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配置有哪些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8.4.6 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专搭接长度范围内属的横向构造钢筋应符合本规范第8.3.1条的要求;当受压钢筋径大于25mm时,尚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的范围内各设置两道箍筋。
8.3.4 混凝土结构中的纵向受压钢筋,......受压钢筋锚固长度范围内的横向构造钢筋应符合本规范第8.3.1的有关规定。
8.3.1-3
当锚固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时,锚固长度范围内应配置横向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d/4;对梁、柱、斜撑等构件间距不应大于5d,对板、墙等平面构件间距不应大于10d,且均不应大于100mm,此处d为锚固钢筋的直径。
规范在此说的“横向构造钢筋”就是指的箍筋。
B. 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应符合哪些规定
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应符合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5d、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5d规定(这是应付考试的选择)。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版)
8. 3. 4 昆凝土结构中的纵向受压钢筋,当计算中充分利用其抗压强度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相应受拉锚固长度的 70%。
受压钢筋不应采用末端弯钩和一侧贴焊锚筋的锚固措施。
受压钢筋锚固长度范围内的横向构造钢筋应符合本规范第8. 3. 1条的有关规定。
8. 3.1
3 当锚固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大于 5d 时,锚固长度范围内应配置横向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d/4;对梁、柱、斜撑等构件间距不应大于5d,对板、墙等平面构件间距不应大于10d ,且均不应大于 100mm ,此处d为锚固钢筋的直径。
8. 4. 6 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横向构造钢筋应符合本规范第 8. 3. 1条的要求;当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5mm 时,尚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 100mm 的范围内各设置两道箍筋。
9.2. 7 混凝土梁宜采用箍筋作为承受剪力的钢筋。
当采用弯起钢筋时,弯起角宜取45°或60°;在弯终点外应留有平行于梁轴线方向的锚固长度,且在受拉区不应小于 20d,在受压区不应小于 10d, d为弯起钢筋的直径;梁底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起,顶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下。
9.2.9 梁中箍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4 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1) 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 5d,d为箍筋直径。
2)箍筋的问距不应大于 15d ,并不应大于 400mm 。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 18mm 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10d, 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
3)当梁的宽度大于 400mm 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的宽度不大于 400mm 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 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C. 框架梁中架立筋什么时候设置
架立钢筋设置在来梁的受自压区外边缘两侧,用来固定箍筋和形成钢筋骨架。如受压区配有纵向受压钢筋时,则可不再配置架立钢筋。
也就是说,一般梁中上部如果没有纵向钢筋,则设置架立筋,只是为了固定箍筋形成钢筋骨架。架立筋计算时不考虑受力,仅为满足箍筋肢数要求,保证梁的整体性
D. 纵向受压钢筋。
受压钢筋通常抄指梁上部钢筋,柱筋(纵筋即受拉也受压)
一般来说,梁结构往往不需要配置受压钢筋,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和下部纵向钢筋都是按受拉考虑的,区别在于一个在支座上部,一个在跨中下部。
框架柱的受力要复杂一点,往往需要考虑不同大小、不同方向的荷载,找出最不利的组合进行计算,钢筋既可能承受压力,也可能受拉力,不能简单的判定钢筋受拉还是受压。
实际判断应以结构图纸标注为准。如果按经验可以从以下角度去考虑:
1、受压钢筋多出现在以下结构中:轴心受压或小偏心构件,如轴心受压短柱、桁架中受压腹杆、拱板(壳)等。
2、按截面尺寸判断。混凝土截面相对比较小而配筋相对多时,可能有部分钢筋用于协助混凝土受压。
3、没有标注的,一律按受拉考虑。
E. 关于什么是纵筋
纵向钢筋是平行于混凝土构件纵轴方向所配置的钢筋。配置于截面受压区的钢筋称为纵向受压钢筋;配置于截面受拉区的钢筋称为纵向受拉钢筋。
施工方法:
当梁较高(Hw≥450mm)时,为了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而产生竖向裂缝,同时加强钢筋骨架的刚度,在梁的两侧沿梁高每隔200mm处各设一根直径不小于10mm的腰筋,两根腰筋之间用φ6或φ8的拉筋连系,拉筋间距一般为箍筋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