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负筋下分布筋的钢筋型号及间距是怎么规定的!广联达上是固定值
一、分布钢筋配置:
来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板构件构造: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
说明:软件默认A6@250,用户也可以按照结构设计说明进行修改。 如果总说明中规定,同一板厚的分布筋相同,则可以通过点击此项右侧的三点按钮,进行调整。
影响范围:对板负筋和跨板受力筋的分布筋有影响。
二、分布钢筋长度计算:
来源:根据实际施工的做法。
说明:软件默认:和负筋(跨板受力筋)搭接计算。
软件提供三种选择:
1、按照轴线长度计算;
2、和负筋(跨板受力筋)搭接计算;
3、按照负筋(跨板受力筋)布置长度计算。
影响范围:负筋和跨板受力筋的分布筋的长度。
三、分布筋与负筋(跨板受力筋)的搭接长度:
来源:根据实际施工的做法。
说明:默认为150,也可以自行修改。可以输入具体数值,数值*d或者数值*lae。
影响范围:分布筋的长度。
四、温度筋与负筋(跨板受力筋)的搭接长度:
来源:根据实际施工的做法,温度筋属于构造钢筋,原理同分布筋。
说明:默认为150,也可以自行修改。可以输入具体数值,数值*d或者数值*lae。
影响范围:温度筋的长度。
五、分布钢筋根数计算方式:
来源:用户不同的算量要求。
说明:软件默认:向下取整+1、
软件提供: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1、四舍五入、向上取整、向下取整等6种计算方式。计算分布筋根数时,用长度除以间距后,需要确定如何取整。
具体算法如下:
1、向上取整+1=Ceil(长度/间距)+1,如 Ceil(2000/150)+1=15
2、向下取整+1=Floor(长度/间距)+1,如
Floor(2000/150)+1=14
3、四舍五入+1=Round(长度/间距)+1,如 Round(2000/150)+1=14
4、四舍五入=Round(长度/间距),如 Round(2000/150)=13
5、向上取整=Ceil(长度/间距),如 Ceil(2000/150)=14
6、向下取整=Floor(长度/间距),如 Floor(2000/150)=13
影响范围:影响分布筋根数的计算。
六、负筋(跨板受力筋)分布筋、温度筋是否带弯勾:
来源:用户不同的算量要求。
说明:一般这两种钢筋都是一级钢,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设置是否添加弯钩。软件提供两个选择,“是”、“否”。可根据设计的要求进行选择。
影响范围:分布筋和温度筋的长度。
Ⅱ 钢筋算量,算根数时,出现小数,取整,是四舍五入,还是向上取整求解,谢谢
要看问题的环境:
采购时,按舍六入五成双,尽量确保不会使用时临时出现短缺的问题。
付款时,向下取整(考虑钢材附带包装物/垃圾等)
Ⅲ 云翻样钢筋排布分布筋根数取整什么意思
在实际施工中按向上取整比较实际,而且从受力角度上也是向上取整。
在实际施工中按向上取整比较实际,而且从受力角度上也是向上取整。如果按四舍五入、向下取整,遇到麻烦一点的监理和甲方可能会叫你返工重新加进去。当然也要按你地方上的行情而定,没有正不正确之说。还有就是预算时按向上取整加1来计算根数。
Ⅳ 分布筋根数求的小数是四舍五入吗老师好像说出除了分布筋是四舍五入,其他全是向上取整是吗例如900
广联达服务新干线
好评率: 100%
3.分布钢筋配置: 来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板构件构造: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 说明:软件默认A6@250,用户也可以按照结构设计说明进行修改。 如果总说明中规定,同一板厚的分布筋相同,则可以通过点击此项右侧的三点按钮,进行调整。 影响范围:对板负筋和跨板受力筋的分布筋有影响。 4.分布钢筋长度计算: 来源:根据实际施工的做法。 说明:软件默认:和负筋(跨板受力筋)搭接计算。软件提供三种选择:1、按照轴线长度计算;2、和负筋(跨板受力筋)搭接计算;3、按照负筋(跨板受力筋)布置长度计算。 影响范围:负筋和跨板受力筋的分布筋的长度。 5.分布筋与负筋(跨板受力筋)的搭接长度: 来源:根据实际施工的做法。 说明:默认为150,也可以自行修改。可以输入具体数值,数值*d或者数值*lae。 影响范围:分布筋的长度。 6.温度筋与负筋(跨板受力筋)的搭接长度: 来源:根据实际施工的做法,温度筋属于构造钢筋,原理同分布筋。 说明:默认为150,也可以自行修改。可以输入具体数值,数值*d或者数值*lae。 影响范围:温度筋的长度。 7.分布钢筋根数计算方式: 来源:用户不同的算量要求。 说明:软件默认:向下取整+1、软件提供: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1、四舍五入、向上取整、向下取整等6种计算方式。计算分布筋根数时,用长度除以间距后,需要确定如何取整。具体算法如下: 向上取整+1=Ceil(长度/间距)+1,如 Ceil(2000/150)+1=15 向下取整+1=Floor(长度/间距)+1,如 Floor(2000/150)+1=14 四舍五入+1=Round(长度/间距)+1,如 Round(2000/150)+1=14 四舍五入=Round(长度/间距),如 Round(2000/150)=13 向上取整=Ceil(长度/间距),如 Ceil(2000/150)=14 向下取整=Floor(长度/间距),如 Floor(2000/150)=13 影响范围:影响分布筋根数的计算。 8.负筋(跨板受力筋)分布筋、温度筋是否带弯勾: 来源:用户不同的算量要求。 说明:一般这两种钢筋都是一级钢,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设置是否添加弯钩。软件提供两个选择,“是”、“否”。可根据设计的要求进行选择。 影响范围:分布筋和温度筋的长度。
Ⅳ 布置钢筋时是“向上取整+1”还是“四舍五入+1“
按设计要求来说应该是向上取整+1,否则就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间距,但实际操作也有可能是四舍五入+1
Ⅵ 为什么板的钢筋结果是要向上取整+1
在计算板筋数量时不能减一,而是要加一。
钢筋混凝土板的钢筋数量应该是沿受力刚筋分布方向的板的净长减掉钢筋的间距后除以钢筋的间距,所得数值向上取整加一。
这里是因为板的受力钢筋的第一根钢筋,在实际施工中应该是距离板的支座半个间距处开始布置,两面刚好是一个钢筋的间距。
Ⅶ 钢筋算量软件,在汇总计算以前,一般都要进行哪些设置调整
现在用钢筋算量软件,我习惯是一般是画完钢筋以后再对前面的各种设置进行统一调整,所谓的调整就是对各个能修改的地方都看一下,需要调整的就调整一下,但是总是感觉有的地方没有调整到,担心影响钢筋算量的准确度。 高手们能不能给出个比较详细的调整内容,这样也能至少保证大体上的准确度。越详细越好。 阅读施工图和编审工程预决算一样,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按部就班,系统阅读,相互参照,反复熟悉,才不致疏漏。 1、先细阅说明书、首页图(目录),后看建施、结施、设施。 2、每张图,先图标、文字,后图样。 3、看建施,先建施,后结施、设施。 4、建施先看平、立、剖、后详图。 5、结施先看基础、结构布置平面图,后看构件详图。 6、设施先看平面、后看系统、安装详图。 还有我给您列出了通用设置需要注意的事项:请笑纳通用设置项一、 结构类型、设防烈度、檐高、抗震等级 会影响计算结果 二、 汇总方式-当选择“按中心线计算”时,编辑钢筋与报表预览里的计算结果不一样。 三、 为方便钢筋导入算量,在建立楼层时应统筹考虑,将建施和结施图纸对应,对钢筋变化、抗震等级及砼标号变化的楼层分开建立,从而避免二次调整。 四、 弯钩设置-箍筋弯钩平直段计算按构件抗震考虑 此设置需注意 勾选后图形中非抗震构件软件会按非抗震的弯钩计算。 五、 整个建筑物在分开建立两个或两个以上GCL文件时(如车库和住宅分开建立),底层GCL文件中向上延续的所有竖向构件少一搭接量,多一锚固量。在底层GCL文件中多建一层,且此层竖向构件不输入钢筋信息,可避免此问题。 六、 计算设置 板-公共属性中的“分布钢筋根数计算”软件提供三种设置 向下取整+1 向上取整+1 四舍五入+1 应按是否含支座宽慎重选择 七、 各构件设置中为“0”的地方应根据图纸设计情况调整 八、 如果在构件计算完后发现某一构件计算有误的快速处理办法: 如:JLQ1[315]有误,点击“工具”下“选项—其它--”将“显示图元名称带ID” 打上对勾。再按F3键选择即可。 九、 “.GGJ”为工程原文件,“.~GJ”为工程原文件的备份文件,在原文件丢失后将“~”改为“G”即可打开该文件。 “.GJL”为计算后的报表数据文件,将该文件删除后,打开原文件需查看报表时必须重新计算,故不应删除该文件。“.~JL”为计算后的报表数据文件的备份文件, 十、 在出现“数据无法更新当前层被锁定”时,删除保存自动生成的后缀为“.GJL”文件删除再进行计算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