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梁上部钢筋13根,6肢箍做一排怎样分
梁上部钢筋一共有13根,六肢箍排布,
可以如下图所示进行布置纵筋和箍筋。
首先,最外侧一个大的矩形箍筋,内侧两个小的矩形箍筋。
最内侧的小箍筋可以箍三根纵筋,第二个箍筋与最外侧箍筋间隔两个纵筋间距,间隔三个纵筋间距也是可以的。
这时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多肢箍筋布置纵筋的时候,纵筋间距不一定要全部等分,局部间距可以稍微大点或者小点,但总体的差距不要太大即可。
并且保证箍筋的肢距控制在250mm以内,这样就可以分配纵筋和箍筋大小了。
⑵ 10米跨度主梁钢筋配筋图
具体如图:
可参照,宽300*高850 上部支座处纵筋三排从上至下依次:2根直径18/4根直径25/4根直径25,腰筋6根直径14,底部钢筋三排从上至下依次:4根直径22 4根直径25 4根直径25。箍筋采用二级钢直径14间距150,制作加密区为跨度的1/4。
主梁需考虑抗震,次梁不需考虑抗震。反映在梁的刚度、延性、强度上的要求不同。 主梁承担次梁,一般情况下,主梁高度大于或等于次梁高度,主梁支于柱或墙上,次梁支于主梁上。有时候分不出主次梁,如井式梁。
(2)一层梁钢筋怎么布置图扩展阅读:
设立架立钢筋的目的是让它和箍筋及纵向受力钢筋组成钢筋骨架,就像简支梁的上部纵筋,计算是不需要的,但如果不设架立筋,就无法绑扎成钢筋骨架,所以架立筋是构造钢筋。受压钢筋也可兼做架立筋。
腰筋是为了控制梁侧面的收缩裂缝而设置的钢筋,一般是在梁的截面高度比较大时,梁侧面容易出现收缩裂缝,所以设置腰筋,它也是不需要计算的,所以也是构造钢筋。
在次梁与主梁相交处,次梁顶部在负弯矩作用下发生裂缝,集中荷载只能通过次梁的受压区传至主梁的腹部。这种效应约在集中荷载作用点两侧各0.5~0.6倍梁高范围内,可引起主拉破坏斜裂缝。
⑶ 梁配筋图纸符号详解
1、编号为8的框架梁,单跨,梁宽,梁高600
2、φ10箍筋,间距200,加密区间距100,双肢箍
3、上部2根φ25的通长筋
4、中部2根φ12的构造筋
5、底部5根φ25的钢筋,分两排,上2下3
6、在该梁两端支座处,各增加4根φ25(和上部通长筋加起来共6根)的上部支座钢筋,分为两排,上4下2
(3)一层梁钢筋怎么布置图扩展阅读:
影响:
(1)自然环境下配筋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呈现早期发展较快,后期发展缓慢的特点,这与混凝土收缩徐变发展规律相一致;
(2)配筋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均小于素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当配筋率较低时,其对收缩徐变的影响较小,在工程应用中,可以按素混凝土来对待;当配筋率较高时,其对收缩徐变的减小作用需进行具体的试验研究;
(3)通过对配筋混凝土的有限元分析以及和试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出,配筋混凝土的收缩应变分析中应考虑徐变的作用,忽略徐变的作用将对收缩应变产生较大的误差;配筋率的大小对徐变的影响也不同,配筋率越高,徐变越小,相同配筋条件下,不同加载龄期下混凝土徐变相近。
梁配筋
(1)当连续梁跨高比≤9时,由于梁承受弯矩较小,配筋基本受最小配筋率控制,裂缝宽度和烧度都较小;
(2)当跨高比≥10时,随着钢筋强度的提高,纵筋计算配筋率明显减小;
(3)当跨高比较大荷载较大时,配筋可能受裂缝宽度和挠度的限制,与釆用HRB400钢筋相比,不能体现HRB500钢筋的强度优势,宜选用钢筋;
(4)跨高比在10~14之间时,与采用HRB400钢筋相比,采用HRB500钢筋节约钢筋较为明显,宜采用HRB500钢筋。
综合上述,当梁跨高比较小且承受荷载不大时梁纵筋宜选用HRB400钢筋,避免采用HRB500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当梁跨度或荷载较大时,采用高强钢筋可能受裂缝和烧度制约,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梁截面高度或跨高比和筋强度等级。
⑷ 如何看梁配筋图
针对你复这个问题问太没制有水平了,梁的钢筋太多了
首先从梁的分类,再到梁的钢筋分布最后到梁的钢筋接头位置、锚固长度 变截面处理等,在这做这个专题也够说三天的呢,那么下面就针对普通框架梁给你唠叨下:
首先要掌握最基本的平法表达方法
拿到梁图时候还要结合建筑和柱图检查有无冲突的地方
准备一本G101-1图集,里面针对梁的钢筋表达、接头位置、锚固长度、深入支座长度等
下面实例表达如下:
框架梁编号15,1跨,梁截面尺寸为200*450
箍筋8mm间距加密区100mm非加密区200mm
上部2根20mm钢筋,下部3根18mm钢筋
梁侧面4根14mm抗扭筋
左支座2根20mm和1根16mm钢筋,右支座2根20mm和1根16mm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