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钢筋保护层大于40mm的做法
根据抄2010年新的《混凝土结构袭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9.2.4条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保护层厚度不再是纵向钢筋(非箍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而是“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缘计算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
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构件的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但是,过大的保护层厚度会使构件受力后产生的裂缝宽度过大,就会影响其使用性能(如破坏构件表面的装修层、过大的裂缝宽度会使人恐慌不安),而且由于设计中是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作用的,过大的保护层厚度还必然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因此,2010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2.1条,规定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d,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一般设计中是采用最小值的。
B.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多少时应加抗裂网片
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专构造措施。当在保护属层内配置防裂、防剥落的钢筋网片时,网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当梁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且配置表层钢筋网片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层钢筋宜采用焊接网片,其直径不宜大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50mm;网片应配置在梁底和梁侧,梁侧的网片钢筋应延伸至梁高的2/3处。
混凝土保护层规定:
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
2.基础底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有垫层时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承台地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尚不应小于桩头嵌入承台内的长度。
3.构件表面设有抹灰层或者其他各种有效的保护性涂料层;
4.混凝土中采用掺阻锈剂等防锈措施时,可适当减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使用阻锈剂应经试验检验效果良好,并应在确定有效的工艺参数后应用。
C. “地下室外墙外侧迎水面保护层厚度超过30,要做钢筋网片”这个在哪个规范
施工规范。
地下室迎水面按规范保护层为50,保护层过厚会引起混凝土墙面出现裂纹,所以要设钢筋网片。抵抗水压。还有挡土,土也有压力的。总结,防裂,牢固。竖的钢筋弯15公分的90度钩插进挡土墙的基础里,上面有梁的话升到梁顶减保护层再打90度弯钩。不过一般小工地上面不打勾,上面打勾到时梁难扎。只有大工地打勾,因为大工地有监理,间隔30公分一根,水平筋就是分布筋,横的钢筋扎在挡土墙竖筋的里面,高度30公分一根。转角处也要打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