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楼板的支座负筋长度怎么算的
1、端支座负筋长度:
第一排钢筋长度 = 本跨净跨长/ 3 + 锚固(相邻两跨都有负筋时取长跨净跨长/ 3 +锚固)。
第二排钢筋长度 = 本跨净跨长 / 4 + 锚固(相邻两跨都有负筋时取长跨净跨长/ 4+锚固)。
注:锚固长度同梁上部贯通筋锚固; 当梁的支座负筋有三排时,第三排钢筋的长度计算同第二排。
2、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第一排钢筋长度 = 2 * Ln/3 + 支座宽度。
第二排钢筋长度 = 2 * Ln/4 + 支座宽度。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1)压型钢板负弯矩钢筋如何计算扩展阅读
梁支座上部纵向受力钢筋,有贯通与非贯通之分。一般结构构件受力弯矩分正弯矩和负弯矩,抵抗负弯矩所配备的钢筋称为负筋,通常指板、梁的上部钢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构造钢筋习惯上也称为负筋。当梁、板的上部钢筋通长时,大家也习惯地称之为上部钢筋。
支座负筋指位于梁支座上部承受负弯矩作用力的纵向受力钢筋,俗称扁担筋、压梁铁。有些地方称之为盖筋。支座有负筋,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指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负弯矩的钢筋,俗称担担筋。端支座负筋和中间支座负筋就是梁两端的和中间的钢筋。
㈡ 板负筋怎么计算
问题一:负筋的长度怎么计算 负筋:负筋是承受负弯矩的钢筋,一般在梁的上部靠近支座的部位或板的上部靠近支座部位。
相关计算公式:
1.负筋长度=负筋净长饥+左弯折+右弯折;
2.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
3.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
4.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
负筋,也叫负弯矩钢筋。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用来抵抗负弯矩的钢筋叫做负弯矩钢筋。
这个概念其实不是很明晰的。原因是在混凝土构件工作阶段,钢筋的受力是十分复杂的。
问题二:板负筋长度计算 板
底筋长度=净长+2*max(支座宽/2,5d)+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面筋长度=净长+2*la+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负筋长度=净长+la+6.25d+(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左净长+右净长+2*(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分布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
根数=左标注/间距+右标注/间距(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不减1)
温度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2*6.25d(一级钢筋)
根数=(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间距-1(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减1)
板中开洞:洞口左端长度=净长-保护层+max(支座宽/2,5d)+6.25d+(板厚-2*保护层)+5d
洞口右端长度:同左端
根数=洞口宽/间距+1
悬挑:悬挑长度(一端在柱子里)=净长+la+(板厚-2*保护层) +6.25d(一级钢筋)
悬挑长度(两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护层)+净长+(板厚-2*保护层)+5d
问题三:板负筋的钢筋是如何计算的? 根据图纸设计长度加两个直角弯钩
问题四:楼板的支座负筋长度怎么算的? 楼板的中支座负筋长度和边支座负筋(或构造负筋)长度,设计规范有明确的规定,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章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
9.1.4 采用分离式配筋的多跨板,板底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延伸的长度应根据负弯矩图确定,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单层配筋时支座负筋自梁边深入板内的长度为板净跨长的1/4,这是GB50010-2002上的大样,设计人都沿袭这个规矩标出了具体尺寸)(Ⅱ)构造配筋9.1.6 按简支边或非受力边设计的现浇混凝土板,当与混凝土梁、墙整体浇筑或嵌固在砌体墙内时,应设置板面构造钢筋,并符合下列要求:2 钢筋从混凝土梁边、柱边、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l0/4,砌体墙支座处钢筋伸入板边的长度不宜小于l0/7,其中计算跨度l0对单向板按受力方向考虑,对双向板按短边方向考虑。总之,结施图上有标注尺寸,而平法图集上面没有的(楼上朋友说的不对),施工者不要去自行做主以免责。
问题五:板钢筋怎么计算负筋长度啊。图只标注了长度和间距吧。负筋不是还要计算什么伸进长度。都没标注怎么算 它的标注是从中心线还是墙边算起?
如果是从墙边算起:度量长度=标注长度+梁宽+两端弯折长度,两端弯折长度=板厚-上部保护层-下部保护层。
如果是从中心线算起:度量长度=标注长度+两端弯折长度,两端弯折长度=板厚-上部保护层-下部保护层。
问题六:框架结构的板中钢筋负筋怎么算 没有看懂楼主的意思```
板负筋是楼板的上部钢筋都是有弯钩的,图纸上的长度只是负筋从梁边伸入板内的长度,弯钩是楼板的厚度减去一个保护层厚度,穿径 、间距按图纸,在负筋的垂直面上,有分布筋,直径、间距还是按图纸要求设置
问题七:板负筋(盖铁)长度怎么计算?有没有具体的计算公式? 这是图集08G101-11上,里面有图纸注释。。。板内分布筋HPB235,末端做180°弯钩。分布筋的直径大于等于6mm,间距小于等于250mm,当板上有较大集中荷载的话间距小于等于200mm。。分布筋用来固定负筋,负筋长度=负筋尽长度+左弯折+右弯折-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绩7;布筋间距+1-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
问题八:现浇板中支座负筋怎样计算它的根数? 今天你的这个问题,说得比较简单,也不知道你是想问的设计方面的问题?还是想问施工方面的问题?所以,我就胡乱的说说吧:
1、假如你是想问设计方面“现浇板中支座负筋怎样计算它的根数?”,谈“配筋”根数,那说明前面的计算已经完成,仅仅是因为支座负弯距一般都远远大于跨中正弯距而在支座处难以“排布”问题。
一般地,跨中正弯距筋可以在支座处弯起一半来作为负筋使用。如果采用这种配筋方式。则支座负筋的根数应该与跨中板底根数相同(同一方向)。如因支座负弯距数值大于跨中正弯距数,则在非弯起的相应位置,根据计算需要配置大于弯起钢筋的配筋,以保证“截面”抵抗较大负弯距的能力。
假如不采用板下钢筋弯起,则支座负筋的“根数”无须考虑与板底钢筋是否相对应。而是直接根据计算需要进行配筋。
2、假如你想问的是施工方面支座配筋根数问题。因为是在网上,并且你仅仅问的是“根数”,所以只能用最“通用”的一句话说:服从设计,按设计要求配置。
其实,谈到现浇板中配筋问题,无论是设计方面的,还是施工方面的,很多很多的、多年从事工程行业的“老同志”都感到头疼不已!大多问题都出在不是“按计算的配筋”问题方面,而是出在按“构造配筋”的问题上。
问题九:板配筋施工图中钢筋伸出长度怎么计算?负筋的伸出长度1050是怎么算的? 看这个图纸就是轴线出来1050,也就是长度是2100,如果是预算弯钩减掉板保护层,施工在此基础上再减掉30左右,因为现场施工会有误差。
问题十:混凝土顶板负筋怎么计算 1.负筋长度=负筋净长度+左弯折+右弯折;
2.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
3.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
4.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
楼板负弯矩钢筋悬挂施工方法对于控制楼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厚度在实践中有极好的效果,但也有一部分工程,尽管使用了该“悬挂法”,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检测中合格点率仍然较低,究其原因,问题出在管理不到位,使用方法不当。因此,加强管理是质量的根本保证,不能因为新工法而疏于管理。
楼板负弯矩钢筋悬挂施工方法应注意以下事项:
(1)每侧负钢筋网宜用两根以上粗筋悬挂,单根效果不佳;
(2)粗筋长度宜≥3m,直径宜选Ф20以上或刚度较大的镀锌钢管),这样既能保证支座的整体刚度,且解扣方便;
(3)负钢筋必须与悬挂筋逐点绑扎;
( 4)粗筋宜两端设固定撑脚,其余用活动马蹄铁支撑,支撑高度要准确。
楼板负弯矩钢筋悬挂施工方法是在常规钢筋保护层支撑支垫的基础上进行的,常规的对钢筋的支撑支垫不能省略。
㈢ 负弯矩筋的长度确定是以什么作为依据的怎么算
负弯矩筋只要能够覆盖梁上负弯矩为0 的地方就够了。弯矩正负约定为是构件下凹为正,上凸为负(正负是上部受拉为负,下部受拉为正)。在楼板中配置负弯矩筋,其实就是为了防止楼板因为自重产生的力导致支座发生向上弯曲而设计。就像楼板当板跨大于4米的时候板中心要有一个1/1000~3/1000的起拱。
框架梁支座负筋伸入跨内的长度 03G101-1和11G101-1平法图集上都有规定,如框架梁第一排支座负筋伸入跨内为相邻两跨之大值的净跨的LO/3,第二排为LO/3,非框架梁端支座负筋长度取值为LO/5,框支梁第二排为LO/3而非LO/4。
(3)压型钢板负弯矩钢筋如何计算扩展阅读
为抵抗负弯矩而设置的钢筋就叫负弯矩筋,在工地上常常简称为“负筋”,一般来说,常碰到的负弯矩筋有两种,一种是楼板与梁交接的地方,也就是楼板“生根”的地方,在这个地方,在楼板受力的影响下,应该是梁面受力。
对楼板来说,这就是负弯矩筋,一般长度为跨过梁面1米左右;另一种就是梁的支座处,因为梁支座两端受剪力,在梁支座处,存在负弯矩,这是一个关键部位,常按锚固要求放一定的负筋,在工地施工当中,这是一个很重要也很严格的检查要点,它一定不能少,因为它太重要了。
㈣ 板的钢筋怎么算
板底筋:长度=轴距+5d+5d,根数=(垂向轴距-2条轴线梁靠板内宽度-2*50)/间距= 向上取整
负筋:长度=设旦腊纤计标注(看设计说明,标注值是否包含梁宽)+2弯钩(弯钩长度=板厚-2保护层厚度)。。。注意边模仿跨负筋的局则锚固长度! ,根数同上
分布筋:长度=轴距-2边负弯矩筋的长度+150*2,根数=(负弯矩筋伸出梁外长度-50)/间距= 向上取整
㈤ 压型钢板的配筋计算怎么办
这是一个对于结构设计老生常谈的问题,今天就这个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
关于压型钢板的配筋计算,我们分两个问题来解释,一个是上部钢筋(包括负弯矩钢筋)的问题,一个是下部受力钢筋的问题。
上部钢筋,也叫分布钢筋,温度钢筋,起的作用主要是抵抗四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在垂直于板跨方向所产生的拉应力。一般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大于250mm。而压型钢板楼板的上部钢筋计算方法和普通混凝土楼板相同,按照此方式计算即可。
上部钢筋还包括负弯矩钢筋,它的作用是为了避免板受力后,在支座上部出现裂缝,通常是在这些部们上部配置受拉钢筋,这种钢筋称为负筋。尤其在压型钢板连续跨铺设时,或者在梁的支座处会产生负弯矩,而计算是根据荷载计算支座处的负弯矩而配置相应的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
下部钢筋,主要是承受正弯矩,根据压型钢板的类型可以按照组合楼板和非组合楼板两个方面来考虑。
非组合楼板,压型钢板主要起模板作用,所以,起到承担受力作用的主要是正弯矩钢筋,所以在计算时,按照普通混凝土楼板一样计算,由于钢筋是在布置在压型钢板的板肋中,所以要注意压型钢板板肋的间距,按照板肋的间距来布置受力钢筋。
组合楼板,压型钢板不仅仅起模板的作用,而也可以代替板底受力钢筋,所以可以根据荷载及跨距情况,可不另配置受力钢筋,而压型钢板主要选用的是闭口压型钢板。正常使用阶段压型钢板的配筋计算,主要是把压型钢板的用钢量折算成钢筋的用量,计算是否满足抗弯要求。而另一个方面,在火灾情况下,仅仅考虑压型钢板的有效使用部分的用钢量是否满足火灾时的抗弯要求。如果均能够满足,则无须配置钢筋,如果仅仅在使用阶段满足,而火灾阶段不满足,则需配置耐火钢筋。
无论是上部钢筋还是下部钢筋均需考虑楼板的保护层厚度,下部钢筋尤其不允许直接放置在压型钢板上面。
以上是我关于压型钢板的配筋计算的一些看法。
回答者:上海乐上建材耿勇
㈥ 框架梁中的三排负弯矩钢筋怎样计算
框架梁中第三排支座负弯筋长度按伸入梁1/4跨度计算。
框架梁中支座负弯筋伸入梁的长度按下:
上面第一排: 伸入梁1/3跨度;
上面第二排: 伸入梁1/4跨度;
上面第三排及以下: 伸入梁1/4跨度。
㈦ 什么叫做负弯矩钢筋的分布筋如何计算长度
跟负筋垂直的钢筋
如要手工计算,分布筋长度为:板支座负筋中分布筋所在板跨净长度减去两侧板支座负筋长度加和支座负筋的搭接(一般搭接为15D,并且不小于200)
㈧ 混凝土顶板负筋怎么计算
1.负筋长度=负筋净长度+左弯折+右弯折;
2.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
3.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
4.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
楼板负弯矩钢筋悬挂施工方法对于控制楼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厚度在实践中有极好的效果,但也有一部分工程,尽管使用了该“悬挂法”,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检测中合格点率仍然较低,究其原因,问题出在管理不到位,使用方法不当。因此,加强管理是质量的根本保证,不能因为新工法而疏于管理。
楼板负弯矩钢筋悬挂施工方法应注意以下事项:
(1)每侧负钢筋网宜用两根以上粗筋悬挂,单根效果不佳;
(2)粗筋长度宜≥3m,直径宜选Ф20以上或刚度较大的镀锌钢管),这样既能保证支座的整体刚度,且解扣方便;
(3)负钢筋必须与悬挂筋逐点绑扎;
(
4)粗筋宜两端设固定撑脚,其余用活动马蹄铁支撑,支撑高度要准确。
楼板负弯矩钢筋悬挂施工方法是在常规钢筋保护层支撑支垫的基础上进行的,常规的对钢筋的支撑支垫不能省略。
㈨ 梁上的负弯矩筋长度怎么简单计算啊
第一排负弯矩筋长度为梁跨度的1/3
第二排负弯矩筋长度为梁跨度的1/4
详见16G101-1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