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灌注桩螺旋钢筋的计算公式
1、螺旋筋旋转一圈的长度:
l=SQRT(水平周长×水平周长+螺旋筋间距×螺旋筋间距)[即在一个间距内沿圆柱展开后的对角线长就是螺旋筋旋转一圈的长度],其中,水平周长=2×π×r
总长L=l×n+1.5×水平周长+1.5×水平周长+2个钩。
其中,n――螺旋筋的圈数;1.5×水平周长――螺旋箍筋开始与结束的位置应有的水平段,长度不小于一圈半(见03G101-1第40页);SQRT――开平方。
2、螺旋箍筋总长度
=n×√{b^2+[π×(D-2×15)]^2}+2×π×(D-2×15)+2×6.25×d
L: 螺旋筋起点到终点的垂直高度
n:螺旋筋的圈数 n=L/b
b:螺旋筋之间的距离 ,螺距
D:混凝土柱的直径
d:螺旋筋的直径
螺旋筋混凝土保护层15,螺旋筋当中,上下各有一个水平圈,此量必计算在内。再加两个弯钩长度,就为螺旋筋总的钢筋用量。还有搭接长度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增加。
其实就是螺旋展开是一个三角形的道理。
(1)灌注桩钢筋怎么计算公式扩展阅读:
螺旋箍筋分类
螺箍总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
方形螺旋箍筋又分为:
1.单串螺旋箍筋,是通用的类型,由若干圈组成,单串螺箍可做成等截面和变截面两种,等截面用于一般梁柱构件,变截面用于根粗稍细的悬挑梁中;
2.单片螺旋箍筋,由一根料连续弯折做成如同2~3个单箍联合在一起的形式;
3.连续复合螺旋箍筋,即将单片螺箍再连续起来,直接做成整体螺旋及内外复合螺旋的复杂形状;
螺旋箍筋是约束混凝土中的主要组成材料之一,约束混凝土利用螺旋箍筋的整体连续特性,显著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及抗破坏能力,进而达到超越普通混凝土构件的抗震效果,约束混凝土作为普通混凝土应用,可节省钢筋用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质量。
螺旋箍筋具有以下优点:
1.螺旋箍筋每圈按单箍相比,减少了两个135度弯钩,累加计算起来可大量节省钢筋原材;
2.螺旋箍筋是一根料连续弯成取代多个单箍,能减少下料的根数和次断,且减少成型的弯数,在绑扎时可自动撑起骨架方便定位,由于没有135度众多开口弯钩的勾连,更能加快绑扎速度提高绑扎效率,缩短绑扎作业时间,可大量节省工时及用工;
3.螺旋箍筋是连续整体的钢筋组件,用螺箍绑扎成型的钢筋骨架呈众多三角形紧密结合,其稳定性突显优异,牢靠坚固,预制绑扎骨架在吊装运输过程中,螺箍成品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均能确保钢筋成品经受剧烈扰动碰撞踩踏而不走样不变形;
国家有关部门已在新规范中做出规定,鼓励采用螺旋箍筋以发挥其独特的优越性能。
参考资料:网络-螺旋箍筋
Ⅱ 冲孔灌注桩怎么计算钢筋笼长度和混凝土量
钢筋笼的长度计算主要包括两部分,设计桩长加上锚固段长度。设计桩长是指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的桩体长度,而锚固段长度则是指钢筋笼底部需要深入持力层以保证桩基稳定性的长度。这两部分相加即可得出钢筋笼的总长度。
在计算混凝土量时,首先依据设计桩长和桩的直径来确定方量。这里的直径指的是桩的外径。计算方量的公式是π乘以半径的平方再乘以桩长,即πr²h。接着,需要考虑充盈系数。充盈系数是指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实际灌注的混凝土量与设计方量的比值,它通常由设计图纸给出,用于补偿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损耗和空隙。将方量乘以充盈系数即可得到所需的混凝土量。
例如,若设计桩长为20米,桩直径为1米,充盈系数为1.1,则首先计算方量:π×(0.5)²×20≈31.4立方米。然后乘以充盈系数1.1,得出混凝土量约为34.54立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具体的充盈系数可能会因工程条件、施工方法等因素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同时,设计桩长和锚固段长度也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
综上所述,钢筋笼长度和混凝土量的计算是确保桩基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需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和施工要求进行。
Ⅲ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的螺旋钢筋的精确计算方法
钢筋笼内的螺旋型箍筋重量的计算方法
N*[P2+(D-2b+d0)2*3.142]+2个弯勾增加长度
[ ]里面部分是根号下
N螺旋圈数N=L/P(L为构件长度P为螺距D为构件直径b保护层 d0箍筋直径
每米圆柱螺旋箍筋长度表
单位 米
柱径 螺距 0.2 0.25 0.3 0.35 0.4 0.45 0.5 0.55
0.05 10.11 12.64 15.79 18.93 22 25.18 28.33 31.43
0.06 8.42 10.53 13.15 15.77 18.37 20.98 23.6 26.19
0.08 6.32 7.95 9.12 11.89 13.84 15.8 17.76 19.7
0.1 5.09 6.36 7.93 9.51 10.07 12.64 14.21 15.76
0.15 3.39 4.25 5.29 6.34 7.39 8.43 9.48 10.51
螺旋钢筋长度=螺旋筋圈数×根号下((螺距)^2+(π×螺圈直径)^2)+两个圆形筋+两端勾长 螺旋筋圈数:螺筋设计高度/螺距 螺圈直径=圆形构件直径-保护层厚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