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桥梁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如何增加其耐久性或补救措施
桥梁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要增强其耐久性,可以将表面剔麻,再抹高标号水泥砂浆。
㈡ 房屋楼板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厚应该怎样维修
如果有裂缝的话,需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果不影响结构的,可以讲裂缝灌浆填堵,然后再加抹一层水泥砂浆补充保护层不够厚。
如果没有裂缝,直接再抹一层水泥砂浆补上就行了
㈢ 基础柱钢筋保护层存在严重不足现象怎么整改
一、保护层的重要性的原因--
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能影响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安全性、防火性能,并能满足钢筋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性需要,发挥其所需的强度,不因保护层太薄而过早生锈,从而破坏构件整体性能。
这里主要考虑到结构的耐久性。(规范在定相应厚度时已考虑了防火的要求,即与防火规范相适应)
1、混凝土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性、正常使用和可接受的外观能力。
2、原理及相关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1)第3.4.1条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表3.4.1的环境类别和设计使用年限进行设计。
2)第9.2.1条 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9.2.1的规定。
老兄既然是房子,应是一类环境。柱取30MM。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条文说明:3.4.3 本条对于设计使用年限为 100 年且处于一类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作了专门的规定。
根据国内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状态的调查,一类环境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基本可以得到保证。但国内一类环境实际使用年数超过 100 年的混凝土结构极少。耐久性调查发现,实际使用年数在70~80年一类环境中的混凝土构件基本完好,这些构件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在15N/mm2左右,保护层厚度15~20mm。因此,对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加以限制;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保护层厚度;特别是规定需定期进行维护,一类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100 年可得到保证。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4.4 二、三类环境的情况比较复杂,要求在设计中:限制混凝土的水灰比;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保证混凝土抗冻性能;提高混凝土抗渗透能力;使用环氧涂层钢筋;构造上注意避免积水;构件表面增加防护层使构件不直接承受环境作用等,都是可采取的措施,特别是规定维修的年限或局部更换,都可以延长主体结构的实际使用年数。
二、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一)预防钢筋的锈蚀。(二)避免或减轻碱集料反应。(三)加强施工管理。(四)防止混凝土的冻融破坏。(五)拌合及养护用水。六)针对不同的腐蚀环境应设计不同的保护层厚度。
三、简单分析
1、柱(老兄应该是框架柱罗),主要是竖向受力构件,里面的混凝土承压,起主导做用,外面钢筋一是起骨架约束作用(竖向受力时),另外一方面是承受水平荷载时(地震、风[特别要讲明,高层风是起主导作用的])(老兄房子可能应该是多层的吧)。{这里指出,多层与高层影响可能不同}
2、再者,同样的多层(结构上考虑是8层及以下)中间柱与边柱、特别是角柱受力又不一样。 角柱受力复杂些,更为不利。{这里指出柱在不同的位置影响肯定不同}
3、老兄是一套房子,估计可能要十个柱子上下吧。。弄出几个其实说到底影响不会太大。至少没有露筋呀。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附录E老兄可以看年。只一页。它这里写着:......如梁、板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呵呵个人理解,规范解释时相对于梁板类,柱类要求可能要低一些}
5、还有,这里要说明,其实要考虑到混凝土的表面碳化。混凝土的碳化是混凝土所受到的一种化学腐蚀。空气中CO2气渗透到混凝土内,与其碱性物质起化学反应后生成碳酸盐和水,使混凝土碱度降低的过程称为混凝土碳化,又称作中性化,其化学反应为:Ca(OH)2+CO2=CaCO3+H2O。水泥在水化过程中生成大量的氢氧化钙,使混凝土空隙中充满了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其碱性介质对钢筋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使钢筋表面生成难溶的Fe2O3和Fe3O4,称为纯化膜。碳化后使混凝土的碱度降低,当碳化超过混凝土的保护层时,在水与空气存在的条件下,就会使混凝土失去对钢筋的保护作用,钢筋开始生锈。可见,混凝土碳化作用一般不会直接引起其性能的劣化,对于素混凝土,碳化还有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效果,但对于钢筋混凝土来说,碳化会使混凝土的碱度降低,同时,增加混凝土孔溶液中氢离子数量,因而会使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减弱。
四、拟解决措施
如要求为3CM,实际为2CM,说实话影响不太大。1CM就不太好了。露筋就是个相对较大的事罗。验收规范允许偏差±5mm。见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5.5.2
网上查了下,没有好的直接对口的解决措施。事先的倒是有。
实际只有2厘米不到.施工方针对这个问题出了整改方案,方案是在保护层不够的地方再浇灌一层混凝土,使保护层到规定的3厘米。
方案虽说简单并貌似可行,但实际操作起来一是不好施工,二是难起保证新老混凝土的有效结合。除非有好措施(可能性的有利施工),并将钢筋外表面混凝土凿完,再灌浇砼。
㈣ 各位专家,请帮帮忙:钢筋保护层不够,象这样的处理行吗
一、保护层的重要性的原因--
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能影响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安全性、防火性能,并能满足钢筋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性需要,发挥其所需的强度,不因保护层太薄而过早生锈,从而破坏构件整体性能。
这里主要考虑到结构的耐久性。(规范在定相应厚度时已考虑了防火的要求,即与防火规范相适应)
1、混凝土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性、正常使用和可接受的外观能力。
2、原理及相关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1)第3.4.1条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表3.4.1的环境类别和设计使用年限进行设计。
2)第9.2.1条 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9.2.1的规定。
老兄既然是房子,应是一类环境。柱取30MM。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条文说明:3.4.3 本条对于设计使用年限为 100 年且处于一类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作了专门的规定。
根据国内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状态的调查,一类环境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基本可以得到保证。但国内一类环境实际使用年数超过 100 年的混凝土结构极少。耐久性调查发现,实际使用年数在70~80年一类环境中的混凝土构件基本完好,这些构件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在15N/mm2左右,保护层厚度15~20mm。因此,对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加以限制;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保护层厚度;特别是规定需定期进行维护,一类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100 年可得到保证。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4.4 二、三类环境的情况比较复杂,要求在设计中:限制混凝土的水灰比;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保证混凝土抗冻性能;提高混凝土抗渗透能力;使用环氧涂层钢筋;构造上注意避免积水;构件表面增加防护层使构件不直接承受环境作用等,都是可采取的措施,特别是规定维修的年限或局部更换,都可以延长主体结构的实际使用年数。
二、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一)预防钢筋的锈蚀。(二)避免或减轻碱集料反应。(三)加强施工管理。(四)防止混凝土的冻融破坏。(五)拌合及养护用水。六)针对不同的腐蚀环境应设计不同的保护层厚度。
三、简单分析
1、柱(老兄应该是框架柱罗),主要是竖向受力构件,里面的混凝土承压,起主导做用,外面钢筋一是起骨架约束作用(竖向受力时),另外一方面是承受水平荷载时(地震、风[特别要讲明,高层风是起主导作用的])(老兄房子可能应该是多层的吧)。{这里指出,多层与高层影响可能不同}
2、再者,同样的多层(结构上考虑是8层及以下)中间柱与边柱、特别是角柱受力又不一样。 角柱受力复杂些,更为不利。{这里指出柱在不同的位置影响肯定不同}
3、老兄是一套房子,估计可能要十个柱子上下吧。。弄出几个其实说到底影响不会太大。至少没有露筋呀。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附录E老兄可以看年。只一页。它这里写着:......如梁、板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呵呵个人理解,规范解释时相对于梁板类,柱类要求可能要低一些}
5、还有,这里要说明,其实要考虑到混凝土的表面碳化。混凝土的碳化是混凝土所受到的一种化学腐蚀。空气中CO2气渗透到混凝土内,与其碱性物质起化学反应后生成碳酸盐和水,使混凝土碱度降低的过程称为混凝土碳化,又称作中性化,其化学反应为:Ca(OH)2+CO2=CaCO3+H2O。水泥在水化过程中生成大量的氢氧化钙,使混凝土空隙中充满了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其碱性介质对钢筋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使钢筋表面生成难溶的Fe2O3和Fe3O4,称为纯化膜。碳化后使混凝土的碱度降低,当碳化超过混凝土的保护层时,在水与空气存在的条件下,就会使混凝土失去对钢筋的保护作用,钢筋开始生锈。可见,混凝土碳化作用一般不会直接引起其性能的劣化,对于素混凝土,碳化还有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效果,但对于钢筋混凝土来说,碳化会使混凝土的碱度降低,同时,增加混凝土孔溶液中氢离子数量,因而会使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减弱。
四、拟解决措施
如要求为3CM,实际为2CM,说实话影响不太大。1CM就不太好了。露筋就是个相对较大的事罗。验收规范允许偏差±5mm。见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5.5.2
网上查了下,没有好的直接对口的解决措施。事先的倒是有。
实际只有2厘米不到.施工方针对这个问题出了整改方案,方案是在保护层不够的地方再浇灌一层混凝土,使保护层到规定的3厘米。
方案虽说简单并貌似可行,但实际操作起来一是不好施工,二是难起保证新老混凝土的有效结合。除非有好措施(可能性的有利施工),并将钢筋外表面混凝土凿完,再灌浇砼。
还有一种是个人浅见,不知道可行不,即在柱表面刷上一层碱性的涂层。并且要防火的。
不说了,累罗。。祝好运!
㈤ 楼房天花板钢筋生锈,混泥土保护层不够,要怎么处理,
涂环氧树脂防锈高强度沙浆抹一层.抹时按水泥用量加百分之10的外墙胶水在里面加强粘结力.让他永不脱落
㈥ 没有浇筑混凝土前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怎么整改
没浇筑混凝土之前可以对主筋的位置进行调整,然后在模板与主筋之间增设保护层垫块,确保混凝土保护层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㈦ 桥梁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如何增加其耐久性或补救措施
可在外面混凝土表面刷环氧来增加其耐久性,你是设计单位的就可以发这个的设计文件,
你是施工单位的,可以请设计确认一下这个方法。
不明处HI我。
明了请点击采纳。
㈧ 钢筋保护层较薄如何处理
钢筋保护层厚度较薄如何处理
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一般均采用抹水回泥砂浆来处理,如答抹灰层厚度较大,最好先挂钢丝网,抹灰前应先刷一遍结构胶,再抹灰。这样可避免抹灰层空鼓和开裂。
钢筋保护层,是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作用
1.保护钢筋不被锈蚀(空气中含水量,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需要的保护层越厚)。
2.粘结锚固(钢筋要通过保护层把均匀力传到混凝土中,保护层厚度不够的话,会过早出现裂缝,钢筋不能充分受力,同时水和二氧化碳又能大量入侵,锈蚀钢筋)。
3.钢筋内部是由无数三角组成,并不是一块直板,为了承受车辆而设计的保护作用。
㈨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如何处理措施如何
如果是刚制安好的钢筋还没浇筑混凝土那好办,用垫块或现在有钢筋限位卡,是已浇好的就只能在外表处理了,用高标号砂浆或其它材料。
㈩ 顶板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怎么处理
厚度不够时,应在面层进行加固,若为楼房面板时,可以粉刷时加厚修饰层,一般不会有较大影响。
1.混凝土保护层过厚过薄都是不符合要求的。厚了影响承载能力,薄了影响耐久性,国标规定,梁类为+10,-7。板类为+8,-5。合格率为90%。
2.真正在混凝土施工完毕后保护层厚度不够是处理不了的,除非返工,主要还是施工前做好预防措施,比如使用垫块,定位筋等等。
3.过厚如未超过最大允许偏差,打磨就好,如超过太多应该向设计单位请求验算承载力,再另行处理。
4.特别注意海边环境时,过薄对耐久性的影响是很大的,最好要进行处理,对露筋现象更要引起足够重视,应从施工源头抓起。
5.保护层的厚度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要求,也就是要求的合格率不一样,并不是要求全部合格,话又说回来,全部合格也不现实。
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一般均采用抹水泥砂浆来处理,如抹灰层厚度较大,最好先挂钢丝网,抹灰前应先刷一遍结构胶,再抹灰。这样可避免抹灰层空鼓和开裂。
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对此部位混凝土进行凿毛;
2、挂钢丝网,网丝直径0.5~2mm、网格尺寸5~25mm,网格形状为正方形或矩形;
3、抹灰前刷一道结构胶,避免抹灰层空鼓和开裂;
4、用高一标号水泥砂浆进行抹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