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钢筋绑扎 > 桥梁钢筋如何进行计算

桥梁钢筋如何进行计算

发布时间:2023-06-05 06:39:47

❶ 桥梁的措施钢筋怎么计算

根据规范要求,桥梁设计及施工中的焊接或搭接计算,单面焊接或搭接长度不小于10倍钢筋直版径,双面不小权于5倍直径。
这里一般不宜参考水利的规范,应该就设计的工程类型选择对应的规范进行计算。
参考资料:
《公路桥涵设计规范(合订本)》(jtj021-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
《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2-2006)
公路桥梁设计手册
《梁桥》(上、下册)
人民交通出版社。

❷ 公路桥桩基钢筋怎么算量

算长度,算根数,乘出来就是总长,长度乘钢筋直径的平方再乘0.00618,就是重内量,单位是容千克,如果定额里单位是吨,换算一下就行。如果手里直接就有每米钢筋不同直径下的单位重量表,乘你算的长度就行了。按你的图来说难度大概都在如何算长度的问题上了……这个是数学问题,去查公式吧

❸ 人行桥长6x宽2.0m 怎么计算钢筋的用量 C15混凝土

6m跨的简单板式人行桥,厚度200mm。 C15混凝土不满足规范的耐久性要求,应用C30等级。
按规范构造最小配筋率每米宽为0.15%×1000×200=300﹙mm²﹚。受力筋间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8mm。分布筋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200mm。
按桥面活荷载标准值3KN/m²,自重荷载标准值4.8KN/m²,每米板宽的均布线荷载的基本组合值为
1.2×4.8×1.4×3=9.96(KN/m),计算最大弯矩m=44.82KN·m。计算配筋876mm²。选用Φ12的HRB335钢筋间距125,实配筋截面积905mm²足够。分布筋φ8@200。
钢筋算量:Φ12的受力筋,6m长扣保护层共计2×8+1=17根;φ8的分布筋6000÷200﹢1=31根。

❹ 关于桥梁建筑中钢筋计算问题

钢筋算量基本
第章梁
第节框架梁
、首跨钢筋计算
1、部贯通筋
部贯通筋(通筋1)度=通跨净跨+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度:第排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Ln/4+端支座锚固值
3、部钢筋
部钢筋度=净跨+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部钢筋论排与否计算结都所我标注梁部纵筋输入排信息
三类钢筋均涉及支座锚固问题软件何实现03G101-1关于支座锚固判断呢
现我总结三类钢筋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度=净跨+2×15d
抗扭钢筋:算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我没平输入给定拉筋布筋间距拉筋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给定拉筋布筋间距拉筋根数=布筋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构件扣减保护层都扣至纵筋外皮我发现拉筋箍筋每保护层处均扣掉直径值;并且我预算计算钢筋度都按照外皮计算所软件自扣掉度补充由拉筋计算增加2d箍筋计算增加8d(图所示)
7、吊筋
吊筋度=2*锚固+2*斜段度+梁宽度+2*50其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间跨钢筋计算
1、间支座负筋
间支座负筋:第排Ln/3+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Ln/4+间支座值+Ln/4
注意:间跨两端支座负筋延伸度≥该跨净跨其钢筋度:
第排该跨净跨+(Ln/3+前间支座值)+(Ln/3+间支座值);
第二排该跨净跨+(Ln/4+前间支座值)+(Ln/4+间支座值)
其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三、尾跨钢筋计算
类似首跨钢筋计算

四、悬臂跨钢筋计算
1、主筋
软件配合03G101-1软件主要六种形式悬臂钢筋图所示

我2#、5#及6#钢筋例进行析:
2#钢筋—悬臂通筋=(通跨)净跨+梁高+梁宽度+钢筋距梁内侧50mm起弯-4保护层+钢筋斜段+层钢筋锚固入梁内+支座锚固值
5#钢筋—部排钢筋=Ln/4+支座宽+0.75L
6#钢筋—部钢筋=Ln--保护层+15d
2、箍筋
(1)、悬臂跨截面变截面我要同输入其端部截面尺寸与根部梁高主要影响悬臂梁截面箍筋度计算部钢筋存斜候斜段高度及部钢筋度;没发变截面情况我需截面输入其端部尺寸即
(2)、悬臂梁箍筋根数计算应减梁宽度;根据修定版03G101-166页

第二节其梁
、非框架梁
03G101-1于非框架梁配筋简单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同处于:
1、 普通梁箍筋设置再区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问题;
2、 部纵筋锚入支座需12d;
3、 部纵筋锚入支座再考虑0.5Hc+5d判断值
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支座负筋延伸度Ln/3;
2、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3、部纵筋第排主筋端支座锚固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度≥Lae;
4、梁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
5、箍筋加密范围≥0.2Ln1≥1.5hb;
7、 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致
第二章剪力墙
钢筋工程量计算剪力墙难计算构件具体体现: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关系;
2、剪力墙平面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立面各种洞口;
4、墙身钢筋能单排、双排、排且能每排钢筋同;
5、墙柱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顶层与间层依据洞口位置同同计算
需要计算工程量

第节剪力墙墙身
、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
1、墙端暗柱
A、外侧钢筋连续通 外侧钢筋度=墙-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保护层+弯折
B、外侧钢筋连续通 外侧钢筋度=墙-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度=墙-保护层+弯折
暗拄与墙身相平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端柱
A、外侧钢筋连续通 外侧钢筋度=墙-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锚固度(弯锚、直锚)
B、外侧钢筋连续通 外侧钢筋度=墙-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度=墙净+锚固度(弯锚、直锚)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注意:剪力墙存排垂直筋水平钢筋其间水平钢筋拐角处锚固措施同该墙内侧水平筋锚固构造
3、剪力墙墙身洞口
端拄突墙
剪力墙墙身洞口墙身水平筋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别向弯折15d

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
1、首层墙身纵筋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层搭接度
2、间层墙身纵筋度=本层层高+伸入层搭接度
3、顶层墙身纵筋度=层净高+顶层锚固度
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暗柱、端柱边50mm始布置)

间层 变截面 间层 变截面

顶层 内墙 顶层 外墙
4、剪力墙墙身洞口墙身竖向筋洞口两边截断别横向弯折15d
三、墙身拉筋
1、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度=11.9+2*D)
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布置面积
注:墙净面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 - 暗梁面积;
拉筋面筋面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例:(8000*3840)/(600*600)

第二节剪力墙墙柱
、纵筋
1、首层墙柱纵筋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层搭接度
2、间层墙柱纵筋度=本层层高+伸入层搭接度
3、顶层墙柱纵筋度=层净高+顶层锚固度
注意:端柱顶层锚固要区边、、角柱要区外侧钢筋内侧钢筋端柱看作框架柱所其锚固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
第三节剪力墙墙梁
、连梁
1、受力主筋
顶层连梁主筋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间层连梁纵筋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2、箍筋
顶层连梁纵筋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
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根 即N=(洞口宽-50*2)/间距+1(间层)
二、暗梁
1、主筋度=暗梁净+锚固
2、箍筋
第三章柱
KZ钢筋构造连接
第章基础层
、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层钢筋度+Max{10D,200mm}
二、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作用仅起稳固作用说防止钢筋浇注受挠般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按三根)
第二章间层
、柱纵筋
1、 KZ间层纵向钢筋=层高-前层伸面高度+层伸楼面高度
二、柱箍筋
1、KZ间层箍筋根数=N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关于柱箍筋加密区规定
1)首层柱箍筋加密区三别:部箍筋加密区度取Hn/3;部取Max{500柱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该柱采用绑扎搭接搭接范围内同需要加密
2)首层柱箍筋别:、部箍筋加密区度均取Max{500柱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该柱采用绑扎搭接搭接范围内同需要加密
第三节顶层
顶层KZ其所处位置同角柱、边柱柱各种柱纵筋顶层锚固各相同(参看03G101-1第37、38页)
、 角柱
二、
角柱顶层纵筋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角柱顶层钢筋锚固值何考虑呢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a、内侧钢筋锚固度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1.5Lae
b、外侧钢筋锚固度 柱顶部第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
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注意:GGJ V8.1内侧钢筋锚固度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二、边柱
边柱顶层纵筋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何考虑呢
边柱顶层纵筋锚固内侧钢筋锚固外侧钢筋锚固:
a、内侧钢筋锚固度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度:≧1.5Lae
注意:GGJ V8.1内侧钢筋锚固度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三、柱
柱顶层纵筋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柱顶层钢筋锚固值何考虑呢
柱顶层纵筋锚固度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注意:GGJ V8.1处理同
第四章 板
实际工程我知道板预制板现浇板主要析现浇板布筋情况
板筋主要:受力筋 (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布筋 、附加钢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 (双层钢筋支撑层)
、受力筋
软件受力筋度依据轴网计算
受力筋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Ⅰ级筋)
根数=(轴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
二、负筋及布筋
负筋度=负筋度+左弯折+右弯折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
布筋度=负筋布置范围度-负筋扣减值
负筋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负筋度/布筋间距+1
三、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支撑层)
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度、根数即软件利用直接输入输入计算
第五章 见问题
钢筋计算135o弯钩我软件计算11.9d
我软件箍筋计算取11.9D实际弯钩加量度差值结我知道弯钩平直段度10D量度差值应该1.9D面我推导1.9D量度差值历:
按照外皮计算结1000+300;按照线计算:1000-D/2-d+135/360*3.14*(D/2+d/2)*2+300,D取规范规定半径2.5d用面式减前面式结:1.87d≈1.9d
梁现两种吊筋何处理
吊筋信息输入框用/两种同吊筋连接起放吊筋输入框2B22/2B25面梁宽度按照与吊筋应输入进250/300(2B22应250梁宽;2B25应300梁宽)
梁间支座两侧钢筋同软件何处理
梁间支座两侧钢筋同我软件直接输入前跨右支座负筋跨左支座负筋钢筋软件计算原则支座两侧钢筋相同则通;同则进行锚固;判断原则输入格式相同则通同则锚固右支座负筋5B22跨左支座负筋5B22+2B20则5根22钢筋通支座2根20锚固支座
梁变截面软件何处理
软件梁变截面情况两种:
1、高差>1/6梁高论两侧格式否相同两侧钢筋全部按锚固进行计算弯折度15d+高差
2、高差<1/6梁高按支座两侧钢筋同判断条件进行处理
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发变化我何处理柱纵筋
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发变化柱纵筋处理两种情况:
1、若柱纵筋采用电渣压力焊则按柱顶层混凝土强度等级设置;
2、若柱纵筋采用绑扎搭接例1~2层C453~10层C35则柱要建立两构件:C453层3层输入构件截面尺寸及层高目让2层作顶层计算锚固;另构件建立1~10层1~2层输入构件截面尺寸及层高钢筋信息自3层始输入解决问题
每米高圆形柱螺旋钢筋度计算公式:L=N(P*P+(D-2b+do)^2*π^2)^0.5+两弯钩度
式:
N=螺旋圈数N=L/P(L构件即圆形柱)
P=螺距
D=构件直径
do=螺旋钢筋直径
b=保护层厚度.
另外:
钢筋理论质量=钢筋计算度*该钢筋每米质量
钢筋总耗质量=钢筋理论质量*[1+钢筋(铁件)损耗率]
钢筋理论质量计算捷径:
钢筋理论质量=钢筋直径平(毫米单位)*0.00617
.
欢迎追问.也可以先查阅下资料

❺ 简述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的计算流程

简述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的计算流程:

1、计算荷载(静载、或荷载、施工荷载)。

2、计算模板的弯矩,核算板的厚度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

3、计算横档的内力,核算其截面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

4、计算支撑的内力,核算其截面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计算拉结构件的间距,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现浇混凝土在施工现场支模浇注的混凝土。

连续梁桥

上部结构由连续跨过三个以上支座的梁作为主 要承重结构的桥梁。这种桥在恒载作用下,由于支点 负弯矩的卸载作用,跨中最大正弯矩显著减小,因此 用在较大跨径时将较简支梁桥经济。连续梁在每个 墩台上只需设一个支座,桥墩宽度小,节省材料;而 且梁连续通过支座,接缝少,行车平顺,因此对高速 行车有利。

❻ 桥的钢筋搭接长度怎么计算

一,计算:
搭接长度35d,单面焊接12d,双面焊接6d。如:直径16的钢筋搭接回长度1.6*35=56cm 所以16的钢筋搭接56cm,单面焊答19.2cm,双面焊9.6cm.
二,参考资料:
《11G10系列图集》

❼ 桥梁墩钢筋如何算

一、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二、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中间层
一、柱纵筋
1、 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第三节顶层
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参看03G101-1第37、38页)
一、角柱
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角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1.5Lae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
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二、边柱
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三、中柱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处理同上。
第四章 板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知道板分为预制板和现浇板,这里主要分析现浇板的布筋情况。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 、附加钢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 (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一、受力筋
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
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
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
二、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
三、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即可,在软件中可以利用直接输入法输入计算。
第五章 常见问题
为什么钢筋计算中,135o弯钩我们在软件中计算为11.9d?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我们软件中箍筋计算时取的11.9D实际上是弯钩加上量度差值的结果,我们知道弯钩平直段长度是10D,那么量度差值应该是1.9D,下面我们推导一下1.9D这个量度差值的来历:
按照外皮计算的结果是1000+300;如果按照中心线计算那么是:1000-D/2-d+135/360*3.14*(D/2+d/2)*2+300,这里D取的是规范规定的最小半径2.5d,此时用后面的式子减前面的式子的结果是:1.87d≈1.9d。
梁中出现两种吊筋时如何处理?
在吊筋信息输入框中用“/”将两种不同的吊筋连接起来放到“吊筋输入框中”如2B22/2B25。而后面的次梁宽度按照与吊筋一一对应的输入进去如250/300(2B22对应250梁宽;2B25对应300梁宽)
当梁的中间支座两侧的钢筋不同时,软件是如何处理的?
当梁的中间支座两侧的钢筋不同时,我们在软件直接输入当前跨右支座负筋和下一跨左支座负筋的钢筋。软件计算的原则是支座两侧的钢筋相同,则通过;不同则进行锚固;判断原则是输入格式相同则通过,不同则锚固。如右支座负筋为5B22,下一跨左支座负筋为5B22+2B20,则5根22的钢筋通过支座,2根20锚固在支座。
梁变截面在软件中是如何处理的?
在软件中,梁的变截面情况分为两种:
1、当高差>1/6的梁高时,无论两侧的格式是否相同,两侧的钢筋全部按锚固进行计算。弯折长度为15d+高差。
2、当高差<1/6的梁高时,按支座两侧的钢筋不同的判断条件进行处理。
如果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发生变化,我们如何处理柱纵筋?
如果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发生变化,柱纵筋的处理分两种情况:
1、若柱纵筋采用电渣压力焊,则按柱顶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设置;
2、若柱纵筋采用绑扎搭接,例如1~2层为C45,3~10层为C35,则柱要分开来建立两个构件:一个为C45,为3层,但3层只输入构件截面尺寸及层高,目的是不让2层作为顶层计算锚固;另一个构件建立1~10层,1~2层只输入构件截面尺寸及层高,钢筋信息自3层开始输入,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每米高圆形柱螺旋钢筋长度计算公式:L=N(P*P+(D-2b+do)^2*π^2)^0.5+两个弯钩长度
式中:
N=螺旋圈数,N=L/P(L为构件长即圆形柱长)
P=螺距
D=构件直径
do=螺旋钢筋的直径
b=保护层厚度.
另外:
钢筋理论质量=钢筋计算长度*该钢筋每米质量
钢筋总耗质量=钢筋理论质量*[1+钢筋(铁件)损耗率]
钢筋理论质量计算捷径:
钢筋理论质量=钢筋直径的平方(以毫米为单位)*0.00617

❽ 桥的钢筋怎么算

总重量:1827.9公斤。 12钢筋每米重量是:0.89公斤 16钢筋每米重量是:1.58公斤

❾ 如何计算一个桥梁支柱需要多少钢筋

第一章梁
第一节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三、尾跨钢筋计算
类似首跨钢筋计算

四、悬臂跨钢筋计算
1、主筋
软件配合03G101-1,在软件中主要有六种形式的悬臂钢筋,如下图所示

这里,我们以2#、5#及6#钢筋为例进行分析:
2#钢筋—悬臂上通筋=(通跨)净跨长+梁高+次梁宽度+钢筋距次梁内侧50mm起弯-4个保护层+钢筋的斜段长+下层钢筋锚固入梁内+支座锚固值
5#钢筋—上部下排钢筋=Ln/4+支座宽+0.75L
6#钢筋—下部钢筋=Ln--保护层+15d
2、箍筋
(1)、如果悬臂跨的截面为变截面,这时我们要同时输入其端部截面尺寸与根部梁高,这主要会影响悬臂梁截面的箍筋的长度计算,上部钢筋存在斜长的时候,斜段的高度及下部钢筋的长度;如果没有发生变截面的情况,我们只需在“截面”输入其端部尺寸即可。
(2)、悬臂梁的箍筋根数计算时应不减去次梁的宽度;根据修定版03G101-1的66页。

第二节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
1、 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2、 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
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
7、 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第二章剪力墙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需要计算的工程量

第一节剪力墙墙身
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
1、墙端为暗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
暗拄与墙身相平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端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端拄突出墙
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

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
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

中间层 无变截面 中间层 变截面

顶层 内墙 顶层 外墙
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
三、墙身拉筋
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
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 - 暗梁面积;
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例:(8000*3840)/(600*600)

第二节剪力墙墙柱
一、纵筋
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
第三节剪力墙墙梁
一、连梁
1、受力主筋
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2、箍筋
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
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 即N=(洞口宽-50*2)/间距+1(中间层)
二、暗梁
1、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
2、箍筋
第三章柱
KZ钢筋的构造连接
第一章基础层
一、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二、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第二章中间层
一、柱纵筋
1、 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第三节顶层
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参看03G101-1第37、38页)
一、 角柱
二、
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角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1.5Lae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
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二、边柱
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三、中柱
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处理同上。
第四章 板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知道板分为预制板和现浇板,这里主要分析现浇板的布筋情况。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 、附加钢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 (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一、受力筋
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
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
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
二、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
三、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即可,在软件中可以利用直接输入法输入计算。
第五章 常见问题
为什么钢筋计算中,135o弯钩我们在软件中计算为11.9d?
我们软件中箍筋计算时取的11.9D实际上是弯钩加上量度差值的结果,我们知道弯钩平直段长度是10D,那么量度差值应该是1.9D,下面我们推导一下1.9D这个量度差值的来历:
按照外皮计算的结果是1000+300;如果按照中心线计算那么是:1000-D/2-d+135/360*3.14*(D/2+d/2)*2+300,这里D取的是规范规定的最小半径2.5d,此时用后面的式子减前面的式子的结果是:1.87d≈1.9d。
梁中出现两种吊筋时如何处理?
在吊筋信息输入框中用“/”将两种不同的吊筋连接起来放到“吊筋输入框中”如2B22/2B25。而后面的次梁宽度按照与吊筋一一对应的输入进去如250/300(2B22对应250梁宽;2B25对应300梁宽)
当梁的中间支座两侧的钢筋不同时,软件是如何处理的?
当梁的中间支座两侧的钢筋不同时,我们在软件直接输入当前跨右支座负筋和下一跨左支座负筋的钢筋。软件计算的原则是支座两侧的钢筋相同,则通过;不同则进行锚固;判断原则是输入格式相同则通过,不同则锚固。如右支座负筋为5B22,下一跨左支座负筋为5B22+2B20,则5根22的钢筋通过支座,2根20锚固在支座。
梁变截面在软件中是如何处理的?
在软件中,梁的变截面情况分为两种:
1、当高差>1/6的梁高时,无论两侧的格式是否相同,两侧的钢筋全部按锚固进行计算。弯折长度为15d+高差。
2、当高差<1/6的梁高时,按支座两侧的钢筋不同的判断条件进行处理。
如果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发生变化,我们如何处理柱纵筋?
如果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发生变化,柱纵筋的处理分两种情况:
1、若柱纵筋采用电渣压力焊,则按柱顶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设置;
2、若柱纵筋采用绑扎搭接,例如1~2层为C45,3~10层为C35,则柱要分开来建立两个构件:一个为C45,为3层,但3层只输入构件截面尺寸及层高,目的是不让2层作为顶层计算锚固;另一个构件建立1~10层,1~2层只输入构件截面尺寸及层高,钢筋信息自3层开始输入,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每米高圆形柱螺旋钢筋长度计算公式:L=N(P*P+(D-2b+do)^2*π^2)^0.5+两个弯钩长度
式中:
N=螺旋圈数,N=L/P(L为构件长即圆形柱长)
P=螺距
D=构件直径
do=螺旋钢筋的直径
b=保护层厚度.
另外:
钢筋理论质量=钢筋计算长度*该钢筋每米质量
钢筋总耗质量=钢筋理论质量*[1+钢筋(铁件)损耗率]
钢筋理论质量计算捷径:
钢筋理论质量=钢筋直径的平方(以毫米为单位)*0.00617

❿ 怎么计算梁的配筋

梁配筋率: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柱子为轴心受压构件。在桥梁工程中,一般指的是面积配筋率,即受拉钢筋面积与主梁面积之比。公式: 1.ρ=A(s)/A。 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下同。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A根据受力性质不同而含义不同,分别为:1. 受压构件的全部纵筋和一侧纵向钢筋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计算中,A取构件的全截面面积;2. 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计算中,A取构件的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构件截面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u)与使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正好开裂的弯矩M(cr)相等的原则确定。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较大值!最大配筋率ρ (max)=ξ(b)f(c)/f(y),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满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当构件配筋超过最大配筋率时塑性变小,不利于抗震。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1] 2.箍筋面积配筋率:面积配筋率(ρsv):配置在同一截面(b×s,b为矩形截面构件宽度,s为箍筋间距)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该截面面积的的比率。其中,箍筋面积Asv=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Asv1×肢数n。计算公式为:ρsv=Asv/(bs)=(n×Asv1)/(b×s)。最小配筋率:梁:ρsv,min=0.24×ft/fyv;弯剪扭构件:ρsv,min=0.28×ft/fyv。箍筋体积配筋率体积配箍率(ρv):箍筋体积与相应的混凝土构件体积的比率。计算公式为:方格网式配筋:ρv=(n1×As1×l1+n2×As2×l2)/(Acor×s);螺旋式配筋:ρv=(4×Ass1)/(dcor×s)(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0页)。式中,l1和l2为混凝土核心面积内的长度,即需减去保护层厚度。柱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筋率计算公式为:ρv,min=λv×fc/fyv;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f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v为箍筋及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其中,fc≥16.7N/mm^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均有此规定),fyv≤360N/mm^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无此规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有此规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已取消fyv≤360N/mm^2的规定。)

阅读全文

与桥梁钢筋如何进行计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挤压模具氮化什么颜色 浏览:389
方管30x50理论重量表 浏览:899
钢铁雄心4怎么缴获 浏览:596
钢筋检测都检测哪些项 浏览:906
不锈钢激光焊管 浏览:415
现在带锯条断裂用什么方法焊接 浏览:586
方管手工怎么做圆弧 浏览:834
模具晒纹要留多少余量 浏览:855
168钢管什么意思 浏览:969
手工焊管板焊接视频 浏览:130
焊接弯头面积怎么求 浏览:925
长三角钢铁集团怎么样 浏览:898
徐州月饼模具在哪里买 浏览:656
钢管r19是什么意思 浏览:738
钢材模具密度是多少 浏览:327
没有焊接笔如何自己制作焊接笔 浏览:399
不锈钢和铜哪个更吸热 浏览:273
200w蕊片如何焊接 浏览:351
钢筋挤压连接技术有什么和什么区别 浏览:890
为什么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是钢铁长城 浏览: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