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广联达软件钢筋原位标注,怎么输入
1. 在广联达软件中选定楼层梁上部钢筋后,通过点击图纸相应位置来启动梁原位标注的提取功能。
2. 随后,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选择方式,选定目标后点击鼠标右键以完成确认。
3. 若无任何问题,选择“自动识别梁原位标注”选项。
4. 选择该选项后,软件将生成标注效果图,此时用户即可开始输入梁的原位标注。
② 怎样在广联达中设置梁的加筋
在广联达软件中,设置吊筋、附加钢筋、次梁加筋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一、吊筋的设置
吊筋的设置通常有两种方法:自动生成和手动输入。
* 自动生成吊筋:在主、次梁绘制完成后,进入梁的【建模】界面,选择【生成吊筋】。然后,选择生成位置,设置钢筋信息和生成方式。次梁加筋的根数是两侧总共的数量,确认无误后点击确定即可自动生成吊筋。
* 手动输入吊筋:在梁的建模界面,点击【原位标注】,选中需要设置吊筋的梁。在平法表格中,先输入次梁宽度,然后在吊筋输入格内对应输入吊筋信息。吊筋信息包括钢筋级别、直径、根数及样式等,具体信息需根据设计图纸确定。
二、附加钢筋的设置
附加钢筋的设置也支持自动生成和手动输入两种方式,但更多情况下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手动调整。
* 在广联达的梁选项界面中,附加钢筋设置包含附加箍筋和附加吊筋两个子项。附加箍筋的设置通常涉及每侧根数等参数,这些参数可以根据设计图纸或规范要求进行设定。
* 对于需要手动输入的附加钢筋,同样是在梁的建模界面,通过【原位标注】进入平法表格,在附加钢筋输入格内对应输入钢筋信息。附加钢筋的直径、间距、根数等参数需根据具体设计要求确定。
三、次梁加筋的设置
次梁加筋的设置与吊筋类似,同样支持自动生成和手动输入两种方式。
* 自动生成次梁加筋:在梁的计算设置中,可以设置次梁两侧共增加的箍筋数量。设置完成后,软件会根据设定的规则自动生成次梁加筋。
* 手动输入次梁加筋:在梁的建模界面,通过【原位标注】选中需要设置次梁加筋的梁,在平法表格的次梁加筋输入格内对应输入钢筋信息。次梁加筋的信息需与主梁箍筋信息保持一致或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调整。
总的来说,广联达软件中的吊筋、附加钢筋、次梁加筋设置灵活多样,既支持自动生成以提高工作效率,也支持手动输入以满足特殊设计需求。在实际操作中,用户应根据具体项目的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选择合适的设置方式,并仔细核对输入信息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③ 广联达钢筋算量里面的原位标注命令框如何弄出来
在广联达钢筋算量软件中,若要实现原位标注命令框的显示,通常需要在梁的界面上进行操作。具体步骤如下:
1. 首先,确保已经正确定义了梁的参数,包括梁的截面尺寸、箍筋、纵向钢筋等。
2. 接着,在界面上找到并点击“原位标注”按钮。这一操作将激活原位标注功能。
3. 激活原位标注功能后,软件界面上方的命令框会显示出来。这个命令框允许用户输入梁的具体钢筋配置信息,如上部钢筋、下部钢筋、侧面纵筋、次梁加筋、吊筋等。
4. 在命令框中输入相应的钢筋信息时,需要注意:每一跨的钢筋配置应当独立输入,不能将不同跨的钢筋信息混淆。
5. 若在输入过程中需要对特定跨的梁进行标注,可以点击平法表格中相应跨的信息,使得该跨的梁图元呈现黄色,以示区分。
6. 完成原位标注的信息输入后,软件会自动在平法表格中显示对应的标注结果,使得梁的配筋信息既可以在绘图区直观查看,也可以在表格中详细列出。
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以在广联达钢筋算量软件中正确地使用原位标注命令框,完成梁的钢筋算量工作。
④ 广联达钢筋抽样GGJ2013梁的侧面纵筋在哪儿输入
广联达钢筋抽样GGJ2013梁的侧面纵筋输入方法:梁的侧面钢筋包括构造钢筋(G)和抗扭钢筋(N)
1.
如果在图纸中侧面钢筋的信息标注在集中标注内,直接输入到梁的属性中的侧面钢筋里;
2.
如果标注在原位标注中,侧直接输入在梁平法表格中对应跨的“侧面原位标注筋”内。
梁没有标注侧面构造钢筋的配置方法:
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9章第2节的要求配置。
9.2.13
梁的腹板高度hw不小于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但当梁宽较大时可以适当放松。此处,腹板高度hw按本规范第6.3.1条的规定取用。
9.2.14
薄腹梁或需作疲劳验算的钢筋混凝土梁,应在下部1/2梁高的腹板内沿两侧配置直径8mm~14mm的纵向构造钢筋,其间距为100mm~150mm并按下密上疏的方式布置。在上部1/2梁高的腹板内,纵向构造钢筋可按本规范第9.2.13条的规定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