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压型钢板上绑扎钢筋的长度如何计算例如:横向间距250,纵向间距180。
横向间距250,纵向间距180。就是按压型钢板横向长度除纵向间距180得出的根数加1,压型钢板纵向长度除横向间距250得出的根数加1,分别计算出根数,用根数乘帮扎钢筋的计算长度就得出来了总长度。
❷ 柱子钢筋绑扎搭接长度计算
计算公式如图:
(2)钢筋绑扎间距怎么算扩展阅读
搭接接头的百分率为25%时,搭接长度修正系数为1.2,当搭接接头的百分率为50%时,搭接长度修正系数为1.4,当搭接接头的百分率为100%时,搭接长度修正系数为1.6。
❸ 钢筋之间最小间距值是多少
最小间距是25且不小于钢筋直径。
光圆钢筋实际上就是普通低碳钢的小圆钢和盘圆。内变形钢筋是表面带容肋的钢筋,通常带有2道纵肋和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横肋。横肋的外形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3种。用公称直径的毫米数表示。变形钢筋的公称直径相当于横截面相等的光圆钢筋的公称直径。钢筋的公称直径为8-50毫米,推荐采用的直径为8、12、16、20、25、32、40毫米。
钢筋的绑扎应该符合以下的规定:
1.钢筋的交点须用铁丝扎牢;
2.板和墙的钢筋网片,另须在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间隔交错的扎牢,但要保证受力钢筋不发生位移。双向受力钢筋网片,须全部扎牢;
3.梁和柱的钢筋,除了设计有要求外,箍筋应于受力筋垂直设置。
4.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
❹ 钢筋绑扎的方法和钢筋绑扎之间的间距多少
防水保护层放平面线→排布南北方向底板下铁筋→排布东西方向底板下铁筋,与南北方向板筋绑扎牢固,下板筋钢筋垫块→间距1.0m布设马凳→(绑扎Φ20双向间距200拉筋层)→排布东西方向底板上铁筋→排布南北方向底板上铁筋,与东西方向板筋绑扎牢固。 5.2.2.3底板钢筋绑扎施工要点
❺ 钢筋的间距和排距是中对中,还是上下表面之间的距离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50010 中受力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的规定,且不得小于 15mm;接头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 25mm。指的就是钢筋表面之间的距离。
从监理的角度讲只要主筋的规格、间距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就可以通过;出现间距不均匀必须返工重绑,说负弯矩筋的间距是250了,量了十个档才1900说明间距是密了。不可能局部的地方加一根主筋,必须返工重新绑扎。
钢筋间距大了可以补救,思想意识有了误差可就不好补救了。
再者说钢筋间距大的地方增加一根,增加后间距小了,钢筋用量大了,还需要增加人工,这是很不合算的,无形中增加投资减少利润。 因此,作为监理应该在过程控制中及时提出建议,让问题消除在萌芽中。召开会议提高工人质量意识,严把质量关。这样即能保证质量又能减少不必要浪费,增加利润。实现双赢。
(5)钢筋绑扎间距怎么算扩展阅读:
钢筋的绑扎间距应根据图纸要求施工,其位移偏差应控制在钢筋施工及验收规范允许偏差范围之内,否则需返工重绑。
拉筋的间距如果图纸中有要求按图纸中的要求设置,如果图纸无具体要求,可以按软件默认设置的计算。因为软件的计算规则也是根据图集和规范编著的。
拉筋间距是分别按照100和200的两倍计算的。
❻ 梁筋绑扎搭接长度怎样算
钢筋绑扎搭接长度规范要求:
注1: 本表适用于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大于25%的情况;
当绑扎接头面积百分率介于25%~50%之间时,表中数值乘以系数1.2取用;
当绑扎接头面积百分率大于50%时,表中数值乘以系数1.35取用;
当最小搭接长度两根直径不同的钢筋搭接长度,以较细钢筋的直径计算;
注2: 当带肋钢筋直径Φ>25 mm时,其最小搭接应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1.1取用;
对环氧树脂涂层的带肋钢筋,其最小搭接应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1.25取用;
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易受扰动时(如采用滑升模板和爬升模板等方式施工),其最小搭接应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1.1取用;
对末端采用机械锚固措施的带肋钢筋,其最小搭接可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0.7取用;
当带肋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搭接钢筋直径的三倍且配有箍筋时,其最小搭接可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0.8取用;
注3: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其受力钢筋最小搭接长度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应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1.15取用,对三级抗震等级应按伏或相应数值乘以系数1.05取用,对四级抗震等级的结构物芦构件不作调整;
在任何情况下受拉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注4: 纵向受压钢筋搭接时,其最小搭接应按上述规定确定后,乘以系数0.7取用。在任何情况下,受压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
(6)钢筋绑扎间距怎么算扩展阅读:
梁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
模内绑扎: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模外绑扎(先在梁模板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内):
画箍筋间距→ 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数根→穿主梁下层纵筋→穿次梁下层钢筋→穿主梁上层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抽出横杆落骨架于模板内
2、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3、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罩厅带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4、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5、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
6、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5d。
7、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处。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8、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9、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时,宜采用焊接接头,小于22㎜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小大于50%。
❼ 一根1米25的钢筋上面放9根钢筋,该怎么算间距
一根1米25的钢筋上面放9根钢筋,计算间距要在两边减去钢筋保护层,暂按25mm计,再除以钢筋的根数减1,就是:
(1250-25x2)÷(9-1)
=1200÷8
=150mm
❽ 钢筋间距是什么意思
钢筋间距的意思是指单根钢筋形心之间距离,净距一般会特别说明,净距一般在考虑构造时候才会提到,比如最小净距是为保证握裹力,有时要考虑施工因素等。
例如:
板受力钢筋的排距指底排筋与上排筋(若有)或负弯矩钢筋间的距离。
柱受力钢筋的间距指同侧钢筋之间的距离,柱受力钢筋的排距指不同侧钢筋之间的距离。
梁受力钢筋的间距是平行于水平面的某排钢筋中主筋之间的距离,排距是上下不同排钢筋之间的距离。
墙受力钢筋的间距、排距确定相当于双层板配筋竖立起来,同一钢筋帮扎网中竖向或水平钢筋之间的距离为间距,不同钢筋帮扎网之间的距离是排距。
(8)钢筋绑扎间距怎么算扩展阅读
钢筋间距的计算:
1、承受钢筋长度为板的长度(或宽度)减去保护层厚度在加两端各一个弯钩长度。
2、受力钢筋根数应为板的有效配筋范围长度除以钢筋间距加1,出现小数无论是否大于0.5均应进位。
3、负筋弯钩(直钩)长度一般取板厚减去钢筋保护层厚度。
钢筋的绑扎应该符合以下的规定:
1、钢筋的交点须用铁丝扎牢。
2、板和墙的钢筋网片,另须在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间隔交错的扎牢,但要保证受力钢筋不发生位移。双向受力钢筋网片,须全部扎牢。
3、梁和柱的钢筋,除了设计有要求外,箍筋应于受力筋垂直设置。
4、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
❾ 钢筋绑扎间距允许偏差是多少
钢筋绑扎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绑扎的规整与否、美观与否,都会影响工程整体的质量水平。在钢筋绑扎中会存在间距,那么钢筋绑扎间距允许偏差是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