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础底板配筋受力筋与分布筋怎么区分
区分方法:
1、板的上部的钢筋,放在最上面的就是受力筋,抵抗负弯矩的,之下的就是分布筋。
2、正弯矩筋布置在下的钢筋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布的钢筋为分布筋。
3、负弯矩筋(如悬挑板 )相反,在下的钢筋为分布筋,在之上的钢筋为受力筋。
简单的说,分布筋是放在受力筋的内侧:如果是下部,受力筋的内侧就是上边。如果是上部,受力筋的内侧就是下边。
(1)板的上部钢筋是什么钢筋扩展阅读
依据GB50010-2002,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
温度收缩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构造钢筋网,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温度筋的长度计算同板内负筋的分布筋计算一样。
1、温度筋的长度=轴线长度-两边负筋标注长度+搭接长度*2+弯勾*2,加不加弯勾*2,看钢筋等级,一级钢可加也可不加,二、三级钢一律不加弯钩;
2、温度筋的根数=(轴线长度-两边负筋标注长度)/温度筋的间距-1才准确;不过有时候受力筋可以起到温度筋的作用,不单独配了分布筋出现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钢筋的内侧,与受力钢筋垂直。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在垂直于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裂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分布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受力筋
2. 板顶钢筋和板顶钢筋各指的么
板底筋就是来板下面铺源的受拉筋;板顶筋是在板上部的钢筋,主要承受板支座负弯矩的产生的板面拉力负弯矩筋以及是防止板面开裂抗裂钢筋.;板顶钢筋也叫板面钢筋。
一般板底钢筋是要全部配置的。板顶钢筋的配置分几种情况,板的负弯矩较小且板面没有抗裂要求的,板面钢筋只配置有负弯矩部位的板支座处,板中心部位不配置钢筋;如果板面有抗裂要求,可以单独配置板面抗裂钢筋,与板面负弯矩筋按规范要求搭接绑扎就可以了。
如果板面支座的负弯矩较大及满面抗裂要求配筋也较高的情况下,板面的负弯矩筋可以满布,形成双层配筋。目前大部分的混凝土现浇板是双向受力板,这种情况就配置成双层双向配置钢筋,也叫双层双向配筋混凝土板。
3. 什么是板的上部钢筋,板的下部钢筋
一般在筏板基础或板标注中双层双向布置钢筋,双层即上部筋与下部筋。
上部筋、下部筋
板的上部配置负筋,主要承担支座处板的拉力,所以,负筋也叫面筋。同时,板的下部配置底部受力筋,也叫底筋。
4. 板的钢筋如何看是上部筋还是下部筋
1. 板底部的钢筋是主要承受力的钢筋,通常称为下部筋。在一级钢筋的末端,你会看到一个向上的180度半圆弯钩;而对于二级或三级钢筋,其末端会有一个45度的小弯折,这个弯折标志着主筋的起始和结束位置。
2. 板顶部的钢筋是通长的主要受力钢筋,通常称为上部筋。它们的末端通常有一个90度的弯折。在计算钢筋长度时,需要从支座边缘算起至钢筋锚固长度。
3. 在钢筋配筋图中,以"B"开头的表示是底部钢筋;以"T"开头的表示是顶部钢筋。有时,设计图上可能只画了线条来表示钢筋的大小,而没有在图上注明具体哪个方向的钢筋应该放在底部。这种情况并不罕见。通常,这样的具体说明会在设计说明书中找到。
4. 对于结构图中板的钢筋的表示方法,下部受力筋的弯钩方向向上向左,对于一级钢筋是180度,对于二级及以上钢筋是45度;上部受力筋的弯钩方向向下向右,对于一级钢筋是180度,对于二级及以上钢筋是45度。
5. 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筋!!这句话怎么理解是板上部的筋还是支座上部的筋!非贯通筋是指什么筋
一、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筋:这个钢筋是板的上部筋,它位于板支座处,不是通长专设置的。将这句话属
每个词分开来解释如下:
板:指这个钢筋是板筋;
支座:指这个钢筋位于支座处(板的支座处);
上部:指这个钢筋是上部筋(板的上部筋);
非贯通:不是通长设置的;
筋:钢筋。
二、发个图你就可以清楚理解了
生命愉悦!理解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