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钢铁贸易 > 为什么钢铁限产比电解铝多

为什么钢铁限产比电解铝多

发布时间:2022-12-22 22:20:32

㈠ 2016年七大产能过剩行业有哪些

中国十大产能过剩行业:

一、钢铁2005年底我国炼钢能力已达4.7亿吨,在建能力和拟建能力为1.5亿吨,2010年将达6亿吨以上。从需求来看,我国近期粗钢表观需求为3亿吨左右,2010年为3.2亿吨左右,如按在建和拟建项目匡算,炼钢产能约超过实际需求1.5亿吨以上。

二、电解铝2005年我国氧化铝生产能力为890万吨,电解铝生产能力达1070万吨,铝加工能力为710万吨,电解铝生产总量为781万吨,产能平均利用率为75%左右。出口未锻轧铝132万吨,铝加工材产量594万吨,据资料显示,近期电解铝的表观需求量为720万吨左右。

三、水泥2005年底,我国规模以上水泥企业共有5100多家,水泥生产能力高达13亿多吨。目前水泥市场表观需求总量约为10.5亿吨,现有水泥产能比市场表观需求高出2.5亿~3亿吨,水泥产能过剩率(剩余产能/总产能)达20%左右。

四、铁合金目前,我国共有铁合金生产企业1570家,总生产能力已达2213万吨。2005年铁合金产量为1067万吨,国内消费总量为930万吨,出口量为174万吨,进口量为37万吨,表观需求量也只有1067万吨。全国产能利用率仅为48%,部分地区企业产能利用率仅为30%。

五、焦炭我国炼焦总产能近3.2亿吨。2005年我国焦炭总产量为2.3亿吨,2006年国内焦炭需求总量预计为1.85亿吨,今年表观需求总量为2亿吨左右,焦炭产能高出表观需求总量1.2亿吨。

六、铜冶炼2005年我国全年铜产量为258万吨,其中利用国内铜精矿的产量仅为65万吨,仅占总产量的25%左右,75%左右是靠外国矿粉生产的。目前在建、拟建铜冶炼项目总生产能力达205万吨,预计2007年底将形成370万吨铜冶炼生产能力。

七、汽车2005年底,我国仍有近120家整车组装企业,我国汽车行业总生产能力近1000万辆。按目前市场需求600多万辆计算,生产能力已超过实际需求约300万辆。

八、纺织我国现有纺锭已超7000万锭,比上世纪末压锭时的4500万锭又净增2500万锭以上。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业中,只有10%左右的生产能力是自主品牌生产。出口加工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3%。

九、电力2005年底,我国电力行业发电总装机容量达50841万千瓦。据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合同订货发电设备达1.4亿千瓦,2007年为
6700万千瓦。据有关专家估计,如在建、拟建项目继续投资,未来几年将有5亿千瓦装机容量投产,届时我国电力产能将达10亿千瓦。

十、煤炭2004年整顿前,我国共有小煤矿2.3万个,占全国煤矿总数的88.9%,平均单井规模仅为4.2万吨/年,第一阶段关闭了近6000个“问题矿”,尚有1.7万个小矿,今明两年再关闭7000个“问题矿”,小煤矿总数需控制在1万个以下。
以上部分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㈡ 中国产能过剩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

1、直接原因是前几年投资持续过快增长,一些行业如房地产、钢铁投资明显过热,导致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的速度。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

2、解决措施:

提高企业的素质,来解决产能过剩,这是一条途径;通过兼并重组来消化一批产能过剩;通过优胜劣汰淘汰一批落后的产能;鼓励企业到海外去发展,转移一批产能。

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多措并举,努力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职工的权益,使得经济发展能够进一步走上持续、健康的轨道。

(2)为什么钢铁限产比电解铝多扩展阅读:

产能过剩行业:

煤化工、多晶硅、风电制造、平板玻璃、钢铁、水泥等六大行业被列入产能过剩行业。我国严控六行业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影响:

许多行业产能过剩,将导致物价总水平明显下降,形成很强的通货紧缩压力,增加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产能过剩的发展将会使企业的投资预期和居民的消费预期下降,由此使经济增长面临越来越明显的下调压力。产能过剩的发展将会导致银行不良资产明显增加,金融风险增大。

㈢ 说明政府为什么重视产能过剩问题

首先产生过剩根本不是市场经济的问题,更不是私企的问题。“一抓就是死,一放就乱”80年代,甚至更早以前就是中国经济的典型特征。很多人以为白色家电的产能过剩是市场问题,可1980年企业连承包制都没有实行,国家轻工业部只审批了5家冰箱厂商,而1985年已经扩充到42家了,要知道同年中国才开始实行城市企业改革。同样是80年代,几乎每个省都引进彩电生产线,总计超过100条。改革前就有产能过剩问题,所以产能过剩可能是私企或者市场经济的问题?
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多属于消费结构快速变化的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出现产业潮涌现象,所以产能过剩现象在社会主义国家特别突出。所谓潮涌现象就是厂商短期内会瞬间进入同一行业投资,而发展中国家之所谓潮涌现象特别严重,是因为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各国大众的消费支出都会发生相似的结构变化,比如纺织、家电、煤炭、钢铁、房地产,不同于发达国家国家厂商要创新,制造新的产业以创造消费,发展中国家的厂商都很容易辨别出哪些行业赚钱。另一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厂商投资的行业,没有创新门槛,大家短期内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投资生产线,就可以轻易扎堆进入新行业,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潮涌现象。
但是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其特有的经济制度加剧了产能过剩,原因有二:

1、社会主义国家产业链普遍是偏重工业,有着严重的金融抑制政策。社会主义国家想短期内超越发达国家,以为自己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就是产业结构,因此想提高重工业的比重,而重工业需求投资,于是在银行普遍国有的情况下人为的压低存贷款利率。同时社会主义国家的银行结构一般以大银行为主,这样的银行业结构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有利于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融资。投资门槛低使2发展中国家容易出现潮涌现象,此时社会主义国家的贷款成本低,银行业产业结构又不合理,这样国有企业投资成本自然就低,加剧了潮涌现象。

2、国有企业存在预算软约束。所谓预算软约束,就是私人企业投资失败了,投资者会破产,而国有企业投资失败了,会有国家兜底,所以国企投资往往会不计成本。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年10月开始北京新单价地王频生,其中樊家村地块楼面积破7.5万/平,而这些购地企业都是国企,比如此案例中是葛洲坝集团购买的,而作为行业龙头的万科居然都没有举牌。国企不计成本不但是因为国家兜底,花的不是自己的钱,实际情况往往是领导借着投资政绩升官,3年后企业破产已经和自己没有关系。

以上两条是造成社会主义国家产能过剩更加严重两条普遍原因

㈣ 环保强风袭来钢铁化工等行业情况怎么样

采暖季限产等环保强风的袭来,让钢铁、化工、水泥、电解铝等多行业再遭严拷。业内人士认为,年末钢市必将又是一场动荡,价格或继续推高。而水泥错峰生产或将导致2017年产量出现负增长,而化工行业呈现两极分化态势,零散的小化工厂、小制品企业数量极多,将是环保督查的重点,这些企业的淘汰出局,从长期来看对整个行业是利好的。

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称,2016年28个城市产量占全国的1/5,而2017年前7月全国水泥产量同比仅增长0.3%,因而错峰生产或将导致2017年产量出现负增长。

从化工行业来看,金联创能源与化工行业总编王贞贤介绍说,目前我国化工企业呈现两极分化态势。主要的大宗化工品生产集中在三桶油和地炼等大型民企手中,这部分企业配套环保措施普遍比较完善,由于对地方经济影响大、社会影响大,环保督查影响有限。另一方面是零散的小化工厂和小制品企业数量极多,长期缺乏监管,这一部分企业将是环保督查的重点。环保督查对化工企业长期是积极向好的,政策门槛可以将一部分比较低效的小企业淘汰出局。

也可能是一次机遇。

㈤ 再生铝熔炼 以及电解铝冶炼有啥区别

这其中区别大了。再生铝是环保的,是百年大计,电解铝是高能耗有污染的。区别这么说吧:
原料采购是有区别的:再生铝的原料是废旧家电、汽车等铝废碎料资源,把原料进行金属资源的回收、生产、循环利用,大大节约并保护了国家有限的矿产资源。
电解铝(原铝)的原料是矿山矿藏,需大规模地开采矿石,把铝的氧化物进行冶炼,会破坏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界元素平衡。而且中国铝矿石的产量是很有限的,电解铝开发对国家矿产是一种消耗。
耗能也是有区别的:电解铝(原铝)生产是高能耗,电解过程对环境会产生污染;而以废铝产品回收利用的的再生铝过程,单位能耗和气体排放是电解铝冶炼过程的5%,现在公开资料显示,一吨再生铝的生产,比电解铝而言要少排放二氧化碳0.8吨。中国现在每年生产的再生铝,相比让同样规模的电解铝过程来生产,减少了相当于70多万辆汽车一年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一点,是电解铝和再生铝的重要区别,因为它们本来就是完全不同的生产过程和工艺思路,再生铝是回收铝产品,熔炼提取铝,而电解铝是通过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代价,来冶炼出铝。熔炼和冶炼的区别别看少一个字,天壤之别。
还有一点,就是在资源的节约上,也有很大不同。搞再生铝的生产,回收废铝产品每生产一吨再生铝比电解铝要节省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数据说话:要节省五吨铝土矿,一点二吨石灰石,十吨水。等等。
最后,投资一个再生铝的工厂,建设投资资本再生铝建厂投资是电解铝建厂投资的十分之一,因为工艺不同。
这些都是专业资料上可以查到的。

㈥ 我国产能过剩的行业有哪些

钢铁、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焦炭、汽车等行业产能已经出现明显过剩;水泥、煤炭、电力、纺织等行业目前虽然产需基本平衡,但在建规模很大,也潜在着产能过剩问题。

㈦ 试分析当前我国能源的消耗和供应情况

当前我国能源消费形势分析

2004年上半年能源形势回顾

200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能源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能源供不应求的局面再度出现。据统计,2003年全国有21个省市拉闸限电,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拉闸限电的省市扩大到23个,预计今年夏天拉闸限电现象还将更严重;受运输能力的限制,陕西、山西等产煤大省出现供煤不足的情况,也加剧了能源供求矛盾;煤炭供应不足,使得缺煤少油的东南沿海地区不得不依靠柴油机组发电,又使一些地方的油品供应紧张起来。上述连锁反应已对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带来了很大冲击。

当前我国能源供求紧张主要表现在电力上。2003年,全社会用电量达1891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8%;2004年上半年,我国电力需求继续高速增长,1-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达6500亿kWh,同比增长16.1%,用电紧张进一步加剧。随着夏季用电高峰的临近,全国用电负荷仍持续攀升。预计全年电力需求为20910亿kWh,比上年增长11%左右;而同期电源投产容量将相对不足,估计全年有2000万KW以上缺口,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比2003年更为严峻。

造成我国能源供求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在于近两三年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能耗行业发展过于迅猛,这些行业的电力消费占全国电力总消费的30%左右,而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产业投资增速不快或不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使得“住”、“行”能源消耗增多,如2003年北京地区电力负荷833万千瓦,而盛夏季节的总空调负荷约300-400万千瓦,空调用电占全市总用电量的7-10%;另一方面,与前几年能源建设速度趋缓也有相当关系。如2000年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开始提速发展,2003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8450万千瓦,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20.4%,但同期电力需求却增长40.4%。

上半年政府在能源消费领域

采取的新举措及其效果

(一)举措

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长期、平稳、快速发展,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政府适时进行宏观调控,与能源消费领域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活动主要包括:

1、自去年以来,我国政府进一步强化了土地审批手续和银行贷款条件,充分利用土地政策和金融政策。如:国务院4月份发布通知,决定适当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钢铁由25%及以上提高到40%及以上;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开发(不含经济适用房项目)均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抑制部分高耗能行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目的是减少不合理的能源需求。国家发改委等9部委2004年5月联合发文,要求各地暂停审批新的焦炭生产项目,遏制焦炭行业的无序扩张。

2、2003年10月12日我国政府发布《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自2004年1月1日起,降低一般性出口产品退税率,调低或取消国家限制出口产品和部分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率。继《通知》发布之后,2004年5月24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又发出紧急通知,宣布从即日起对出口的焦炭及半焦炭、炼焦煤一律停止增值税出口退税。

3、针对能源(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我国政府一方面出台政策加快煤、电、油、运项目的建设力度,另一方面也在加快制定和实施煤、电、油、运建设规划,保证能源供应的延续性。同时把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把2004-2006年定为“资源节约年”,明确提出了今后三年节能节电的具体目标。

4、针对我国能源供应紧张主要体现在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并考虑到我国用电效率低,浪费严重的实际,国家有关部门把“倡导和实施电力节约,努力缓解电力瓶颈制约,支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作为今年节能工作的重点。5月底,国家发改委和电监会赶在夏季用电高峰到来之前,联合发布了《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政府组织制订有关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法规、政策、标准和规划,并积极筹措资金,推动需求侧管理工作。

5、今年6月中旬,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出台了电价调整方案,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提高2.2分/kWh,以发挥价格杠杆调节电力供需平衡的作用,并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等6个高耗能行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区分为淘汰类、限制类、允许和鼓励类企业,试行差别电价。为缓解季节性、时段性缺电矛盾,上海、江苏、北京等9个省(市)进一步完善了分时电价办法。

6、国家有关部门把一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周”活动从以往的11月份提前到6月份,并且提出“节约用电、缓解瓶颈制约”的针对性宣传主题,以期在夏季空调负荷迅猛增长的情况下,广泛宣传和大力倡导节约用电。北京等地提出“公用建筑中将空调温度提高1℃”的倡议;包括北京市在内的不少城市已决定采取轮流周休、高温放假、避峰用电、负荷控制、空调轮停等调控措施,应对即将来临的用电高峰。

(二)实施效果

从实施效果看,有些政策措施已取得预期成效,有的政策出台不久,效果尚不明显,预计今年下半年会逐步明朗,具体而言:

1、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实施效果明显。2004年1月份,全国出口总额357.2亿美元,比全年同期同比增长了19.8%,相对于去年全年34.6%的增速,下降了15个百分点。其中,国家限制出口的资源性和高耗能产品如焦碳和半焦碳出口总值同比下降52.3%;煤炭出口下降28.6%;成品油下降48%;钢坯下降49.5%;国家鼓励出口的机电产品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7.9%,高新技术产品同比增长42.8%。

2、电价调整方案及其与其它高耗能行业调控政策措施的协同作用,预期将对钢铁等高耗能行业的盲目发展和电力需求增长起到有效抑制作用,2004年钢铁、有色金属工行业用电量的增长可能分别回落14%、10%左右。

3、据初步分析,各项电力需求侧管理支持政策措施的综合作用,将会减少1000万KW左右的电力需求。

4、“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期间,明显感受到普通老百姓对“节电小窍门”等大众节能科普资料的兴趣。

5、今年夏季家电市场明显以“节能”作为厂商的主要营销策略,特别是空调和冰箱等耗电高的家用电器。

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问题

从目前终端能源消费情况看,出现了一些不利于今后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的因素,如:

1、一些省市上网电价较高,而电网供电可靠性下降,使企业建自备电厂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企业应对能源供应紧缺的表现为,新增自备能源供应能力的动力大于采取节能措施的动力。

2、一些地方借“热电联产为名”上了不少小火电项目,这些项目的上马虽然暂时缓解了电力紧缺的状况,但小火电无论是能源效率水平,还是环保措施方面,都明显弱于大火电,给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控制埋下隐患。小火电之所以发展较快,在一定程度上与目前的行政审批制度有关,30万千瓦规模以上的电力项目需要上报有关部门审批。虽然大电厂“效率高、污染小”,但审批时间长、工期长,在电力供应紧张时往往感到“远水解不了近渴”;小火电虽见效快,但效率低,污染高。如何解决能源短缺的近期利益与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是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必须面对的问题。

3、尽管2003年底我国政府提出加强宏观调控,避免盲目追求GDP高速增长,对高耗能产品增长迅猛的势头要予以遏制,但今年年初在市场驱动下,仍然有不少小钢铁厂、小水泥厂、小炼焦厂、小电解铝厂在一些地方上马。规模小的高耗能生产企业发展的背后,隐藏着低效率、高污染的严重问题。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生产模式再次回头。

4、由于电力供应紧张,各地纷纷采用能源需求侧管理(DSM)的方式,利用价格杠杆,实施差别电价,移峰避峰,引导科学用电,调整负荷曲线,减少限电、拉闸的现象发生。缺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能源需求侧管理机制的发展。但总体看,需求侧管理的经济激励政策仍嫌薄弱,特别是长效激励机制较为缺乏,这使得需求侧管理能否得到长期有效实施有较大不确定性。

(二)建议

1、建立能源供需预警系统,设定社会可持续能源需求目标

尽管住房、汽车等新一轮消费热点的出现客观拉动了钢铁、水泥、电解铝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盲目追求GDP增长也是使这些高耗能行业出现非常态增长的另一个原因。因此,建立能源供需预警系统,建立全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需求目标管理系统,探索一条适合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消费模式,对能源需求进行合理引导和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加快能源行业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全社会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优的能源发展体系

能源行业的垄断会造成不合理竞争及不合理的定价,从而导致不完整的市场信号,引导不合理的投资行为,最终造成社会效益的缺失和环境受损。如果不加快能源行业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打破垄断,构建政府监管下的开放、竞争、有序的能源市场体系,就会给低效率、高污染的能源建设项目提供发展的空间,带来不利于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后果。

3、建立政府宏观调控与企业发展相协调的行政管理运行机制

出现“电荒”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目前的电力行政审批体系存在问题,造成电力投资结构不合理,大量规模小、效率低、污染大的“小热电”纷纷上马。当前正在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但在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到位,环境成本、社会成本不能内部化的情况下,要探索新的机制保证新投产的项目符合节能和环保标准,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从长远看,我们必须建立一种能源效率和环境保护公示制度,象环保审查一样,将项目的节能审查也作为项目开工建设的必要前提条件,这样才能处理好政府宏观调控与企业发展相协调的关系。

4、建立节能专项资金用于节能机制的持续运行

从国外经验看,通过建立专项资金来支持能源需求侧管理等节能机制长期而有效地实施,不失为一条成功之道,同时也是一种趋势。有鉴于此,建议有关部门就此进行专项研究,尽快建立节能专项资金,用于保证节能机制的有效运行。

5、必须采用经济手段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出口

近来一些高耗能行业超常规的发展,不能说不与相应的出口退税政策的鼓励直接相关。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采取的对资源性产品调低和取消出口退税率的措施起到了减少出口,保证国内供应,保持物价稳定,遏制过度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出卖资源换取外汇的阶段,应尽量减少对污染严重、资源和能源耗费严重、附加值低的产品的出口,取消包括出口退税在内的鼓励出口的措施,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考虑增收出口税,以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出口,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减少不合理的能源消费。

㈧ 为什麼电解铝、铁合金、钢铁、电石、烧碱、水泥、黄磷、锌冶炼耗电量大

需要持续高温,电阻比较大,时间还长,所以用电量也大。

㈨ 为什么铝的含量多铁的含量少而我们现在仍然以钢铁的用量居多

因为钢铁的强度更大,用途更多。而铝比较软,并且电解铝的加工成本比较高,而炼钢的话能耗更低一些。

㈩ 国家停顿不让施工有多少个省市不让施工

近日,环保部、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及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共同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方案提出,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以上。
同时,钢铁有色水泥行业全面限产停产,采暖季唐山等城市钢铁限产50%,电解铝和氧化铝企业限产30%以上,水泥建材全部停产。
实施范围
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包括:
北京市、天津市;
河北省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市;
山西省太原、阳泉、长治、晋城市;
山东省济南、淄博、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市;
河南省郑州、开封、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市(以下简称“2+26”城市,含河北省雄安新区、辛集市、定州市,河南省巩义市、兰考县、滑县、长垣县、郑州航空港区)。
同时,钢铁有色水泥行业全面限产停产,采暖季唐山等城市钢铁限产50%,电解铝和氧化铝企业限产30%以上,水泥建材全部停产。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钢铁限产比电解铝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液体模具价格一般多少 浏览:530
没有模具用什么代替做波仔糕 浏览:971
桂林什么钢材好 浏览:332
洗衣机底座圆管和方管 浏览:230
好的铝合金门材质有什么要求 浏览:763
彩钢雨棚架子怎么焊 浏览:752
模具如何在淘宝开店 浏览:82
钢管灯35米套什么定额 浏览:643
斜导柱模具怎么钻 浏览:899
怎么焊接3dsmax 浏览:791
a型铝合金门窗什么意思 浏览:804
圣罗兰金色方管17号 浏览:785
不锈钢管怎么做香水 浏览:944
不锈钢穿孔板和幕墙哪个成本高 浏览:481
旧钢管1米的多少钱1米 浏览:308
门头不锈钢边条多少钱一米 浏览:847
焊接练习板怎么用 浏览:689
丝网护栏怎么用 浏览:86
杭州哪里有铝合金拐杖卖 浏览:730
Creo方管接三通圆管视频 浏览: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