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钢筋笼制作方法
1)制作钢筋笼的主要设备和工具有电焊机、钢筋切割机、钢筋圈制作台、支撑架等。
2)钢筋笼制作程序:①根据设计计算箍筋用料长度、主筋分段长度。将所需钢筋整直后用切割机成批切好备用。由于切断待焊的箍筋、主筋、螺旋筋的规格尺寸不尽相同,应注意分别摆放、防止用错。②在钢筋圈制作台上制作箍筋并按要求焊接。③将支撑架按2~3m的间距摆放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直线上,然后将配好定长的主筋平直地摆放在支撑架上。④将箍筋按设计要求套入主筋(也可将主筋套入箍筋内),且保持与主筋垂直,进行点焊或绑扎。⑤箍筋与主筋焊好或绑扎好后,将螺旋筋按规定间距绕于其上,用细铁丝绑扎并间隔点焊固定。⑥焊接或绑扎钢筋笼保护层垫块。保护层厚度一般以6~8cm为宜。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块或焊接钢筋“耳朵”。钢筋“耳朵”的直径不小于10mm,长度不小于15cm,高度不小于8cm,焊在主筋外侧。⑦将制作好的钢筋笼稳固地放置在平整的地面上,防止变形。
3)对制作好的钢筋笼应按图纸尺寸和焊接质量要求进行检查,不合格者,应予返工。
4)钢筋笼制作方法:钢筋笼制作可用木卡板成型法、钢管支架成型法和木支架成型法,参见图3-12、图3-13和图3-14。
图3-12 木卡板构造示意图
图3-13 钢管支架示意图
图3-14 木支架示意图
图3-15 钢筋笼吊放示意图
㈡ 钢筋笼长25.72米,主筋进场为12米,16Φ16配筋,全部搭接焊制作,主筋该如何下料,求具体数据!谢,急~!
主筋均三次搭焊,全部采用12+12+3(3=1.72+60D(三次搭头,共0.96米)+施工中预留的富余(约0.3米)
桩基可按50%接头率考虑。所以主筋搭焊采用一种方式。钢筋笼制作时,一正一反安置(即,一根12+12+3,一根3+12+12)
㈢ 钢筋工如何布置钢筋
1、基础底板钢筋工艺流程:
基础垫层完成→弹底板钢筋位置线→钢筋半成品运输到位→按线布设钢筋→绑扎→隐蔽验收;
2、 现浇框架钢筋工艺流程:
(1) 柱钢筋绑扎
套柱箍筋→搭接绑扎(焊接)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2) 剪力墙钢筋绑扎
立2~4根竖筋→画水平筋间距→绑定位横筋→绑其余横竖筋
(3) 梁钢筋绑扎
1)模内绑扎:
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2)模外绑扎(先在粱模板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内):
画箍筋间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数根→在横杆上面放箍筋→穿主梁下层纵筋→穿次梁下层钢筋→穿主梁上层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抽出横杆落骨架于模板内
(4) 板钢筋绑扎
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矩钢筋
(5) 楼梯钢筋绑扎
划位置线→绑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
3、 剪力墙钢筋工艺流程:
(1) 剪力墙钢筋现场绑扎
弹墙体线→剔凿墙体混凝土浮浆→修理预留搭接筋→绑纵向筋→绑横筋→绑拉筋或支撑筋
(2) 剪力墙采用预制焊接网片的绑扎
弹墙体线→剔凿墙体混凝土浮浆→修整预留搭接筋→临时固定网片→绑扎根部钢筋→绑拉筋或支撑筋。
㈣ 钢筋的做法
1、钢筋施工标准做法
1、墙柱钢筋绑扎要求画线绑扎,水平钢筋间距满足设计要求,水平筋或箍筋与每根主筋相交位置绑扎到位,严禁跳绑
2、钢筋在浇筑混凝土前,建议用PVC管保护主筋不受污染;未采取保护应安排专人及时进行清洗。
3、距离浇筑板面500mm处加箍筋,固定柱主筋偏位
4、墙、柱钢筋直径≥20mm,采用机械接头。墙、柱钢筋直径<20mm,采用电渣压力焊
5、柱核心区箍筋:加工焊接成如图所示钢筋笼,梁钢筋绑扎完成时一同下沉到预定位置
6、梁钢筋绑扎主筋间距分布均匀,箍筋绑扎到位。梁主筋直径≥20mm,采用机械接头;梁主筋<20mm采用焊接或绑扎搭接
7、主次梁交接处,主梁方向箍筋在交接位置按设计图纸间距绑扎
8、梁、柱箍筋按抗震要求,弯成135度角
9、梁钢筋一排筋与二排筋采用分隔筋隔开,分隔筋直径≥主筋直径或25mm;分隔筋距支座边500mm设置一道,中间每隔3m设置一道
10、板面筋在边支座锚固时,直接延伸到梁最外面一根钢筋的内侧弯下
11、面筋锚固端与梁箍筋(主筋)、墙主筋(水平筋)绑扎牢固,面筋绑扎要满绑。板底筋绑扎前,画线控制间距,建议采用弹线控制
12、板面筋采用满绑(纵横钢筋交接位置都必须进行绑扎),不得出现‘隔一绑一’的跳绑形式。楼板上预留洞口≥500mm,封口处采用U型钢筋
13、板内阳角宜增加7根直径同板面筋的放射钢筋,长度不小于1700mm
14、柱、墙钢筋垫块:墙、柱采用成品塑胶内撑条,纵横间距同螺杆间距;柱主筋垫块采用成品塑胶垫块,沿柱角部≤600mm设置一个,墙体纵横间距≤600mm。
15、板(梁)底筋垫块:采用预制成品垫块,板间距1000*1000mm;梁底部每500mm布置2个放置在角筋位置
16、板面筋马镫:采用H型预制成品马镫。间距600*600mm。推荐采用“十”字形开槽的预制成品马镫(H型马凳规格80×80以上
㈤ 支护桩钢筋主筋怎么布置
支护桩钢筋主筋可布置方法如下。
1、采取合理的桩基配筋布置基桩各截面的配筋,应根据桩基内力进行计算布置。
2、桂基内力可采用“n”法或其他有可靠依旁圆据的方法计算岩猜。
3、弯矩分布规律近于-条自顶向下衰减的波形曲线,且衰减很快。
4、桩身最大弯矩发生在第一个非完整波形内,一般在地面以下的3n位置。
5、桩身弯矩在第一个弯矩零点以下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其下桩身主要起传递整向力作用。
6、第一个夸矩零点位置在柱人土深度h=4/ah处。
7、根据最大弯矩处粗启型进行配筋。
8、是将基柱主筋一半部分一直伸到桩底。
㈥ 钢筋的做法
原发布者:李云来西自
钢筋工程样板做
1、标准做法
|
|
A5:墙柱钢筋绑扎要求画线绑扎,水平(箍筋)钢筋间距满足设计要求,水平筋或箍筋与每根主筋相交位置绑扎到位,严禁跳绑|
A6:钢筋在浇筑混凝土前,用PVC管保护主筋不受污染|A7:距离浇筑板面500mm处加箍筋,固定柱主筋偏位|
A8:墙、柱钢筋直径≥16mm,采用机械接头|A10:柱核心区箍筋:
㈦ 你知道钢筋是怎么制成的吗
铁制成后在炼钢炉中进一步熔炼,并供给足够的氧气,通过炉内的高温氧化作用,部分碳被氧化成一氧化碳气体逸出,其他杂质则形成氧化物进入炉渣中除去,这样使碳的含量降低,从而得到含碳量合乎要求的产品,即为钢,此过程为炼钢
㈧ 钢筋制作工艺
钢筋制作 工艺
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砼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筋。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甲方、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
(1)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可结合冷拉工艺除锈。
(2)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
(3)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4)钢筋弯钩或弯曲:
①钢筋弯钩。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不大于下料尺寸,应考虑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对转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②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③箍筋。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箍筋调整,即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包尺寸而定。
④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a.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b.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弯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c.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箍筋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㈨ 钢筋笼制作方法 怎么制作
1、采用加强箍成型法。加强箍设于主筋内侧,制作时按设计位置做好加强箍,并标明主筋位置,主筋上标明加强箍位置。
2、焊接时,以加强箍上的任一筋标记对准主筋中部的加强箍标记,扶正加强箍,并校正加强箍与主筋垂直后,准动骨架,将其余主筋逐根按上法焊好,然后在模具支架上套入螺旋筋并绑扎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