周知,保尔·柯察金的生活原形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他曾加入苏联开国元勋布琼尼的骑兵第一集团军,在他的家乡乌克兰哈尔科夫一带作战,并在这一阶段受了重伤。
1919年底和1920年初,苏联红军向邓尼金白卫军发动了总攻。谢苗·米哈依洛维奇·布琼尼指挥他的骑兵第一集团军快速向哈尔科夫、顿巴斯、罗斯托夫和亚速海方向实施突击,把邓尼金的主力分割为两部分,尔后协同南方面军的另2个集团军予以各个歼灭。1920年4月,苏波战争爆发,布琼尼又遵照列宁的指示用50天的时间,挥师从北高加索的迈科普跃进到乌克兰的乌曼,实施了史无前例的1000多公里的战略机动,投入了对波兰军队的作战。6月5日,布琼尼集中集团军的主力一举突破敌人坚固的防御阵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入敌纵深140公里,前出到波军第3集团军的后方,迫使波军于6月11日撤离乌克兰首都基辅,从而为把波军逐出苏维埃国土奠定了基础。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歌词
远处的河岸点起了灯火
晚霞消失在睛朗的夜空
跨上战马 背起长枪
年轻的布琼尼士兵整装出发
跨上战马 背起长枪
年轻的布琼尼士兵整装出发
广袤的原野上一片寂静
战士们机警地搜索着敌情
黑暗中有刺刀的寒光闪亮
他们遭遇上敌人的伏兵
勇士们高喊着冲向敌群
草原上展开了殊死的抗争
一个战士中弹滚下了战马
他是为人民的利益而英勇献身
4.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抄是韩刚执导的一部20集战争电视剧,由尼克莱-巴科拉恩、安德列-萨米宁、丝维达-布鲁思、列霞-萨玛耶娃等参加演出,该剧根据奥斯特洛夫斯基同名小说改编,围绕保尔展开故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5.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电视剧有多少集
20集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6. 看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生命的意义》
1.毅力乃成功之本,是一种韧劲,一种积累。毅力的表现往往是一个人在挫折中所展示地惊人的一股力量,有了它,人们就不会向挫折和困难低头,更会坚强地去面对。这是我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感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它生动地描写了一代工人阶级青年在苦难中诞生、在斗争中成长的过程;在风雨如磐的沙皇暴政下,在地主资本家、反动哥萨克、外国侵略者的重重压迫下,他们懂得了爱和恨,增长了知识,炼就了坚韧顽强的性格,在十月革命的风暴中,经过共产党的教育,百炼成刚,从自发的反抗者逐渐锻炼成了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保尔的英雄主义是早期布尔什维克的理性真诚,个人价值和集体事业在观念上处于和谐状态。小说不仅通过一个接一个的困境来塑造这位主人公,还通过激动人心的独白、发人深省的警句格言直抒这种赤诚情怀。
整部小说的主要价值,正在于塑造了保尔这样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典型形象。然而十九世纪英国的运动中,虽然早以出现了无产阶级文学的萌芽。但那主要是诗歌。至于其他的古典作家,他们对旧社会腐朽黑暗的揭露尽管非常深刻,但他们没有塑造出一个令人悉棚码满意的正面人物形象。保尔的出现,无论是形象的高大或形象的纯真质朴而言,都是一个新的高峰。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后,我才领悟到:一个人的毅力对他的一生是有多大影响的。就说这本书中的主人公保尔吧,他的一生非常坎坷,然而他凭什么使自己继续活下去呢?是毅力。毅力给了他无穷的力量,上天也使他有了三次生命。像他这样,能在十几岁就立足杀场,英勇杀敌的动力是什么?是毅力!年轻的保尔后来疾病缠身,但他仍不停地忘我工作,有休假疗伤的机会他也不愿意放弃工作,这就是毅力的力量!
2.“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这是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令人久久不能平静的书中的一段文字。是啊,就像书中塑造的英雄人物——保尔·柯察金同志,这个令我听到就信心百倍,浑生充满力量的响亮的名字,一个以超人的毅力一次又一次从死神手里夺回自己的生命,却又置生死于度外,全身心投入到党和解放事业中去。虽然双目失明,不能在前线战斗,但他仍然不望在后方继续为解放事业而奋斗!他和我国的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等人一样,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他们为我们过上现在这种好日子打下了基础。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为地主们放牛、放马呢。这本书结合了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自己的亲生经历,真实、深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战火纷飞的乌克兰地区。直到现在,书中的保尔·柯察金同志的精神还支撑着数万名儿童、年轻人、中年人和老年人。来吧,让我们共同来认识他,了解他,学习他吧,让我们为和平而奋斗到底!
3. 看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的感触很深。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着名作家奥四的代表作。书中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并以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苏联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写出苏联时期斗争的艰苦和那个时代的美好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
我很敬佩保尔的这一点品质,他的确是一个顽强的人,当他负伤不得不退出战场睁哪之时,他仍然在后方不停地为社会的发展做着贡献。当他被诊断出神经中枢有毛病时,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想方设法的工作,争取多为社会做事。最后,他两腿瘫痪、双目失明,不得不放弃工作。但他仍然坚决的拿起笔,再次顽强地与命运做起了斗争。正如贝多芬所说:“人应该扼住命运的咽喉!”这是很有道理的,人不应该屈服于命运,应该奋斗终生,顽强拼搏。在小说中,我最欣赏其中的一句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我认为这话很对,准确地说明了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难道不是这样吗?一个人不应虚度年华,和歼也不应碌碌无为。一个人总应该为社会、为大家甚至为自己做一点事,那怕是一点点,也不能虚度此生,才能算得上是在“活着”。
对于我们来说,狼烟滚滚已成为历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们了解了历史,让我们铭记许许多多的革命先辈们,认识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所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愧为是一本好书。
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早年丧父,12岁被母亲送去车站食堂洗碗,饱受苦难。后到发电厂烧火,认识了朱赫来。红军撤走后,德军进攻保尔的家乡,加上阶级斗争,人民的日子很艰难。布尔什维克朱赫来被追捕时,暂住保尔家,给他讲许多革命道理,对他很有影响。后来,朱赫来被捕,保尔打倒押送兵,放走朱赫来,自己却入狱。出狱后,他住在冬妮亚家冬妮亚找到保尔的哥哥阿尔焦姆,他让保尔参加红军。一次激战中,保尔头部受重伤,但最终死里逃生。出院后,不宜回前线,便做团的工作,修筑铁路等,以后他参加工业建设和边防战斗,入了党。由于他多次受伤生病,忘我工作等原因,1972年他几乎完全瘫痪,双目失明,他在忍受极大痛苦的情况下,决心帮妻子达雅进步,并开始文学创作,以另一种方式生活。保尔能成为英雄主要在于他的追求和努力的塑造。他从小就有一身正气,反对以大欺小,以强欺弱,反对官僚主义。他佩服朱泽培·加里波第,在朱赫来的教育下,他更加明白他要做的是什么——就是将个人事业与祖国的需要相结合,做一个能尽一切力量奉献于祖国的革命者。为了这个理想,他经受住了生活和战争的考验,的确称得上是一名坚强的革命者。在他的心中,革命事业与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在任何情况下,他的革命信念总是坚定不移的,所以他才有力战胜死亡与病痛,将毕生投入事业中。这就是保尔这个革命者的崇高精神,钢铁就是在这如同烈火燃烧的斗争考验中炼成的。
从小说中,我们也看到了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保尔瘫痪失明后,想到自杀,但自杀就等于背叛革命,于是他又极力鼓励自己振作起来,想办法活下去。对待挫折,不是逃避,死亡是最愚蠢的办法,活着就是一种希望,没有什么比坚强地活下去更有意义了。在面对挫折时,应该想到目标,你还有多少没有完成,你应该从痛苦中走出来,重新为它努力奋斗,理想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即使破坏了,还可以再树立一个,像保尔那样的处境,都能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生活道路,你为何不可呢?
保尔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句话说有了人应该有伟大的理想,有了理想就要行动,行动了就要尽力,尽力了才不会有遗憾,他这种为实现理想而拼搏的恒心、决心与行动实在令人震惊,正是他这种精神让中老年人怀念,又鞭策了无数年轻人,为千万青年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时过境迁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事业的追求不再那么执着了,往往是力不从心,茫然无措或是一蹶不振,人们仍需要从这样的书中汲取精神。应该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好书,保尔是一个永远的人生强者,一个乐观主义的勇敢者,他的精神永远是不变的向导。
实现理想并不是件容易之事。不过,你应该明白,理想就像空中的风筝,离你再遥远,你手中的线总是牵着它,一切尽在你的掌握中,你得从每件小事做起,哪怕只是捡起一颗钉子,为别人倒水,都是实现理想,培养高尚品格的一小步——因为你的事业一定是要奉献于人的,如果能这样看待,挫折不也只是一小步么。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由小事起步,努力锻炼自我,你也会是一块钢铁,相信,你一定有抓住“风筝”的一日。
7.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每集概括是什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每集概括是如下:
第一集:保尔在补课时,在神父做复活节面包的发面上撒上烟末,被学校开除,去车站食堂做小工。
第二集: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来镇上做地下工作,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
第三集:保尔在湖边钓鱼的时候结识了林务官的女儿冬妮亚。一种不自觉的爱情偷偷窜进保尔的心中,弄得他心神不安。
第四集:朱赫来为了避开彼得留拉匪徒的搜捕,来到了保尔家。保尔和他一起生活了8天。懂得了生活的真理,懂得了布尔什维克是不屈不挠地跟压迫者、富人作斗争的革命政党。
第五集:朱赫莱被匪徒抓去了。保尔与朱赫莱一起逃跑。由于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抓到城防司令部关了起来。
第六集:保尔从监狱逃了出来,不知不觉地跑到冬妮亚家的花园。冬妮亚央求母亲让保尔留了下来。
8.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简述
1、《哪慎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韩刚执导的一部20集战争电视剧,编剧:梁晓声、万方、周大新(中国),由尼克莱·巴科拉恩、安德列·萨米宁、丝维达·布鲁思、列霞·萨玛耶娃等参加孝祥演出。
2、该剧根据奥斯特洛夫斯基同名小说改编,围绕保尔展开故李则事。
9.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里 保尔获得的第一把枪是谁给的
红军给大家发枪,但是轮到保尔的时候就没有了,于是保尔就抢了一小个孩的枪。
文章简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
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写作背景:
20年代末30年代初,随着新经济政策的结束和斯大林政治经济体制的确立,在文艺界也要求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局面。斯大林时期的国家用“一统化“思想教育青少年,尤其重视文学艺术在培养青少年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中的重要作用,斯大林要求文学作品要“追求直接的宣传目的“,许多作品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向青年灌输“共产主义理想“。
官方强调文学用“社会主义精神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文学艺术要完成这种教育功能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塑造体现社会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的英雄人物。这一时期,苏联文学的主题是歌颂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歌颂党和领袖,塑造苏维埃新人的光辉形象,苏联文学的任务就是根据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创造出一个绝对信仰共产主义的人物并把他描绘得真实可信。
奥斯特洛夫斯基响应官方的号召开始撰写《钢铁》,保尔朴素的阶级感情、狂热的献身精神、对共产主义的美好憧憬和对领袖的绝对服从正是斯大林推行其路线所需要的。
内容简介:
有这么一个年轻人,他少年时就参加革命,拿枪和敌人殊死作战,留下满身伤痕。战争结束后,他拼命工作至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因此,他曾失望地想过自杀,但终于凭借顽强的意志,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花三年时间写出这本长篇小说,证明了自己生命的价值。这就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经历,也是小说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经历。这本书,几乎可以看作是作家的自传。
小说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乌克兰地区的广阔生活画卷,塑造了以保尔·柯察金为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辉形象。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童年,过的是最底层的苦难生活。年轻的保尔为拯救陷入敌手的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而遭逮捕,在狱中表现得坚贞不屈,出狱后参军,在柯托夫斯基骑兵旅和布琼尼骑兵团中转战疆场,浴血奋战,身负重伤后以惊人的忍耐力使医生们深为敬佩。
出院后离开了部队,无论是做共青团工作,肃反工作还是参加修筑铁路的艰苦劳动,均表现出了坚持真理和不怕艰险的大无畏精神,并且在爱情问题上也有着严肃的态度和精神境界,残酷的战争、艰苦的劳动、繁重的工作使保尔病倒了,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以惊人的毅力从事文学创作,最终获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