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一定范围内钢筋的伸长率越大其塑性性能越好
钢筋的伸长率在一定范围内,越大表示其塑性性能越强。伸长率是指钢筋在受力作用下长度变化的百分比,可通过测量钢筋受力前后的长度比来计算。在做抗拉实验时,钢筋断裂后断面标距部分的增长长度与初始长度的百分比,即伸长率(用符号δ表示),它反映了材料的塑性。伸长率越大,塑性越强。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这是保证其塑性性能的基本要求。
伸长率试验的试件应在试件中央标出标距长度,通常为200mm,标距线应细而清晰。标距长度的误差应控制在硬线±0.20mm,软线±0.50mm以内。
钢筋的不同类型和作用包括:
1. 受力筋:承受力或压力的钢筋。
2. 架力筋:一般在梁中使用,与受力筋、箍筋一起构成钢筋骨架。
3. 箍筋:一般用于梁柱中,用来抗剪和构成钢筋骨架。
4. 分布筋:一般用于板内,与板内受力钢筋垂直。
5. 构造钢筋:根据构件构造要求或施工安装需要而配置的钢筋。
6. 弯起钢筋:主要在构件端部起着抗剪作用。
7. 拉结钢筋:为保证构件间连接稳定性而增设的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