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转载]如何做好结算时的钢筋工程量审核
现今使用钢筋软件不仅仅是用在招投标阶段只为快速的计算出钢筋的用量,最重要的是在后期工程竣工后,甲乙双方在钢筋工程量的对比审核过程。其实计算钢筋工程量也不仅仅是只计算钢筋的总用量,重要的环节也是后期的对量工作,往往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经历在对量的过程中。而且工程竣工结算关系到甲乙双方的切身利益,在钢筋工程量计算的过程中,由于工程量计算人员所处的地位、立场和目的不同,而且工程量计算人员的业务水平也存在差异,因而导致工程量计算的结果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但是相差太大,就有有意压低造价或高估冒算的可能。本文就如何做好工程竣工结算时的钢筋工程量的审核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当前工程竣工结算钢筋工程量计算存在的问题:1、对规范、图集以及图纸没有明确规定的算法理解不一 在对量的过程发生争吵的原因在于对结构设计的理解不一致造成的,由于钢筋的构造及计算依据目前大部分是参照平法G101系列图集,但是图集也不能包打天下,不可能将所有工程的构造都包括在内,图集属于国家标准构造,既然是国家标准构造,那么就决定了它主要解决普遍性问题,图集上所列出的也是普遍存在的构造做法。但是非常规的怎么办?现在工程中往往会出现非常规的,非标准的,而且在实际计算钢筋的过程中遇到了好多的问题是平法目前不能解决的,而且在国家相关的规范或标准中是无法找到依据的。比如钢筋数量的算法,一些按照向上取整加一,一些按照四舍五入加一的算法,在行业内存在着五花八门的计算方式,可谓是百家争鸣。比如在北京地区的长城杯要求板受力筋距支座距离为50mm,剪力墙水平筋距楼板面为50mm,剪力墙垂直钢筋距暗柱的距离为50mm;这种做法显然和平法是矛盾的,但是这种做法在施工中已经养成了一种不是规定的规定;只要善于总结,这种问题在实际施工中存在很多;作为施工方在施工前一定要联系设计人员确定具体的施工做法,同时办理好洽商签字手续,以免工程竣工结算时双方产生矛盾争执。 由于在施工方案中没有明确措施筋的计算方式以及措施筋是否需要列入钢筋工程量的计算中;有的虽然写明了但是又缺少甲方签字。 3、设计变更洽商签证不严,准确度不够,时间性不强 目前国内有部分工程的项目的甲方采取自行进行工程竣工结算的审核,但也有些项目甲方则委托造价咨询部门审核,而搞结算审核的造价工程师施工时一般不在现场,结算时钢筋工程量的计算依据主要是工程竣工图、洽商变更、施工方案。虽然有这些资料和签证,但不排除在各个施工环节(尤其是钢筋隐蔽工程)具有情况不实的可能;施工中遇到问题不及时办理洽商变更,竣工结算时搞突击,事后补签,致使根本没有发生的事项也被列入结算资料。 4、设计变更审批手续不严 有的项目甲方不重视控制设计变更,不及时办理设计变更的审批手续,结算时没有正式的设计变更通知单,没有设计变更引起的钢筋工程量与投资增减的记录。 5、钢筋工程量计算不按规定计算 钢筋工程量不按竣工图尺寸和图纸指定的规范即国家标注构造图集中规定的钢筋工程构造计算。如招标文件《技术条款》中规定:钢材的计量应按施工图纸所示的净值计量;钢筋应按监理人批准的钢筋下料表,以直径和长度计算,不计入钢筋损耗和架设定位的附加钢筋量。而施工单位在编报的竣工结算中往往加入钢筋损耗和架立筋用量,由于没有按规定计算,造成竣工结算钢筋工程量增加。 6、一方顾虑结算审核过严,故意虚增钢筋工程量 有的送审结算是由项目法人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审核。施工单位为了给审核留足审减的空间,故意多报,虚增造价。 针对工程竣工结算中钢筋工程量计算时出现的上述问题,在进行工程竣工结算钢筋工程量审核时应抓好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根据以上问题可以看出,钢筋工程量在结算时的重要依据是:工程竣工图;有设计、监理、施工方共同签字的洽商变更资料;有甲方、施工方、监理共同签字认可的钢筋工程施工方案;图纸总说明所指定的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构造图集。 根据以上要求的工程结算时钢筋工程量计算的依据可以看出,洽商变更的资料特别重要,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凡是规范、图集不能解决的问题,一定需要联系设计人员,办理洽商变更或补充构造做法说明,不要自行主张的擅自根据以往施工经验进行钢筋工程的施工,否则后期很难说服甲方这样施工是对的;其实在施工中遇到了规范或图集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咨询设计,不要轻信任何专家的建议,因为所施工的工程只有该工程的结构设计人员才最有权威,除了结构设计人员外任何人给出的只是一些建议性的参考,不能作为工程结算时计算钢筋工程量的依据。 竣工结算时钢筋工程量计算是依据竣工图纸、设计变更洽商记录和图纸指定的国家规范及标准构造图集所规定的钢筋工程量计算要求来计算的,是结算计算钢筋工程量的基础。实施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隐蔽性。审核钢筋工程量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审核中,经常会发现结算的钢筋工程量与实际完成的钢筋工程量有出入。在审核多过程中对于多报的钢筋工程量应该扣除,否则就直接损害了建设投资方的利益;对于漏算漏报的工程量,在反复核实后,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应将漏算漏报的钢筋工程量进行补充,避免工程承包商的利益受到损失。对于某些可疑的钢筋工程量,必须查找洽商及施工记录、钢筋隐蔽工程验收资料,才能确保准确无误。 落实设计变更签证。设计变更应由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和修改图纸,设计、校审人员应签字并加盖公章,并经建设方驻现场代表、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重大的设计变更应经原审批部门审批,否则不应列入钢筋工程量计算依据之中。在审查设计变更时,除应有完整的变更手续外,还要注意设计变更后钢筋工程量的计算。对计算有误的钢筋工程量应进行调整,对不符合变更手续要求的不能列入钢筋工程量计算依据之中。 工程竣工结算阶段审核钢筋工程量是控制钢筋工程用量及造价最重要的一关,若不能严格把关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是一项重要而又具体的工作,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要认真、细致、不少算、不漏算;同时也要尊重客观事实,不多算,不随意高估冒算。在以上基础上保证钢筋工程量尽可能的准确合理,做好钢筋工程量的审核,去虚存实,促使竣工结算的审核过程严谨、和谐、高效,达到甲乙双方均能接受的结果。
『贰』 用广联达钢筋和甲方对帐,两者争执不下,差了几十吨钢筋。争执焦点就是筏板和负一层到底应该是什么画法。
因没有具体图纸资料,无法弄清你所描述的负一层与筏板基础问题,暂提供两个解决办法供参考吧:
1、私下速联系该项目的结构设计师,虚心请教,请求指导正确画法(当然不可告知目前的争论状态,否则,恐怕是得不到答案的了),请求最好能提供草图,项目结构设计师相对是最权威人士,是最具有决定权与说服力的!这样或许是解决问题的一条捷径吧!
2、其实,最正确的画法肯定只有一种,这需要深刻领会施工图设计意图、有关规范与标准规定,所以需从这几方面下手,对照施工图与规范条文规定,找出合理依据;或者找出对方的错误之处,以理服人,让对方心服口服!这样需要对规范与施工图相当熟练,是很不容易的!
祝福好运吧!阿弥陀佛!
『叁』 工程对量基本原则、思路及注意事项
(一) 对量的一些基本原则
不论是手工对量、软件对量还是软件与手工对量,对量的一些基本操作流程还是相同的,先把一些原则性的共性的东西确定下来如钢筋采用什么接头,如土方的挖运填的界定。然后“从粗到细,先易后难,控大量调小量,求同存异,相互沟通。”以前常采用的搜查法不太适应新形势下对工程量的精度要求,现在更多是全面审核法。对量不仅是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从业者具有很高的建筑专业素养,一定的施工经验,对规范和定额的正确理解,精确快速计算工程量的技能还需要掌握沟通的技巧、谈判的艺术等等,在计算工程量时就要考虑后续的对量工作,尽量表达清楚,包括图纸号、名称、位置和构件的基本属性,每种量都要有据可依,对自己算的量要了如指掌。不论是什么量都要有充分的说服力,不能强加于人,只有得到对方认可签字才算对完量。每次对结束后都要有记录,解决了些什么问题,还有那些问题有争议,对增减的细目和原因要罗列清楚,这样对量过程就是可追溯的、可查的和透明的。最后参与对量的双方或三方在上面签字盖章,特别是涉及到争议和敏感的或者甲方拍板的问题,因为责任问题,对量的人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二)手工对量的流程和思路如果是手工对量,也是先对总量,如果比较接近就OK了,但这种情况是极少的,双方的量肯定有差异的并且往往有很大的差异,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冷静,有经验的预算员会很快发现、识别对方的错误,并做到有的放矢。“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些送审的资料做得极为隐蔽和巧妙,这就需要审价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和足够的耐心。如果不能精确定位对方的错误所在那么可以按构件按楼层按材料分别进行核对。先对各种构件的量,如柱梁板墙各自是多少,看看相差最大的是那种构件,如果是梁相差最大,那么就按楼层进行分解,看相差最大的是那个楼层,然后对这个楼层中的各种编号的梁进行核实,应该能很快地查清相差的原因,这个时候可能有意外的收获,就是能找出对方的有共性的问题。双方的计算式应该都能看得懂,但对帐时肯定有增减和修改。手工对帐的好处在于计算式清晰易懂,计算过程明白,符合人的思维习惯,但缺点在于重新汇总统计效率太低,从而影响对帐工期。手工算量和对量对于一些简单小型的工程还可应付,对于处理一些大型和复杂的工程会有一定的难度。(三)软件对量的流程和思路如果双方都是用软件做并且是用同一软件做,对量会方便轻松许多,这种情况我们一般互相交换文件,检查对方软件中计算设置是否正确,建模是否与图纸一致,参数输入是否正确,构件是否有遗漏,楼层设置是否正确,套用做法是否正确,代码是否选择正确等等,只要这些东西都做正确了,那么计算结果应该是基本对的。如果发现对方的准确率较低,就需逐个构件检查。只要仔细检查一定会发现计算的错误和漏洞。如果被对方发现了错误后就要勇于承认,不可固执已见。遇到双方意见无论如何磨合交流也不统一可以提交给领导,不能纠缠太久影响后面的工作。有些分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缩小。软件对量的优势在于它能实时提取所需要的数据,方便、直观、高效。未来的趋势必然是软件对量,手工算量和对量的落后方式必将淘汰。(四)混合型对量的注意事项所谓混合型对量就是指软件与手工对帐,这是我所遇到的最多的情况,因为我一般是用软件做的,而对方常常是用手工做的,现状也是手工算工程量的人是多数,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假如我是咨询方,对方是施工方,我一般是将文件拷给对方,或把各种明细明汇总表打印给对方,让对方检查文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集中起来形成书面的东西反馈到我这里,下次对帐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补充修改和增减,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做加法,因为对方如果发现我多算的地方肯定是不吭声的,所以我一开始做工程时都比较认真仔细,力求精确,最大程度地降低误差率,虽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最好把误差率控制在1.5%以内。如果对自己的计算结果没有十分的把握我建议不要轻易地把自己的文件拷给对方,以免带来不必要的审计风险。有人说既然我是审价应该是审对方的量,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这关键是由对方计算的方式所决定的,对方是用手工做的,在它上面做修改增减后重新计算汇总是个难题,而软件是不存在这问题的,并且软件计算是完全可信赖的,当然也不能过分依赖软件失去自我,对软件的计算结果也要复核其正确性。(五)新的对量方式现在还有一种先进的全新的对量方式就是网上对量,通过QQ或MSN进行实时远程对量,减少双方路途上往返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也为减少城市交通臃堵作点贡献。操作方式是主要是打开各自的算量文件和QQ或MSN,对照图纸逐项进行核对,可以截图,可以发汇总表,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有条件的可以进行视频对话,与面对面的对量效果是一样的。并且QQ上都有聊天记录,同样具有法律效果,避免对方反悔。网上对量超越了时空和地点的限制,延伸和扩大了结算对量的方式。尽管如此,网上对量结束后还需要进行签字盖章。网上对量对操作者的计算机水平的要求较高,还须有上网条件和软件算量的技能。(六)结束语根据我历年对帐的经验,计算结果的不同是必然的,相近是偶然的,相同是没有的。计算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施工方往往故意高估冒算,甲方和咨询单位往往算得比实际消耗还少,这是由于所处的立场所决定的。2、施工方对定额的理解不如咨询单位,但甲方、咨询单位对施工工艺不是很熟,这也会造成计算结果的差异。3、施工方对钢筋规范图籍的理解要比咨询单位要深,因为施工单位做钢筋翻样的人是直接参与施工管理过程的而甲方和咨询单位对钢筋规范图籍不是很熟,这样也会影响钢筋的量,对量时更是缺乏共同语言。4、对图纸的理解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一般施工方对图纸的理解要比咨询单位正确些,特别是对设计变更,许多咨询单位是很茫然而施工方一清二楚。这样必然会出现结果的不同。5、工程量计算的工具和方式不同也会造成计算结果的不同,同一工程用手工与软件计算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用不同软件也会有不同的计算结果,不同的人用同一软件计算结果也截然不同。6、施工单位送审的钢筋计算书往往是按施工的思路进行计算而甲方和咨询单位一般是按预算的规则操作,这种计算结果会有所不同。7、经验丰富的预算员与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计算出来的结果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新手计算漏项错算现象较普遍。有些大项目涉及数亿资金和几万吨钢筋,在对帐前就应制定周密的对量策略、计划和进度并且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度调整,以确保对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帐要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需要经验的积累,如何在对帐时取得主动,如何做到知彼知已,如何对症下药,如何掌控复杂的局面,如何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如何能不对帐就能把量定下来,如何快速准确地对量,如何化干戈为玉帛,如何做到各方满意,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如何熟练运用对量技巧等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对量流程和标准这样才会不断进步和成熟。
相信经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工程对量基本原则、思路及注意事项也是有了一定的认识。欢迎登陆中达咨询,查询更多相关信息。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肆』 建筑工地钢筋用量误差范围
如果是提材料计来划,考虑实源际用量的话,只能多不能少,钢筋加工是有损耗的,切出的短头有些是没用的,比如套丝之前要切掉端头保证端部平整,这时切掉的端头就没法用了,有的钢筋下料剩的短头也用不上,再或者有一些下错料的,也会造成浪费,所以,进料一定要有余量,不能到最后就差3根钢筋,也没法去单独拉一趟,也没人卖啊。
如果是预结算,你是施工单位的,那就多算点,反正最后甲方结算时也会往下扣,如果你是甲方的,那就正好相反了,少算点,扣施工单位,即使没扣下来,也不亏。
总之,现场用量只能大不能小。误差一般控制在1-3%左右,具体要看实际用量,1吨的3%跟100吨的3%那差别就大了。实际控制中,最多别超过0.5吨,基本就算正常。
『伍』 钢筋价差如何计算
方法一:钢筋来总量(t)*(4500+4600+4560+4680)/4.
这种方法是在源双方在钢筋进场的各月用量有分歧的时候,或者是粗糙点的方式,很多房地产单位均按此做;
方法二:∑当月钢筋进料数量(t)*当季价格
这种方法比较准确,但当月的材料的量上可能会存在分歧,比如买了1000T,但只用500T,或者是第一季度进的放到第二季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