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平板式筏板什么情况下设置中间层钢筋,依据是什么
依据就是11G103 P83,如果平板筏板厚度超过2m需要设置中层钢筋网
Ⅱ 2米4的基础伐板图纸上只有上下两层钢筋,施工时是否在中间加一层钢筋网片
2米4的基础伐板图纸上只有上下两层钢筋,施工时要在中间加一层钢筋网片,并要请设计人员出具设计变更。
Ⅲ 当筏板厚度大于2m时,宜在板厚中部设置水平中层双向钢筋网片,直径不小于12mm的钢筋网片
宜在板厚中部设置水平中层双向钢筋网片,直径不小于12mm的钢筋网片是大体积混凝土,防止内部裂缝的构造措施。
“假如筏板厚度超过5米”是一种假设,真正需要这么厚就属于特种情况,需要特别手段来分析和处理。这都是设计的事,施工方的责任是照图纸完成。
Ⅳ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多少时应加抗裂网片
规范复9.2.4:对梁柱中纵向受力钢制筋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的情况,提出应该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通常是在混凝土保护层中离构件表面一定距离处全面增配由细钢筋构成的构造钢筋网片。设计说明中没有说出这层钢筋网片距离构件表面的距离,那么有可以在1/2保护层厚度处设置,设置直径为6mm的钢筋网,钢筋纵向横向间距均为200mm追问就是说设置圆6间距200的这个是在哪里显示的呢,
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在保护层中应另加∮6@200X200钢筋网片,详见GB
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4条,
你不是说人家的设计说明里面有这么一条么?
Ⅳ 基础筏板厚度大于多少的时候墙板筏板内设置水平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
9.1.9
混凝土厚板及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筏板,当板的厚度大于2m时,除应沿板的上、下表面布置的纵、横方向钢筋外,尚宜在板厚度不超过1m范围内设置与板面平行的构造钢筋网片,网片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纵横方向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8.4.10
平板式筏基受剪承载力应按式(8.4.10)验算,当筏板的厚度大于2000mm时,宜在板厚中间部位设置直径不小于12mm、间距不大于300mm的双向钢筋网。
Ⅵ 基础中,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在保护层中需增加钢筋网片这是规范要求吗
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在保护层中应另加∮6@200X200钢筋网。
详见GB 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4条
Ⅶ 筏板厚度为1.4m,双层双向配筋,中间是否还需要加一层钢筋网
中间不用加钢筋网。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出的《建筑结构专业技术措施》的P29的3.8.10明确说明:
不论筏板的板厚为多少,皆不需要在板厚的中面增设水平钢筋。板的上下钢筋之间的支撑定位等做法,不需再施工图中详细画出。具体定位做法,应由施工单位提出,并保证在施工浇灌混凝土时,钢筋位置准确、不位移。
那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有了答案了,不用额外附加钢筋,使之形成钢筋笼,在受力上来说,双向配筋已经够了;在确保定型的问题上,不要考虑,施工单位做方案就可以了。而且施工单位在做的时候也不可能做出一个钢筋笼来。
Ⅷ 水泥砂浆超过多少厚度需要加钢网
内墙砂浆的厚度按抺灰砂浆技术规程。普通抺灰的平均厚度不宜大于20MM,高级抺灰的平均厚度不宜大于25MM。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基层抺灰平均厚度宜控制在15MM以内,当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抺灰时,平均厚度宜控制在5MM以内,当采用石膏砂浆抺灰时,平均厚度宜控制在5MM以内。当抺灰厚度大于35时,必须采用加强措施(如钢丝网、钢筋网等)。
Ⅸ 混凝土多厚钢筋网怎样配
钢筋双层双向(上面交叉两层,下面交叉两层)直径8的钢筋 板厚150mm
Ⅹ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多少时应加抗裂网片
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专构造措施。当在保护属层内配置防裂、防剥落的钢筋网片时,网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当梁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且配置表层钢筋网片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层钢筋宜采用焊接网片,其直径不宜大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50mm;网片应配置在梁底和梁侧,梁侧的网片钢筋应延伸至梁高的2/3处。
混凝土保护层规定:
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
2.基础底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有垫层时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承台地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尚不应小于桩头嵌入承台内的长度。
3.构件表面设有抹灰层或者其他各种有效的保护性涂料层;
4.混凝土中采用掺阻锈剂等防锈措施时,可适当减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使用阻锈剂应经试验检验效果良好,并应在确定有效的工艺参数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