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分布钢筋与弯起钢筋一般是设置在什么的什么部位谢谢
分布钢筋设置在板、墙里;弯起钢筋设置在梁里、无梁楼盖柱帽、异形基础等需要抗剪抗冲切的构件中。
⑵ 当梁下部布置两排纵向受力钢筋时,若要布置弯起钢筋要如何布置
当梁下部布置两排纵向受力钢筋时,若要布置弯起钢筋要如何布置?
有弯起专钢筋(元宝筋),现属在的图纸很少了。这一般在简支梁中出现。一、要看清图纸。二、若是两排,如上排四根纵向受力钢筋弯起钢筋应是中间二根,比如:边上两根直径25,中间两根直径22,弯起钢筋应是两根直径22或其中一根,这要看你设计计算了。
⑶ 弯起钢筋一般在哪需要设置
主次梁交接处、悬臂梁的末端。
⑷ 盖梁弯起筋如何配
盖梁弯起筋和梁的受力有关,梁中下部受拉力,到了支座处变成梁上部受拉力,因此在梁内中下面要多布置容钢筋,支座处上面要多布置钢筋,这样,为了有效的利用钢筋。
盖梁在进行内力计算时,有个最大主应力截面(即剪应力与正应力的合力最大点);以这点(斜截面)为中心,计算出当箍筋承担部分主应力荷载之外还剩余多少主应力,这个剩余的主应力就要上弯起筋来承担(剩余应力/钢筋强度=钢筋面积)。把最大的主应力斜截面配完筋后,最大点两端的钢筋就如此类推。至于弯起筋的布置间距,按规范来设置就行了。
⑸ 弯起钢筋抗剪的弯起位置
弯起钢筋是在箍筋抗剪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设置的,一般是在支座附近。弯起钢筋是由梁的下部受拉钢筋向上弯起得到的,因此必须结合弯矩包络图来确定弯起位置。大学里的混凝土教材有详细说明。不是从剪力最大处弯起,你应同时结合弯矩包络图来确定,因为你的弯起钢筋是由受拉钢筋弯起的,如果受剪满足要求了,万一受拉又不足了啦?
⑹ 钢筋梁内弯起筋如何配
梁中一般配制下面几种钢筋:纵向受力钢筋、箍筋、弯起钢筋、架立钢筋、纵向构造钢筋。
1.纵向受力钢筋 纵向受力钢筋的数量一般不得少于两根(当梁宽小于100mm时,可为一根)。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25时,保护层厚度为25mm。
⑺ 当梁下部布置两排纵向受力钢筋时,若要布置弯起钢筋要如何布置
弯起钢筋的主要作用是在梁的支座处增加上部受拉的能力,而下部钢筋的受力主要集中在跨中1/3段内,所以个人觉得下部两层受力钢筋都可部分设置成弯起钢筋,但梁支座如不是与柱一同浇筑,为了增强粱支座的抗压强度最好不要设最下层钢筋为弯起钢筋。个人见解,请斟酌。
⑻ 梁弯起钢筋怎么放置
弯起钢筋是指混凝土结构构件的下部(或上部)纵向受拉钢筋,按规定的部位和角度弯至构件上部(或下部)后,并满足锚固要求的钢筋,是由纵向受力钢筋弯起而成。
梁中弯起钢筋构造要求: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在采用绑扎骨架的钢筋混凝土梁中,当设置弯起钢筋时,弯起钢筋的弯终点外应留有锚固长度,其长度在受拉区不应小 于20d,在受压区不应小于10d;对光面钢筋在末端应设置弯钩。位于梁底层两侧的钢筋不应弯起。
弯起钢筋的作用:弯起钢筋在跨中附近和纵向受拉钢筋一样可以承担正弯矩;在支座附近弯起后,其弯起段可以承受弯矩和剪力共同产生的主拉应力;弯起后的水平段有时还可以承受支座处的负弯矩。
弯起钢筋的数量、位置由计算确定,钢筋弯起的顺序一般是先内层后外层、先内侧后外侧,弯起钢筋与梁轴线的夹角(称弯起角)一般是45°;当梁高h〉800mm时,弯起角为60°。梁底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起,顶部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
⑼ 钢筋工如何布置钢筋
1、基础底板钢筋工艺流程:
基础垫层完成→弹底板钢筋位置线→钢筋半成品运输到位→按线布设钢筋→绑扎→隐蔽验收;
2、 现浇框架钢筋工艺流程:
(1) 柱钢筋绑扎
套柱箍筋→搭接绑扎(焊接)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2) 剪力墙钢筋绑扎
立2~4根竖筋→画水平筋间距→绑定位横筋→绑其余横竖筋
(3) 梁钢筋绑扎
1)模内绑扎:
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2)模外绑扎(先在粱模板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内):
画箍筋间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数根→在横杆上面放箍筋→穿主梁下层纵筋→穿次梁下层钢筋→穿主梁上层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抽出横杆落骨架于模板内
(4) 板钢筋绑扎
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矩钢筋
(5) 楼梯钢筋绑扎
划位置线→绑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
3、 剪力墙钢筋工艺流程:
(1) 剪力墙钢筋现场绑扎
弹墙体线→剔凿墙体混凝土浮浆→修理预留搭接筋→绑纵向筋→绑横筋→绑拉筋或支撑筋
(2) 剪力墙采用预制焊接网片的绑扎
弹墙体线→剔凿墙体混凝土浮浆→修整预留搭接筋→临时固定网片→绑扎根部钢筋→绑拉筋或支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