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受拉钢筋双排 如何进行验算
双排受拉钢筋截面的重心就是钢筋总拉力的着力点,钢筋总拉力的大小就是该双排受拉钢筋的总截面积乘钢筋强度的设计值。钢筋总拉力乘着力点到受压区形心就得到抵抗矩。抵抗矩≧构件截面最大弯矩乘结构重要性系数时就判定为安全可靠。验算完毕。
2. 当梁底只有一排同直径的钢筋时,as是钢筋直径的一半加箍筋直径加保护层厚度,那梁底有多排时as怎么确定
梁底布置的钢筋,不论几排或异径,全部钢筋的截面图形,共有专一个重心(叫合力作用属点),这个重心点距离梁底边的距离就是as。
其计算公式:as=(每根钢筋截面积乘各自重心到梁底的距离,乘积之和)÷所有底筋的总截面积。 即 as=(∑Ai×ai)/A。 A—所有底筋的总截面;Ai—每根钢筋的截面积;ai—每根钢筋重心到梁底的距离。
3. 偏心受压构件的基本计算原则
1、计算截面的形心轴(用净面矩法)
2、由上面的计算,得出:截面惯性矩、形心轴到最上缘的距离、形心轴到最下缘的距离,截面面积、截面抗弯刚度。
3、初始设定受拉端的钢筋布置,确定钢筋重心到形枣改心轴的距离
8、将上面第5的左边增加受压钢筋的受力项,即;受拉钢筋面积×钢筋容许应力×钢筋重心到受压区边缘+受压区混凝土高度(截面总高度-X)×截面宽度×混凝土屈服强度+受压钢筋面积×钢筋容许应力×受压钢筋重心到假定受压区高度(截面总高度-X)=外力(弯矩)
9、按照上面方法反复计算
4. 建筑结构梁里面的配筋计算
将混凝土承受的合力与钢筋承受的合力组成一对力偶;
因为首先它们承受的力不知道,回就假定按它们的设答计强度来考虑;至于这对力偶它们各自的力臂长度不是对称的,这就首先要计算混凝土的受压区高度,在配筋里叫中性轴X,混凝土的合力(受压)就是X高度乘以混凝土设计强度bg,力臂就是X/2;
钢筋的合力(受拉)就是钢筋的截面积(钢筋首先假定)乘以钢筋的设计强度Ag,力臂就是受拉钢筋的重心距X的距离;如果计算这个力偶大于外力的弯矩,就证明假定正确,否则重新假定计算,这就是单筋矩形梁钢筋配筋计算;
对于双筋矩形截面,只在单筋矩形截面里增加受压钢筋的合力与混凝土合力合在一起再与受拉钢筋组成力偶计算。
5.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纵向受拉钢筋全部截面的重心至构件截面之间的距离怎么计算
梁纵碧耐向受拉钢筋全部截族物面兆慧液的重心至构件截面边的距离as:
6. as是如何求出来的 具体步骤 求大神详解 急!
AS是钢筋合力的中心到混凝土梁底的距离。你按这个思路去列式子计算。别人的计算式就不要去分析了。如果有错,还不急死啊。
7. 梁双层配置钢筋的截面有效高度h0=(h-c-d1-d/2-c1/2),这是教材上的公式,但是书上的
最后一个最准确,是基本概念,关键是怎么计算as。实际中单层直接取35,双层取65。考试时严格内应计算下部钢筋的容重心(也就是as)(也是资格考试针对该考点的要求),因为钢筋可能直径各不相同,但说实话,对最终配筋没什么影响
8. 钢筋合力重心到板底距离as是怎么定的
单层钢筋:as=c+d1+d2/2;其中,c为保护层厚度,d1箍筋直径,d2纵筋直径;
双层或多层钢筋:根据每层钢筋的面积和到板底的距离,求合力点公式大概为:
as=(A1*as1+A2*as2)/(A1+A2)
9. cad中几根钢筋的重心在哪里
可以通过查找多边形的质心的坐标,然后用画点工具输入该坐标即可定位到多边形的中心点,方法如下:
1、打开电脑中的一个CAD文档,点击上面菜单栏中的工具,在打开的列表中找到“查询”,然后点击“质量特性”:
2、接下来选中需要查找中心点的多边形,然后会弹出一个信息框,记下质心的坐标位置(x=98.6429,y=362.1438):
3、接下来再找到菜单栏中的“绘图”,选择“点”,然后选择“单点”,然后在键盘上输入(98.6429,362.1438),按回车确定即可找到多边形的中点位置: