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脚手架二步三跨是什么意思,拉结件怎样放置求图
1. "脚手架二步三跨"指的是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中连墙件的布置规律。
2. "二步"指的是两个步距的高度,而"三跨"指的是横向杆件跨越的三个跨距。
3. 在建筑物的上下方向,每一步距的高度对应于连墙件的设置;在左右方向,每一跨距对应于横向杆件的布局。
4. 连墙件的布局点标记为A到D,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防止倾斜或坍塌。
5. 连墙件,也称为拉结件,是用于将脚手架架体与建筑主体墙面结构连接的构件,对于提高稳定承载能力和防止倾倒或坍塌至关重要。
6. 拉结件的放置需遵循特定的规律,即"两步三跨"原则,确保脚手架结构的安全性。
7. 为了满足脚手架的基本参数要求,需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Q235普通钢管,并进行防锈处理和涂装。
8. 钢管脚手架扣件应符合国家标准,并通过抽样复试确保其技术性能。
9. 木脚手板或钢筋网片式脚手架的构造也需符合规定,确保整个脚手架系统的安全可靠。
⑵ 建筑图纸中的“跨”指什么
有两根钢筋直径是18的:@指的是一级钢筋:后面一般括号里面的数字指的是梁的跨度,广联达里都是这样标记的。
⑶ 框架梁钢筋标注图,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框架梁钢筋标注图,分别代表什么意思。详解如下:
1.拿到一张图纸首先要明白每一条梁所对应的集中标注,不可以张冠李戴,如果这都搞错了了,那么久不能从中读取正确的信息。
注意事项:千万注意,在看图纸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原位标注,一定要结合原位标注,一定要结合原位标注,重要的事说三遍。
(3)钢筋图中几跨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梁钢筋总的来说分成两大类:沿梁长轴方向布置的“纵筋”和沿梁截面方向布置的“箍筋”两大类。
梁纵筋包括:上部纵筋、下部纵筋、侧面纵向构造或抗扭钢筋三大类。具体细分如下。
1.上部通长筋,广联达软件中的名称也是“上部通长筋”,在计算这类钢筋时,是按梁全长计算的,名符其实。
2.架立筋,归属于上部纵筋——即上部通长筋,如果出现在集中标注里,必须用小括号“()”括起来。广联达软件称其为“跨中钢筋”
3.支座上部纵筋,广联达软件称为左或右支座筋,梁平法规则中,除基础梁内该筋归属为下部纵筋外,在其它梁内都归属为上部纵筋;
4.下部纵筋,广联达软件集中标注里将其称之态大为“下部通长筋”,原位标注里则将其称为“下部钢筋”。广联达软件在计算这类钢筋时,默认的计算方法是遇支座打断,即在每一梁跨内该类钢筋都是都是按两端锚入支座来计算的。
当然,如果碰到标注里出现小括号里的负数,如(-2) ——两根,则这负数的绝对数所代表的钢筋根数,也就是有这么几根下部纵筋将不锚入支座,计算时这几根钢筋的长度取值按梁平法规则计算,不会有锚固)。
所以说,广联达软件称下部纵筋为“下部通长筋”,其意思仅仅是说,所有梁跨内的下部钢筋都是按此标准布置,除非原位标注另有不同。
⑷ 施工图中,钢筋图里面的符号分别代表什么
KL2:表示梁的代号;
(1A):表示一跨,一端悬挑;
240*650:表示尺寸为240mm宽,650mm高;
Φ8@100/200(2):表示箍筋直径为8mm,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包含2支箍筋;
2Φ22:表示上排主筋为2根直径22mm的钢筋;
3Φ16:表示下排主筋为3根直径16mm的钢筋;
G4Φ12:表示梁中的纵向构造筋,直径为12mm;
WKL1(1)240×300:表示1号屋面框架梁的尺寸为宽240mm、高300mm;
Φ8@100/150(2):表示箍筋为直径8mm的圆钢,双梁升肢箍,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150mm;
2Φ16;3Φ16:表示1号屋面框架梁顶面配置2根直径16mm的钢筋,底部配置3根直径16mm的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