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到位怎么回复
保护层的作用就是为了保护钢筋,防止钢筋与空气接触锈蚀,如果保护层不够,那么钢回筋寿命就会缩答短。
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一般均采用抹水泥砂浆来处理,如抹灰层厚度较大,最好先挂钢丝网,抹灰前应先刷一遍结构胶,再抹灰。这样可避免抹灰层空鼓和开裂。
钢筋保护层
根据11G101-1是指砼面到最外层钢筋面。
而根据03G101则是指砼面到主筋,也就是箍筋不算。柱到柱主筋,梁到梁主筋。
2.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够如何处理
混凝土保护层过厚过薄都是不符合要求的。厚了影响承载能力,薄了影响耐久性。回
国标规定,梁答类为+10,-7。板类为+8,-5。合格率为90%。
通常来说最大不得超过,允许偏差为150%,某些行业有具体规定值,详细可查询行业规范。
处理方法:
过厚如未超过最大允许偏差,打磨就好。如超过太多应该向设计单位请求验算承载力,再另行处理。
过薄时,应在面层进行加固,详细可参考混凝土修补技术方面的书籍。若为楼房面板时,可以粉刷时加厚修饰层,一般不会有较大影响。
特别注意海边环境时,过薄对耐久性的影响是很大的,最好要进行处理;对露筋现象更要引起足够重视,应从施工源头抓起。
3. 如何解决钢筋保护层的问题
1,对于柱子类在支模板过程中确认是否算了保护层厚度,对于钢筋偏位碰回到模板的要在钢筋与模板中答塞入与保护层厚度相似的垫块!
2,对与梁板类因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人要在上面行走,势必造成钢筋下沉,所以应在下面放置保护层厚度相似的垫物,一般以6-8的圆钢弯折支撑,而实际情况很多施工方为节省材料,用塑料垫代替,有牢固,在浇筑过程中容易人为损坏,所以在要验收的部位下部要密用圆钢弯折支撑,上部用长钢筋或其它材料固定以标记混凝土浇筑高度,确保保护层厚度不超。
4. 基础柱钢筋保护层存在严重不足现象怎么整改
一、保护层的重要性的原因--
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能影响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安全性、防火性能,并能满足钢筋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性需要,发挥其所需的强度,不因保护层太薄而过早生锈,从而破坏构件整体性能。
这里主要考虑到结构的耐久性。(规范在定相应厚度时已考虑了防火的要求,即与防火规范相适应)
1、混凝土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性、正常使用和可接受的外观能力。
2、原理及相关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1)第3.4.1条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表3.4.1的环境类别和设计使用年限进行设计。
2)第9.2.1条 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9.2.1的规定。
老兄既然是房子,应是一类环境。柱取30MM。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条文说明:3.4.3 本条对于设计使用年限为 100 年且处于一类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作了专门的规定。
根据国内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状态的调查,一类环境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基本可以得到保证。但国内一类环境实际使用年数超过 100 年的混凝土结构极少。耐久性调查发现,实际使用年数在70~80年一类环境中的混凝土构件基本完好,这些构件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在15N/mm2左右,保护层厚度15~20mm。因此,对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加以限制;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保护层厚度;特别是规定需定期进行维护,一类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100 年可得到保证。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4.4 二、三类环境的情况比较复杂,要求在设计中:限制混凝土的水灰比;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保证混凝土抗冻性能;提高混凝土抗渗透能力;使用环氧涂层钢筋;构造上注意避免积水;构件表面增加防护层使构件不直接承受环境作用等,都是可采取的措施,特别是规定维修的年限或局部更换,都可以延长主体结构的实际使用年数。
二、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一)预防钢筋的锈蚀。(二)避免或减轻碱集料反应。(三)加强施工管理。(四)防止混凝土的冻融破坏。(五)拌合及养护用水。六)针对不同的腐蚀环境应设计不同的保护层厚度。
三、简单分析
1、柱(老兄应该是框架柱罗),主要是竖向受力构件,里面的混凝土承压,起主导做用,外面钢筋一是起骨架约束作用(竖向受力时),另外一方面是承受水平荷载时(地震、风[特别要讲明,高层风是起主导作用的])(老兄房子可能应该是多层的吧)。{这里指出,多层与高层影响可能不同}
2、再者,同样的多层(结构上考虑是8层及以下)中间柱与边柱、特别是角柱受力又不一样。 角柱受力复杂些,更为不利。{这里指出柱在不同的位置影响肯定不同}
3、老兄是一套房子,估计可能要十个柱子上下吧。。弄出几个其实说到底影响不会太大。至少没有露筋呀。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附录E老兄可以看年。只一页。它这里写着:......如梁、板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呵呵个人理解,规范解释时相对于梁板类,柱类要求可能要低一些}
5、还有,这里要说明,其实要考虑到混凝土的表面碳化。混凝土的碳化是混凝土所受到的一种化学腐蚀。空气中CO2气渗透到混凝土内,与其碱性物质起化学反应后生成碳酸盐和水,使混凝土碱度降低的过程称为混凝土碳化,又称作中性化,其化学反应为:Ca(OH)2+CO2=CaCO3+H2O。水泥在水化过程中生成大量的氢氧化钙,使混凝土空隙中充满了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其碱性介质对钢筋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使钢筋表面生成难溶的Fe2O3和Fe3O4,称为纯化膜。碳化后使混凝土的碱度降低,当碳化超过混凝土的保护层时,在水与空气存在的条件下,就会使混凝土失去对钢筋的保护作用,钢筋开始生锈。可见,混凝土碳化作用一般不会直接引起其性能的劣化,对于素混凝土,碳化还有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效果,但对于钢筋混凝土来说,碳化会使混凝土的碱度降低,同时,增加混凝土孔溶液中氢离子数量,因而会使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减弱。
四、拟解决措施
如要求为3CM,实际为2CM,说实话影响不太大。1CM就不太好了。露筋就是个相对较大的事罗。验收规范允许偏差±5mm。见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5.5.2
网上查了下,没有好的直接对口的解决措施。事先的倒是有。
实际只有2厘米不到.施工方针对这个问题出了整改方案,方案是在保护层不够的地方再浇灌一层混凝土,使保护层到规定的3厘米。
方案虽说简单并貌似可行,但实际操作起来一是不好施工,二是难起保证新老混凝土的有效结合。除非有好措施(可能性的有利施工),并将钢筋外表面混凝土凿完,再灌浇砼。
5. 钢筋保护层较薄如何处理
钢筋保护层厚度较薄如何处理
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一般均采用抹水回泥砂浆来处理,如答抹灰层厚度较大,最好先挂钢丝网,抹灰前应先刷一遍结构胶,再抹灰。这样可避免抹灰层空鼓和开裂。
钢筋保护层,是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作用
1.保护钢筋不被锈蚀(空气中含水量,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需要的保护层越厚)。
2.粘结锚固(钢筋要通过保护层把均匀力传到混凝土中,保护层厚度不够的话,会过早出现裂缝,钢筋不能充分受力,同时水和二氧化碳又能大量入侵,锈蚀钢筋)。
3.钢筋内部是由无数三角组成,并不是一块直板,为了承受车辆而设计的保护作用。
6. 各位专家,请帮帮忙:钢筋保护层不够,象这样的处理行吗
一、保护层的重要性的原因--
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能影响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安全性、防火性能,并能满足钢筋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性需要,发挥其所需的强度,不因保护层太薄而过早生锈,从而破坏构件整体性能。
这里主要考虑到结构的耐久性。(规范在定相应厚度时已考虑了防火的要求,即与防火规范相适应)
1、混凝土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性、正常使用和可接受的外观能力。
2、原理及相关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1)第3.4.1条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表3.4.1的环境类别和设计使用年限进行设计。
2)第9.2.1条 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9.2.1的规定。
老兄既然是房子,应是一类环境。柱取30MM。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条文说明:3.4.3 本条对于设计使用年限为 100 年且处于一类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作了专门的规定。
根据国内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状态的调查,一类环境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基本可以得到保证。但国内一类环境实际使用年数超过 100 年的混凝土结构极少。耐久性调查发现,实际使用年数在70~80年一类环境中的混凝土构件基本完好,这些构件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在15N/mm2左右,保护层厚度15~20mm。因此,对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加以限制;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保护层厚度;特别是规定需定期进行维护,一类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100 年可得到保证。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4.4 二、三类环境的情况比较复杂,要求在设计中:限制混凝土的水灰比;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保证混凝土抗冻性能;提高混凝土抗渗透能力;使用环氧涂层钢筋;构造上注意避免积水;构件表面增加防护层使构件不直接承受环境作用等,都是可采取的措施,特别是规定维修的年限或局部更换,都可以延长主体结构的实际使用年数。
二、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一)预防钢筋的锈蚀。(二)避免或减轻碱集料反应。(三)加强施工管理。(四)防止混凝土的冻融破坏。(五)拌合及养护用水。六)针对不同的腐蚀环境应设计不同的保护层厚度。
三、简单分析
1、柱(老兄应该是框架柱罗),主要是竖向受力构件,里面的混凝土承压,起主导做用,外面钢筋一是起骨架约束作用(竖向受力时),另外一方面是承受水平荷载时(地震、风[特别要讲明,高层风是起主导作用的])(老兄房子可能应该是多层的吧)。{这里指出,多层与高层影响可能不同}
2、再者,同样的多层(结构上考虑是8层及以下)中间柱与边柱、特别是角柱受力又不一样。 角柱受力复杂些,更为不利。{这里指出柱在不同的位置影响肯定不同}
3、老兄是一套房子,估计可能要十个柱子上下吧。。弄出几个其实说到底影响不会太大。至少没有露筋呀。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附录E老兄可以看年。只一页。它这里写着:......如梁、板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呵呵个人理解,规范解释时相对于梁板类,柱类要求可能要低一些}
5、还有,这里要说明,其实要考虑到混凝土的表面碳化。混凝土的碳化是混凝土所受到的一种化学腐蚀。空气中CO2气渗透到混凝土内,与其碱性物质起化学反应后生成碳酸盐和水,使混凝土碱度降低的过程称为混凝土碳化,又称作中性化,其化学反应为:Ca(OH)2+CO2=CaCO3+H2O。水泥在水化过程中生成大量的氢氧化钙,使混凝土空隙中充满了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其碱性介质对钢筋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使钢筋表面生成难溶的Fe2O3和Fe3O4,称为纯化膜。碳化后使混凝土的碱度降低,当碳化超过混凝土的保护层时,在水与空气存在的条件下,就会使混凝土失去对钢筋的保护作用,钢筋开始生锈。可见,混凝土碳化作用一般不会直接引起其性能的劣化,对于素混凝土,碳化还有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效果,但对于钢筋混凝土来说,碳化会使混凝土的碱度降低,同时,增加混凝土孔溶液中氢离子数量,因而会使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减弱。
四、拟解决措施
如要求为3CM,实际为2CM,说实话影响不太大。1CM就不太好了。露筋就是个相对较大的事罗。验收规范允许偏差±5mm。见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5.5.2
网上查了下,没有好的直接对口的解决措施。事先的倒是有。
实际只有2厘米不到.施工方针对这个问题出了整改方案,方案是在保护层不够的地方再浇灌一层混凝土,使保护层到规定的3厘米。
方案虽说简单并貌似可行,但实际操作起来一是不好施工,二是难起保证新老混凝土的有效结合。除非有好措施(可能性的有利施工),并将钢筋外表面混凝土凿完,再灌浇砼。
还有一种是个人浅见,不知道可行不,即在柱表面刷上一层碱性的涂层。并且要防火的。
不说了,累罗。。祝好运!
7.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如何处理措施如何
如果是刚制安好的钢筋还没浇筑混凝土那好办,用垫块或现在有钢筋限位卡,是已浇好的就只能在外表处理了,用高标号砂浆或其它材料。
8. 钢筋保护层不够时,如何处理
加大截面啊,主要考虑后期装修施工。
9. 钢筋保护层不达标怎么处理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结果不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版》(GB50204-2002)中合格条件权要求时,应根据检测结果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处理。
1、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时,除影响钢筋的粘结、锚固外,对构件的防火和耐久性也产生不利的影响,应采取措施加固。建议在混凝土表面徐刷界面剂,采用直径1mm,方格10mm×10mm的镀锌钢丝网,用射钉将其固定在混凝土表面上,然后抹1:2水泥砂浆,厚度根据需要确定,但不能小于10mm,并应分层粉刷,粉刷时应压实、抹光,并浇水养护至少7天。
2、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大时,相应减小了混凝土构件的界面有效高度,这时应由原设计单位根据改变后的界面有效高度进行核算,仍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可予以验收,否则要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进行处理。
3、经返修或加固处理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后,可根据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
10.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准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有那些
第一 墙柱.墙柱在打混凝土的时候会出现位移很多时候都会出轴线.
原因:打梁板时混凝土对墙柱纵向钢筋产生扰动;施工方便故意掰钢筋;等
主要原因: 剪力墙上部水平筋未全绑,要求绑扎到结构高程上2道并全帮(大概250mm左右),纵向未设立水平加强筋(顶部间距600长度等于墙厚顶在模板上的钢筋于木匠焊接的护角钢筋相同)柱钢筋可以在柱口设立十字筋也是起到固定钢筋弄的作用.
第二 板负筋这也是施工中经常说到得问题 特别是悬挑构件 这个是兵家大忌!
主要原因:踩踏.
处理方法:本人至今未发现可行技术措施.只有加强管理~ 相对所改善的措施 板负筋外边缘全绑.中间梅花绑 马蹬立在梅花绑钢筋处.
唯一且行可靠措施是我做万科工程的时候 边绑边浇筑. 这种施工方式不适合普遍工程项目.
第三梁: 为啥单独把梁列出来呢因为梁板保护层厚度不一样但是实际施工往往都是一种垫块.而且垫块也不可能和实际保护层厚度相符.
第四电工管线. 在高层多户施工的时候你会发现 非常纠结的场面 3*12根电工管汇在一个井里 楼板10CM 电工管12CM 不考虑钢筋和保护层. 这板基本需要打成150滴咯. 处理方法协调. 根据实际工程情况是否做个梁下桥架等措施 减少在楼板处汇入电井电管的数量.
另外一个 电工管线都是能改线的不允许超过H0厚度 H0 楼板厚度减去钢筋及保护层厚度.
马蹬/垫块间距,密度控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