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钢铁贸易 > 我国钢铁企业有哪些并购案例

我国钢铁企业有哪些并购案例

发布时间:2023-03-17 13:36:50

⑴ 宝钢并购八一钢铁案例分析

1. 横向并购,指具来有竞争自关系的、经营领域相同、生产产品相同的同行业之间的并购,目的在于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提高行业的集中程度,减少竞争对手;控制或影响同类产品市场;消除重复设施,提供系列产品,有效的实现节约。


2. 纵向并购,是纵向并购是指那些生产和经营业务互为上下游关系的企业之间的并购,目的在于控制某行业、某部门生产与销售的全过程,加速生产流程,缩短生产周期,减少交易费用,获得一体化的综合效益。


3. 宝钢并购八一钢铁,属于同行业内的并购,是横向并购.


4.

宝钢并购八一钢铁使得公司短期绩效显著,长期绩效趋同于并购之前水平。并购在短期内改善了经营业绩,提高了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质量也得到提高. 如果立足于长远,通过并购汲取优势资源,提高技术水平,利用品牌优势的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实现规模采购,资源共享。压缩冗余能力和降低营运费用,使得融资成本降低、现金流改善,这将对钢铁行业横向并购的长期业绩发展有重要意义。


5.

⑵ 我国有哪些企业是跨国并购的,能否详细说明

[导读]跨国并购指向的产品价值链部门逐渐高端化。近年,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不断朝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许多国家形成了对外来资本的深度需求,各国政府对外来资金放松了限制,降低了门槛,跨国并购作为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这一大背景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跨国并购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对我国企业的跨国战略作初步研究。 一、我国企业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2000年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只见于零散个案。那时,在这一历史阶段,我国仅有少数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操作。其中,1993年首钢收购秘鲁铁矿公司、1999年TCL公司收购港资公司并切人越南市场,是其中典型案例。不过,即使是这些仅有少见的跨国并购,已经在企业发展和国际战略中初步显露出重要作用。进入2l世纪前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个案数量和并购总额都迅速上升。根据商务部Thomson Financial公布的资料显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总额,从2003年的23.43亿美元增长2007年的到186.69亿美元,海外并购的年增长率高达80%左右。2008年,中国跨国并购总金额达129.58亿美元,比2007年下降了30.6%。从并购覆盖面看,发达国家的跨国并购主要由欧洲和美国组成,2003-2008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已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的17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投资,全球覆盖率达71%。其中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的目标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如中国汽车企业、电器企业并购日本、韩国企业,亚洲地区的并购贸易额,从2004年3243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4648亿美元,占中国海外并购总额的45% 。美国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 1.跨国并购指向的产品价值链部门逐渐高端化。近年,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不断朝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1)销售网络。收购外方既定企业的销售网络。中国浙江万向集团曾经以代工方式,借助美国舍勒公司的销售渠道进入北美市场;1998年,当舍勒出现严重亏损时,万向的美国销售额已经达到3000万美元。两年之后,万向与美国LSB公司合作,以42万美元的价格买下舍勒。由于舍勒以前为万向提供的主要是销售通路,因此,从直接效果来看,对万向而言,并购舍勒的关键意义就是舍勒的市场网络。当然,并购的舍勒资产还包括品牌、技术专利以及专用设备。完成此次收购之后,万向集团已经在美、英、澳、加等8个国家设立、并购、参股企业20多家,初步形成了一个跨国公司的构架。(2)技术专利与研发机构。我国企业收购境外技术专利和研发机构。惠州侨兴集团于2OO1年斥资3000万美元收购飞利浦手机在法国的研发中心。为随后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类似地,近年海外收购重点指向对方的技术体系的中国企业还包括:京东方、杭州华立、上汽集团、上工集团,等友举锋等。(3)品牌投资与重组。近年中国企业境外品牌投资,还包括品牌收购。如2002年初,上海电气集团与美国晨兴集团联合收购日本秋山印刷机械株式会社(简称为"日本秋山"),并由此在获得"秋山"品牌所有权;至于在2005年交易的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部门,双方还就并购后的品牌重组签有专项协议,即联想集团能够在并购后有权使用IBM品牌5年,并可永久拥有原来属于IBM的笔记本电脑品牌Thinkpad。 2.实施并购的主体仍集中在国有企业。目前,我国实行跨国并购的主体仍集中在一些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中,如中信集团 、首钢集团 、中化总公司、中建总公司、中石油、中石化答虚、中海油等。他们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跨并购的现行军。他们为我国企业集团跨并购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树立了很好的典范。 同时这些企业与政府往往也有较密切的关系,使它们能在跨国并购中具有比较优势。 3.民营企业对资源型的跨国并购不断取得进展。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资源稀缺矛盾日益突出和我国民营企业资金实力上升与对外交往增多,我国民营企业的对资源型的跨国并购不对断取得进展。2006年,无锡通达集团公司正式收购南非盛堡矿业有线公司51%的股权,项目总好晌投资291.12万美元,中方投资150万美元;2007年,我国民营钢铁企业江苏沙钢集团收购英国斯坦科(Stemcor)控股公司旗下的澳大利亚萨维齐河铁矿90%的股份,总投资为1.08亿美元;2008年,河北邢台德龙钢铁公司透露,该公司将收澳大利亚(Cape Lambert)铁矿石公司70%的股权。2009年,吉利汽车收购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旗下的"沃尔玛"品牌项目,虽然没有最后签约,但已受到全球关注。 4.并购的产业由发展中国家转移到发达国家。自进入上世纪90年代,海外并购逐步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在l992年到2000出现的第一个投资高峰中,这阶段主要以窗口公司为主,行业则集中在一些能够在当地受到欢迎的产品, 如机电产品、纺织产。因此投资分布的区域也主要集中在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东南亚和非洲国家。总的来讲,此时的跨国并购主要是尝试性的, 此并购的规模并不大。以2001年进入WTO 为分界线,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开始了第二高峰,在第二高峰中.中国企业开始将并购目光延伸到美国、澳人利亚、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且也不再局限于地小企业。2003-2008年中国企业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并购的比例分别为:45%、23% 、3O% 和4%。虽然亚洲的比例最大,但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并购的比例在上升。这一方而说明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发达国家的不少企业陷入困境给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也说明随着中国企业实力的增强,谋求国际市场、发展自身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面临的问题 1.对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法律法规仍有待完善。我国企业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而政府还没有很好的转变角色,政府对外投资的微观管理方式还是以"繁杂的审批程序可以减低投资风险"的思维,还没有让投资主体自我管理,还存在审批程序繁琐,审批内容多,审批效率低等问题。除此之外,我国还未出台一部系统的,即符合国际规范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海外投资法》,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对外投资的法律体系。尽管商务部为促进和规范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出台了《境外投资管理方法》,该方法很大程度上明确并简化了审批程序、原则上强化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并规范了境外投资过程中的某些具体行为。但设计面还较有限,关于投资目标、投资主体、投资形式、资金融通、企业管理等方面尚待进一步作出研究。这就难以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规范和保障。这表明政府"走出去"的政策激励力度不够、法律法规仍有待完善。 2.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拓展范围不够。目前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仍然主要集中在资源采掘、工业制造业领域,高度集中于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力密集型项目(资源开发及初级加工制造业),以品牌、技术专利导向的技术寻求型的拓展范围不够。以品牌、技术专利等作为出资形式的跨国并购只发生在少数个别企业上面。这就表明我国以品牌、技术专利等作为出资形式的对外投资不足,与资源寻求型、市场寻求型的跨国并购相比,技术寻求型跨国并购在我国"走出去"战略中占据的地位不够突出。 3.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经营成功率较低。2000年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只见于零散个案。进入2l世纪前后,跨国并购异军突起,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个案数量和并购总额都迅速上升。新一轮的企业并购和重组浪潮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产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然而并购后成功率较低,一般认为只有3.5%左右。其主要原因,一是收购容易,经营难,我国企业缺乏跨国经营的经验和国际化经营人才,要驾驭好被并购的公司并不容易。二是中国企业收购的基本上都是一些破产公司,收购本身所花的钱并不多,但要使这些公司正常运转则需要投入数倍于收购价格的资金。三是企业文化的融合是并购之后的一大难题。 4.对我国跨国并购所配套的金融服务扩展不够。按照中央部署,面向"走出去"和对外援助相关业务,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开展了法人贷款,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被指定为海外投资政策性保险的承保部门。最近几年,着眼于金融业国际化,客观上也有利于配合非金融企业"走出去"。但即使是这样,目前只有面对对外投资的法人贷款初步形成规模。我国还没有专门的股权基金、股权贷款等金融品种和金融机制直接用于支持对外投资,境内股权融资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管道也显得非常有限。至于企业对外投资中需要的信用担保、货款保险等,目前只有少数得到金融主管层授权的金融机构能够提供,并且在服务费率、效率等方面,和企业的要求有一定距离 四、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方面应该努力营建促进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政策 1.尽快改变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无法可依的局面。首先,要适应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需要,不断出台新的投资促进政策,并制定相应的促进法律法规。其次,要对我国国际证券投资的管理法规进行全面清理,并按照有利于促进企业跨国并购的要求,重新修订形成新的国际证券投资法律法规体系。还有,面向所有经贸合作伙伴,继续加强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合作;除此之外,还要着眼于为我国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提供宽松的市场准入机会。 2.应运用激励措施给予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应当从现行的以严格的项目审批为主要手段的管理方式逐步过渡到以日常的监管为主的管理方法。应让投资主体自我管理,简化审批程序、减少过度或不透明的审批和报告。在我国企业进行并购的过程政府部门应定位在投资监管、投资促进和投资服务。在财政政策支持方面,应设立海外投资发展基金、中小企业海外产业投资基金、对国家利益有重大意义的产业投资基金等,建立与完善中国的基金支持体现,发挥投资融资平台的作用。在税收方面,对"走出去"进行跨国并购的企业给予一定程度的减免税政策,尤其是能带动出口、开发自然资源和引进技术的项目更应辅以税收优惠政策。 3.完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海外投保险针对的是东道国的政策风险,而不是一般商业风险。目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作为政策性保险公司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政治保障,但从其目前提供的服务来看,主要还是侧重于与出口业务有关的保险,对海外投资政治风险业务仍相当有限。中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缺位加重了海外企业应对风险的成本。我国应加大政策性风险基金投入,以便我国出口保险公司能够扩大承保范围和保险金额。 ( 二)实施跨国并购的企业应进一步加强跨国经营与管理的建设 1.实施跨国并购企业应设立全球研发中心。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动机之一是获得先进的技术,但中国企业最需要的核心技术不可能通过并购而自动获得。欧盟国家对核心技术设置了技术壁垒。如法律和规定设定即使企业所有权的发生改变,其核心技术也仍然禁止向中国输出。这就是说要消化和应用这些技术需要一个磨合与转化的过程。我国的企业不能只依靠并购来获的技术,还应设立自己的全球研发中心。如华为设立欧洲地区总部→全球研发中心、联想集团总部移师纽约和惠威集团两次移师集团海外总部都说明了设立全球研发中心的重要性。 2.跨国并购企业应与国际的价值链接轨。最大的危机也许是最佳的契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通过兼并收购,进入全球行业的产业链,通过投资控股,可加快中国的产业与国际产业的价值链接轨。如我国机床企业就是抓住了通过并购实现与欧美的国际产业的价值链接轨。大连机床集团以近千万欧元的代价完成了对德国兹默曼有限公司70%股权的收购。沈阳机床股份公司重新启动破产的德国希斯。这些成功案例表明了我国的企业在并购时应抓住被并购企业的价值链高端,通过并购有助于我国企业与国际的价值链接轨,同时除了能获得技术外,还能获得现成的研发团队、营销渠道和国际知名品牌等相关资源。 3.实施跨国并购的企业应以品牌作为开拓和占领国际市场的重要载体。除了技术上的需求以外,知名品牌应作为开拓和占领国际市场的重要载体。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世界工厂",随着经济的发展,品牌应成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开拓外需市场的重要载体。品牌的建立可以使我国从传统的初级产品形成有设计、有质量的品牌产品。通过跨国并购,可以为我国企业随后的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我国企业就可以初步形成一个跨国公司的构架。当企业作为我国直接投资的实施者日益壮大后将有助于发展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扩展我国的外需市场。

⑶ 中钢并购模式是什么

一、中国钢铁行业并购的模式
中国钢铁行业自2005年之后,涌现出一轮又一轮的并购浪潮。根据其并购模式的不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中央企业跨区域对地方企业的并购
作为中国钢铁企业龙头老大,宝钢近几年频频出手,先后跨区知此模域并购了八一钢铁和宁波钢铁。从成效看,宝钢的跨区域并搭缓购模式、“行政加市场”的手段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以八一钢铁为例,2007年,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八一钢铁集团48.46%的国有股权无偿划转由宝钢集团持有,宝钢集团成为八一钢铁的实际控制人。八一钢铁正式进入宝钢集团后,引入了宝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同时,宝钢向新八钢注入30亿元资金,支持其改造生产线、提高管理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品竞争力;八一钢铁则发挥其区位优势,将宝钢的销售布局扩大到中西部,并有效地辐射到西亚地区。
宝钢集团属于中央企业,而八一钢铁集团属于新疆地方企业,因此这种资产无偿划转的方式,仅限于同属国有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并且主导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常现于政府主导的并购重组中。
(二)地方政府成立新企业统一并购行政区域内部企业
山东省重组济钢和莱钢,成立山东钢铁集团;河北省重组唐钢、承钢、宣钢、邯钢成立河北钢铁集团,主要采取行政主导、资产捏合的方式。2008年3月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而历经4年的时间,其下属的济南钢铁以换股形式合并莱钢股份,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才正式亮相扒汪资本市场。这种整合式的区域内并购重组由于企业经营模式、资产状况、工资收入、管理层人员安置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阻力。但山东省内有效压缩了钢铁行业规模,通过建立钢铁精品基地,加速钢铁企业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战略联盟式联合重组
2005年鞍本钢铁集团的成立意味着中国钢铁巨无霸的诞生。而鞍钢集团和本钢集团只是名义上的联合,实质未发生股权转换。双方倚靠辽宁省较为丰富的资源,共享市场,优势互补,并针对自身的特点制定了较为独立的发展规划。因此,鞍本联姻,可以增加规模效应,对辽宁省整体钢铁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这种非产权型的联合,大多采用比较松散的方式,仅仅是一种战略上的合作。
(四)民营企业的自发并购重组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幅减少钢铁企业数量,全国形成六家至七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因此,占据中国钢铁行业半壁江山的民营钢铁企业只能通过并购重组才可以生存。2008年末,唐山39家民营钢企共同出资,成立了长城钢铁集团和唐山渤海钢铁集团。两家钢铁企业拟在2012年通过搬迁改造,减量置换等手段,最终整合成一个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产能1000万吨以上的钢铁集团。民营企业的合并,对中国钢铁产业结构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⑷ 国企并购民营企业案例

1.成功:河北钢铁集团公司并购石家庄钢铁公司。
2.失败:山东钢铁集团公司并购日照钢铁公司。

⑸ 近年来哪些大型的钢铁企业合并重组了

最大的重组是宝钢集团公司和武钢集团公司重组为宝武钢铁集团,还有前几年的河钢集团组建,山东钢铁集团,渤海钢铁集团,华凌钢铁集团,鞍钢兼并攀钢等。

⑹ 杭州钢铁集团公司被谁收购

您好,您问的是杭州钢铁集团公司被谁收购的问题。根据报道,杭州钢铁集团公司于2018年12月17日宣布,其已被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中国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收购。中国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主要从事钢铁、机械、电子、化工、建筑等行业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它是中国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塌穗之一。据报道,中国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收购杭州钢铁集团公司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其在中团蠢卜国钢铁行业的市场份额,并且可以利用杭州钢铁集团公司的技术和资源,拓展其在国内外的业务。此外,中国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还希望通过收购杭州钢铁集团公司,拓展其在钢铁行业的市场份额,以及提高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档盯争力。

⑺ 宝武集团兼并山东钢铁

DD

⑻ 哪里能找到大量的中国近几年并购案例啊

米塔尔并购华菱管线

2005年1月,作为华菱管线的控股股东,华菱集团与米塔尔钢铁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前者将其持有的华菱管线74.35%国有法人股中的37.175%转让给米塔尔。转让后,米塔尔与华菱集团在成为并列第一大股东。此后,随着国内钢铁行业新政策出台,明确规定外商不能控股国内钢铁企业的背景下。并购双方重新谈判,米塔尔钢铁公司同意其购入的股权减少

0.5%,以1%的股权差距屈居第二大股东。

凯雷收购徐工机械

2005年10月,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消戚有限公司与国际投资机构凯雷投资集团签署协议,凯雷出资3.75亿美元现金购买徐工集团全资子公司———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85%的股权。由于徐工机械持有徐工科技43%的股份,此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徐工科技的控股股东将变为凯雷投资。

拉法基控股四川双马

2005年11月,全球最大水泥企业拉法基公司与其合资公司拉法基瑞安水泥有限公司,以3亿元的价格完购四川双马投资集团。由于双马集团持有四川双马66.5%的股权。经过此次股权变更,拉法基瑞安将成为四川双马的实际控制人。

大摩、IFC投资海螺水泥

2005年12月,海螺水泥公告称,公司接到控股股东海螺集团通知,海螺集团已与战略投资者MS Asia Investment Limited和国际金融公司(世界银行集团成拿键陵员之一,下称IFC)签署协议,拟将其持有的公司13200万股和4800万股国有法人股分别转让给MS和IFC。

阿赛洛入股莱钢股份

世界第二大钢铁商阿赛洛股份公司旗下全资企业———阿赛洛中国控股公司与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于2006年2月在济南签署了《股份购买合同》,阿赛洛中国以约20.85亿元人民币收购莱钢集团所持莱钢股份35423.65万股非流通国有法人股,占莱钢股份总股本的38.41%。在收购完成后,阿赛洛中国与莱钢集团并列莱钢股份第一大股东。

中石化整合旗下A股公司

2006年2月,中石化发布公告称,以现金整合旗下石油大明、扬子石化、中原油气、齐鲁石化4家A股上市公司,以现金要约的方式收购旗下4家A股上市子公司的全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其中用于流通股部分的现金对价总计约143亿元。

Holchin B.V.吞下G华新

2006年3月,华新水泥公告称,将向其第二大股东Holchin B.V.定向增发16000万股A股。此前,拥有世界水泥市场份额5%的全球最大水泥生产销售商Holcim Ltd.通过全资子公司Holchin B.V.持有华新水泥8576.13万股B股,占公司总股本26.11%,是第二大股东,仅次于由华新集团27.87%的比例。华新水泥股改后,Holchin B.V.将成为其大股东。

海螺水泥拿下巢东股份

巢东股份2006年5月公告称,该公司控股股东安徽巢东水泥集团拟将所持公司全部股份转让给海螺水泥和昌兴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其中,海螺水泥拟受让巢东集团持有的巢东股份3938.57万股;昌兴投资受让8000万股。

CVC或将控股晨鸣纸业

晨鸣纸业2006年5月公告称,同意亚太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VC Asia Pacific Limited)(代表其所管理的投资基金,以下简称“CVC”)以认购公司向其非公开发行股份亮段的方式对公司进行战略投资。晨鸣纸业将向CVC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0亿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将达50亿元。此次增发完成,CVC持股比例将达到42%左右,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文 琪)

⑼ 企业并购成功案例有哪些

这里给你提供一些Intralinks平台企业并购的成功案例。Intralinks公司为遍及全球各国、各行业的客户提供安全茄桥缺、创新、提高生产力的解决方案,助力高价值并购、债务资本市场和银行交易。比如美 国桑普拉能源公司消羡(Sem pra Energy)使用Intralinks,完颤辩成旗下未来能源控股公司(Energy Future Holdings) 重组业务, 交易金额94.5亿美元。再有借助Intralinks问答功能,瑞士 信贷银行提升了并购流程的效率,并节省了大量时间等成功案例。官网上还有很多企业并购的成功案例, 感兴趣可以网站上了解一下。您的采纳是我的动力

阅读全文

与我国钢铁企业有哪些并购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不锈钢保温杯里面为什么好亮 浏览:51
武汉202不锈钢方管 浏览:703
山西大型吹瓶模具哪里有 浏览:716
用模具如何弯管 浏览:65
弯头长半径怎么量 浏览:382
54铜管高频焊接多少千瓦 浏览:537
不锈钢门关轻了舌头没关上怎么回事 浏览:929
铝合金氧化变成什么色 浏览:265
不锈钢盆标贴怎么去除 浏览:803
不锈钢焊机如何操作方法 浏览:845
Q235A热镀锌方管 浏览:29
怎么用不锈钢锅做干锅 浏览:59
陶瓷盘和不锈钢盘哪个蒸菜更快熟 浏览:980
钢管里面有砼怎么割 浏览:471
五金顶焊模具怎么做 浏览:593
模具厂应该怎么做 浏览:71
不锈钢粘锅怎么清洗 浏览:455
彩钢板和墙面连接处怎么处理 浏览:671
关于消防弯头数量怎么计算方法 浏览:176
钢铁雄心4千禧黎明怎么装 浏览: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